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彎曲是什麼動作的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彎曲是什麼動作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22 06:20:27

❶ 舞蹈中 全身向一個方向彎曲起的動作叫什麼腹

可以叫壓前腰,教你怎麼練:1、雙腿站立膝蓋伸直不能彎曲,2、然後用雙手去夠地,多多練習,把韌帶拉長 3、等雙手能夠地了,保持重心把上身支起來就OK了

❷ 有一種兩只手略微彎曲,不停繞手腕,像開花一樣的一種手上的動作叫什麼呀求舞蹈教程

小五花手型,也叫第五手型,(*^__^*) 嘻嘻……

❸ 趴在地上,上半身往上彎的動作叫什麼,我很難做到,怎麼練習

趴在地上,上半身往上彎的動作叫俯卧挺身。要做到俯卧挺身,關鍵在於提高柔韌性練習。俯卧挺身的練習要點如下:

1、開始位置

俯卧墊上或鞍馬上,上體前屈,兩足固定,兩手抱頭或肩負杠鈴。

2、動作過程

吸氣,上體慢慢向前彎下,然後再以腰背肌肉的力量,挺身還原,還原後再自然呼吸。重復練習。

3、注意事項

在動作過程中,腰背部必須始終挺直,不準松腰含胸弓背;上體前屈時,盡量慢些,切忌突然快速屈體,防止腰背部肌肉拉傷。

(3)彎曲是什麼動作的圖片擴展閱讀

提高柔韌素質其方法主要有靜力性方法、動力性方法、動靜結合方法等。

1、靜力性方法:身體保持某種姿勢緩慢、均勻地拉伸幾十秒或是更長的時間。即是常說的壓腿、耗腿等方法。例如:

橋: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臂上舉,上體向後彎曲,觸摸地面或腳跟,停留幾秒或更長時間。

2、動力性方法:通過身體各環節的擺動使韌帶、肌腱和肌肉得到拉伸的方法。擺動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幅度,才會有拉伸的效果。例如:

正踢腿:身體直立,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下,一腿邁一小步,另一腿以髖關節為軸,膝關節伸直,腳尖勾起,迅速向上踢起,盡量踢到下顎。兩腿交換進行,各踢10次左右或更多,做3~5組。

3、動靜結合方法:練功的人常說:三分壓腿七分踢腿,即是要動靜結合,靜力的練了,相應的就要練動力的,這樣效果好多了。還可以請同伴幫助做拉伸和放鬆交替的練習。

❹ 請問身體向後彎曲手能著地那個動作叫什麼

下腰
武術鍛煉的一種動作,上身盡力向後彎曲。

❺ 標准俯卧撐,胳膊的彎曲程度是多大手掌的姿勢和位置是怎樣

基本說明:
A.雙手支撐身體,雙臂垂直於地面,兩腿向身體後方伸展,依靠雙手和兩個腳的腳尖保持平衡,保持頭、脖子、後背、臀部以及雙腿在一條直線上動作重點:全身挺直,平起平落。
B.兩個肘部向身體外側彎曲,身體降低到基本靠近地板。收緊腹部,保持身體在一條直線上,持續一秒鍾,然後恢復原狀。
動作重點:全身挺直,平起平落。難點:屈肘推直。
形式分類:
(一)按身體姿勢可分為高姿、中姿、低姿、三種姿勢。
1.高姿俯卧撐:是指在做練習時,練習者的身體姿勢是腳低手高,手腳不在一個水平面上。
2.中姿俯卧撐:(又稱標准俯卧撐或水平俯卧撐)是指在做練習時,練習者的腳和手都在一個水平面上。
3.低姿俯卧撐:是指在做練習時,練習者的腳高手低,手腳不在一個水平面上的。
(二)按雙手之間的距離可分為超長距離、寬、中、窄四種
1.超長距離俯卧撐:主要鍛煉胸大肌外側和肱二頭肌。當肘關節角度大於135度時主要是肱二頭肌發力
2.寬距俯卧撐:大約在一點五倍肩寬,主要鍛煉胸大肌外側,同時發展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
3.中距離俯卧撐:略大於肩寬,主要鍛煉胸大肌中部(增加厚度),同時發展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
4窄距俯卧撐:小於肩寬,雙手置於兩乳頭前,主要鍛煉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同時發展胸大肌內側(胸溝)
(三)從准備姿勢,可分為不同的手法和腳法。
手法:按手撐地的方式可分為全掌撐、拳撐和指撐三種形式。按手撐地的方向可分為向前、向內、向外三種形式。
1.全掌式:全手掌撐地的一種方法。
2.拳式:以握拳的形式撐地的一種方法。
3.指式:用手指第一關節撐地的方法。可分為五指、四指、三指(這三種成錐體型)、二指、一指撐地共五種形式。
腳法:按腳的位置關系可分為兩腳並攏式和開立式兩種。按腳撐地的形式可分為腳尖式、腳背式和腳弓式三種姿勢。
(四)從練習的形式來看,可分為以下幾種:
1.普通練習法:按教學與訓練時規定的動作要求進行練習。
2.負重練習法:在普通練習法的基礎上,身體的腰背、腿等部位放置或捆綁適量的重物。
3.擊掌練習法:在快速有力地推撐後,雙手在空中擊一次掌。
4.騰空練習法:可分為原地和行進兩種。須在俯卧後快速有力推起,使手腳同時離地,並有一定的騰空高度和遠度。
練習方法:
1、快慢結合法:練習中先快做幾次,再慢做幾次或變換練習。
2、定時計數法: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計算練習的次數,可分為不停頓和可停頓兩種。
3、定數計時法:在完成一定數量的練習後,計算所用的時間。
4、計數練習法:練習者發揮最大能量所做的次數,但要有一定的要求和規定。可分為連續法和間斷法。
5、綜合練習法:採用多種姿勢和方法進行變換練習,也稱為游戲法。
[編輯本段]【功能和原理】
1.發展力量素質。其主要作用是發展人的上肢力量和腹肌力量,可以提高人體靜力性和動力性力量素質。
2.改善人體生理機能。對發展平衡和支撐能力可起重要作用。可以改善中樞神經系統,有益於骨的堅實,關節的靈活,韌帶的牢固,肌肉的粗壯及彈性,同時能加速血液循環,增大肺活量,促進生長發育,提高運動能力。
3.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經常全面鍛煉,對身心發展是有益處的,可以調節人的心理,使人精力充沛,起到強健體魄,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的作用。此外據說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1.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輕到重進行鍛煉。
2.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宜的練習方法,控制運動負荷。
3.要做好准備和放鬆活動,防止受傷和肌肉僵硬。

❻ 體前屈是什麼動作

體前屈是常用的拉伸韌帶動作,可以增強肌肉、改善關節靈活度,通過伸展來打開身體緊綳的部位,還可以針對性地鍛煉脊柱和肌腱。

做體前屈等類似練習會讓你更加輕松地完成日常動作,也可以幫你塑形。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體前屈的幾個變式動作,可以選擇容易做到的動作進行練習。小夥伴如果實在做不到也不要勉強,要一步步地慢慢來,以防用力過猛,拉傷韌帶。

一、單腿坐立前屈式



坐在地面上,後背保持盡量地平直,左腿向前伸直,右腿彎曲,並將右腳腳掌緊貼左大腿內側膝蓋骨以上的位置。右手抓住左腳內側,左手引軀干向左。

二、站立劈腿前彎式



身體直立,將身體重心放到左腳。身體向前彎曲,後背水平,同時將右腿盡量向後抬起。展肩,指尖著地。吸氣,左手握住左腳踝。右手掌著地保持平衡。根據需要堅持適當的時間,然後換側重復。

三、髂脛束前屈

身體直立,雙臂放於身體兩側,兩腳交叉。彎腰,雙手握住小腿。根據需要堅持適當的時間,然後放鬆,慢慢地做蜷身運動,重復兩次。換側重復。

四、深前屈



做體前屈動作,然後將身體彎曲,腹部緊貼雙腿前部,將前額向小腿盡可能貼去。將膝蓋伸直,抓緊腳跟,收緊大腿肌肉。根據需要堅持適當的時間。

五、雙腿展開前屈式



身體直立,向身體一側跨出一大步——大約(0.9~1.2米),雙腳平行。髖部向前彎曲,保持後背水平。

雙手放在背後,向下彎曲上身達到全前傾,將前額貼於地面。

根據需要堅持適當的時間,然後伸直手肘,保持後背水平,抬起上身,回到起始位置。

六、髂脛束觸地



身體直立,雙臂放於身體兩側,雙腳交叉。彎腰,逐漸向下將雙手放於地面。根據需要堅持適當的時間,然後放鬆,慢慢地做蜷身運動,重復兩次。

❼ 請問俯卧撐時手臂向外彎曲和向後彎曲效果有什麼不同

1、俯卧撐時手臂向外彎曲和向後彎鍛煉的目標肌肉群不同。

手臂向外彎曲,確切的說應該是肘關節朝向身體兩側。這個動作目標肌群是胸大肌,因此主要鍛煉的部位是胸部。手臂向後彎曲,確切的說應該是肘關節朝向身體後側,緊貼身體兩側。這個動作目標肌群是肱三頭肌,因此主要鍛煉部位是大臂後側的肱三頭肌。

2、俯卧撐時手臂向外彎曲和向後彎難易程度不同。

俯卧撐手臂向外彎曲對於初學者來說相對來說更容易;而向後彎曲的話,不僅僅考驗的是肱三頭肌,還有肱二頭肌,鍛煉的部位更為的多,所以更難些。

3、俯卧撐時手臂向外彎曲和向後彎受傷的概率不同。

俯卧撐手臂向外彎曲更容易受傷,雖然這種方式更簡單,可這種方式在人們力竭時摔倒在地上臉部容易先著地,而相反手臂向後彎曲的由於手掌更為的貼近胸部,所以在力竭時手臂會在胸部前緩沖一下,受傷程度沒那麼大。

❽ 雙腳向後彎曲雙手抓住腳尖是瑜伽的什麼動作

弓式
瑜伽體式:弓式
瑜伽,一起吧
/
2009-09-25
弓式可具整脊效果,改善呼吸病症,幫助消化,幫助腸胃蠕動、鍛練背肌、增加柔軟度。消除腹部脂肪,美化背部及腰部曲線,達到瘦身功效。
1.整個身軀趴在地板上,屈膝,腳掌向上,雙手向後握住腳踝,左手勾左腳踝,右手勾右腳踝。
2.先吸氣准備,吐氣時,肩膀、胸部及雙腿同時上抬,使身體向上拱起,停10-16秒。
notice!
雙腿向內夾緊,挺胸,手盡量伸直,頭盡量抬高,感覺自己是個弓箭,腳也要抬高,讓身體呈現u字型。
3.試試將胸部、雙腳再往上抬得更多,接著,左手放開,左腳打直,然後放鬆身體,手腳自然放下,再換邊做,左右各1次。
益處:具整脊效果,改善呼吸病症,幫助消化,幫助腸胃蠕動、鍛練背肌、增加柔軟度。消除腹部脂肪,美化背部及腰部曲線,達到瘦身功效。
對了就採納給分吧

❾ 雙腿張開往頭部靠,就像是從中間把自己對折是什麼姿勢

瑜伽折疊。

從髖部折疊,而非腰部:

很多人最初做折身子動作時,往往是從腰部處向下折,這是錯誤的,正確的是從髖部開始折疊,而腰部與背部仍然在一條線上。

❿ 有關人體的四個生理彎曲

人體四個生理彎曲:向前凸的頸曲與腰曲,向後凸的胸曲與骶曲。

人體的脊柱由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和一塊骶骨及尾骨組成,每節椎體之間通過軟骨和椎間盤連接。在人體結構中,脊柱就像一個大型的彈簧,具有緩沖壓力、減弱震盪的作用,還能保護大腦和內臟,脊柱存在四個生理彎曲,這些生理曲度擴大了軀乾重心在基底的面積,從而加強了直立姿勢的穩定性,對人體有巨大的保護作用。

正常的脊柱在矢狀面上有四個彎曲,頸段呈前凸狀態,胸段是後凸,彎曲段在T2~T12,T7是彎曲的頂點,腰椎是前凸,L3的彎曲頂點,骶椎呈後凸。這四個彎曲是人類特有,從直立行走開始進化而來,使我們的脊柱成為一個柔韌而有力的結構,既是頭、內臟的等器官的支柱,又可以緩沖外力對脊髓、大腦的震動。

頸椎的生理曲度形成於出生後的6個月內,與重力、和姿勢有關,寶寶做抬頭的動作,經常爬行,有助於生理曲度的形成。正常的生理曲度是以17cm為半徑的圓弧曲度,當曲度增加,柔韌度也增加,承重力減弱;當曲度減少,柔韌性也減弱,承重力增加;當發張時,柔韌性減弱,承重力也減弱。不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椎體邊緣容易長骨刺,椎間盤受力不均易發生膨出、突出,甚至椎管狹窄。

擴展材料:

脊柱異常生理彎曲的危害:

胸椎生理曲度形成於胎兒時期,但很容易受後天影響,如日常坐姿不正、站姿不正,胸椎後凸的增大會使腰曲增大,頸曲減小,我們知道人體的內臟大部分在胸椎這段位置,所以胸椎變形會壓迫胸腔臟器,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胸悶氣短、易受風寒、疲倦乏力、消化不良、氣管炎、支氣管炎、胰臟功能失調等,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腰椎曲度在6~8歲間完全成熟,寶寶的爬行有助於腰椎曲度的形成,脊椎曲度即有柔韌性又有彈性,承重能力也很好,但是因為一些不良習慣、慢性勞損等使腰椎曲度發生變化,他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就會減弱,因力學代償的作用,人體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引起腰椎間盤變得受力不均,溜出纖維環就造成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甚至滑脫等症。

骶骨的生理曲度是向後凸的,幾乎是不動的,但是當不良習慣或者外力的作用,使骶骨左右傾斜、旋轉,與它相連的腰椎就會出現側彎或者扭曲,從而引起很多疼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