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孔子圖片什麼顏色好看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孔子圖片什麼顏色好看

發布時間: 2022-05-19 12:39:44

A. 孔子長啥樣啊,後人對其相貌又有何評價呢

孔子距離我們兩千多年了,要清楚地繪出他的形象是不可能的,而一些記述孔子的書籍也語焉不詳,這讓後人對此很是疑惑,如此大名的孔子竟然沒有人紀錄他的容貌。

很多後世的學者都說孔子異人有異相,光憑這個異字不太好斷言孔子是美是丑,或是長相奇怪,因為不清楚當時人的樣子,也不知道是跟什麼時代的人比較,只能以後世的眼光說不同於常人。然而司馬遷曾說孔子圩頂,圩就是周圍高中間低,我在前文曾說孔子小時候破過相,這當然是戲說,不過可以想像的是兩個額角非常高,中間能看出明顯的凹陷。而最近發現的明代孔子築像就很明顯地突出了孔子的額頭,而且有小暴牙,大耳朵。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還曾有一段記載,說孔子到鄭國被人形容成喪家之犬,那人說孔子『顙似堯,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這話讓人有了參照,不過可惜這幾個人也沒有容貌的記述。

東漢的王充在《論衡》里說『黃帝龍顏,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皋陶馬口,孔子反羽』,意思是黃帝的長得像龍,顓頊的頭上長角,嚳的牙齒連成一片,堯的眉毛有八種顏色,舜的眼睛有雙瞳,禹的耳朵有三個孔,湯的胳膊上有兩肘,周文王有四個乳房,周武王眼高可以看見頭頂上的太陽,周公旦的駝背,皋陶的嘴像馬,孔子圩頂。其實這些話並不能印證孔子的長相,但是給了我們提示,這些人是有異相的,而且有著特徵遺傳的特點,至少在現代觀點看來,這些人是有圖騰崇拜的,把眉毛畫成彩色,穿幾個耳洞,嘴上帶裝飾。

我們對比非洲的一些叢林部落,很多人頂著容器,戴著大耳環,有些還帶項圈,臉上畫的彩色圖案,脖子都很有力,比如皋陶就應該是嘴上戴了飾物,大而且長,象馬嘴一樣,這樣他的頸部肌肉就會很發達,可能孔子的脖子也很粗壯;腿比禹短三寸,這應該是有誤差的,總而言之是短一些但差距不大,禹的腿是什麼樣的呢?相傳大禹治水時,由於過於辛勞,以至於「腓無胈,脛無毛」,意思是腿上都沒有多少肉了,腿毛都褪盡,說明很細很光,就象兩根竹竿,膝蓋就是竹節,相傳孔子高九尺六寸,腿自然不會太短,而子產的肩膀卻無從考證,不過基於前三人的另類考慮,估計子產的肩膀應該也是獨具特色的

如此我們可以粗略判斷一下孔子的形象,高額角、牙突、大耳、粗脖子、大高個、細長腿,加之孔子自幼家貧,營養不良是一定的了,絕不會是一些畫上的儒雅敦厚的形象就是了,當然這都是遠古的傳言,其實並不可信,只算是後人的一點妄想吧。

B. 關於孔子的圖片

.

C. 孔子素描圖片簡單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中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刪定《詩》、《書》、《禮》、《樂》、《易》、《春秋》,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渡壓迫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弄殺。他的學說成為我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學生達三千人,賢良72人。他主張「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像有很多,都是後人根據傳說繪制的,沒有統一的標准像,現在公認的孔子標准像如下圖所示:

D. 孔子衣服的顏色

青色!依照孔子生活的年代,青色應該是主流的顏色,因為春秋時期紡織染色遠不如現在如此發達和普遍!色彩華麗的布料多數是貴族才穿的,比較講究!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我國剛解放時,老百姓也是穿粗布衣服的。

E. 孔子在臉譜里是什麼顏色

這個問題問的就非常不錯,我覺得應該是紅臉吧

F. 孔子圖片

比起腦殘片好多了,我已經在《小看影》看完了。太好看了,每個演員都那麼專業,劇情又好,看完結局了還是很捨不得,看現在更新的電視劇都沒有快樂頌好看,大贊一個

G. 求孔子像,白描,高清的

這樣的可以嗎,應該還算清楚( ´ꁖ ` )

H. 孔子全身圖片畫像,下面有一行字,孔子,名丘,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家、教育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1-2],出生於魯國陬邑[1]。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3]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3]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 分別為:《詩》、《書》、《禮》、《樂》、《易》、《春秋》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3]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4]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4]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打字很累啊,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