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風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風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08 09:45:20

1. 風到哪裡去了教案

活動目標;1、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新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搖晃。
2、體會詩歌的結構以及語言特點,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詩歌的結構進行創編活動。
3、感受詩歌的意境,體驗詩歌的語言美。
活動准備;1、知識准備:事先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知識,帶幼兒觀察風來時物體的變化。
2、物質准備:(1)根據詩歌內容製作的圖片。(2)錄有「風」的聲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傾聽「風」的聲音。
教師;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風?幼兒回答.........教師;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呀?
幼兒;風聲。
教師;提問那風在哪裡呢?
幼兒根據經驗回答,可能會說:風在空中、風在天上、風在我們的身邊……
(二)看圖講述
1、有個小朋友也想知道答案呢,看看他去問誰了?(出示圖片;大樹、花朵、小草)
2、你們想一想它們會怎麼回答呢?
3、原來樹兒說;當我的樹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
4、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翩翩起舞是什麼意思么?誰能用動作來表演一下呢?
5、個別幼兒表演動作翩翩起舞就是跳舞很好看。個別幼兒表演動作。
6、那老師來扮演風,你們來作樹葉,大家一起來做樹葉翩翩起舞的吧。
7、集體學做動作「翩翩起舞」。
好了小朋友看看他還問了誰?
幼兒;小花朵
1、教師;哦那你們在想想小花朵會怎麼回答呢?
2、原來小花朵說;「當我的花朵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
3、小朋友你們知道頻頻點頭是什麼意思么?誰能用動作表演一下呢?
4、那我來做風,你們扮演小花朵大家一起來做花朵頻頻點頭吧。
小草看到小朋友們扮演的非常好,它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小朋友們了。
1、小草兒說;「當我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
2、那老師請一組小朋友扮演風,其餘小朋友扮演小草草一起隨風晃動吧。
(三)根據圖,完整欣賞詩歌,學說詩句
那風到底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聽一聽這首好聽的詩歌《風在哪裡》
再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花兒、草兒的話吧!
現在你們知道風在哪裡了嗎?
風給春夏秋冬分別送來了什麼?
風呀它在空中、它在水裡、它又在地上其實呀風就在我們的身邊……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它送來了涼爽;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冬天,它帶來了銀裝。
(四)、學習朗誦詩歌。
1、代表情生動的朗誦詩歌。
引導幼兒有感情分組朗誦詩歌。
2、小組朗誦詩歌。
五、延伸拓展
一、嘗試仿編詩歌。
1、提出仿編要求。
(風還會吹到哪裡呢?會有什麼變化?請你用詩歌里的話

2. 幼兒園語言詩歌風在哪裡的課標分析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風在哪裡》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畫面。

難點:感知風與大自然各種變化的密切關系。

一、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初步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 感知風與大自然發生變化的密切關系,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理解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二、活動准備:

(一)知識准備:已有認識四季主要特徵的經驗,事先帶幼兒觀察教師提供風的存在及用途的相關圖片,初步感知風的存在和變化。

(二)物質准備:根據詩歌內容製作一套課件、《聆聽風聲》音樂;樹、花、草的簡單場景。

三、活動過程:

(一)猜風聲,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有風的感受。

★導入語與指導語:小朋友聽一聽,猜猜這是什麼聲音?(風聲)平時,你還在哪裡發現風?你怎麼知道那是風來了?(風吹過我們能感覺到,它能讓東西動起來)

★師:假如風吹過大樹、草地、花園,它們會發生什麼變化?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詩歌,名稱叫《風在哪裡》,小朋友仔細聽,詩歌里說了什麼?你聽完有什麼感覺?

(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1.教師完整朗誦,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提問:詩歌的名稱叫什麼?詩歌里說了些什麼?你聽完有什麼感覺?

2. 再次欣賞,教師邊放課件邊配樂朗誦,幼兒進一步感知詩歌內容。

(1)幼兒自由議論聽到、看到了什麼?教師了解幼兒對詩歌的理解程度。

(2)個別提問:詩歌里是誰告訴我們風在哪裡的?樹兒、花兒、草兒它們是怎麼說的?

★教師小結與過渡語:這首詩歌很優美,小朋友聽得很認真,風吹過樹兒、花兒、草兒的身上,它們都感覺到風來了。那它們是怎麼說出感覺的呢?讓我們再一起邊看課件,邊聽聽詩歌里是怎麼說的。

3.藉助圖譜,幫助幼兒梳理詩歌的內容。

★梳理第一到第三段,結合圖譜和演示課件動態畫面,重點引導幼兒感受風吹過時植物發生變化的意境美。

教師提問:(1)風吹過時樹的什麼地方動起來了?它們是怎麼動的?為什麼說枝葉會翩翩起舞?(演示起舞畫面,結合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理解「翩翩起舞」和擬人化的手法)

(2)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風吹過時樹兒說的話。

(3)誰來告訴我,風吹過花兒、草兒身上時,它們的什麼地方動起來了?是怎麼動的?什麼樣的風會讓花朵一直點頭?讓草輕輕晃動?(看課件結合肢體動作,學習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4)師生一起看圖譜學慣用語言描述風吹過時花兒、草兒的變化)

★梳理第四段。觀察「四季圖」, 幫助幼兒理解風與四季變化的關系。

(1)提問:風給四季帶來了哪些變化?

(2)為什麼春天風吹綠大地?(萬物生長)夏天送來涼爽?(天氣炎熱)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什麼東西成熟了?風一吹,果實的香味就會怎麼樣啊?冬天風吹過時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給冬爺爺披上銀裝?

(3)幼兒看圖輕聲跟著朗讀一遍。

(4)請你說說風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奇特的變化(帶來哪些幫助)?什麼樣的風會給大自然帶來危害?為什麼?

教師小結:風在哪裡?風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給大自然帶來很多奇妙的變化,能給我們送來涼爽、用來發電;能送來果香、讓樹、花、草動起來時有各種各樣優美的姿態,但台風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破壞大自然。

(三)初步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1)跟著老師邊看圖譜邊輕聲朗誦1遍。

(2)嘗試分角色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3)播放音樂,幼兒扮演角色在場景中邊表演邊朗誦。

(四)經驗遷移,嘗試用詩句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指導語:你還在哪裡發現風?

1、幼兒自由討論、自由編詩句。

2、個別提問

3. 風在哪裡大班語言怎麼講課

一、說活動准備:
為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我准備了錄音磁帶和生動的電腦課件,這樣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並以散文詩的內容為畫面配以充滿感情的朗誦,能吸引幼兒,誘發幼兒學習的願望,從而達到培養幼兒理解和想像的目的。活動前讓幼兒去觀察景物,主動去發現獲得有關的知識經驗。為本次的活動打下基礎,為此我做了以下的准備:
1、錄音機、配樂詩磁帶、風的聲音、背景音樂。 2、表示詩句能容的電腦flash動畫《風在哪裡》。 3、詩句的結構圖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孩子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有趣的東西所吸引,因此在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積極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於是,我選擇了以下的方法進行教學:
1.提問法: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進行探索,傾聽詩歌,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引出主要內容。
2.聯系法:圖片聯系實際,讓幼兒把已有經驗與事物圖片進行聯系,這是對幼兒已有經驗更好的體現。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健康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次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

4. 風在哪裡詩歌朗誦flash

這樣的內容需要用flash軟體製作,或者現在的Animate軟體,先准備素材比如圖片聲音啥的,再放入軟體中製作和文字相關的畫面動畫,配上音樂就可以了。

5. 《風在哪裡》大班語言教案怎麼寫

《風在哪裡》大班語言教案如下。

活動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里優美的意境。2、指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3、引導幼兒運用掌握的詞彙和以有的經驗,進行仿編活動。通過游戲識字,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讀一些漢字。

活動准備:1、准備風在大自然一年四季帶來變化的圖片。2、圖片:花朵、小草、樹葉、樹。3、帶領幼兒在操場感受風吹過來的感受。指導要點:重點是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難點是理解風與四季的關系。

活動過程: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前些天,我們學了一首詩歌,看,它叫什麼?我們一起來讀一遍,怎樣朗誦這首詩歌,詩歌就更美了?引導幼兒從聲音動作,表情,配樂四方面談讓我們找個空位子。用剛才說的方法,把詩歌朗誦給後面的老師聽,幼兒朗誦完了點評:小朋友朗誦的。

游戲:找字寶寶。詩歌里的字寶寶聽了大家的朗誦很高興,它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有的字寶寶躲起來了,仔細看一看,哪些字寶寶不見了?比一比誰找得快又對。個別幼兒找到了字,集體檢察一下:他找對了嗎?我們讀一讀。

游戲結束時點評;小朋友們真能幹,把字寶寶都找到了,字寶寶都愛跟你們交朋友。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你們喜歡這首詩嗎?你最喜歡詩歌的哪個地方?幼兒點到樹,教師:你為什麼喜歡這兒?小朋友來做樹,一邊說,一邊做「翩翩起舞」的動作。

枝葉為什麼翩翩起舞呢?當幼兒點到花,教師:小朋友來做花,一邊說,一邊用花的動作告訴大家「風在哪裡」。花兒頻頻點頭的時候心裡覺得怎樣?幼兒點到春風,問;為什麼說春天風吹綠了大地?幼兒點到其他季節的風,教師一句話小節帶過:夏天很熱,風一吹就涼快了。

冬天,北風吹來了雪花,雪花落在地上就像給大地披上一件白衣服。秋天,果子成熟了,風一吹,人們就聞到了果香。小結:風的本領真大,他像一個魔術師,把我們的大自然變得更加活潑可愛。

6. 《風在哪裡》

【設計意圖】
風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也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為了讓幼兒感知自然界風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美,我設計了這節課《風在哪了》訓練幼兒發散思維和創編能力,增進幼兒對自然界風的認識,能夠從身邊微妙的自然現象體驗到大自然的美,激發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活動班級:大班幼兒
授課教師: 索 瑪
活動內容:《風在哪裡》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風在哪裡》,學慣用優美的聲音朗讀。
2、根據生活經驗和圖片的暗示,仿編詩歌,探索用動作、體態、表情來表現詩歌。
3、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朗誦時努力與身體保持一致和協調。
活動准備:課件《風在哪裡》,樹、花、草胸飾若干,電腦、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麼,為什麼風車轉了?風在哪裡風車說當我的車輪輕輕轉動那是風在吹過。
2、教師引導幼兒回答教師提問
二、欣賞散文詩《風在哪裡》
1、第一遍欣賞散文詩並提問
教師提問:這首散文詩很優美,誰來說說它的名字。剛才在散文詩里都有誰在說話?
2、第二遍欣賞散文詩
教師提問並引導幼兒完整說出樹、花、草的話。
三、師幼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第一遍幼兒學習散文詩
幼兒齊聲跟讀散文詩。
2、第二遍幼兒鞏固學習散文詩
四、教師創設情境分角色對話朗誦
幼兒集體聽錄音表演朗誦散文詩
五、看圖創編詩歌
1、利用課件圖片,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2、請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包括創編詩歌),教師進行錄音並幼兒欣賞。
六、簡單介紹風的災害

7. 語言教案風在哪裡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豐富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准備:
1.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的圖片。
2.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風的存在。
3.圖片:枝葉、花朵、樹兒、花兒、草兒。

指導要點:
1、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難點:理解風與四季的關系。

活動過程:
1.觀察討論,理解詩句。 提問:你看見風嗎?風在哪裡?你是怎麼知道的?(風是有大有小的)
2.完整欣賞詩歌一遍。(教師范讀)
(1)出示圖片,理解詞彙: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2)出示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變化的圖片。讓幼兒理解詩歌。
3.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2)教師和幼兒共同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聽錄音輕聲跟讀。 (4)幼兒自主朗讀。

4.教師小結

8. 風除了在天上還有在哪裡呢

一、談話導入:感受風的存在。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天上的雲會動,樹會晃嗎?

2.哦,原來是有風在吹過。那你還在哪裡發現了風?(個別)

3.你們都發現了風在哪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就叫《風在哪裡》,請你仔細聽一聽,還有誰也發現了風在哪裡?

二、詩歌欣賞——風在哪裡

1.(教師完整配樂朗誦詩歌)詩歌里誰發現了風?

2. 那風在哪裡呢?請你們再仔細的聽一遍,聽聽看樹兒,花兒和草兒都是怎麼回答的。(第二次欣賞兒歌,配圖片朗誦前半段)(根據幼兒回應呈現圖片)

(1)樹兒是怎麼說的?它用了一個什麼好聽的詞?你們知道什麼是翩翩起舞嗎?做一做(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2)風吹過花朵,花會怎樣?(點頭)所以花兒是怎麼說的?頻頻點頭就是一直點頭的意思。誰能一邊做動作一邊說?(分男女學花兒來邊說邊動作)

(4)風吹過小草,小草的身體怎麼樣了?請你們一起來告訴我草兒是怎麼回答的?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小草的身體在輕輕晃動。那誰來學學小草呢?(個別幼兒學)

3.現在我們聽著音樂,顧老師來當風, 請你們來當樹兒、花兒、草兒回答我。散文詩很優美,請你們也用輕輕柔柔的聲音回答我好嗎?(教師說:「風在哪裡?」幼兒回答)

4.樹兒、花兒和草兒都感覺到了風,原來風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聽聽還在哪裡能發現風呢?(教師邊看圖邊朗誦後半段)

5.春天它吹綠了什麼?夏天送來了什麼?秋天呢?冬天帶來了什麼呢?(幼兒個別說說,然後集體說)

6.原來風一年四季,無時無處不在,它給我們帶來了這么美的景色,就像這詩歌一樣,現在,讓我們再用優美的聲音看著圖片完整的把詩歌念一遍吧!(師幼共同配樂完整朗誦)

9. 風在哪裡詩歌教案

《風在哪裡》詩歌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豐富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搖晃。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變化的圖片。
2.幼兒用書
3.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風的存在,觀察風起時花草樹木的樣子,並用攝 像機拍攝下來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2.活動難點:理解風與四季的關系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圖片、影像資料,引導幼兒觀察、體驗、運用生活經驗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興趣。          
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見它的影子。          
小時搖動樹枝,大時推到房子          
2.觀察討論,理解詩句。
(1)播放花草樹木被風吹動的錄像。提問:
你看見風嗎?風在哪裡?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幼兒觀察樹、花、草的動態)風吹過時,樹兒,花兒,草兒像在做什麼,他們是怎麼說的?
教師小結:風在哪裡?樹兒說: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裡?花兒說:當我的花朵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風在那裡?草兒說:當我的身體在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
理解詞彙: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2)結合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變化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講述,理解詩歌的最後四段。提問:
春天的風是怎樣的風?給大地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
夏天是炎熱的季節,風會給人們送來什麼?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它會收獲什麼呢?當風吹過的時候,空氣中會飄來什麼香味?
冬季的風是怎樣的風?他給大地帶來了什麼?
(幼兒每觀察討論完一幅圖片,教師就用詩歌中的語言進行概括小結。)
(3)請幼兒完整地欣賞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及意境美。
3.學習朗誦散文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幼兒欣賞。請幼兒注意觀察和聆聽教師朗誦時的表情和聲音
(2)教師和幼兒共同朗誦詩歌,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聲音、表情、動作表現詩歌的美。
(3)聽錄音輕聲跟讀。
(4)結合幼兒用書,自主朗讀。
4.討論:風在哪裡、風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評價要素 是否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到詩歌優美的意境。

活動建議:
可嘗試在延伸活動中創編並表演詩歌。                     
風在哪裡
風在哪裡?樹兒說: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裡?花兒說:當我的花兒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裡?草兒說:當我的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裡?風在我們身邊
春天,他吹綠了大地;
夏天,他送來了涼爽;
秋天,他飄來了果香;
冬天,他帶來了銀裝。

活動反思:
這首詩歌非常優美,它用擬人的手法以樹兒,花兒,草兒的口吻告訴幼兒「風在哪裡」,給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賦予了有形的生命。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拓展了幼兒的想像,又激發了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進行活動之前,我帶領他們到大自然感受風的存在,為接下來的活動做了個鋪墊。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