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海馬是怎麼出生的
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知道海馬這個生物的,也有很多人是親眼見過海馬長什麼樣子。因為海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被我們人類當做一種葯材存在著,所以在一些人的家裡,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海馬的蹤跡的。
但是現如今海馬已經不是我們所能夠獲取的了,而且我們也不應該為了我們自己的私慾將海馬作為葯材從海洋中捕獲。
如果我們人類還不開始保護野生動物,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有很多動物便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們。
㈡ 海馬是什麼動物
海馬屬是屬於海龍科的一類輻鰭魚。它是一種小型海洋生物,身長5-15厘米。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在希臘神話中,海馬被視作為海神的坐騎。
海馬種類並不多,大約有三十二種,中國海域有八種。分別產於北緯30度與南緯30度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沿岸淺水海域。地理范圍雖廣,但他們只是疏落而狹長地分布於沿岸水域,大多數品種主要在大西洋西部和西太平洋地區出沒。
(2)海馬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海馬棲息環境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龍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馬和海龍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㈢ 海馬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海馬的形狀非常有趣,雖然身長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捲曲握;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背鰭位於軀干及尾部之間;臀鰭短小;胸鰭發達;無尾鰭;雄魚尾部腹側具育兒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它的一雙眼睛,也是特別之處;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然而,它本身的身體卻不用轉動,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觀看。有時候,一隻眼向前看,另一隻眼向後看,除了蜻蜒和變色龍之外,這是其它動物所不能做到的。海馬是最不像魚的魚類,集合了馬、蝦、象三種動物的特徵於一身。它有馬形的頭,蜻蜒的眼睛,跟蝦一樣的身子,還有一個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頭與身體成直角的彎度,以及被甲胄的身體,還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產子的案例。
它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但用高速攝影,注意觀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動的棘條。這些棘條能在一秒鍾內,來回活動七十次的速度。依據從背鰭端傳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馬能乘著此進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後或上下的移動。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具有捲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㈣ 海馬長什麼樣
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眼睛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胸腹部凸出,軀幹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一般體長15~30厘米左右。
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捲曲握,常呈捲曲狀;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
棲息環境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
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馬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馬和海馬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㈤ 海馬長什麼樣
外貌特徵:
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
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眼睛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
胸腹部凸出,軀幹部由10-2節骨環組成,一般體長15-30厘米左右;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捲曲握,常呈捲曲狀;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
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背鰭位於軀干及尾部之間;臀鰭短小;胸鰭發達;無尾鰭;它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
㈥ 海馬有什麼外貌特點
海馬的形狀非常有趣,雖然身長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捲曲握;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背鰭位於軀干及尾部之間;臀鰭短小;胸鰭發達;無尾鰭;雄魚尾部腹側具育兒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它的一雙眼睛,也是特別之處;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然而,它本身的身體卻不用轉動,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觀看。有時候,一隻眼向前看,另一隻眼向後看,除了蜻蜒和變色龍之外,這是其它動物所不能做到的。海馬是最不像魚的魚類,集合了馬、蝦、象三種動物的特徵於一身。它有馬形的頭,蜻蜒的眼睛,跟蝦一樣的身子,還有一個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頭與身體成直角的彎度,以及被甲胄的身體,還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產子的案例。
它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但用高速攝影,注意觀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動的棘條。這些棘條能在一秒鍾內,來回活動七十次的速度。依據從背鰭端傳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馬能乘著此進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後或上下的移動。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具有捲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㈦ 海馬長什麼樣子
海馬(拉丁學名:hippocampus),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身長5~30厘米。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頭呈馬頭狀而與身體形成一個角,吻呈長管狀,口小,背鰭一個,均為鰭條組成。眼可以各自獨立活動。
海馬行動遲緩,卻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動迅速、善於躲藏的橈足類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歐洲、太平洋、澳大利亞。
棲息環境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
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馬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馬和海馬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㈧ 海馬長什麼樣
海馬的形狀非常有趣,雖然身長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捲曲握;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背鰭位於軀干及尾部之間。
海馬:
海馬(拉丁學名:hippocampus),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身長5~30厘米。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頭呈馬頭狀而與身體形成一個角,吻呈長管狀,口小,背鰭一個,均為鰭條組成。眼可以各自獨立活動。海馬行動遲緩,卻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動迅速、善於躲藏的橈足類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歐洲、太平洋、澳大利亞。
㈨ 海馬的種類有哪些
海馬的種類有哪些?
海馬的種類有54種,今天挑出了其中最受歡迎的10種,希望你喜歡他們!
NO.1管海馬
分布:日本、印度洋、新加坡、菲律賓、夏威夷群島、澳洲及非洲東部、台灣、香港以及渤海、東海、南海等海域。
大小:最大長18cm
棲息地:沿海海灣,海港,潟湖,養魚的圍欄和淺水區的海草床
生活習性:身體纖細,側扁,被骨環包裹,體色多變,從黃色,褐色,黑色,甚至橘紅色都有,但通常都是深背景色上帶有淺色的斑點和雜亂的圖案。常成對或鬆散的聚成一群在棲息地附近活動,尾部纏繞海草、珊瑚或石塊上。
NO.2刺海馬
分布:括日本、新加坡、紅海、台灣島以及中國東海
大小:最長達15cm
棲息地:安靜水域和淺水區的海灣,潟湖海草床
生活習性:長長的吻,身體上有尖刺狀的棘,典型特徵是吻上有白色的帶狀圖案,體色多變化,通常為黃色和淡綠色
NO.3條紋海馬
分布:中西太平洋的澳洲東北部海域
大小:最長達8cm
棲息地:棲息在20-69米的海草床
生活習性:外表像斑馬一樣黑白分明,條紋海馬的背鰭鰭條共17條,尾環38-39個,骨冠呈錐形。
NO.4膨腹海馬
分布:於西南太平洋區的澳洲及紐西蘭海域
大小:最長達35cm
棲息地:棲息在礁石區,港口和避風的沿海海灣
生活習性:特徵是肚子圓鼓,環12至13個,背鰭鰭條27-28枚;胸鰭鰭條15-17枚;無尾鰭,具有突出的圓形眼棘。體灰白色,在頭部與軀幹上有深色的斑點與污點;尾部有交互的深色與淡色的條紋;雄魚有的黑色斑塊比雌性多。
NO.5虎尾海馬
分布:分布於東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活動記錄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和印度(安達曼群島)海域
大小:體長可達18.7cm
棲息地:棲息在珊瑚礁上
生活習性:最常見的樣子是尾巴黃色和黑色交替。這些海馬通常成對出現在珊瑚礁,海綿花園,海帶或浮動的馬尾藻上。
NO.6克式海馬
分布:我國分布於北起浙江省披山,南至海南省三亞的東海、南海海域,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菲律賓海域。
大小:最大長32.5cm
棲息:近海海藻叢或珊瑚礁叢非常繁茂的地帶
生活習性:全體均呈淡黃色,體側具有一些不規則的白色線狀斑點。吻部細長,呈管狀。頭部及腹側的棱棘較為發達,軀體上的各棱棘較為短而銳利,呈瘤狀突起。
NO.7矛盾海馬
分布:東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亞海域
大小:6.5cm
棲息:棲息在大陸棚
生活習性:全身是黃色奶油色,它覆蓋著小棕色斑點,一系列類似小鰭的葉片構成了這條魚的大部分身體。葉片開始於海馬軀乾的中線附近,並繼續到海馬尾巴的末端。
NO.8豆丁海馬
分布:從日本南部到印度尼西亞的太平洋西部海域。
大小:最長達2cm。
棲息地:僅見於15米深及更深水域中的海扇群落,常在洋流多的水域活動。
生活習性:目前已發現的豆丁海馬體色有紅,灰,黃,白,且會隨著居住的海扇軟角珊瑚顏色變化而變化。它的身上有肉瘤狀凸起物,一般都攀附在特殊的扇形珊瑚上。
NO.9彭式豆丁海馬
分布:從一度尼西亞北部到西八布亞省的太平洋西部海域
大小:最長達1cm
棲息地:據說僅在水螅上發現過
生活習性:身體小而纖細,有一條可捲曲的尾巴。頭部相對較大,約占身體大小的25%, 眼睛很突出。它有一個中等長度的鼻子,身體頭部和背部呈黃色至粉紅色,細紅線也可以從皮膚細絲的起點從其背面延伸,尾巴也有一些紅色的條紋。
NO.10丹尼斯豆丁海馬
分布:西太平洋區的新喀里多尼亞海域
大小:最長可達1.2cm
棲息地:生活在海底的柳珊瑚中
生活習性:它們有多種形狀和顏色,它們凸起的結節形狀取決於居住的柳珊瑚的伸縮息肉的樣子,光滑的豆丁海馬生活在光滑的柳珊瑚上,有結節的豆丁海馬生活在凹凸不平的柳珊瑚上。顏色有紅色,橙色,褐色,總是和珊瑚的顏色一致。
㈩ 海馬屬於哪一類動物,有什麼用途啊呢
在這大千世界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對於海馬這一種動物大家可能都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海馬。海馬和馬毫不相關關,它其實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種魚類,至於海馬有什麼其他的用途,大家請看我下面的講解。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海馬長什麼樣,海馬的體型很小,長有一顆形狀似馬的腦袋,並且它還是整個魚類中唯一一個能夠立著游泳的動物。但是由於海馬的游泳速度並不是很快,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它們常常用蜷曲的尾巴將自己包裹起來,纏繞在海藻或者岩石上來偽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