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家飼養田螺用哪些方法飼養呢
現在人工養殖田螺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如何養好田螺,讓田螺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效益呢 ?小編現在給大家提供一套田螺飼養管理方法 ,見如下:
5、觀察田螺的生長和繁殖。在養殖過程中要隨時檢查田螺的生長情況,如果生長速度緩慢就要及時從投喂餌料的方法、質量、數量和水環境、 病害等多方面查找原因,同時改進。發現池塘中有仔螺出生,就要添加一些營養價值更高的餌料投喂。
6、越冬管理。除入冬前要強化培育使田螺體質健壯外,入冬後必須加深池水保溫,注意水質狀況,防止缺氧。
2. 田螺買回家不急著吃,怎樣養不會死
保持池塘水質鮮活,可在池塘里種植水草或水浮蓮,供田螺棲息。夏季可在池塘邊種植牽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陰。平時注意檢查田基有無漏水或老鼠洞,嚴禁生活污水、農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由於田螺喜歡攀爬,在田基上用細網製作反向的防逃網。
日常的飼料投喂可投發酵的有機肥,如雞鴨豬牛糞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鮮的菜葉、瓜類等,投飼量一般按田螺總重的1%~3%計算,2~3d投喂1次,並根據田螺的生長和攝食情況調整投飼量。田螺的快速生長周期為4個月,每年的5-9月生長發育最快,產量也最高。
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可加深水位至40~50cm。當池水溫度下降至10℃以下時,田螺會鑽入稀泥冬眠,此時池塘也必須保持10~15cm的水深,可定期換水,每10~15d換水一次,在池塘中2/3的位置鋪上一層薄一點的稻草起到保溫的作用,有利於田螺安全越冬。
當水溫下降到8~9℃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殼頂黏土,只在土面留個圓形小孔,不時冒出氣泡;在越冬期間不吃食,但養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cm,一般7~10天換1次水,以保持適當的含氧量,並向水體撒一寫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2)小小的田螺在家裡怎麼養圖片擴展閱讀
常棲息於冬暖夏涼、底土柔軟、餌料豐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緩流的河溪中。它的最適生長水溫在20~25℃左右,水溫達15℃以下和30℃以上時即停止攝食活動。10℃以下時即入土進入冬眠狀態,當水溫回復至15℃以上時其復又出穴攝食。
人工養殖田螺可開掘專用池飼養,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澤、溝渠,還可同魚類混養。但要求養殖水體無毒、無害、無污染。如利用稻田養殖,則不可施用農葯,不能犁耙,且應進出水口安裝鐵絲或塑料隔網,以便進行控制。
3. 田螺買回來要怎麼養才會干凈
1、把買來的田螺放入盆里,先簡單的用清水洗幾遍,然後重新換上清水,再加入足量的食鹽(感覺水咸即可),田螺泡在鹽水裡,由於鹽份的刺激,會拚命的吸水、吐水,加快臟物的吐出。
(3)小小的田螺在家裡怎麼養圖片擴展閱讀:
在清洗田螺的過程中要注意挑出死掉的田螺,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注意觀察它會不會伸頭出來,能伸頭出來的當然是活的。或者可以用手按一下它的蓋子,蓋子能再次彈起來就是活的。
1、炒田螺時要加紫蘇葉,可除去田螺泥腥味。或者先用油撈一下,再下紫蘇葉炒,這樣更能帶出田螺的鮮味。
2、煮田螺的時候千萬不要煮的太久,因為煮太久就把田螺肉煮老了,這樣的田螺肉吃到嘴裡就像在吃皮筋。
4. 田螺 在家的魚缸里怎麼飼養
首先,魚缸里除了田螺不宜放其它魚類。其次,魚缸需要適當的進行清理。最後,可在魚缸里准備一些水生植物的莖葉和有機碎屑等食物給田螺,切記水的溫度保持在20℃-28℃最佳。
田螺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生物,疾病較少,只要水資源豐富清潔,排灌方便,本地絕大多數的稻田都可以經改造後進行田螺養殖。保持池塘水質鮮活,可在池塘里種植水草或水浮蓮,供田螺棲息。夏季可在池塘邊種植牽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陰。
田螺在水溫15℃左右開始活動與攝食,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28℃,30℃以上時,田螺會將肉體縮人螺殼內,群集於蔭涼處或潛入泥土中避暑,水溫超過40℃時田螺會死亡。
日常的飼料投喂可投發酵的有機肥,如雞鴨豬牛糞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鮮的菜葉、瓜類等,投飼量一般按田螺總重的1%~3%計算。
(4)小小的田螺在家裡怎麼養圖片擴展閱讀:
繁殖特點
田螺雌雄異體,兩性異形,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有觸角形態雌性田螺兩個觸角左右對稱同形;雄性田螺兩個觸角不對稱,右觸角短而粗,向有內彎曲特化成交配器官(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自然水域一般雌多雄少。
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150隻仔螺。初生仔螺殼高4~7毫米,生長一年後,性腺發育成熟。在生殖期,雌螺子宮中常含有不同發育階段的仔螺。
5. 想在家飼養田螺,需要怎麼飼養
田螺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炒好的田螺不僅肉質十分鮮美,而且還酸辣爽口,所以田螺現在在市面上很受歡迎。但是野生的田螺本身是帶有很多細菌和寄生蟲,所以我們如果想要吃的健康,最好還是吃家養的田螺。如果我們在家養田螺也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如果掌握好養田螺的技巧,其實田螺也很容易飼養。
首先我們要知道田螺所喜歡棲息的習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小溪流和土質松軟的地方有田螺,所以田螺喜歡在冬暖夏涼、水流動的地方。而且田螺喜歡在晚上出來覓食,最喜歡的食物是水生物和有機碎屑。我們飼養田螺時也需要注意田螺生存環境的溫度,最適合田螺生存的溫度是二十攝氏度到二十七攝氏度。我們要注意的是,田螺即使家養,也是帶有細菌的,所以不能和其他魚類一起飼養,避免出現其他魚類死去的現象,造成損失。
田螺的生存習慣、飲食習慣和繁殖習慣都了解到,並且會時刻注意,田螺就不難飼養。
6. 想在家飼養田螺,應該怎麼飼養
表格環境安全乾凈的生長環境更有利於田螺的生長。准備深度為10-15厘米的深盆或泡沫盒,在地上鋪上泥,將田螺放入內,然後倒入深度為5厘米左右的清水。水質清潔養殖田螺時不能使用自來水,可以使用干凈的水、河水和池水。提供食物田螺可以提供蔬菜、小菜、米糠等食物,如果有體積較大的食物,應先把食物切碎喂田螺。注意事項田螺適合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生長,裝有田螺的容器可以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光線太強的話,容器上可以用遮陽篷或紗布覆蓋。
田螺屬於腹足類軟體動物,大部分生活在溪流、池塘、沼澤、田地和流水緩慢的小溝里,土質柔軟、潮濕、食物豐富,冬天溫暖、夏天喜歡生活在涼爽的環境中。旱季時,將身體的柔軟部分塞進外殼,減少水分蒸發。冬天不鑽到土裡吃不喝冬眠。田螺的繁殖習性田螺是卵胎生,從4月開始繁殖,到9月結束,7~8月達到了繁殖的旺盛時期。1~2歲的雌性一次可以生產20~30條田螺,4歲以上的雌性可以生產40~50條田螺。小田螺出生後生長速度很快,一年性成熟,可以再次產仔。
7. 我想知道小田螺怎麼養
1.養殖場地 田螺生活力強,疾病少,對養殖場地要求不嚴,凡有活水源的平坦溝渠、 水田澤地、休耕田、菜園溝、果園溝、緩流溪灘、水池魚塘等均可放養。人工養殖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新鮮清潔的地方建地。可挖土池,也可建水泥池。面積依養殖規模而定。商品螺池面積以100平方米左右為宜,苗種池一般以40平方米較好。池深一般70~80厘米,水深40~50厘米。池底鋪墊20厘米肥活泥土,池的兩端分別設進水口和出水口,用鐵絲網或塑料網防逃。
2.種螺來源 每年6~9月是田螺大量產卵繁殖期。種苗可從池塘、溝渠、水田等分布地人工揀拾,也可到市場購買商品成螺,從中挑選體重為15~20克,色澤淡褐、殼薄、體圓、尾鈍的鮮活雌螺作為種螺。雌螺個體較大,螺身稍偏圓,面殼凹平;雄螺個體較小,螺身較長,面殼凸起。養殖商品螺可挑選雌螺直接放養,若是養殖種螺供繁殖用,則應按雌雄2:1的比例搭配放養。
3.種螺投放 田螺喜棲息在池塘、溝渠、水田等淺水中,善於鑽泥。水溫20~25℃時攝食旺盛,生長最快;水溫低於15℃或高於30℃停止攝食;水溫降至10℃以下入土冬虐,翌年水溫升到15℃以上才恢復覓食。我國大部分省區3~11月均可投放養殖。種螺在自然區域內放養,一般每平方米投入10個產卵雌螺即可,若為未成熟的小幼螺,宜按1:1或2:1的雌雄比投放。幼螺長成大螺,交配產卵,又孵化出小田螺,便可將它們養成商品螺。若專門繁殖種苗,每平方米可投放產卵雌螺100~150個,未成熟的幼螺,雌雄比例則按2:1或3:1投放,一般4齡以上的親螺可產40~50個幼螺,產後2~3周仔重0.025克,開始攝食,飼養一年後又可繁殖後代。
4.飼養管理 種螺池應先進行清理和消毒,池底鋪20厘米厚肥泥。然後注入新鮮水,培肥水質。水面可放養水浮蓮、紅綠蘋等,以便於種螺取食,還可防寒避暑。池塘中插上小竹竿或小木條,供田螺棲息和產卵。田螺食性雜,水中的小動物和植物及藻類等都是天然餌料。幼螺長大後還要添喂米糠、麥麩、豆渣、紅薯、昆蟲、魚嚇以及動物內臟、下腳料等,有 條件的還可喂配合飼料。日投喂量為螺體重的1%~3%,每天上午8~9時喂1次。粗飼料應切細後才投放。對肥沃水田以及魚螺混養和水生植物多的池塘,可少投或不投飼料。要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潔。夏季當水溫超過30℃時,需經常注入新水,並加深水層,以便降低水溫;冬季可採用夜補、白排的管水辦法,調節水層,也可施些豬糞、牛糞等廄肥,既能提溫,又能培肥水質。
5.注意事項: (1)田螺對農葯、除草劑、石油類和工業污水很敏感,應做好防避工作。含氯的自來水 亦不宜用來養殖。(2)田螺系卵胎生動物,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上旬是繁殖產卵的高峰期,收獲時要有選擇地撈取成螺,多留母螺,以利繁殖,增加產量。最好避開繁殖高峰期進行收撈。
8. 田螺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田螺放養有哪些技巧
怎麼對於養殖螺類能夠保持良好的環境呢?其實很多人都想在家養這個田螺或者石螺再或者螺絲之類的產品。但是不知道怎麼去養殖,我們就給大家來講解講解如何去養殖這個產品。屬於特種產品的養殖,那麼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水溫不可太高。對於養殖螺類這個產品。首先可以確定它的水溫要求不會太高的,一般而言它會比較喜歡躲在陰涼的水域裡面。所以我們做人工養殖進行模擬養殖的時候也要模擬出來它的環境要求,不能夠對於這個環境,過於太大的改變和變動。
一般而言這些水溫溫度不會超過15度,也不可以低於5度左右。因為水溫太低的時候,它就會進入冬眠的狀態。所以基於這個問題,我們覺得首先是水溫的問題。
9. 養田螺怎樣養
田螺的養殖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田螺的養殖方法吧!
一、養殖場地的選擇
農村許多溝渠、水田,池塘都可放養,若是開闊的池塘,水面上可放養紅萍、水浮萍、水葫蘆等遮蔭,池中插上竹竿、木條等供田螺棲息,既可收水上綠肥做飼料,又可飼養田螺增加收入。
二、飼養的水溫環境
田螺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若低於15℃或高於30℃時田螺便停止攝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
三、喂養的飼料
田螺為雜食性動物,米糠、菜屑、瓜葉、動物屍體及商品飼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類、土壤腐殖類、蔬菜瓜皮等為主食。肥沃水田,魚螺混養或水面放養紅萍、綠萍、水葫蘆等窪地,可少投或不投飼料。
四、飼養期間的疾病防治
養殖的場地中農葯的使用應盡可能不用或少用;即使用也應採用低毒農葯,而且應晴天用,宜在稻田一半一半用。在生長旺季可定期使用有機肥,原則是少量多次,不宜一次施肥過多。
五、田螺的繁殖與管理
田螺系胎生動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產子,每隻田螺每次可產20到30個小田螺,母螺產仔後一般需要14到16個月才能再次繁殖,剛產出的小田螺重量大約在0.5到1.5克左右。
六、田螺的捕撈與收獲
田螺在捕撈的時候要有選擇地撈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獲,盛夏、初秋水溫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叢間,必須於早晨、傍晚去收獲,也可排水後在進行捕撈。
以上幾點就是我對田螺養殖所敘述的養殖方法。
10. 在家怎樣養田螺
田螺養殖技術:
1、養殖場所:田螺養殖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腐殖質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養殖池建造。
螺池規格一般寬1.5-1.6米,長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兩頭開設進出水口,並安裝好攔網,以防田螺逃逸。
2、飼養投放:養殖池先投施些糞便,以培養游浮生物為田螺提供餌料。施肥量視螺池底質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後,投喂青菜、米糠、魚內臟或菜餅、豆餅等。
青角、魚內臟要切碎與米糠等飼料拌勻投喂。菜餅、豆餅等要浸泡變軟,以便於田螺攝食。投喂量視田螺攝食情況而定。
一般按田螺總量的1%-3%計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時間每天上午,投餌的位置不必固定,飼料隔天投放。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時,不需投餌。
3、水質調整:一是螺池要經常注入新水,以調節水質,特別是繁殖季節,最好保持池水流動,尤其是高溫季節,採取流水養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節以微流水養殖為好。
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調節水的酸鹼度。當池水pH值偏低時,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10)小小的田螺在家裡怎麼養圖片擴展閱讀
田螺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國外還有美容食品之稱。它含蛋白質達10.3%、脂肪1.2%,另外還有維生素、鈣、鐵等人體必需的元素,田螺肉營養優於雞、鴨、鵝、豬等,不亞於鯽魚、海參等。田螺肉可滋補腎陰,明目清腦,增強肌肉彈性、細膩皮膚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種葯膳佳餚、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長的田螺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且田螺養殖生長快,產量高,養殖田螺「錢」途廣。
1、田螺養殖成本
由於田螺養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餌料,其餌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基本不需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家裡有田,那剩下的就是田螺苗了。
養殖田螺效益比較顯著。專養田螺,667m2可產400kg,目前市場價格為3~4元/kg,以3.5元/kg計,667m2產值可達1400元。
另外田螺池還可混養少量草魚,增加螺池單位面積效益。由於田螺養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餌料,其餌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養殖的純利潤大約有1000元/667m2左右,效益較為可觀。
2、田螺的營養價值
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沖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鈣是骨骼發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響身高;調節酶的活性;參與神經、肌肉的活動和神經遞質的釋放;調節激素的分泌;調節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腫;維持酸鹼平衡等。
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發、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富含鐵,鐵是造血的必要成分,適宜缺鐵性貧血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