❶ 針灸壯陽的穴位有哪些(小測試)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長發育及生命運動有賴陽氣的推動,因此,人體陽氣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人的體質強弱,而對於那些體質薄弱的人,通過對某些穴位的刺激,就能達到增加陽氣的目的,我們就稱這些穴位有壯陽的功效。
❷ 婚後陽痿不「性」福,可以艾灸哪些穴位呢
陽痿是一種常見的男性難以啟齒的男科疾病。那麼對於男性朋友來說,中醫怎麼艾灸治療陽痿方法呢?
男性陽痿從中醫理論來看,屬於陽氣不足證,這樣的人屬於亞健康狀態,通過艾灸可以提升人體的陽氣,從而起到壯陽的作用,這樣的壯陽方法比起來吃補葯之類的來的還要直接和持久。接下來我們介紹艾灸能幫你溫腎壯陽的幾個穴位。
艾灸助你溫腎壯陽保健康
除吃之外,神闕、氣海也是培補元氣的,對陽痿應該有改善,但還應該配以血海(肝主藏血,並且肝主筋,而陽物在中醫里也是筋的一種,稱謂「宗筋」),再配以「撮谷之術」,也就是所謂提肛縮腎。這個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它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或蹲、或站、或坐、或躺,悉聽尊便。其具體方法是:吸氣時稍微用力,提肛連同會陰一起上升,呼氣時一齊放鬆,每次反復10至20次,每日3至5次。當年乾隆爺風流倜儻,御女無數,但始終身體安康,精神矍鑠,這個撮穀道,就是他的養生之道之一。
❸ 艾灸補腎灸哪些地方 艾灸哪裡對腎最好
艾灸腎俞穴-益腎助陽 腎俞取穴:取坐位,兩手中指按著肚臍正中,平行移向背後,兩指會合之處為命門穴(此穴正對臍中),由此旁開兩指處即為腎俞。
艾灸功效:益腎助陽,強腰利水。
主治疾病:腎絞痛,腎炎,遺尿,尿路感染,陽痿,早泄,遺精,腰痛,哮喘,貧血,肋間神經痛,腦血管病後遺症等。
2.艾灸太溪穴-補腎壯陽
太溪取穴:位於足內側,取穴時,平放足底,由足內踝尖往後推至凹陷處(大約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即為本穴。
艾灸功效:清熱生氣,補腎壯陽。 主治疾病: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失眠,健忘,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咳嗽,氣喘,咯血,胸痛,腰脊痛,泄瀉,大便困難等症。
3 命門取穴:在人體的後腰部,採用俯卧姿勢,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處,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艾灸功效:助陽補腎, 主治疾病:頭暈,耳鳴,遺尿,早泄,陽痿,赤白帶下,虛損腰痛等症。
4.艾灸關元穴-調補肝腎
關元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採用仰卧的姿勢,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3/5處,即是該穴。
艾灸功效:調補肝腎,回陽固脫,調經止帶,調理腸道,強身健體。
主治疾病:遺尿,尿失禁,尿瀦留,尿路感染,小便赤澀,遺精,陽痿,性功能減退,前列腺炎,月經不調,盆腔炎,眩暈,虛勞,腰痛,低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症。
5 湧泉取穴:抬起腳,腳趾彎曲,足底最凹陷處即為該穴。
艾灸功效:回陽救逆,開竅蘇厥,鎮痙定眩,益腎清心。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癲癇,失眠,腎結石等症。
6.補腎艾灸常用方法
1.取腎俞,命門,膏肓,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艾灸10-20分鍾。
2取關元穴艾灸10-20分鍾。
3.取太溪,湧泉,艾灸10-20分鍾。 上述艾灸方法隔日或3日1次,1-3個月為一個療程。
❹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❺ 春天來了,做保健炙需要炙哪些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脛骨嵴外1橫指處。常炙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中老年人常炙足三里還可預防中風。具防老及強身作用。
炙法:用艾條著膚炙,溫和炙均可,時間可掌握在5--20分鍾。古代養生家主張常在此穴施瘢痕炙,使炙瘡久不愈,可以強身益壽。「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即指這種炙法。現代研究證明,炙足三里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並對腸胃、心血管系統等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二、神闕
神闕穴位位於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溫陽益氣,補腎健脾之功。《扁鵲心書》指出:「依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開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炙,百病頓除,益氣延年。」
炙法:炙7--15壯,炙時用間接炙法,如:將鹽填臍心上,置艾柱炙之,有益壽延年之功,艾炙此穴選擇冬季為宜。
三、關元
關元,在腹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處,具補腎益氣的作用,《圖翼》:「此穴當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極,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扁鵲心書》:「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壯,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炙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炙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炙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據研究,艾炙小鼠關元穴,能延長接種HAC瘤細胞小鼠的存活期。
炙法:著膚炙,每次7--15壯,或艾條溫和炙
四、中脘
中脘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上四寸處。為強半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循經》:「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一般可著膚炙7--15壯,或艾條溫和炙10--15分鍾。
五、膏肓
位於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千金方》雲:「主贏瘦虛損」常炙膏肓穴,有強壯作用。
炙法:艾條溫和炙15---30分鍾,著膚炙1--15壯
六、命門
位於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著膚炙3--5壯,或隔姜炙。據對動物「陽虛」模型研究,艾炙後有增加體重,提高耐凍能力,促進細胞DNA合成,提高機體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七、湧泉
腳趾卷屈,在前腳牚中心凹陷處取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炙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用著膚炙3--7壯。
八、大椎
俯伏坐位,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下凹陷中,手足三陽經之會。有固表屏風之功。現代研究發現,炙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免疫力。炙法:如體虛易感冐或哮喘,可每年夏天隔姜炙10--20次,古人以年齡為壯,或艾條炙20分鍾。還可用瘢痕炙。
九、其他
如針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陰交、氣海等穴,均可施炙,具有強身保健功效。
❻ 艾灸壯陽的親身經驗
艾灸可以提升身體的陽氣,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男性陽痿早泄多屬於陽氣不足的表現,可以通過提升陽氣的方法來改善陽痿早泄的症狀,艾灸能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我一直在用這種辦百法,取穴:關元、腎俞、命門、氣海、腰陽關,每次選度取上述1—知2組穴位,溫灸法每天一次,10次為一個道療程,療程間休息2—5天,共2—3個療程即可明顯見效。保養方法:每次選取上述2組穴位,溫灸法每2天一次,共10次,以後每月保健灸4次。
艾灸在正規機構做更靠譜,在眾多的養生健康公司中,傳艾健康的性價比高、口碑好,名師精通懸灸、溫針灸等灸法,對面診、手診、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種中醫外治療法也頗有研究,經驗豐富,值得信賴。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❼ 冬季艾灸驅寒,主要穴位都是哪些呢
冬季艾灸驅寒,主要穴位都是哪些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知道冬季艾灸驅寒,主要穴位都是哪些呢?我們一起來聊聊吧。
生活中有不少人身體會出現寒氣重的現象,此時可以到醫院做檢查,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才能緩解症狀。身體寒氣重的原因比較多,等結果出來,可以通過中醫艾灸穴位來驅除體內的寒氣。到了冬天人們養生就要注重提升陽氣,因為陽氣高了人們對防寒是很有幫助的,今天艾灸課堂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冬天艾灸養生重點灸哪幾個穴位?據統計,超過60種疾病是與濕氣相關的,如肥胖、水腫、腹脹、濕疹、皮炎、痤瘡等。中醫上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不僅讓人感到不適,而且嚴重了會傷及五臟六腑,引發更多疾病
諸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等骨關節痛症;以及婦科痛經、宮寒;還有哮喘、慢性胃腸炎等因陰陽失調,久寒侵體引起的症狀,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驅寒補陽之功。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手腳冰冷,熱水袋、熱水餅、暖寶寶這些都是來自體外熱量,而艾灸卻能增強自己的產熱,手腳冰涼是表象,實質是人體氣血虧虛所致,找到相應的穴位艾灸能祛濕除寒,對緩解手腳冰冷有幫助。解溪穴在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點,兩筋之間的凹陷處。解溪穴歸屬足陽明胃經,艾灸此穴有緩解牙痛、目赤、頭痛、眩暈、腹脹等作用。
通過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該怎樣艾灸了吧。
❽ 腎陽虛艾灸什麼穴位
一般來說,很多人都認為腎虛要吃補腎的葯物,不過中醫認為,艾灸選對穴位,也可以達到補腎的效果。今天我們一起看看腎陽虛艾灸哪些穴位。
腎疲勞自測:
1. 白發、發質枯黃,洗頭時脫發多。
2. 常有腰酸背痛的感覺,全身無力,易疲勞、易睏倦,休息後不能緩解。
3. 睡眠不好或經常做夢,晨起仍覺很累。
4. 怕風吹、怕冷、冬季更明顯。
5. 手不能提重物,走路長或上樓常感覺雙腿無力,足跟疼。
6. 經常頭暈、耳鳴、牙齒松動。
7. 記憶力下降,總想閉目養神,不願思考問題,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8. 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小便無力,總有排不盡的感覺。
9. 男性性功能減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
如果你有以上1-2種症狀,就說明您的腎臟已經發出了警報:這時候「腎臟」要開始調養了。
中醫認為,腎主水,腎陽對水液有氣化蒸騰作用,若腎陽不足,蒸騰氣化無力,則出現小便清長等表現,故腎陽虛證存在著腎臟的病理改變。腎虛多為長期積累成疾,切不可以急於求成而用大補之葯進補,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補腎壯陽葯物,而應慢慢調理。艾灸,也稱灸療,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艾灸可以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膚色,散發健康神采。補腎可以採用艾灸療法來調理。腎陽虛艾灸以下5個穴位,在家即可輕松調理。
腎陽虛艾灸穴位:
1. 關元穴
作用: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現代研究證實,按揉或震顫刺激關元穴後,可通過調節內分泌達到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腎陽虛,艾灸這五個穴位效見效快
2. 神闕穴
作用: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腎陽虛,艾灸這五個穴位效見效快
3. 三陰交
作用:健脾益血,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
腎陽虛,艾灸這五個穴位效見效快
4. 腎俞穴
作用:增強腎功能,調理腰痛、腎臟病!
腎陽虛,艾灸這五個穴位效見效快
5. 足三里穴
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❾ 中醫保健灸的常用穴位及作用是什麼
保健灸的方法及施灸時間
從艾灸從方法上分,又可分為直接灸、間接灸和懸灸三種。保健灸則多以艾條灸為常見,而直接灸、間接灸和懸灸均可採用。
艾灸時間可在3-5分鍾,最長到10-15分鍾為宜。一般說來,健身灸時間可略短;病後康復,施灸時間可略長。春、夏二季,施灸時間宜短,秋、冬宜長;四肢、胸部施灸時間宜短,腹、背部位宜長。老人、婦女、兒童施灸時間宜短,青壯年則時間可略長。
施灸的時間,傳統方法多以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壯數的多少來計算。艾炷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形的用量單位,分大、中、小三種。如蠶豆大者為大炷,如黃豆大者為中炷,如麥粒大者為小炷。每燃燒一個艾炷為一壯。實際應用時,可據體質強弱而選擇。體質強者,宜用大炷;體弱者,宜用小炷。
保健灸常用穴位及作用
1.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具防老及強身作用。灸法:用艾條、艾炷灸均可,時間可掌握在5-10分鍾。現代研究證明,灸足三里穴確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並對腸胃、心血管系統等有一定影響。
2.神闕位於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補陽益氣,溫腎健脾的作用。
3.膏肓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常灸膏肓穴,有強壯作用。灸法:艾條灸,15-30分鍾。艾炷灸7-15壯。
4.中脘位於臍上四寸處。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灸七至十五壯。
5.湧泉,腳趾卷屈,在前腳掌中心凹陷處取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
❿ 艾灸穴點陣圖的作用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為五俞穴之一, 為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祛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俗話說.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幹,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
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經穴,為足三陰經與任脈之會,手太陽小腸的募穴。具有溫腎固精,益氣回陽,培元固本,理氣和血,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促進垂體 …性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古人有關元主諸虛百損。對防治遺尿、遺精,習慣性便秘等有較好效果。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任脈經穴,為保健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腹瀉、遺尿、陽痿,滑精、月經不調、崩漏、中風、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
灸腎俞穴: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胱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泄,諸虛百損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痿、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有調整肺氣,養陰潤肺,補虛益損的功效。灸之能緩解支氣管症, 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防治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虛勞及一切血證。
灸風門穴:
風門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交會穴,又稱熱府,是風邪出入之門戶。具有宣肺解表, 疏散風邪,調整氣機的功效。灸之能調整肺功能,增強肺通氣量。主治一切風證,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風、面癱等。
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穴,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具有保健和胃,調補肝腎,調理經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腎三臟的疾病。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神經病和婦科病等多種疾病。
灸風池穴: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之支。具有鬆弛肌肉,緩解肌肉僵緊的作用。對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等疾病的防治。
灸大椎穴: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1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常用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現代研究證實,灸大椎穴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對血小板和白細胞有雙向調節作用。
灸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常用於頭痛、失眠、腰痛、小兒驚風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湧泉穴有養心安神、補腎壯陽、益壽延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