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鳥的天堂」在哪裡
原來,「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新會縣天門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白鶴、麻鶴、灰鶴和其它鳥雀。白鶴、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
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遊客。◆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遊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遊艇,可供遊客觀鳥和遊玩。
榕樹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葯。
畫眉鳥身體棕褐色,腹部灰白色,頭、後頸和背部有黑色斑紋,有白色的眼圈,叫的聲音很好聽。
② 鳥的天堂在哪
「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新會縣天門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白鶴、麻鶴、灰鶴和其它鳥雀。白鶴、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
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遊客。
鳥的天堂,原名「鳥墩」,位於廣東新會市南部七公里的天馬村天馬河。在天馬河的沙洲上,長有一棵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婆娑的榕葉籠罩著20多畝的河面,樹高約15米,榕樹枝幹上長著美髯般的氣溫根,著地後木質化,抽枝發葉,長成新枝幹。新幹上又長成新氣生根,生生不已,變成一片根枝錯綜、撲朔迷離的榕樹叢。在這樹叢上,棲息著十多種小鳥,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即夜鷺,俗稱診游鳥)。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鶴群一出一歸,盤旋飛舞,掩映長空,嘎嘎而鳴,蔚為奇觀。
美麗傳說
500多年前,天馬村年年鬧乾旱,農田乾涸,莊稼歉收。鄉親們為了抗旱,開了一條人工河——天馬河,引進珠江的水灌溉農田。可是年景不見好轉,當地有權有勢的人硬說是天馬河開壞了,把風水給破了,強迫村民把這條河堵上。村民們含著淚水,把挑來的泥土用船載著倒在河心,不久堆起了一個土墩,成了河心小島。當時有個村民在土堆上插了一根榕樹枝,用來系住船隻,想不到第二年這根榕樹枝長出根兒,發出新芽。由於水分充足,榕樹越長越高,每年從枝上長出了許多氣根倒垂下來,鑽進泥土裡。過些日子,入土的根兒長成了新的枝幹,枝幹長粗了又垂下許多氣根來……這樣年復一年的不斷生長,樹干多得不可計數。經歷數百年生長,一棵樹長成了一片林子,覆蓋全島,佔地達18畝,近看像原始森林,遠望像浮在水面上的綠洲,真是南國奇觀。
景點特色
小鳥天堂是廣東新會聞名中外的生態旅遊景點,天然賞鳥勝地,它位於新會城區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
380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樹上棲鳥千萬只,鳥類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世間罕有的一道天然美麗風景線。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先生乘船游覽後嘆為觀止,寫下優美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從此得名。大師這篇經典作品被鐫刻在景區入口廣場上供遊人品味,美文贊美景,美景更多嬌,使人更加熱愛美,嚮往美。
歷來深受遊客贊譽的小鳥天堂,2002年重新規劃擴建,並對動、值物自然生態群落加以悉心保護和優化,形成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以獨特的鳥類生態風景為主題,集生態旅遊、文化游泳、健康旅遊、休閑游泳於一體,充分展現旅遊新時尚的園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區。
小鳥天堂的鳥類以野生鷺鳥居多,還有毛雞、麻鶴……白鷺晨出暮歸,灰鷺暮出朝回,他們依時有序,互不幹擾,極有風度。每於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嘎嘎呼喚,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為半觀;那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人間那得幾回聞」。除了觀鳥聽鳥,還可欣賞綠樹碧水與藍天白鳥相映成趣的優美景緻和享受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河上休閑東趣,給你一種全新感受……「人間畢竟有天堂」!
遠離法囂,走進天堂,擁抱自然,親近小鳥,凈化心靈,充實生命,請到小鳥天堂來。它是鳥的天堂,也是你的樂園!
課文《鳥的天堂》
【作者】巴金
【課文】
我們在朋友的小學校里吃了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我們走過一段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河邊。那裡有一個茅草搭的水閣。穿過水閣,在河邊兩棵大樹下我們找到了幾只小船。
我們陸續跳在一隻船上。一個朋友解開繩子,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間流去。
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流動。三隻槳有規律地在水裡劃動。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來。樹葉綠得可愛。這是許多棵茂盛的榕樹,但是我看不出樹干在什麼地方。
我說許多棵榕樹的時候,我的錯誤馬上被朋友們糾正了,一個朋友說那裡只有一棵榕樹,另一個朋友說那裡的榕樹是兩棵。我見過不少的大榕樹,但是像這樣大的榕樹卻是第一次看見。
我們的船漸漸地逼近榕樹了。我有了機會看見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樹,有著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的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斜躺在水面上一樣。
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隻鳥在這棵樹上做窩,農民不許人捉它們。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裡時,我卻看不見一隻鳥的影子。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地是濕的,大概漲潮時河水常常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隻鳥,我這樣想道。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船,緩緩地流到河中間去。
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朋友的家鄉去,就是那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
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樹梢。一切都顯得非常光明。我們的船也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靜。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很快地這棵榕樹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我注意地看著。我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看清楚這只,又看漏了那隻,看見了那隻,第三隻又飛走了。一隻畫眉飛出來,給我們的拍掌聲一驚,又飛進樹林,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唱著,它的歌聲真好聽。
「走罷。」葉催我道。
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流去的時候,我還回過頭去看留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有一點的留戀。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933年6月在廣州�
[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
我們吃過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
我們走過一條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邊。在河邊大樹下,我們發現了幾只小船。
我們陸續跳上一隻船。一個朋友解開了繩,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移動。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裡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幹在什麼地方。
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朋友們馬上糾正我的錯誤,一個朋友說那裡只有一株榕樹,別一個朋友說是兩株。我見過不少大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隻鳥,我不禁這樣想。於是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槳,船緩緩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一個朋友的家鄉去那是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
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耀在水面,在樹梢,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了。我們又把船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一那隻,另一隻飛起來了。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拍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唱著。那歌聲真好聽。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留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有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作者簡介】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筆名巴金。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回國後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季月刊》主編,《烽火》雜志創始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9年後歷任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及第、四、五屆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
[教材說明]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選入課文時有修改。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
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第二,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二是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點是寫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有看到鳥,重點寫了大榕樹的碩大無比和充滿生機的美麗。作者按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先寫它佔地面積大,並通過爭論榕樹的多少,說明這株榕樹是孤木成林,表現榕樹之大;接著寫近看榕樹,通過對枝乾和綠葉的描寫,展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著重寫了眾鳥活動的熱鬧場面。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兒鳥的數量多、種類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快樂。
對小學生來說,本課的難點主要有兩處:一處是「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另一處是文中四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③ 鳥的天堂在哪裡,鳥的天堂為什麼能成為鳥的天堂呢,請同學們收集一些資料,並結
"鳥的天堂」是指一株有500年樹齡的古榕樹,位於廣東新惠縣天馬河上。它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心上的二十多畝地。現在大榕樹南面的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川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1、從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來分析,自然環境:適合鳥類的生存;人文環境:人們保護鳥,不讓鳥受到傷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里的鳥多, 3、大榕樹的枝丫很多,適合鳥的棲息,四、那兒的生態環境好,人與鳥和諧共處,就成為鳥的天堂。
④ 「《鳥的天堂》」在哪個地方
「鳥的天堂」在廣東省。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河的河心沙洲上。
「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島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雀。
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遊客。
(4)鳥的天堂在哪裡擴展閱讀:
1933年4月,西江鄉村師范學校校長陳洪有北上進行教育考察,5月底經過上海時約同巴金一起回新會。當時,巴金還不滿30歲,已是著名作家。
他南下廣東,「到另一些未曾有過我的腳跡的地方去」(巴金語),並看看一班獻身教育事業的青年朋友。5月31日,巴金同陳洪有一起到西江鄉村師范學校,先在學校住了3天,隨後就到新會縣城近郊的天祿、天馬、茶坑等鄉村游訪了3天,後在新會坐當時新寧鐵路的火車到台山公益住了一晚,6月7日傍晚回到西江師范學校參加座談會,9日當晚離校返穗,在那裡逗留了10天。
巴金回到上海後,懷著這種心情寫成了《鳥的天堂》這篇優美的散文,記述了這段愉快的旅程。這篇散文最初發表在《文學》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號)上。由於當時中國處於動盪的年代,名家筆下描述的這一方樂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嚮往。
⑤ 鳥的天堂在什麼地方
《鳥的天堂》是現代作家巴金於1933年創作的散文,此文講的是作者與朋友們在「鳥的天堂」,看了數不清的鳥,心裡戀戀不舍。此地位於南國水鄉茶坑鄉。
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暢之筆,發掘和描繪了自然勝景之美,寄託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創造出一種清麗悠遠的意境。同時,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繪這「鳥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國初夏水鄉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疇、朝暾的聯系、烘托下加以凸顯的。全文雖用語簡朴無華,平鋪直敘,卻到處呈現出如詩似畫的美趣,流貫著一種祥和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田園牧歌情調。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以精巧縝密的藝術構思和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奇特幽美、別具洞天的「鳥的天堂」的畫卷。同時,此文細膩的描繪中,透露出一種濃郁的自然氣息,抒發著一顆寧靜悠遠的心,使人讀了有一種感情上的解放。三十年代初,人心趨向返歸自然。遠離市聲,獨處幽境的鳥兒,正是作者一種熱愛自然的心境寫照。
⑥ 廣東小眾景點被譽為「鳥的天堂」的是哪裡呢
這個地方就是星湖公園,星湖公園生活著100多種鳥類。
⑦ 鳥的天堂在哪裡鳥的天堂為什麼能成為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是指一株有500年樹齡的古榕樹,位於廣東新惠縣天馬河上。它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心上的二十多畝地。現在大榕樹南面的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川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
從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來分析,自然環境:適合鳥類的生存;人文環境:人們保護鳥,不讓鳥受到傷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里的鳥多。
大榕樹的枝丫很多,適合鳥的棲息,那兒的生態環境好,人與鳥和諧共處,就成為鳥的天堂。
基本內容:
該樹位於貴州省關嶺縣崗烏鎮中興村。這棵樹生長旺盛,枝葉繁茂,蒼翠濃郁,覆蓋面積約2000平方米,宛如一把撐天巨傘,罩在山寨上空,是山寨居民大小集會、休閑納涼、遮蔭避暑的好去處。
古榕樹在山寨周圍還分散著11株胸圍在650~1400厘米,樹高20~30米的黃葛樹,形成一個以黃葛樹為主要綠化樹種的古樹群自然村寨。這里的山清水秀,與古樸濃厚、獨具特色的布依族民俗風情相融合,給山寨帶來了 無限生氣和活力。
⑧ 巴金筆下的鳥的天堂在哪裡
「鳥的天堂」也叫「小鳥天堂」,其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天馬河的河心的沙洲上,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之一,也是一個以鳥類生態風景為主題,集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休閑旅遊於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小鳥天堂的主體實際上是一棵長於明末清初水榕樹,水榕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榕樹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雀,鳥樹相依。
1933年,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散文名篇《鳥的天堂》。
1984年,巴金先生親筆題寫「小鳥天堂」四字,小鳥天堂從此得名。
2002年,重新規劃擴建,並對動、植物自然生態群落加以悉心保護和優化,形成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以獨特的鳥類生態風景為主題,集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休閑旅遊於一體,充分展現旅遊新時尚的園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區。
(8)鳥的天堂在哪裡擴展閱讀:
巴金與小鳥天堂結緣可說是天作之合。他游訪新會天祿、天馬、茶坑三個鄉時,由於陳洪有校長校務繁忙,他囑咐天祿人葉渠均,天馬人陳毓就,茶坑人梁朝令三位同學兼同事陪巴金游三鄉。此時,正值南國水鄉的初夏。
一個傍晚,在天馬鄉務本小學(現在近天馬村委的祖祠堂「務本堂」)吃過晚飯,陳毓就邀請巴金劃船繞游「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說的那樣,當晚並見不到鳥,讓他有點失望。
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鄉,山是「鳳山」,塔是「熊子塔」),找梁朝令一起探訪梁啟超舊居,此時再經過「雀墩」,令他驚喜地見到漫天飛舞的小鳥,心情雀躍,停船觀賞鳥飛鳥落,出入於大榕樹之中,讓他久久不願離去。
巴金回到上海後,懷著這種心情寫成了《鳥的天堂》這篇優美的散文,記述了這段愉快的旅程。這篇散文最初發表在《文學》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號)上。由於當時中國處於動盪的年代,名家筆下描述的這一方樂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嚮往。
⑨ "鳥的天堂''在哪
鳥的天堂,原名「鳥墩」,位於廣東新會市南部七公里的天馬村天馬河。在天馬河的沙洲上,長有一棵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婆娑的榕葉籠罩著20多畝的河面,樹高約15米,榕樹枝幹上長著美髯般的氣溫根,著地後木質化,抽枝發葉,長成新枝幹。新幹上又長成新氣溫根,生生不已,變成一片根枝錯綜、撲朔迷離的榕樹叢。在這樹叢上,棲息著十多種小鳥,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即夜鷺,俗稱診游鳥)。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鶴群一出一歸,盤旋飛舞,掩映長空,嘎嘎而鳴,蔚為奇觀。
⑩ 鳥的天堂在什麼地方請你搜集那兒的資料,把「鳥的天堂」中沒提到的內容寫下來。
「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河的河心沙洲上,島上有一株500多年歷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干。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雀。
在廣州省新會市天馬河的白鶴、灰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鳥的天堂,原名「鳥墩」,婆娑的榕葉籠罩著20多畝的河面,樹高約15米,榕樹枝幹上長著美髯般的氣生根,著地後木質化,抽枝發葉,長成新枝幹。新幹上又長成新氣生根,生生不已,變成一片根枝錯綜、撲朔迷離的榕樹叢。在這樹叢上,棲息著十多種小鳥,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即夜鷺,俗稱診游鳥)。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鶴群一出一歸,盤旋飛舞,掩映長空,嘎嘎而鳴,蔚為奇觀。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遊客。
美麗傳說:
500多年前,天馬村年年鬧乾旱,農田乾涸,莊稼歉收。鄉親們為了抗旱,開了一條人工河——天馬河,引進珠江的水灌溉農田。可是年景不見好轉,當地有權有勢的人硬說是天馬河開壞了,把風水給破了,強迫村民把這條河堵上。村民們含著淚水,把挑來的泥土用船載著倒在河心,不久堆起了一個土墩,成了河心小島。當時有個村民在土堆上插了一根榕樹枝,用來系住船隻,想不到第二年這根榕樹枝長出根兒,發出新芽。由於水分充足,榕樹越長越高,每年從枝上長出了許多氣根倒垂下來,鑽進泥土裡。過些日子,入土的根兒長成了新的枝幹,枝幹長粗了又垂下許多氣根來……這樣年復一年的不斷生長,樹干多得不可計數。經歷數百年生長,一棵樹長成了一片林子,覆蓋全島,佔地達18畝,近看像原始森林,遠望像浮在水面上的綠洲,真是南國奇觀!巴金在《鳥的天堂》里對「鳥的天堂」也大加贊賞。
景點特色:
鳥的天堂是廣東新會聞名中外的生態旅遊景點,天然賞鳥勝地,它位於新會城區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 500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樹上棲鳥千萬只,鳥類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世間罕有的一道天然美麗風景線。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先生乘船游覽後嘆為觀止,寫下優美散文《鳥的天堂》,「鳥的天堂」從此得名。大師這篇經典作品被鐫刻在景區入口廣場上供遊人品味,美文贊美景,美景更多嬌,使人更加熱愛美,嚮往美。 歷來深受遊客贊譽的鳥的天堂,2002年重新規劃擴建,並對動、植物自然生態群落加以悉心保護和優化,形成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以獨特的鳥類生態風景為主題,集生態旅遊、文化游泳、健康旅遊、休閑游泳於一體,充分展現旅遊新時尚的園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區。 鳥的天堂的鳥類以野生鷺鳥居多,還有毛雞、麻鶴……白鷺晨出暮歸,灰鷺暮出朝回,他們依時有序,互不幹擾,極有風度。每於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嘎嘎呼喚,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為半觀;那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人間那得幾回聞」。除了觀鳥聽鳥,還可欣賞綠樹碧水與藍天白鳥相映成趣的優美景緻和享受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河上休閑東趣,給你一種全新感受……「人間畢竟有天堂」! 美麗傳說「鳥的天堂」是廣東省的一個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在廣州省新會市天馬河的白鶴、灰麻鶴朝出晚歸,灰鶴則夜作晝息,它們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鳥的世界」。鳥的天堂,原名「鳥墩」,婆娑的榕葉籠罩著20多畝的河面,樹高約15米,榕樹枝幹上長著美髯般的氣生根,著地後木質化,抽枝發葉,長成新枝幹。新幹上又長成新氣生根,生生不已,變成一片根枝錯綜、撲朔迷離的榕樹叢。在這樹叢上,棲息著十多種小鳥,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即夜鷺,俗稱診游鳥)。白鶴朝出晚歸,灰鶴暮出晨歸,一早一晚,鶴群一出一歸,盤旋飛舞,掩映長空,嘎嘎而鳴,蔚為奇觀。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里游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點,吸引了千千萬萬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