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觀音菩薩自己家的能從裝心嗎
阿彌陀佛
你提問中的裝心,實際上也叫裝藏,自己供奉的佛菩薩像,沒有必須裝藏和開光。
凈空法師---「裝藏」實在是沒有必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好。
問:這是一個佛學常識。他說:「給佛像裝藏,表示什麼意義?」
凈空法師答:這一句話在外面的(同修)可能聽不懂。什麼叫佛像裝藏?你們新加坡的人懂不懂?在中國過去,泥塑的佛像、木雕的佛像,多半佛像後面有一個小門,可以打開,裡面裝一些符咒;就等於人身體裡面有五臟六腑一樣,裝在裡面,叫「裝藏」。現在在外麵塑造佛像都沒有,像我們現在後面的佛像都沒有,像前面供的佛像也都沒有。
這個是世俗一種見解,而實際上造佛像需不需要用這些?不需要。我們知道佛像是表法的,我們佛弟子供養佛像,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紀念」的意思,「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是紀念老師,不忘老師教誨的恩德,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見賢思齊」。看到佛,佛也是人修成的,他能成佛,我也應當好好的修行,跟他一樣成就;他是菩薩,我也應該作菩薩,是這么一個意義。因此,「裝藏」實在是沒有必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好。
❷ 給佛像裝心能用草香嗎
不能 沒用的 放心經才行
開光要正規 像身里必須有心經 念誦經文 咒語 加持才行
開光是念誦經文把神、佛的法身請來進入這個像里受眾生供養,才是真正的開光不然都是空殼,除神、佛像以外,其他物品都是加持,不叫開光。
佩戴的神、佛像,照片等等,自己念誦佛號----阿彌陀佛 意念請佛加持一下就行了
❸ 佛祖怎麼裝芯
佛像是裝藏。小型塑像底部、大型塑像背部,都留有裝藏的孔洞。裝藏的物品有經文咒語、珠寶舍利、五穀雜糧、五種金屬、五色線布、香料、葯物等等。揀主要裝幾種就行,不必全部備齊,可去寺廟,請求僧人師父幫助,然後接著進行開光,事情就完備了。
❹ 請神像怎麼裝心經
佛像一般是中空的,把心經放到中空裡面就可以了。不過最好還是到寺院請教法師,獲得指導。
❺ 我想裝藏一尊佛像 但不知裝藏佛像的具體步驟 和需要 像佛身裝藏中的紅檀應怎樣使用
呵呵,必須送到寺院,請出家師傅按照合法儀規裝藏,然後念誦經咒開光,點睛。之後此佛像就具有被膜拜的意義了,我的三尊佛像都是送寺院開光的。
❻ 佛像裝藏需要什麼東西
給佛像裝藏分為佛像身體裝蔵和佛像法座裝蔵兩部分,分述如下:
一、給佛像身體裝藏需要的物品:
1、主軸:檀香木一根。一般最上等為紅或白檀香木,中等為沉香木,下等為柏木,不得已代替品為果樹木。
2、代表佛法僧三寶的舍利:一般有(1)佛舍利,代表具足佛寶的緣起;(2)法舍利,即需要復印的經咒(一般由上師提供),代表具足法寶的緣起;(3)身舍利,即成就者身體的舍利。(4)毛舍利,成就者的頭發、指甲、身肉等(根據傳統,成就者衣角亦可),和身舍利皆代表具足僧寶的緣起。
二、給佛像法座裝藏需要的物品:
1、五寶:金、銀、珍珠、珊瑚、青金石(銅藍)。(條件許可者,也應盡量再加入其他同緣起物:各種上好珍寶,如水晶、天珠、鑽石、瑪瑙、松耳石等等都可以)——代表具足財富的緣起。
2、五穀:青稞、大米、麥子、白豌豆、芝麻。(條件許可者,也應盡量再加入其他同緣起物:除蕎麥、油菜外的其他穀物;除酒、肉、蘿卜、蔥蒜五辛等外的其他各種美食;鹽巴、茶葉等)——代表具足美食緣起。
3、五甘露:蜂蜜、冰糖、酪、牛奶、酥油——代表美味具足緣起。
4、五葯:苦參、海浮石(水泡石)、懸鉤子、佛手參、建菖蒲。
5、三果:訶子、毛訶子(川楝子)、余柑子。
6、六良葯:肉蔻、竹黃、藏紅花、丁香、豆蔻、砂仁。(可以加入其他同緣起物:無毒的各種上好葯和香)——代表具足壽康無病的緣起。
7、五香:紅檀香木、白檀香木、肉蔻、藏紅花、冰片——代表具足六根妙觸的緣起。
8、三帛:黃綢緞、黃布、絲綿(蠶絲所紡)。(可以加入其他同緣起物:其他各種貴重衣料)——代表具足妙衣的緣起。
9、其他如:
(1)吉祥聖地之土、石、水(上好者如五台山、普陀山、布達拉宮等,如無可能也可找附近寺廟古跡等清凈地)——代表具足享用勝地緣起。
(2)吉祥福地之草木(來源同上)——代表具足享用悅意增上果的緣起。
(3)具足大慈悲、大福報、大威權、大成就者、子孫昌盛者、各種令人羨慕之吉祥者家中的福物——代表具足如所取者之福德的緣起。
裝藏簡介:古時在塑佛像時,先在佛像背後留一空洞,開光時,由住持高僧把經卷、珠寶、五穀及金屬等放入封上,稱為「裝藏」。其製作工藝神秘特殊,地點、時間、僧眾亦有特殊選擇和要求,其中裝有活佛、高僧及僧眾之加持聖物以及五穀、金銀珠寶、數種名貴藏葯及葯材、七珍八寶、聖地花草、以及各種經咒、符等。
❼ 佛像裝心是怎麼回事,有什麼規則
佛像裝心也就是開光
現代一般開光,已經趨向形式、迷信,把開光的意義完全喪失掉了。開光的真實意義,現在知道的人很少。實際上,開光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義,就是說明我們供養這一尊佛菩薩形像意義之所在。佛家的開光儀式,實際上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啟用儀式。當有新的建築物、新的設施啟用時,一定要接待社會大眾,舉行啟用儀式。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大眾,為何要有此設施,這對社會大眾有何好處。佛家供奉佛像,或是新建築落成,也舉行儀式,就稱作"開光"。 譬如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像造好了之後,我們要啟用,供養啟用。在啟用的時候,我們要向大眾說明,我們為什麼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意義是在那裡?藉這尊像,開發我們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是佛菩薩形像為我們開光,這意思在此地。
道場有許多信徒參與開光儀式,那是唱戲表演給大眾看。但是表演的每個細節,都要將意義說明白,大家恍然大悟,覺不至於迷信。在開光儀式中,拿一隻筆去點眼睛,筆代表智慧、文學;拿毛巾擦臉,表把灰塵擦掉,將心地里的污垢洗凈。拿鏡子是照自己,也可以照別人,自他不二,生佛一如,都是取很深的意思。那種形式,有些場合可以用,有些場合不必用,只要將供奉的意義說清楚就行了。
"開光"二字的意思就是讓佛菩薩形像, 及這些建築,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絕對不是說,找一個出家人替佛菩薩像開光就靈了,出家人還是凡夫,若凡夫替佛菩薩像開光,那佛菩薩也變成凡夫了。果真開光就靈,不開光就不靈,那何必拜佛菩薩,不如拜這個法師,法師比佛菩薩還靈,這不是顛倒嗎?這是世間人錯誤的觀念。若說佛像開光之後就靈驗,沒有開光就不靈驗,這是迷信的說法,也是對於實際事理完全不明了的說法。所以,開光儀式就是啟用典禮儀式,是要告訴大眾,塑造佛像、蓋建築,代表的意義,我們應以何種心態來供奉,要將這些事理說明清楚。這種種設施是佛陀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佛陀教育的高明,就是將教學與藝術結合成一體。這是至今有很多人想到,但是還無法做到的,而佛法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徹底實施了,這是最完美的教學。
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願宣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願。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一尊名號,這一尊形像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以是藉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薩的形像,啟發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決定不能搞錯,錯了,那你就是迷信。迷,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學佛不能不知道的。
至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於佛菩薩的經論、歷史淵源,他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了,為大家解說清楚、解說明白,這就對了。絕對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都要把它講解清楚、講解明白,才不致於趨向迷信,把佛菩薩當作鬼神來崇敬、來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來賜福,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是不正常的想法。
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開眼供養,就是新佛像、佛畫完成要置於佛殿、佛室時,舉行替佛開眼的儀式。《禪林象器箋·垂說門》中說:「凡新造佛祖神大像者,請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光明。」在佛教中,只有經過開光後,佛像便不是原來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受到佛教徒的頂禮膜拜。
開光時,先將佛像安好,誦經及咒語,奉請菩薩安座,然後請高僧為佛像開光說法。《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則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謂開眼也。」所以它是為佛像舉行一種說法儀式。開光時,由於佛菩薩的功德不同,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並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這是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即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剎剎;點意意通,能鑒三世群機。開光儀式一般是主法者先拿起新毛巾在佛像前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贊頌佛菩薩的功德;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然後主法者拿起硃砂筆,再說一首偈語,將硃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整個儀式就完成了。
規模大的寺廟新佛像安置較為隆重,一般要舉行開光法會,這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法事活動。在繁多的宗教儀式中,地域不同,各自的法定儀軌也不盡相同,但從總體上說,絕不能違背經典的規定。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於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該經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後,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其次在此處設置傘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接著由身著庄嚴如法的阿闍黎入佛堂安像,並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然後合掌作禮,瞻仰聖容,以凈香花等佛供獻於佛前。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於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復次,安置佛像坐西面東,並用黃布覆蓋。阿闍黎作觀想佛如一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後以「唵阿吽」三字安於佛之身上。「唵」字安於頂上、「阿」字安於口上、「吽」字安於心上。若是金、石、銅等佛像,就要塗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凈,然後用歌舞伎樂贊頌,僧人復誦香贊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葯花果的凈瓶灌浴佛像,再令僧眾齊誦偈贊,並作歌舞伎樂。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凈水塗於鏡上,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發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髭須真言、獻塗香真言、安庄嚴真言等等,然後依灌頂儀軌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養儀式具足之後,開眼師用筆作點眼姿勢,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二遍。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後,令施主弟子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這時,阿闍黎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心布施。復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曼荼羅之內所供財物,必須都歸阿闍黎,其它人不得享用。當這套儀軌全部進行完後,即可收壇。這是密宗的作法,與漢地佛教有所不同。
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佛教認為,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就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唐代神秀禪師說過:「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硃砂筆點向佛眼,是因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點開佛眼,開發眾生的內在智慧。如果眾生沒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還執為實有,所以需要除去眼病,發掘原有的般若智慧。
也有人研究論證開光這種儀式來自道教和民俗,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受到原有中國文化的影響,將其援入,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突出表現之一吧。
❽ 寺院佛像裝心為什麼要裝金銀呢
寺院佛像裝心為什麼要裝金銀呢?
~~~~~~~~~~~~~~~~~~~~~~
1、貼金是代表對佛像最高的崇敬,古時候是用來裝飾藝術品的 因為金非常難得,尤其是純金。所以更可以顯示出對佛的禮敬。
2、用金泊裝飾過的佛像,非常富貴無比的庄嚴,會讓禮拜的信徒生起歡喜心,近而想親近宗教佛法。
3、貼金工藝還具有修復佛像的作用,因為佛像越久表面會越容易氧化失去光澤,透過金的金屬穩定性 可以讓佛像更完美更久的保存,也可以恢復以往的庄嚴。
4、貼金用來祈求好運 或是讓不好的事可以離開
5、貼金也可以用來還願,有人祈求順利或是順利擋災避險,也可以透過貼金來表示對佛或是神的答謝。
~~~~~~~~~~~~~~~~~~~~~~~~~~~~~~
裝金銀說的白一點就是為了滿足世俗人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