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則徐虎門銷煙發生在哪一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發生在清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即: 公立1839年6月3日 。
Ⅱ 清代著名的林則徐虎門銷煙發生在哪裡
虎門銷煙在廣東虎門海灘,虎門銷煙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2)虎門銷煙發生在哪裡擴展閱讀:
英國走私鴉片掠走中國大量白銀,並嚴重摧殘著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虎門銷煙一方面喚醒了當時中國很多愛國的有識之士,他們開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國」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國在中國的鴉片交易,沉重打擊了英國資產階級在中國的貿易掠奪,展示了中國人民禁煙的堅定決心和覺醒意識。
此外,這次事件還成為世界的禁煙運動的一個範例,歷史上很多國家、地區結合自身的情況對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濫。
Ⅲ 虎門銷煙的故事發生在今天的什麼省
虎門銷煙是發生在廣東省的歷史事件,1839年6月清政府委任林則徐在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集中銷毀鴉片,從1839年6月3日開始到6月25日結束。
Ⅳ 虎門銷煙在哪個省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那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禁煙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愛國意識。 經過這次事件,禁煙英雄林則徐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 其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質也甚為後人傳頌。但是,"虎門銷煙"並沒有有效地解救中國於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國對中國的侵略。原因在於,禁煙運動直接損害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政府很快決定對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虎門銷煙"也成為了外國列強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從這個角度看,"虎門銷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腳步,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
Ⅳ 虎門硝煙發生於哪年哪地
1839年6月3日.
虎門銷煙,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國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省從外商手中收繳鴉片、從中國民間收繳煙膏煙具,並在東莞虎門集中銷毀的歷史事件。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繳煙過程中,林則徐對英人「不公強辦」,及隨後林維喜案的中英司法和軍事沖突,成為次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導因,並令戰敗的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求採納!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Ⅵ 虎門銷煙發生在何時何地
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3日,虎門寨下,一座禮台和一道麒麟帳拔地而起,禮台前面,一面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林」幾個大字,海灘上,兩個長寬各15丈的化煙池旁站著一排威武的兵丁。在他們的身後是堆積如山的鴉片。
Ⅶ 虎門銷煙具體地址在哪裡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口村南面。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政簽訂的。虎門銷煙間接導致了不平等條約給華夏人民帶來的傷害(割地賠款)。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7)虎門銷煙發生在哪裡擴展閱讀
1957年人民政府在銷煙池舊址建立了林則徐公園
該館管理的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管理的面積達50萬平方米。林則徐銷煙池舊址是1839年林則徐為銷毀英美鴉片而挖的,池有兩個,據記載:每個池縱橫十五丈余尺,池底平鋪石板,池邊欄樁釘板,前設一涵洞,後通一水溝,池岸周圍廣樹柵欄。
館區的兩個銷煙池是1972年在考古挖掘基礎上初步復原的,它是當年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歷史見證。
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是一座專門收集、陳列、研究林則徐、鴉片戰爭文物史料和保護有關文物遺址的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虎門炮台舊址、沙角炮台、威遠炮台、靖遠炮台、鎮遠炮台、南山炮台、蛇頭灣炮台、鵝夷炮台都是十分重要的戰爭遺跡。
Ⅷ 虎門銷煙在哪個省
虎門銷煙在廣東省。
虎門銷煙(Destruction of opium at Humen,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簽訂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
主要影響:
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禁煙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喚醒了中國人們的愛國意識。 經過這次事件,禁煙英雄林則徐被中國人尊為民族英雄。
Ⅸ 虎門銷煙發生在哪裡
虎門銷煙」發生在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清政府時期,英國、葡萄牙等國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掠取巨量白銀,不管是市井小民還是軍中將領都深受其害;清政府任命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即虎門銷煙事件。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正式抵粵,受九響禮炮之禮,所有廣東高官員皆來迎接。美國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觀禮,他留下了有關林則徐相貌的重要文獻:「氣度莊重,表情相當嚴厲,身材肥胖,上唇濃密的黑短髭,下巴留著長髯,看來六十歲左右。」林則徐首先參觀越華書院,並題了一對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台,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廣東各高級官員全部出席。由於銷煙是公開參觀的,加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淺灘。另外,不販鴉片的外商、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等,都專程由澳門或其他地方前來參觀,當中無一是英國人,以抗議清廷對英國人財產施加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