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風到哪裡了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風到哪裡了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22 13:23:06

Ⅰ 風向和風速的圖示怎麼判別風的方向,(就是從哪邊吹向

有8個方向的箭頭,分別表示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以地圖位置表示風的吹向),
另外用數字表示風力。

Ⅱ 風到哪裡去了繪本

《風到哪裡去了》是2006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繪本),作者是斯蒂芬諾·維塔(圖)、夏洛特·左羅托夫(文),譯者是陳丹燕。

內容簡介:

在這本圖畫書里,圍繞著小男孩入睡前向自己的媽媽提出了一些有關自然現象的問題。小男孩的媽媽都做出了充滿詩意的回答,在媽媽溫暖柔軟的話語中小男孩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一個小男孩大快樂的白天結束時,問「風停了以後,它到哪裡去了呢?」他媽媽向他解釋風沒有停,只是吹到別的地方去了,讓那裡的樹跳舞。

然後,她循序漸進地告訴了孩子世上物質不滅的道理,只是在另一個地方,或者以另一種形式開始。雨回到了雲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為新的波浪,白天與黑夜循環往復,晚上給小男孩帶來了黑暗,星星,讓他入夢。

作者和繪圖者以抒情的文字和豐富多彩的插圖完成了一次美麗的對萬物循環鏈的禮贊。

作者簡介:

夏洛特·左羅托夫(Charlotte Zolotow),於1915年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自威斯康辛大學畢業後,即在美國的Harper出版社工作。

她雖曾因為育兒而中斷過工作,但復職以後,即返回出版社,並於1981年擔任這家出版社的副社長。其為兒童主編童書前後達三十年之久,是一名傑出的童書編輯兼繪本作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風到哪裡去了

Ⅲ 《風在哪裡

【設計意圖】
風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也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為了讓幼兒感知自然界風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美,我設計了這節課《風在哪了》訓練幼兒發散思維和創編能力,增進幼兒對自然界風的認識,能夠從身邊微妙的自然現象體驗到大自然的美,激發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活動班級:大班幼兒
授課教師: 索 瑪
活動內容:《風在哪裡》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風在哪裡》,學慣用優美的聲音朗讀。
2、根據生活經驗和圖片的暗示,仿編詩歌,探索用動作、體態、表情來表現詩歌。
3、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朗誦時努力與身體保持一致和協調。
活動准備:課件《風在哪裡》,樹、花、草胸飾若干,電腦、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麼,為什麼風車轉了?風在哪裡風車說當我的車輪輕輕轉動那是風在吹過。
2、教師引導幼兒回答教師提問
二、欣賞散文詩《風在哪裡》
1、第一遍欣賞散文詩並提問
教師提問:這首散文詩很優美,誰來說說它的名字。剛才在散文詩里都有誰在說話?
2、第二遍欣賞散文詩
教師提問並引導幼兒完整說出樹、花、草的話。
三、師幼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第一遍幼兒學習散文詩
幼兒齊聲跟讀散文詩。
2、第二遍幼兒鞏固學習散文詩
四、教師創設情境分角色對話朗誦
幼兒集體聽錄音表演朗誦散文詩
五、看圖創編詩歌
1、利用課件圖片,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2、請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包括創編詩歌),教師進行錄音並幼兒欣賞。
六、簡單介紹風的災害

Ⅳ 風除了在天上還有在哪裡呢

一、談話導入:感受風的存在。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天上的雲會動,樹會晃嗎?

2.哦,原來是有風在吹過。那你還在哪裡發現了風?(個別)

3.你們都發現了風在哪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就叫《風在哪裡》,請你仔細聽一聽,還有誰也發現了風在哪裡?

二、詩歌欣賞——風在哪裡

1.(教師完整配樂朗誦詩歌)詩歌里誰發現了風?

2. 那風在哪裡呢?請你們再仔細的聽一遍,聽聽看樹兒,花兒和草兒都是怎麼回答的。(第二次欣賞兒歌,配圖片朗誦前半段)(根據幼兒回應呈現圖片)

(1)樹兒是怎麼說的?它用了一個什麼好聽的詞?你們知道什麼是翩翩起舞嗎?做一做(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2)風吹過花朵,花會怎樣?(點頭)所以花兒是怎麼說的?頻頻點頭就是一直點頭的意思。誰能一邊做動作一邊說?(分男女學花兒來邊說邊動作)

(4)風吹過小草,小草的身體怎麼樣了?請你們一起來告訴我草兒是怎麼回答的?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小草的身體在輕輕晃動。那誰來學學小草呢?(個別幼兒學)

3.現在我們聽著音樂,顧老師來當風, 請你們來當樹兒、花兒、草兒回答我。散文詩很優美,請你們也用輕輕柔柔的聲音回答我好嗎?(教師說:「風在哪裡?」幼兒回答)

4.樹兒、花兒和草兒都感覺到了風,原來風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聽聽還在哪裡能發現風呢?(教師邊看圖邊朗誦後半段)

5.春天它吹綠了什麼?夏天送來了什麼?秋天呢?冬天帶來了什麼呢?(幼兒個別說說,然後集體說)

6.原來風一年四季,無時無處不在,它給我們帶來了這么美的景色,就像這詩歌一樣,現在,讓我們再用優美的聲音看著圖片完整的把詩歌念一遍吧!(師幼共同配樂完整朗誦)

Ⅳ 風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風的形成

自然界里,不同地區、不同季節有各種不同的風,但風都是空氣流動形成的。

在沿海的地方,白天有海風,晚上有陸風。這是因為太陽照在地球上,白天陸地上的氣溫比海面上高,陸地上的熱空氣不斷上升,海面上的冷空氣不斷地流到陸地上來補充,這種從海上向陸地的空氣流動形成了海風。而晚上,陸地上的氣溫下降很快,海面上氣溫下降很慢,因而海面上的氣溫比陸地上要高,所以陸地上的冷空氣以流向海面來補充,這種大氣的流動形成了陸風。

在山區,還有山谷風。白天太陽出來後,陽光照在山坡上,貼近山坡的空氣層溫度升高,熱空氣沿山坡不斷上升,而冷空氣就從山谷向山頂上升來補充,這種由上而下的空氣流動形成了山谷風。夜間,太陽已下山,山頂和山腰冷卻得非常快,因此,靠近山頂和山腰的一薄層空氣冷得也很快,而積聚在山谷里的空氣還是暖暖的,這時,靠近山頂和山腰的冷空氣就往山谷底流動,形成了山谷風。

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多刮東南風,冬季多刮西北風,這是因為我國東臨太平洋,夏季受太陽的照射,大陸氣溫高於海洋,冷空氣由海洋流向大陸,因此刮東南風。而冬季,大陸氣溫比海洋低,大陸的冷空氣又流向海洋,所以多刮西北風。

不論是海風、陸風、山谷風,還是西北風、東南風,都是太陽的照射使地球上的大氣流動形成的。

Ⅵ 適合發在朋友圈表示風很大的圖片有哪些

1、北風呼呼地吹,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

2、今天的刺骨的寒風好大啊!把樹木都吹彎了腰。

3、風卷著沙,不時打在窗欞上,發出「沙啦啦、沙啦啦」有節奏的響聲。

4、今天風把我手機吹傻了,本來還有53的電,結果給吹關機了。

5、冬天可能就是用來凍結夏天和秋天的那些煩惱吧。

6、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枯葉、紙屑被卷到空中,像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搖搖,上下翻飛。

Ⅶ 幼兒園繪本故事《風到哪兒去了》詳細教案

繪本《風那裡去了》故事情節富有想像力,引人入勝,符合大班幼兒的好奇心,蘊涵著多領域的價值,體現了繪本的教育功能。 二、活動目標的描述,層次結構合理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結合繪本的本身的內容,從閱讀著手,以直接理解孩子與媽媽一問一答為落腳點,三個目標分別為 1.直接理解問答的內容 2.欣賞語言的詩意與畫面的美意, 3.初步掌握自然界的循環變化。但是我個人認為,其實第一個目標跟第三個目標可以合起來寫成:在直接理解媽媽與孩子一問一答的內容基礎上,初步掌握大自然的循環變化。 三、簡潔明了的談話引題,過渡自然 從孩子生活經驗出發,提問:你們喜歡看書嗎?我也喜歡看書,老師這里有一本書,今天我們一來看。簡潔明了,自然過渡到教學活動中去。 緊接著出示課件,提問: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風到哪裡去了》,然後告訴幼兒,這即是一個題目,還可以是一個什麼問題,從而激發幼兒讀繪本的興趣,並能引起幼兒進行思考。 四、娓娓道來的語言,極富吸引力, 在講述故事時及利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過程中,媽媽的問與孩子的答,全由執教者自己講述,語音清晰、親切,讓幼兒身臨其境,就像跟自己的媽媽在一起說話,整個活動孩子們很投入,學得極認真,為教學目標的的落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只注重解讀重點,不注意優美語言的應用,美中不足 本繪本教材共有16張圖片,圖片畫面豐富景色優美,一問一答的語言富有詩情畫意,執教者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解讀媽媽的答的內容,而沒有重視引導幼兒觀察後回答問題時優美語言的應用,我覺得很遺憾。如第14幅畫面春天的景色,老師問你看到哪些景色時,幼兒回答時用詞單調,老師因急於過渡到下個環節沒有很好地進行啟發引領,讓人感到繪本中的優美語言並沒有感染了孩子,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敗筆。

Ⅷ 風的圖片

風,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風常指空氣的水平運動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風向和風速;但對於飛行來說,還包括垂直運動分量,即所謂垂直或升降氣流。大風可移動物體與物體(物質質量)方向。風的速度很快。

(8)風到哪裡了圖片擴展閱讀

由於風速大小、方向還有濕度等的不同,會產生許多類型的風。疾風、大風、烈風、狂風、暴風和颶風,這些常見類型的風,蒲福風級風力分別為七、八、九、十、十一和十二級。

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強,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多、溫度較高;再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日照時間短,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小,溫度低。

這種高緯度與低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形成了南北之間的氣壓梯度,使空氣作水平運動,風應沿水平氣壓梯度方向吹,即垂直於等壓線從高壓向低壓吹。

地球在自轉,使空氣水平運動發生偏向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這種力使北半球氣流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所以地球大氣運動除受氣壓梯度力外,還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大氣真實運動是這兩力綜合影響的結果。

Ⅸ 《風到哪裡去了》繪本怎麼樣

《風到哪裡去了》繪本挺好的值得一看。在這本圖畫書里,圍繞著小男孩入睡前向自己的媽媽提出了一些有關自然現象的問題。小男孩的媽媽都做出了充滿詩意的回答,在媽媽溫暖柔軟的話語中小男孩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作者簡介:

夏洛特·左羅托夫(Charlotte Zolotow),於1915年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自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後,即在美國的Harper出版社工作。她雖曾因為育兒而中斷過工作,但復職以後,即返回出版社,並於1981年擔任這家出版社的副社長。

其為兒童主編童書前後達三十年之久,是一名傑出的童書編輯兼繪本作家。夏洛特·左羅托夫的作品數量相當驚人,由她寫成的繪本,超過九十本;而與她合作過的畫家,則有三十餘人,其中,有很多都是美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繪本畫家。她的成就,也為她贏得無數榮譽。

因「對兒童文學有傑出貢獻」、「對兒童文學影響深遠」,夏洛特·左羅托夫分別於1986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艾威.可藍大獎(Irwin Kerlan Award)、1990年南密西西比大學銀牌獎及1991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圖書館從業人員的一致推崇。

此外,以她為名的The Charlotte Zolotow Award,建立於1998年,每年一月都會選出在美國出版的優秀童書的作者,夏洛特·左羅托夫在美國兒童文學界的知名度與重要性也由此可見。

Ⅹ 風到哪裡去了的內容簡介

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大快樂的白天結束時,問「風停了以後,它到哪裡去了呢?」他媽媽向他解釋風沒有停,只是吹到別的地方去了,讓那裡的樹跳舞。

然後,她循序漸進地告訴了孩子世上物質不滅的道理,只是在另一個地方,或者以另一種形式開始。雨回到了雲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為新的波浪,白天與黑夜循環往復,晚上給小男孩帶來了黑暗,星星,讓他入夢。

作者和繪圖者以抒情的文字和豐富多彩的插圖完成了一次美麗的對萬物循環鏈的禮贊。

(10)風到哪裡了圖片擴展閱讀:

作者資料:

夏洛特·左羅托夫(Charlotte Zolotow),於1915年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自威斯康辛大學畢業後,即在美國的Harper出版社工作。

她雖曾因為育兒而中斷過工作,但復職以後,即返回出版社,並於1981年擔任這家出版社的副社長。其為兒童主編童書前後達三十年之久,是一名傑出的童書編輯兼繪本作家。

夏洛特·左羅托夫的文字頗富詩意。其作品的內容特色是:所有的故事皆以「小孩」為主角,並以寫實的方式,呈現書中小孩的一段「成長經驗」,希望從兒童的角度,反應兒童真實的情感,由於描寫細膩,又具普遍性,故頗能得到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