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洲大蝸牛是什麼樣的
拳頭大小的蝸牛,驚現福州街頭。
昨日傍晚,市民曹女士在銅盤路附近,看見一隻「巨型蝸牛」。好奇的曹女士拍下大蝸牛的照片。
經專家鑒定,這是「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種,上世紀80年代,我省曾有不少人養殖,但被禁後,養殖戶將它們拋到野外。
這種蝸牛破壞力很強,會危害500多種作物,甚至連水泥都能吃。而且,這種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所以不能用手接觸,更不能吃。它早被我國禁養,此次在榕市區發現,疑是有人偷偷養殖。
破壞力很強
甚至能吃水泥
曹女士說,這只巨型蝸牛很奇特,個頭特別大,外殼形似螺狀,很堅硬。記者從曹女士傳來的照片中看到,這只螺有近10厘米長,外殼黃褐色並帶花紋。隨後,海都記者將照片給福州市有害生物防治協會專家鑒別。專家表示,這只蝸牛,是危害性很大的非洲大蝸牛。
專家介紹,非洲大蝸牛原產非洲,最長能長到20厘米,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在我省的活動期主要為每年的4—11月份。
專家說,非洲大蝸牛還是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此外,它們爬行過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殘留病原,從而侵入人體。
非洲大蝸牛雖然繁殖速度極快,但有天敵,而且可以用農葯滅殺,因此,還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爆發。
非洲大蝸牛又現
專家呼部門重視
既然「非洲大蝸牛」是外來物種,又怎麼會出現在福州呢?
專家認為,非洲大蝸牛可能是上世紀30年代夾雜在一批進口物品中無意中引進的。上世紀80年代,我省一些地方認為非洲大蝸牛能食用,有不少人養殖。
80年代末,非洲大蝸牛經常把成片莊稼、菜地一夜之間啃食干凈,於是國家下令禁止養殖。接到禁令後,許多養殖戶就將它們拋到野外,結果形成了新一輪的危害。
此前媒體還曾報道,福州農貿市場上,不少人在賣「非洲大蝸牛」。商家坦言,有人喜歡吃「非洲大蝸牛」,其中以酒樓居多。專家猜測,這次在市區發現,或許是有人在附近養殖「非洲大蝸牛」,也有可能說明該物種正在福州自然環境中逐步形成種群,有關部門必須重視起來。
『貳』 蝸牛長什麼樣子
蝸牛有一對長長的觸角,那是他的眼睛,眼睛就長在頂端;還有一雙非常短小的觸角,長在長觸角的下方.兩個觸角都用來探測,就像貓的胡須一樣.蝸牛背著重重的殼,略呈通明,色彩不一。沒有腳,脖子較長,通過腹部肌肉伸縮前行。
『叄』 蝸牛的外形是什麼樣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顏色大小不一,它們的貝殼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等。
現國內養殖的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蝸牛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後一對觸角上。
蝸牛為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蝸牛科。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
蝸牛的種類:
1、華蝸牛
貝殼中等大,殼質薄而堅實。全體呈低圓錐形,高10mm,寬16mm。有5~5.5個螺層,螺旋部低矮,略呈圓盤狀,殼頂尖,縫合線明顯。殼面黃褐色或黃色。體螺層極膨大,其周緣具有一條淡褐色色帶。
此外,在各螺層下部靠近縫合線處也有一條顏色較淺的色帶。殼口橢圓形,其內有條白色瓷狀的肋。臍孔呈洞穴狀。
2、散大蝸牛
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
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並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距今,我國養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濟效益較差。
3、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螺形呈錐狀,螺殼表麵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並帶有深褐色花紋。
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的動物性蛋白質。由於此種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闆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肆』 吸血蝸牛長什麼樣
長得像小螺。
吸血蝸牛長什麼樣蝸牛有血嗎,有血,基本上所有動植物都有血,只是大部分動物的血都是紅色的,然而也有極少的一部分不是紅色,比如蝸牛,蝸牛的血不是紅色的,而一般人都覺得血液是紅的,不是紅的就覺得不是血液,所以覺得一些動物好像沒有血液,除了蝸牛。
蝸牛的介紹
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
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
『伍』 蝸牛這種動物長什麼樣
蝸牛背部有著小房子一樣的螺殼,頭部具有1或2對長柄狀的觸角,如同牛角。也有一些種類背殼退化,或包埋在外套膜里,稱為蛞蝓,俗稱鼻涕蟲。
蝸牛基本以各種植物或動植物殘體為食,也有少部分種類為肉食性。蝸牛喜歡在潮濕的地方活動,體表具有黏液,不僅能保濕,也能用來防禦,還能在爬行時潤滑粗糙乾燥的地面,因此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有1條淡淡的黏液線。
蝸牛的種類
1、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學名叫蓋罩大蝸牛。
2、華蝸牛
貝殼中等大,殼質薄而堅實。全體呈低圓錐形,高10mm,寬16mm。有5~5.5個螺層,螺旋部低矮,略呈圓盤狀,殼頂尖,縫合線明顯。
3、庭園蝸牛
庭園蝸牛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
4、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
『陸』 吸血蝸牛長什麼樣
吸血蝸牛樣子如下圖:
相關介紹:
蝸牛為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蝸牛科。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
蝸牛是牙齒最多的動物,但它們的牙齒並不是「立體牙」。盡管擁有數萬顆牙齒,但它們無法咀嚼食物。這是因為它們用齒舌——一個帶狀結構,上面布滿牙齒——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它們的微小牙齒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後被更鋒利的新牙取代。
蝸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氣孔。它會把糞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腹足和粘液最終將糞便留在地上。
蝸牛的外套膜腔會在殼口處形成1個開口,稱為「呼吸孔」,這是氣體進出的地方。仔細觀察,呼吸孔常會一開一關,就像是蝸牛呼吸用的「鼻子」;而當蝸牛縮進殼內時,還是會將呼吸孔的開口留於殼口處以便呼吸。
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內臟團間,形成1個與外界相通的空腔,稱為「外套膜腔」。蝸牛的呼吸器官就藏於外套膜腔內,有時透過蝸牛的殼,隱約可以見到殼底下密布的肺血管網,大多位於前側,靠近頭部的方向,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柒』 古代的蝸牛長什麼樣(圖片)
古代的蝸牛和現代蝸牛長得一樣。
『捌』 蝸牛是什麼顏色的
淡黃有些透明。蝸牛身體呈淡黃色,外殼的顏色有很多種,當殼破了身體就會分泌石灰質黏液修補。蝸牛殼的顏色有很多,如:白色(白高腰蝸牛)、綠色(青山蝸牛)、褐色(非洲大蝸牛)等。有些蝸牛的殼帶斑。蝸牛身體軟軟的,全身只有肉,沒有骨頭,腹面是肉質,也就是它們腳,它的腹足有很多功用,例如:爬行、幫助它們抓牢物體等。
『玖』 蝸牛張什麼樣有多少種
蝸牛的樣子如圖: 更多圖片去這里看: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E%CF%C5%A3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及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
『拾』 蝸牛是怎麼樣子的
蝸牛一般是陸生的軟體動物。它有石灰質的螺旋狀的外殼,但是外殼比較平,錐心突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