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禹治水裡的大禹是哪裡人在哪冶水,當時是幾歲
大禹是安邑(今山西夏縣)人,公元前2071年,堯七十五年,在黃河流域治水,大約19歲。
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 ,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
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九州、奠定夏朝。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1)大禹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禹治理洪水,曾經三次到桐柏山(在河南省桐柏縣西南),可是那地方總是刮大風,打大雷,石頭嘯叫,使治水的工程簡直沒法施展。
禹知道是妖物作怪,便召集天下群神,叫他們想辦法除妖。桐柏山和附近各山的山神恐怕禍事連累到自己頭上,都跑來跪著向禹磕頭,請禹饒命。
禹疑心他們包庇妖物,便把他們當中幾個特別狡猾的如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犁婁氏等拘囚起來,加以審問。果然問出實情,原來在淮水和渦水之間,的確躲藏著一個叫無支郝的水怪,禹就馬上派人去把這妖怪擒拿了來。
大禹治水,由高山到平川,由秦嶺到冀州,由太行山到嵩山,到處開河治水,留下許多足跡。上黨大地上潞城、平順之間有一座山就叫「禹王山」,相傳是禹開通河道時,把擋住水流的一座山搬在這里。人們為了紀念大禹治水,就把這座山稱為「禹王山」。
B. 大禹籍貫在哪裡
大禹生於四川北川
堯、舜、禹是繼黃帝之後的三代君王。據說堯最早是唐族的首領,舜則是虞族出身,禹的這一支,叫夏族。關於夏族的活動區域,歷史上有幾種說法,一說在今天的四川省北川縣禹里鄉;一說跟先前的黃帝部落鄰近,在今天河南新鄭偏西一點,大概在現在嵩山附近。另外,安徽壽春、當塗塗山,浙江會稽也都有禹出生的傳說,並在地方誌中有詳實的描述。
歷史上,說禹是蜀地羌人、生於石紐的古人很多,最早的大概是孟子。孟子說:禹生在一塊叫石紐的石頭中,是西夷人。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的古人把西邊的少數民族叫做「夷」,南邊的叫做「蠻」,這大概是一種自我感覺很好的叫法。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禹興於西羌」。另外兩個漢朝人陸賈、恆寬也在各自文章中說:大禹是西羌人,出身在一個叫石紐的地方。
大禹是羌人,遠古的羌族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民族。整個中國西部,基本上都是羌人,從甘肅河湟一帶一直往南,到四川岷江上游,再到金沙江流域,基本上都是羌人的活動范圍。據說這些羌人已經開始使用刀、斧、錛、鑿等先進的石具,可能還沒有使用青銅器。到處遷徙,漂泊無定。
在四川省北川縣禹里鄉,一塊刻有「石紐」字樣的巨石面朝西北方向。數千年前,傳說大禹便是從這塊石頭中出世。古人一直有大石崇拜的傳統,他們相信,某些巨大的石頭中曾經誕生過他們的祖先或神靈。《西遊記》里的孫悟空就是在一塊石頭中蹦出來的。
禹里鄉的羌民,世世代代信奉大禹。雖然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大禹誕生地的記載。但是,北川縣的百姓相信,大禹就出生在此地。這個說法在明清的時候還得到過朝廷的認可,朝廷一度給當地的百姓許多特殊照顧。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北川縣的百姓便會用盛大的歌舞慶祝他們心目中英雄的生日。北川縣百姓修築的大禹館,至今仍然是全縣最好的建築。
千年之前,東晉史學家常璩可能曾經到過這片傳說中的大禹故土,因此在《華陽國志》中,才能有如此詳實的風俗記載。常璩說,這里 「方百里夷人不敢放牧」。意思是,北川縣祭祀大禹的地方方圓百里,都禁止放牧,因為這里是屬於大禹的聖地,對大禹的崇拜,在這個地方達到了頂點。而且,要是犯了罪的人躲進去,也沒有人敢進去把罪犯抓出來,罪犯在裡面躲了三年後,出來後已經無罪了。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他已經得到了大禹的諒解。
我們發現,說禹是羌人的,大抵是從禹生平說起。史書中提到禹,都說禹是羌人,並且眾口一詞,說生於「西羌」、「西夷」,並沒有說大禹是在西羌活動;說禹定都陽城(歷史上的陽城,並不止一處),生活在河南登封縣東南一帶的,說的是大禹的活動區域,並沒有說禹是在這里出生的。因此,這兩種說法是不矛盾的,西羌可能是禹的出生地,而他則最終在河南一帶立國。今年6月,還有人提出:大禹出生在今天的都江堰。
C. 大禹是哪裡的人啊
大禹出生於四川。
最早見於戰國時代的《竹書紀年》:「帝禹夏後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於石紐」。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說:「禹興於西羌」。魏晉皇甫謐也在《帝王世家》中註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傳曰:禹出西羌,是也」。
1979年,國家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工作,調研中發現了原流行於汶川一帶的「花燈戲」。劇目中有《大禹治水》,歌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唱詞中的「耶格西」即大禹的羌族名字。
軼事典故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D. 大禹是什麼地方的人
有關大禹的記載史料很多,《孟子》、《史記》、《吳越春秋》、《水經注》、《蜀本記》等中都有提到大禹是羌族人,出生地在的古代汶山廣柔縣石紐鄉。但是通過近近代學者的考察,卻認為大禹的出生在汶川縣綿池鎮刳兒坪,民國時期編撰的《大禹志》中也支持這一觀點。另外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研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見,他們認為禹的故鄉為現四川省綿陽市附近。
總之關於大禹是哪裡人,存在著很大的爭議,而在眾說法中,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大禹原名叫姒文命,是古塗山氏國人,也就是現在的今安徽懷遠人。其出生地是在鄭州登封嵩山的附近。如果你想要一個肯定的說法,那麼只有等待著考古的進一步發掘了。
E. 大禹是哪裡人夏朝國都怎會在千里之外的二里頭
“大禹治水”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在歷史上也有關於大禹的很多傳奇故事。在歷史上有很多的學者都對大禹有關很多研究,但是對大禹到底是哪裡人卻一直都沒有準確的定論。因為大禹去過很多的地方,所以現在我國有很多的地方都自稱是大禹的家鄉,但大禹真正的家鄉卻不知道是哪一個。雖然不知道大禹的家鄉,但從歷史記載來看,卻知道了大禹的岳父家在什麼地方,根據一些推斷還是可以得知大禹真正是哪裡人。
其實目前將夏朝的國都定在二里頭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將二里頭定位國都只是按照所發現的文物和遺跡所決定的,但是卻和真正的歷史有所差別。因為如果二里頭是夏朝的國都,那麼在周朝的時候大禹的後代所建立的杞國中就不會有“夷禮”這個禮數的存在了。
F. 大禹哪裡人
安邑(今山西省夏縣)
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另一說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
G. 大禹是哪裡人
大禹是夏朝人。
禹(生卒年不詳),姒姓,夏後氏,名文命,上古時期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後代,鯀的兒子,母為有莘氏之女修己。
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為夏,分封丹朱(堯的兒子)於唐國,分封商均(舜的兒子)於虞國。
人物評價
夏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
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社會代替野蠻社會,推動了中國帝王歷史沿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