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

發布時間: 2022-04-25 07:52:37

① 《在那遙遠的地方》算是北方民歌嗎

似無「北方民歌」一說,太寬泛,民歌界倒有西北民歌這一稱謂。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王洛賓老人的經典之作之一,也是世界音樂中的一顆璀璨東方之珠。2007年,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也特別搭載了這首歌曲,可見它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這首歌曲的曲調源於哈薩克族民歌,創作於三十年代的青海湖畔,歌中的女神卻是位藏族姑娘……因此,把它稱為西北民歌或者青海民歌更為恰當,它是中華民族和睦團結的象徵。
(參考資料:網路http://ke..com/subview/37818/5987339.htm#viewPageContent)
——祝您愉快。

②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民歌

青海民歌

1941年春天,導演鄭君里去青海拍攝一部電影,邀請當時住在青海省西寧市的王洛賓 參加演出。他們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鄭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戶長的女兒阜瑪,充當電影故事裡的牧羊女。王洛賓穿上了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晨出夜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裡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卓瑪是一個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鮮花,兩只烏溜溜的大眼睛,襯著粗粗的辮子,金 絲鑲邊的彩色藏裙,包裹著她健美的身軀。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 賓起初很拘謹,坐在卓瑪身後,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卻對此毫不理會,忽然縱馬狂奔,王洛賓一時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卓瑪狂馳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這才把馬韁 交在王洛賓手中,靠在他的懷里,不再撒野。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王洛賓痴痴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瑪。卓瑪感覺到他的眼神,她轉過身去,拴好羊欄,那張徘紅的臉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 漢族青年。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後返身走了。

王洛賓依舊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痴痴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 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那千戶長的女兒和這位漢族音樂 家分隔在兩個世界裡。

第二天清晨,電影隊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了馬,一程又 一程地送,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略,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唱了起來: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③ 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是什麼地方的民歌

清海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賓在1939年創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廣為傳唱的歌曲。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這首歌曲的曲調源於哈薩克族民歌。

④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個地方的民歌

青海民歌

1941年春天,導演鄭君里去青海拍攝一部電影,邀請當時住在青海省西寧市的王洛賓 參加演出。他們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鄭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戶長的女兒阜瑪,充當電影故事裡的牧羊女。王洛賓穿上了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晨出夜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裡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卓瑪是一個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鮮花,兩只烏溜溜的大眼睛,襯著粗粗的辮子,金 絲鑲邊的彩色藏裙,包裹著她健美的身軀。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 賓起初很拘謹,坐在卓瑪身後,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卻對此毫不理會,忽然縱馬狂奔,王洛賓一時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卓瑪狂馳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這才把馬韁 交在王洛賓手中,靠在他的懷里,不再撒野。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王洛賓痴痴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瑪。卓瑪感覺到他的眼神,她轉過身去,拴好羊欄,那張徘紅的臉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 漢族青年。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後返身走了。

王洛賓依舊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痴痴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 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那千戶長的女兒和這位漢族音樂 家分隔在兩個世界裡。

第二天清晨,電影隊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了馬,一程又 一程地送,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略,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唱了起來: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⑤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 )

正確答案:D
解析:《在那遙遠的地方》是一首青海民歌,由「西部歌王」王洛賓先生創作。

⑥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賓在1939年創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廣為傳唱的歌曲。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這首歌曲的曲調源於哈薩克族民歌。1939年秋,王洛賓受馬步芳委派,協助電影藝術家鄭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攝紀錄片《民族萬歲》時,認識了藏族姑娘卓瑪,她是當地一位藏族千戶的女兒。三天的相處,活潑美麗的卓瑪給王洛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為她創作了這首歌曲。 這首歌的創作過程,已成了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相傳在三天的拍攝過程中,兩人共乘一馬,在青海湖邊賓士,如同歌詞中寫的那樣,卓瑪的皮鞭輕輕地敲打在王洛賓的身上。兩人分離之後,王洛賓在回西寧的路上悵然若失,藉助民歌的旋律寫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⑦ 1.我國著名的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 2.是那個民族的民歌

「青海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

這是一首動人的歌,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支歌,人人會唱。這故事,知道的人卻不多。

1939的春天,中國電影的創始人之一鄭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攝一部影片,邀請當時在西寧工作的王洛賓參加。他們一起來到青海湖畔。

鄭君里找來一個藏族千戶長的女兒卓瑪,充當牧羊姑娘。王洛賓被指派做卓瑪的幫工。他穿上藏袍,跟著卓瑪趕著羊群,早出晚歸,在趕羊時王洛賓無意打了卓瑪坐騎一鞭子,馬跳了起來,卓瑪回頭看看王洛賓,顯得很高興,又很生氣,因為語言不通,無法交談,不知卓瑪是怎麼想的。過了一會王洛賓趕著羊群走到了前面,卓瑪趁王洛賓不備,朝他背上抽了一鞭子,大概是對剛才王洛賓抽他那一鞭的報復吧。

他們在一起拍了三天電影, 第四天早上攝影隊就要離開青海湖,回到西寧去。卓瑪和他的父親騎著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一個山坡上,才停住了。 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的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他沉浸在夢幻世界。朦朧之中,卓瑪化作一尊美神浮現在眼前;她健美的身軀,嫵媚的笑臉,火熱的眼波,輕輕打在身上的皮鞭,……化作一支抒情的旋律在胸中迴旋。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這首傳世之作,從1939年問世便不經而走。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多明哥、卡雷拉斯等人都將這首歌作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將這首歌編入學院東方音樂課程教材。曾夢想過留學巴黎的王洛賓,雖然一輩子沒有踏上歐洲大陸,但他的作品卻登上了這座輝煌的藝術殿堂。

這一首王洛賓作詞作曲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幾十年來卻被當作「青海民歌」傳唱。青海人民感謝王洛賓給他們這偏遠的地方帶來的榮譽,1988年特別邀請王洛賓老人重遊舊地,共度龍年。卓瑪姑娘早已不在人世,但是,藏族人民傳說中的卓瑪女神卻世代相傳。

⑧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個省的民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融合了藏族民歌《亞拉蘇》、哈薩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維吾爾族歌曲《牧羊人之歌》,是在青海創作的,所以可以算作青海民歌。歌詞如下: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

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

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她動人的眼睛

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

坐在她身旁

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8)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擴展閱讀

在那遙遠的地方 (王洛賓創作歌曲)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賓創作的民歌,是電影《小城之春》的插曲。

1994年,王洛賓憑借該曲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貢獻獎 。

該曲是王洛賓最珍視的歌,也是王洛賓歌曲中藝術評價最高的歌曲,被贊為「藝術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⑨ 王洛賓創作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

青海

這一首王洛賓作詞作曲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屬於青海民歌。但它的曲調源於哈薩克族民歌,就是王洛賓根據哈薩克民歌《潔白的前額》(又名《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信》改編的。

⑩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裡的民歌

這一首王洛賓作詞作曲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屬於青海民歌。但它的曲調源於哈薩克族民歌,就是王洛賓根據哈薩克民歌《潔白的前額》(又名《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信》改編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首先在甘肅和青海一帶傳開,幾十年來被當作「青海民歌」傳唱。青海人民感謝王洛賓給他們這偏遠的地方帶來的榮譽,不久便流傳到全國各地,數十年來,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