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省南昌市過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㈡ 賞月是什麼風格
中秋節是我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還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朝。
風俗介紹編輯
「月是中秋明」,中秋的月亮最明亮。
舊歷秋天的7、8、9三個月,8月份處在當中,8月15日的滿月被稱為「中秋明月」,日本又叫做「十五夜」,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
中秋賞月由來已久,大約在日本的奈良~平安年代(公元710~1191年,中國唐、宋朝時期)作為中國的宮廷行事流傳到了日本。
過去,在中秋節一個月之後的舊歷9月13日,還有「十三夜」、「後之月」的慶典活動。有這么一種說法,賞月應當賞兩回,不能只賞一次。當然「十三夜」的風俗只是日本的做法,中國沒有。
賞月是依據「舊歷」進行的儀式,而「舊歷」 根據月亮的滿虧贏缺來決定日歷,與現代的日歷大不相同,賞月的日子也隨年份不同而有所變化。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賞月風俗來歷
編輯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世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賞月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註: 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三)台灣阿里山古月亭聯: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註: 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聯: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註: 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像力。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遊子思鄉 他鄉苦 本鄉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二更之半
三秋九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鬱郁畹華梅蘭芳
古人都有在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還有很多描寫月亮的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㈢ 賞月都擺放什麼東西
中秋賞月風水禁忌,原來不是人人都可以賞
月圓人團圓,即將到來的中秋,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大家知道中秋節的習俗就是聚一起吃月餅賞圓月。可卻很少人知道中秋賞月風水禁忌這方面的學問,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賞月的。
中秋賞月風水禁忌,原來不是人人都可以賞月
男不拜月
中秋佳節,我們都有賞月拜月的風俗習慣,並且流行於全國各地。然而在拜月的環節,其實男人並不適合參與。「男不拜月,女不拜灶」,因為男人身上的剛陽之氣較旺,與屬陰的月亮不搭。而且掌管月亮的神仙是嫦娥,所以拜月的習俗本來就只適合女性朋友參與。
中秋賞月風水禁忌,原來不是人人都可以賞月
失意倒霉者不賞月
對於近期運勢低迷,失意惆悵的人來說,中秋佳節當天就盡量不要參加賞月的環節。而運勢欠佳,霉運接踵而來的朋友,也不適合去賞月。或許可以選擇跟家人聚一聚,吃個團圓飯什麼的。
體虛身弱者不賞月
不少人賞月是去到空曠或者野外的地方,這種奔波勞碌的活並不適合身弱體虛的朋友參加,尤其是病人。就算是家中的賞月活動,也不應參與,因為月亮的陰氣較重,恐怕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中秋賞月風水禁忌,原來不是人人都可以賞月
忌劉海遮額頭
很多女生都喜歡留劉海,把額頭藏起來。但本來這樣的做法就很不利於桃花,而在中秋節當天同樣不利於開運。因為額頭是我們的神燈所在,不管男生還是女生在節日當天最好就是把額頭露出來,不要讓頭發遮住額頭。
忌出門和進屋不燒香
在中秋節日的前後,最好是出門之前,在神明祖先那裡燒上一炷香,以祈求平安出行。而回家進屋後再點上一炷香,是答謝神明的一種禮貌。
中秋賞月風水禁忌,原來不是人人都可以賞月
忌果餅不圓
中秋節晚上,大多地方都有用水果月餅祭拜月亮的習慣。而在挑選水果和月餅的時候,一定要找圓個子的,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氣美滿。祭拜完之後,家人聚到一起分月餅吃,表示吃了家人不離散。而水果同樣如此,所以正合時宜的柚子就是最佳的搭配,切開的時候又是月牙般的蓮花狀。
有節日就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中秋賞月風水禁忌
㈣ 中秋賞月的水果是那幾樣最有意義
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4)江西賞月都會擺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
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㈤ 你的家鄉中秋節會舉行特別的儀式來慶祝嗎
我的家鄉中秋節不會舉行特別的儀式來慶祝,喝酒、吃飯、啃月餅,看電視、洗澡、睡覺,和端午節相比,中秋節的區別就在於把啃粽子換成了啃月餅,其他都一樣,不會舉行特別的儀式,也沒有心情舉行特別的儀式,因為最近豬肉價格狂漲。
㈥ 今年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江西人如何賞月最佳
雖然中秋月是「十六圓」,但十五和十六的晚上賞月,不同時間看到的月亮差別不會太大,肉眼難以分辨細微變化,月亮都比較圓。天文專家提醒說,不妨從月出開始觀賞。日落後兩小時左右是賞月的最佳時機。
㈦ 賞月的習俗。
中秋節賞月就是一個習俗。
㈧ 中秋供月需要擺幾塊月餅和什麼水果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
將月餅、時令鮮品;如蘋果、沙果、秋果、檳子、石榴、柚子、棗子等瓜果供月……品種繁多,以示圓滿、豐收。
一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飲團圓酒,分吃團圓月餅,共賞明月。這就是拜月的習俗。
㈨ 安徽在中秋佳節有什麼習俗聽說過江西有個堆寶塔的習俗嗎
在江西婺源地區,每逢中秋節,有「堆寶塔」的傳統習俗。這是少年兒童們玩的一種有趣的游戲。這一天,孩子們用磚和瓦,堆成七層寶塔開頭上小下大,中間全空。塔砌成後,前面掛起彩色帳幔,有的還懸掛匾額和對聯,以及其他裝飾品。塔前放一張小桌,上供敬月神用的果品和餅餌等物。到了夜間,孩子們歡天喜地地在塔內外點起了燈燭,然後坐在塔前賞月並作各種游藝玩樂,直到夜深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