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贊美女生溫柔典雅!悄美文靜的詩詞!現代古代各一首
1、指若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孔雀東南飛》
2、《樓上的姑娘》
俏皮的馬尾,清秀的臉龐,淺淺的微笑,淡淡的清香,這是樓上的姑娘。走過我的身旁,猶如清純的丁香,印入我的思想!初見便不忘,不見思若狂,美妙的幻想,寂寞的彷徨,只因樓上的姑娘。誰是你夢中的情郎?誰讓你似笑又憂傷?未來的日子誰與你分享?樓上的姑娘姑娘的臉龐,臉龐的憂傷,憂傷觸動我心房!樓上的姑娘,姑娘如丁香,丁香的清純,清純令我不奢望……
(1)美女舞者圖中藏十字回答什麼擴展閱讀:贊美女生的成語
1、溫柔體貼:溫順關懷體貼。
2、一笑傾城:形容女子的絕色。
3、千嬌百媚:形容女子姿態美好。
4、杏臉桃腮: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5、天生尤物:指容貌艷麗的女子。
6、婀娜多姿:形容姿態柔和而美好。
7、翩若驚鴻:比喻美女的體態輕盈。
8、通情達理:指說話、做事很講道理。
9、玉貌花容:形容長得漂亮,如花似玉。
10、齒白唇紅:牙齒白,嘴唇紅。形容面容美。
『貳』 藝人 金星 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啊
其實在金星的身份證上顯示的是女,金星也是對外透露過,早在沒有做變性手術之前,他的父親就已經把他的身份證上面的性別改成女了。
在做完變性手術之後,其實也是出現過一些小插曲,你比如說當時金星的雙腿一度還癱瘓了一段時間,不過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已經恢復過來了。現在的金星也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金星的老公是一個外國人,而且也是能夠接受金星做變性手術的事情。關鍵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雖然孩子是領養的,不過夫婦兩個人對孩子都是非常的好,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既然金星選擇了這種方式,那麼我們也只有祝福她了。
『叄』 形容女子跳舞的詩句
1.形容女人跳舞好的詩詞
1、《贈張雲容舞》——唐代楊玉環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譯文:衣袖舞動掀起香風,衣香體香飄散不已。纖細柔軟的身姿亭亭玉立,像紅蓮搖曳在秋霧里。軀體和雙臂緩緩舞動,像輕雲剛被風吹出山谷,又豫請風徐起時柔嫩的柳條,低拂池水將影兒映進水裡。
2、《玉樓春·西湖南北煙波闊》——宋代歐陽修
舞余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幺花十八。
譯文:綠裙羅帶伴嬌飛,舞罷雙雙垂。尊前美酒入紅唇,染就香腮紅雲。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墜。
3、《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宋代晏殊
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譯文:宴席上她唱著前後闋重疊的歌詞,歌聲如鳴玉一般。隨後,她隨著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動腰肢,紅裙飛旋,使人應接不暇。
4、《長恨歌》——唐代白居易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譯文:驪山華清宮內玉宇瓊樓高聳入雲,清風過處仙樂飄向四面八方。輕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盡傳神,君王終日觀看卻百看不厭。
5、《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唐代岑參
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
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
此曲胡人傳入漢,諸客見之驚且嘆。
慢臉嬌娥纖復穠,輕羅金縷花蔥蘢。
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
譯文:美人們旋轉舞動時如蓮花開放,世上長眼睛的人都應該沒有見過。高大的廳堂中,地上鋪滿了紅地毯,舞者試著踏著節拍舞蹈了一曲。這曲舞是從胡人中流傳入中原地區的,大家見了十分驚奇而且贊嘆不已。
美麗的臉龐,嬌美的眉毛,舞者身材苗條而且豐腴,身穿金線綉就的圖案十分華貴的羅紗衣。回環轉動裙子,揮舞起袖子,彷彿滿眼都是雪花在飛舞,左右旋動的身影好像是一股卷動的旋風。
2.求贊美女性跳舞跳得好的詞或句
瞧舞記(冰心)--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
我應當怎樣地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如果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如果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的彩色,點染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如果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如果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布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然而我什麼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
如同一個嬰兒,瞧到了早陽下一朵刺眼的紅蓮,深林中一隻旋舞的孔雀,他想喊出他心中的驚喜,但是除了咿啞之外,他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但是,朋友,難道我就能忍住滿心的歡喜和興奮,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啞」?
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學者,來闡述印度舞蹈的歷史和派別,來說明他們所表演的婆羅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內行地贊美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是怎樣地「本色當行」。
我只是一個望賞者,但是我情願努力說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飛動的「美」!
朋友,在一個難忘的夜晚――
簾幕慢慢地拉開,台中間小桌上供奉著一尊濕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莊重的。
卡拉瑪?拉克希曼出來了。真是光艷的一閃!她向瞧眾深深地低頭合掌,抬起頭來,她亮出了她的秀麗的面龐,和那能說出萬千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著。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卡拉瑪開頭舞蹈了。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喊!我們瞧她忽而雙眉顰蹙,表現出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表現出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表現出低回宛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吒風雲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表演著細膩妥貼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像濕婆天一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記了瞧眾,也忘記了自己。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美麗的詩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過(小妹妹拉達,有時單獨舞蹈,有時和姐姐配合,她是一隻雛鳳!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未來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們發覺她們不但是表現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採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我實在描寫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兩句詩「珠纓炫轉星宿搖,花?斗藪龍蛇動」來包括了。
瞧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美麗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進地生根。這眾多樹枝在大地裡面息息相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他的食糧的供養,而這大地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印度的廣大人民群眾。
卡拉瑪和拉達還只是這棵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雖然卡拉瑪以她的二十二年華,已過了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歲的拉達也已經有了四年的演出經驗,但是我們知道印度的偉大的大地母親,還會不斷地給他們以滋潤培養的。
最使人惆悵的是她們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著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驚鴻」般地飛了回往!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們的南印度故鄉那樣的豐滿芬芳的花朵,我們只能學她們的偉大詩人泰戈爾的布滿詩意的說法: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的贊美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她們掛在胸前,帶回到印度人民那裡往,感謝他們的友情和熱情,感謝他們把拉克希曼姐妹送來的盛意!
3.描寫美女跳舞的好句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靈動,飄逸,清雅 靈動得仿若手持琵琶的飛天,飄逸得猶如漫天輕盈的雪花,清雅得就像步步生蓮的仙子.輕高曼舞 載歌載舞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2.有曼妙女子,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彷彿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雲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於耳畔,手中摺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雲若龍飛若鳳舞。
3.女子的頭埋在長長的水袖下,樂聲起,水袖猛然甩開,那妖艷般的臉龐展現在眾人眼前。踏著碎步往後退了幾步,飛快地旋轉起圈來,藍色的水袖隨身起舞,一邊旋轉一邊慢慢的飛起,在空中定格,如仙如幻,迷醉眾人。
4.那歡暢淋漓的舞姿,那優美嫻熟的動作,那千般嬌姿,那萬般變化,似孔雀開屏,似蓮花綻放,似飛龍穿梭。台下雷動的掌聲,不單是對美的愉悅,力的喝彩,生的贊嘆,更是感化的激動,靈魂的洗禮和放飛!
5.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於杳遠幽冥。志在高山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盪盪之情。
6.指尖劃出令人痴迷的弧度。旋轉在寂寞的邊緣。發與裙角在午後微弱卻依舊溫暖的斜陽中飄散。彷彿全世界都投入到韻律中,聽到了時間斷裂的聲音,因你的舞動。
7.淺色羅裙繚姿鑲銀絲邊際,水芙色紗帶曼佻腰際,嚼著笑意,飄然轉旋,明璫亂墜,綺袖並起。踏著細碎的舞步,輕雲般曼舞,衣袂飄飛,飄忽若神,婀娜多姿,眸光流轉間奪人呼吸。
4.形容舞,跳的好的句子
1、她跳著舞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著,像婀娜多姿的柳條樣扭動著,美的讓人陶醉。
2、忽如間水袖甩將開來,衣袖舞動,似有無數花瓣飄飄盪盪的凌空而下,飄搖曳曳,一瓣瓣,牽著一縷縷的沉香。
3、翠笛,白衣,林楓靜靜的吹著笛,輕風帶起衣袂飄飛,而他身前的凌凝更如臨凡仙子,兩人搭配成一副絕美的畫卷,從未想過兩人站在一起竟能如此的和諧,如此的完美。
4、舞蹈是有節拍的步調,就像詩歌是有韻律的文體一樣。
5、他被譽為流行音樂之王,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被無數明星效仿。
6、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頓履隨疎節。低鬟逐上聲。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7、舞蹈是你的脈搏,是你的心跳,是你的呼吸,是你生命的節奏。也是對時間、動作、幸福、喜悅、傷心和羨慕的表達。
8、粉面上一點朱唇,神色間欲語還羞。嬌美處若粉色桃瓣,舉止處有幽蘭之姿。
9、她一身緋色舞衣,頭插雀翎,罩著長長的面紗,赤足上套著銀釧兒,在踩著節拍婆娑起舞。她的舞姿如夢。她全身的關節靈活得象一條蛇,可以自由地扭動。一陣顫栗從她左手指尖傳至肩膀,又從肩膀傳至右手指尖。手上的銀釧也隨之振動,她完全沒有刻意做作,每一個動作都是自然而流暢,彷彿出水的白蓮。
10、這時,那踏節的盤和鼓已經擺好,舞人從容而舞,形舒意廣。她的心遨遊在無垠的太空,自由地遠思長想。開始的動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來、又像是往。是那樣的雍容不迫,又是那麼不已的惆悵,實難用語言來形象。接著舞下去,像是飛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傾。不經意的動作也決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應著鼓聲。纖細的羅衣從風飄舞,繚繞的長袖左右交橫。絡繹不絕的姿態飛舞散開,曲折的身段手腳合並。
11、只見老師揚起雙手,惦起腳尖,做出留頭似的旋轉。這時,她像一隻在空中飛旋的天鵝;又像在地面翩翩起舞的孔雀。老師那阿娜的身姿,彷彿與音樂溶為一體;那柔軟的身體襯托出了舞者高貴的美!我陶醉了,從此我便愛上了舞蹈。
12、舞蹈是一門藝術,優美的舞姿,給人以美的熏陶,婀娜多姿,讓人如痴如醉。看著優美的舞蹈,我真有幾分羨慕,於是,我步入了學習舞蹈的生涯。
13、聽鈞天帝樂,知他幾遍。爭似人間,一曲采蓮新傳。柳腰輕,鶯舌囀。逍遙煙浪誰羈絆。無奈天階,早已催班轉。卻駕彩鸞,芙蓉斜盼。願年年,陪此宴。
14、如霜的雪色衣袍,寬廣的長袖口有一道妖治的艷紅色連雲花紋,長長的銀發在風中凌亂飛舞,毫無瑕疵的臉寵俊美絕倫,一雙銀色的眼眸如月下一河瀲灧的水,清泠而深邃,眉間一彎緋色的月牙印記襯得整張面容顯出幾分高貴與張揚傲然之氣。
15、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於杳遠幽冥。志在高山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盪盪之情。
16、有曼妙女子,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彷彿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雲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於耳畔,手中摺扇如妙筆如絲弦,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雲若龍飛若鳳舞。
17、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18、素肌不污無邪,曉來玉破瑤池裡。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凈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罷,銷魂流水。甚仍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想,冰簾半掩,明?亂墜。月影凄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
5.贊美跳舞好詞佳句
1 女子的頭埋在長長的水袖下,樂聲起,水袖猛然甩開,那妖艷般的臉龐展現在眾人眼前。踏
著碎步往後退了幾步,飛快地旋轉起圈來,藍色的水袖隨身起舞,一邊旋轉一邊慢慢的飛起,
在空中定格,如仙如幻,迷醉眾人。
2 那歡暢淋漓的舞姿,那優美嫻熟的動作,那千般嬌姿,那萬般變化,似孔雀開屏,似蓮花綻
放,似飛龍穿梭。台下雷動的掌聲,不單是對美的愉悅,力的喝彩,生的贊嘆,更是感化的激
動,靈魂的洗禮和放飛!
3 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
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於杳遠幽冥。志在高山
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盪盪之情。
4 指尖劃出令人痴迷的弧度。旋轉在寂寞的邊緣。發與裙角在午後微弱卻依舊溫暖的斜陽中飄
散。彷彿全世界都投入到韻律中,聽到了時間斷裂的聲音,因你的舞動。內
5淺色羅裙繚姿鑲銀絲邊際,水芙色紗帶曼佻腰際,嚼著笑意,飄然轉旋,明璫亂墜,綺袖並
起。踏著細碎的舞步,輕雲般曼舞,衣袂飄飛,飄忽若神,婀娜多姿,眸光流轉間奪人呼容吸。
6.來幾句誇女人漂亮有氣質的古詩
1. 柔橈輕曼,嫵媚纖弱
2. 嘴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
3. 顧盼生輝,撩人心懷
4. 俊眉修眼,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5.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開。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6. 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7.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8. 翩若輕雲出岫,攜佳人兮步遲遲腰肢裊娜似弱柳
9. 微暈紅潮一線,拂向桃腮紅,兩頰笑渦霞光盪漾
10. 經珠不動凝兩眉,鉛華銷盡見天真
11.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12.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13. 質傲清霜色,香含秋露華
14.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5.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7.贊美舞蹈的語句
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
演出總會有結束的時候,但我生命中的舞蹈永不謝幕。——楊麗萍
舞蹈是有節拍的步調,就像詩歌是有韻律的文體一樣。——弗蘭西斯·培根
腳趾尖上的光輝,是歲月刻苦出來的華麗!——西里尼奧
(3)美女舞者圖中藏十字回答什麼擴展閱讀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
『肆』 黑暗中的舞者女主角為什莫不說出真相
因為她是個sha b !!自私鬼,妄想狂!!!!這么垃圾的電影已經好久沒看了,情節與現實嚴重不符!!她兒子長大了肯定狠死她了,沒爸沒媽,缺少的母愛怎麼可能是一雙眼睛換的來的??!!sha b 女豬腳最後都不說孩子爸爸是誰,真相也不說,這不是sha b是什麼???最後她的絕唱,聽得很惡心,死掉之後我總算鬆了一口氣!!sha b終於死了!!!!
『伍』 右邊一鶴金雞獨立,左邊一紅圈打了一紅杠,裡面一個女舞者金雞獨立,這該猜什麼成語
聞雞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釋】: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舉例造句】: 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嬌·題鍾山樓》詞
【拼音代碼】: wjqw
【近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勤奮
【故事】: 東晉時期,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人佔領,司州主簿祖逖和劉琨兩人想要收復北方的領土,他們經常暢談到深夜,然後聽到公雞打鳴就起床練劍。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祖逖帶兵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陸』 舞者美女的奪冠秘訣
感覺。舞者美女謝欣談起奪冠秘訣,去熟悉、有感覺、能夠安靜自我、使自己感覺貴重的空間里舞蹈,集中精神,你就是你不是任何人,任何人也不會是你。
『柒』 芭蕾舞中,男舞者和女舞者的鞋有何不同
芭蕾舞中,男舞者和女舞者的鞋有以下不同:
男舞者穿的是所謂的軟鞋。軟鞋分兩種:整鞋底和分鞋底。分鞋底由兩部分組成:鞋前部和腳後跟。正是鞋前部讓男演員的腳穿在裡面舒舒服服,自由自在。最好的軟底鞋應當用質地優良,柔軟的皮革製成。
女舞者穿的是腳尖鞋。芭蕾舞鞋鞋尖用生產緊身胸衣的面料,例如緞子縫制而成。鞋尖的最大奧秘在於使女演員得以用腳尖跳舞的「鞋盒」。「鞋盒」藏在鞋尖里。「鞋盒」實際上是一種硬套,套住腳趾和一部分腳面。「鞋盒」不用木頭、塑料、軟木等材料,而由6層最普通的麻袋布或其它紡織品粘合而成。
所以芭蕾舞中,男舞者和女舞者的鞋在外觀、用料、工藝、舒適度等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捌』 如何評價易烊千璽《這就是街舞》第四期受到女舞者質疑後的回答
如何評價易烊千璽《這就是街舞》第四期受到女舞者質疑後的回答,我覺得千璽的回答讓我覺得他成長了,不再是那個什麼都藏在心裡的小孩了,其實他一直都挺會表達的,但是這次他對女舞者質疑後的回答讓我再次對他刮目相看。
《這就是街舞》這個節目其實對我這個四肢都很硬的人來說有種莫名的吸引力,可能是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的心理吧。這個節目第一季我看完了後感覺是一個不錯的綜藝題材,參加的都是各路舞蹈大神,每次比賽都是各種炫技有很多很好的長大,讓人看的心情爆燃。不過最新一季我沒有特別關注,知道千璽和女舞者之間的「沖突」只是看了幾個片段也大致了解了。
在挑選舞者過程中有女舞者情緒有些激動直接到舞台上,問千璽為什麼會覺得自己男友的舞沒有打動他,她覺得自己有被打動,她說他們練舞編舞很辛苦。千璽認真地在聽這位女舞者的表達,女舞者說完,千璽說了兩句又被打斷,他也有點點頭看著對方表示在聽,然後等對方完全表達完自己的想法之後,他想了想才開始說自己的想法,開始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選女舞者的男友。
其實在女舞者沖上台質問的時候我的心情是緊張的。我認為的千璽他是一個不愛說話並且是一個有自己小小世界的一個人,我覺得他不善言辭不能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和態度,就像上一季那樣在淘汰選手的時候只能笑不會表達。其實也怕他表達不好淪為別人黑他的點,也怕別人不能理解他說的話。
但他說了他解釋了,他說他覺得街舞是藝術,藝術最重要的,給人最真實的東西就是感受。每個人都會對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同。他問別人什麼是街舞?他覺得街舞是藝術。藝術給人最直觀的就是感受。就像一幅畫,不是美術院校的人不懂得他其中的技術和細節,但是懂得感受。我們四個隊長,也許技術、舞台表現不是一流的,但我們有我們的藝術審美。
一位叫蚊子的女dancer,憤怒沖到台上,大聲質問易烊千璽,為什麼淘汰她男朋友?為什麼?
易祥千璽剛要回答,蚊子又哭訴,自己和男朋友練舞多苦,男朋友在她心裡,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啥?又哭又鬧,語言邏輯都沒有組織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現場的觀眾和選手都懵了。
易烊千璽很平靜,默默聽完對方的哭訴,時不時點頭,甚至蚊子哭得泣不成聲,還拍拍手鼓勵。
當蚊子情緒平靜下來,易烊千璽才緩緩回應:「什麼是街舞?我覺得街舞是藝術,最真誠最真實最本質,就是感受。」接著坦誠自己不是舞者技術頂尖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和感受,最後總結自己選拔標准。
回答得非常非常棒,當蚊子說:「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多數人下意識會回答:「誰不努力,在台上,誰不拚命!」
易烊千璽在這里表現的情商特別高,真誠,富有同理心。
知道蚊子其實想發泄一下,給對方留足面子,在被挑釁的時候,沒有針尖對麥芒,而是主動的傾聽,沒有被對方的邏輯帶著走,而是站一個高度闡述,對街舞的理解。
高瞻遠矚,高屋建瓴,一下子把「這就是街舞」整體格局,拔高了許多。
明星生活在眾星捧月之中,多數人是看他們臉色行事,易烊千璽能保持這樣的謙遜和真誠,把對方擺在同等位置去尊重,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少年!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開播,真的是每周守著看,越看越激動。千璽的表現讓人很驚喜,和第一季相比,更多了些穩重,更加知道自己的團隊需要哪些舞種的人去配合才能贏得勝利,也更加堅定自己的判斷,不像第一季面對選手的時候還有些沒底氣的樣子。
面對女舞者對自己評判的質疑,剛開始真的替千璽捏了把汗,總感覺易烊千璽還小,面對這些在舞蹈方面有一定成績的舞者,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可能還不能很好的去面對、處理這些問題。但事實證明,我確實想太多了,不曉得哪兒來的這么多操心。很明顯,千璽面對這位女舞者的質疑,處理得很完美,即替女舞者保留了面子,也顯示出了對於每一位為夢想努力的舞者的尊重。
從最開始的認真傾聽,到點頭、鼓掌表示對女舞者的鼓勵,再一點點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將單純的一場比賽提升到藝術的高度,最後主動和女舞者握手,在眾多舞者及工作人員面前,化解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尷尬,這波操作瞬間讓藍藍覺得「千璽,不錯哦!」。
最後舞者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千璽後來錄制之後也有找他們說了很多,可以看出千璽寡言的外面之下成熟的心智。越來越期待接下來千璽的發展了。
真·有格局。
『玖』 贊美舞者的句子有哪些
贊美舞者的句子有:
1.
身子輕輕轉動長裙散開,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
2.
最精採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我實在描寫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兩句詩:「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來包括了。
3.
這時,她像一隻在空中飛旋的天鵝;又像在地面翩翩起舞的孔雀。老師那阿娜的身姿,彷彿與音樂溶為一體;那柔軟的身體襯托出了舞者高貴的美!我陶醉了,從此我便愛上了舞蹈。
4.
台上燈光,一片柔和。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吸著絲絲春雨,正徐徐綻放。盛開的荷花伴著陣陣縹緲的雲煙又慢慢飛入九天,一個身著粉紅紗衣的少女,撐著淡黃的油紙傘,翩翩起舞,如仙女,似蝴蝶,猶碧玉。
5.
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
6.
她一身緋色舞衣,頭插雀翎,罩著長長的面紗,赤足上套著銀釧兒,在踩著節拍婆娑起舞。她的舞姿如夢。
7.
你舞姿輕靈,身輕似燕,身體軟如雲絮,雙臂柔若無骨,步步生蓮花般地舞姿,如花間飛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葉尖的圓露,使我如飲佳釀,醉得無法自抑。
8.
8.
舞蹈是藏在靈魂里的語言,跳舞就像是用腳步去夢想,每個動作都是一個字,組合成舞蹈這首詩。
9.
舞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
10.
這個舞蹈講究儀態優雅,舞步輕快,舞感要美。這個舞蹈的伴奏正是「樂聖」貝多芬的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節奏十分快,所以舞蹈的難度也很大!
11.
忽如間水袖甩將開來,衣袖舞動,似有無數花瓣飄飄盪盪的凌空而下,飄搖曳曳,一瓣瓣,牽著一縷縷的沉香。
12.
百名美女有若綻開的花蕾,向四周散開,漫天花雨中,一個美若天仙的白衣少女,如空谷幽蘭般出現,隨著她輕盈優美、飄忽若仙的舞姿,寬闊的廣袖開合遮掩,更襯托出她儀態萬千的絕美姿容。
13.
她們揮舞著水袖,在人群之間跳來跳去,猶如仙女在舞蹈。
14.
少女凌空飛到那綢帶之上,纖足輕點,衣決飄飄,宛若凌波仙子。大殿之中掌聲四起,驚贊之聲不絕於耳。
15.
此舞只應天上有,昔日趙飛燕起舞掌上怕也不過如斯。
16.
一曲盪人心魄的簫聲輕揚而起,諸女長袖漫舞,無數嬌艷的花瓣輕輕翻飛於天地之間,沁人肺腑的花香令人迷醉。
17.
她跳著舞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著,像婀娜多姿的柳條樣扭動著,美的讓人陶醉。
18.
她們熱情萬分,默契十足的與舞伴邁著優雅的步子。
19.
輕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飛高翔像鵲鳥夜驚。美麗的舞姿閑婉柔靡,機敏的迅飛體輕如風。她的妙態絕倫,她的素質玉潔冰清。修儀容操行以顯其心志,獨自馳思於杳遠幽冥。志在高山表現峨峨之勢,意在流水舞出盪盪之情。
20.
舞蹈是身體藝術的靈魂。
『拾』 黃碧雲作品中的女性書寫
黃碧雲是上個世紀90年代致力於女性書寫的眾多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帶有極為濃郁強烈的個人色彩,而她復雜的人生經歷在潛移默化間影響著她的創作,使得其筆下的女性兼具掙扎的動態美與深厚的悲劇美。她跳火紅熱烈的弗拉明戈舞,以一種「揚眉女子」的姿態,用自己獨到的女性視角與女性觀點來為女性發聲立勢。
前言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兩岸三地不斷涌現出一批關注女性命運、探索女性社會價值的女性作家,她們以自己切實的生活經歷,復雜的內心情感使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熠熠生輝。黃碧雲便是其中一位獨具特色的女性書寫者。
一、女性形象 及其塑造手法
一般來說,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作家進行女性書寫的立足點和關鍵。在黃碧雲小說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故事的女主人公往往佔有著同一個名字。「對於原典的尊崇與模擬,當代作家中不乏其人,但像黃碧雲這樣頻繁重復使用筆下人物名字的,卻極其罕見。」[1]不管是大學校園里無所顧忌執著追求同性戀情的葉細細,還是流落巴黎最後為愛香消玉殞的葉細細,亦或者是內心極具創傷、時時無法抑制嘔吐的葉細細,她們身上都存在著相似的特質——社會邊緣的人物設定,常人無法理解的情感思想。當然,這也就突出了黃碧雲女性書寫別具一格的手法與特點,拋棄傳統,另立新型。
「她是我知道唯一穿旗袍綉花鞋上課的女學生,真造作,但很醒目。我記得那是一雙極艷紅的綉花鞋。她剪著齊耳短發,經常垂著眼,低頭記筆記,一副乖學生的模樣。但她塗著桃紅蔻丹——塗蔻丹的女人都是壞女人,不動聲色,在小處賣弄誘惑,更加是徹底的壞女人了。」[2]小說《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一開篇便描寫了這樣一個「造作」、會耍小聰明的「壞女人」形象,而故事中,女子葉細細被「壞女人」許之行所吸引,在大學宿舍內發展了一段不被世人認可的同性戀情。細細與之行是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子,前者隱於內,表面是普普通通平凡大眾的女學生,後者發於外,言行舉止穿著打扮都要奪人耳目。看似毫無交集的兩人在第一次遇見時,細細便心中暗自驚動,註定了會有一段故事發生。細細接近之行,不惜向班上男生打聽,又故意課上坐在之行身旁,熟識之後,搬去之行宿舍一同居住;細細愛戀之行,說是與男人無異,「留意她的衣服、氣味多於性情氣質」[3],但更甚於男人;細細極愛戀之行,「愛戀到想發掘她有沒有性情氣質的地步」[4],男人重情慾聲色,哪裡管女人的性情氣質,甚至覺得這是個麻煩,只要生的美,夠聽話,其他都是多餘。她們之間從沒有親吻愛撫這回事,多得是一起抽煙扮野,一起觀影看書,一起逛百貨廣場。黃碧雲在這一點上,又模糊了兩人之間的關系,細細與之行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閨蜜知己間的惺惺相惜,陪伴照顧。矛盾的出現是在學校評獎學金的時候,兩人一同爭取,細細評上了,而之行沒有。細細用獎學金為之行買下一件她看中的火紅色茄士羊毛衣,但那晚的之行卻醉醺醺午時一點才在馬達聲中上樓。之行自此將她的嫵媚動人用在了男人身上,「午夜十二時,她總穿火紅大毛衣,黑皮靴,豹也似的遊走。樓下有寶藍色的小車等她。[5]」之行是有野心的女子,用一臉濃濃的妝和34B的身體,換一把一把的硬幣,或者某一份雜志的封面。而細細則是安分內斂的女子,她把所有的心思靜靜的藏起來,對之行的愛與怨,爭取與接受,到頭來都自己默默地消受了。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中,黃碧雲凝練的刻畫了兩位女性的性格,整個故事沒有其他多餘的角色,所有起因經過結果都圍繞這二人展開。細細與之行,從一開始的陌路人到產生纏綿奇異的情愫,最後又落得各奔前程的結果,如果只停留於小說表面,在字里行間尋找感覺,讀者未免不會調侃道:「也不過是個感情羈絆的俗套橋段,把男女情愛換成同性相親就能奪人耳目了么?」可是一旦仔細體會,就能明白黃碧雲在細細之行兩位女性形象塑造手法上的良苦用心。首先,細細與之行的相識,並不是所謂的氣味相投,細細注意到之行的旗袍綉花鞋,也不是以一種欣賞的角度,她甚至用「壞女人」來將之行歸類,足以證明細細與之行原本是兩個世界的人。但緊接著,一句「我不知道我會喜歡壞女人」[6]把所有讀者的心都釣到了嗓子眼,明明充滿了不屑和嘲諷,又何來「喜歡」之言呢?這正是黃碧雲別出心裁之處,人與人之間產生感情,發生關系,有時候並不局限於相像、相似,而在於能夠一觸相通。葉細細與許之行的性格無疑是不相像但相通的。之行抄細細的「電碼筆記」得心應手,細細與之行都懂得低調地推銷自己,她們在「煙花巷」的居室里扮野跳舞,一切都那麼自然輕松。這種關系,不是你說一,說二說十說百,我都應承你答對,而是我說「天」你能夠張口便回「地」的默契與勢均力敵。細細與之行都是煙視媚行、美麗出眾的女子,黃碧雲為了能夠深刻凸顯其形象,便用兩種性格方式塑造了看似不同的兩位女性,就如上文所說,細細隱於內,性格安分內斂,之行發於外,充滿野心慾望,但其實她們更像是一個人的兩面,或者說是一對相生相連的雙生子,一樣的聰慧,一樣的努力追求生活,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樣罷了。顏純鈞評價黃碧雲「如此年輕,如此才華橫溢」[7],話雖簡,意實重,從《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短短篇幅中對女性形象塑造獨具匠心的新型寫作手法上,黃碧雲之才華,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黃碧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帶有著她本人強烈的個人色彩。「她不大像一個年輕的女作家,倒像是個闖盪了一生的男人在總結自己。」[8]黃碧雲筆下的女性,盡管大多都處在人生的青春期,但無時無刻不流露出一種「花美,味極苦」[9]的愁郁與感慨。應宇力認為黃碧雲小說的「氣息」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波西米亞』氣質所致」,而「『波西米亞』氣質,指的是作家本人有一種精神上的浪跡性和叛逆性,這種氣質的人表現在生活上是漫遊天涯,來去無蹤,他們與世俗和親情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但他們並非嬉皮之類的人物,他們的靈魂在寫作中得到安寧或補償。」[10]黃碧雲確實是具有這一類氣質的作家。早年喪母,年幼時遭受父親暴力以待的經歷和陰影,長久的影響著黃碧雲,成年後的她遊走在各種職業、各個國家之間,她筆下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她內心與生活的寫照。《盛世戀》中的程書靜,「忽然在牆壁玻璃上看見自己細小紫白的臉。她捧著自己的臉。在地獄中她看見她自己:細小、紫白。」[11];《一個流落巴黎的中國女子》中的葉細細,「她的臉,微微泛著淡紫,一雙嘴唇裂得流血,雙眼是一對破爛的梨子,形狀都不大清楚了;只有那頭細發,披如素馨楊柳。」[12]《無愛紀》中的王絳綠,「穿著藍制服別著鐵路局襟章理將長發束進帽子里的女子,火車穿過大雪紛飛的平原她在窗前呵了一口暖氣,在車窗上劃些無意義的字像甜。她的耳後會不會有一點涼颼颼,有誰的涼手碰著了她。但沒有隻有她自己一個人,在服務員的小休息室暖著記憶,按捂著一個不存在的、流血不止的傷口。」[13]黃碧雲小說里的女性形象一別傳統,大多都是如此,因為感情,消瘦難堪甚至不帶人樣,因為感情,在生活中游離徘徊沉鬱頓挫,彷彿人生不應如此,但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而感情恰恰只是黃碧雲進行女性書寫的突破口,女子自古便易受情所困,黃碧雲抓住感情羈絆這條主線,用自己獨特的女性視角來塑造了打上自身標簽的女性形象。
二、 女性的反抗與掙扎
從原始部落到封建社會,甚至到現在,女性一直生活在男性主導的生活、感情陰影之中。同樣為愛全身心付出的女性往往在情愛里更為弱勢與卑微,作為女性作家,黃碧雲深刻敏銳的洞察到了這一點,將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升到女性抗爭的記錄,正如戴紅軍所言,「愛情、婚姻在她的筆下只不過是人物尋求生命確認的一種掙扎方式。」[14]
《盛世戀》是黃碧雲的早期作品,小說敘述了大學教授方國楚同女大學生程書靜的短暫婚姻過程。故事中的程書靜是少言獨立的女性,在結婚前與方國楚的交往一直是順從與安靜的。不熟悉課程,只是默默地增加工作時間,一沓一沓的交讀書報告;愛上了老師,也只會靜靜的坐在課桌前,不聲不響任由心中之鳥折翼;就連求婚這種大事,竟可以在一場突發的車禍前潦草的同意了。此時此刻,程書靜就像一個柔軟的口袋,無論方國楚往裡面塞什麼她都會溫柔的包容住。年輕的程書靜對愛情充滿著柏拉圖式的願想,並且甘願在愛情中做出讓步。而當她真正將要踏進婚姻,得到愛情的保障與結果時,在她簡單的婚禮儀式上,看到方國楚從前所謂的戰友一個個腸肥肚滿,眼水淫淫,而方國楚也是唱的滿臉通紅,「她忽然覺得做喪與做喜原來差不多,都是一門絕望的熱鬧」[15]眼前的一切就是今後自己日日要面對的生活了么?書靜開始在愛中生出了一絲質疑。並且她無數次幻想、寄予了無限期待的新婚之夜,最終卻是被一個沒什麼意識的男人粗暴的扯開衣服,兩三下發泄盡後還打起了鼻鼾作為結束。這個男人是方國楚,今夜之後是她要稱之為丈夫,依託一生的人,怎麼可以這樣呢,「馬克思說婚姻是制度化賣淫,原來他是對的。」[16]書靜滿心苦楚,本以為退一步可以抓住愛,現如今倒更像陷進了愛的圈套。
但女性素來對愛充滿堅持和執著,如果黃碧雲僅從這內心短暫的猶疑而使程書靜直截了當的放棄了對愛的渴求,極易使作品犯下情節單薄的詬病,女性的掙扎與反抗也無從體現。於是黃碧雲在《盛世戀》中對程書靜的內心進行一波三折的刻畫,使得故事中的女性掙扎極具層次性與漸變性,故事內容也更加合理與深刻。程書靜是傳統的女子,新婚之夜後,方國楚向她道歉,她也只是好眉好目的答道「我做妻子的責任」[17],但她更是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女性,明白歲月多憂,待他客客氣氣並不意味著可以當作沒有事情發生,「方國楚買給她首飾、衣服、花朵,她欣然接受,說『謝謝』,吻他的臉;但始終鎖上客房的門。」[18]婚姻的第一道傷口難以如此輕易的原諒,就算後來他們同床共枕,但在程書靜心裡已然覺得無恩無愛。而其實方國楚和程書靜婚姻的最根本問題在於年齡與心態的鴻溝,書靜是年輕充滿生機的大學生,生命還擁有著種種未知的可能,她為了愛情將自己置身於狹小的客廳卧室之間,一開始內心便是有妥協與委屈的;方國楚卻是行至中年,博士學位拿過,教職謀到手,最後連婚也結好了,好像人生再無所求,留下一身的力氣僅用來發胖便可。小說中,黃碧雲插入了周祖兒這一人物,十分明晰的突出了程與方在人生理想上的差距。周祖兒是程書靜的同學,一開始程書靜便是利用周祖兒對自己的追求來刺激方國楚,他「結著血紅的皮領帶,一身蜜糖色的皮膚,向書靜咧嘴笑」[19]正是這樣陽光明媚的大男孩形象,讓方國楚覺得局促不安,激發了他的佔有欲,最終才確定要和程書靜結婚。整篇小說,周祖兒就像一顆必不可缺的棋子,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也是程書靜進行反抗的精神動力,可以說周祖兒象徵了婚後程書靜所追求的生命力與自由。
「我父親教我,責任、榮譽,在婚姻裡面,再沒有愛的時候,就是柔順與忍耐。」[20]程書靜沒有這樣,她恨方國楚整個人停留在過去式里,但並非忍受他的了無生氣,也不是和他一樣去習慣枯燥如死水的生活,程書靜想要把他拉出過去式,想用力地搖醒他來拯救自己,拯救自己還餘存的一點點希望,「書靜不禁捏著他的頸,搖他:『國楚、國楚!』她著力捏他,他漸感呼吸困難,才伸手攀她,書靜火燒一般:『我,我!』方國楚眼神渙散,看著書靜,看穿了她,他的神,渺渺遠遠的不知哪兒去。書靜目眩眼昏,恨不得將他立刻捏死:『我!我這樣年輕,你為什麼要葬送我?為什麼葬送我?』方國楚只是死靜,頸里不舒服,他只想書靜快點放開手,但他沒有再拉她。」[21]程書靜像在一塊木頭面前發瘋,得不到一絲回應,方國楚的心已經長滿了厚厚的繭子,書靜那麼多那麼重掙扎的情緒像打在了棉花上,她萬念俱灰,整個身子松軟下來,也明白過來,原來是自己把方國楚逼成了一個老人,和他結婚,讓他完成了一生的責任與義務,再找不到上進的理由。「書靜縮在沙發上,書靜心裡反復,他完了。她可不甘心就這樣完:她跟他下去,她也一定完了......灰飛煙滅。如此她情願燃燒,讓他在昏暗的那一頭觀火,然後他沉淪......一個燃燒,一個沉淪,夫妻當同甘共苦,何以至此。」[22]至此,程書靜內心尚存余的一點點希望也全部破滅,再絕望的尖叫叫不醒裝睡的人,再用力的掙扎帶不走甘願沉淪的人。
但書靜仍沒有離開方國楚,因為女性對男性的愛亦常常帶有韌性,對婚姻的死水感到窒息,但對他無法停止心底的愛意。程書靜甚至在恍惚之間覺得一切還可重來,她是多麼渴求這一份感情,為之妥協,為之痛楚,為之掙扎,為之幻滅又為之產生幻覺。她從圖書館走向家,帶著新婚時天真的願想,「或許一覺醒來,還能共享天倫,夫妻廝守,她只能指望這一場覺,改變一切。」[23]可還沒到門口,遠遠的就聽到房間里傳來的笑嚷聲,一陣一陣,聒著程書靜的耳朵,門前的黃素馨發了瘋似的盛放,這場覺還沒來得及睡就已經清醒過來。不可能了,程書靜在一場自導的幻象里醒過來,深知再也不可能了,「她突然覺得很虛弱,便輕輕的扶著白木門」[24],掙扎的姿勢何其徒勞,書靜不再想要搖醒他,不再要捏的他發疼,就讓他沉浸在過去的快樂里吧,「書靜一揚臉,將一把黃素馨揉個稀爛」[25]她對方國楚的心像花,稀爛了。不再抱有幻想,人也就無所謂泛濫的情緒,程書靜一次次的把衣物搬離方國楚的公寓,照常生活工作,夜來睡她自己的房間,兩人處在一個屋檐底下,竟有點陌路人的意味。到最後,當一切准備妥當,程書靜才約出方國楚,向他說,「和我離婚,好不好?」[26]這一次的反抗沒有矛盾沖突,沒有劇烈的爭執,一切都是靜靜的,從希望的破裂到心的幻滅,造就了這一場無聲的預謀。我們知道,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如果還留有念頭,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用激烈的行為博取男人的注意與關懷,但如果已經心如死灰,便只會自己默默的萎謝下去。靜默勝於暴烈,無聲的掙扎與反抗沒有花哨的外衣,但更加沉重有力,程書靜以一顆心的枯萎為代價贏得了和方國楚在婚姻中的戰役,最後「方國楚不禁搖頭:『從沒有見過象你這樣的女子。』書靜側著臉,嘴唇還是那樣似笑非笑的抿著:『你見識少。』方國楚拉她:『甘拜下風了。」』[27]
黃碧雲寫《盛世戀》,將女性內心的矛盾與掙扎借婚姻和愛情表現出來,其目的在於凸顯女性對生活的反抗。傳統作品中,女性書寫往往是男性的附庸,女性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襯托男性形象的高大,而黃碧雲恰恰相反,用方國楚這個「舊式」的男性來烘托出程書靜的獨立、思想先進等「新式」特點,黃碧雲其他作品中的女性,性格上也多少都帶有著反傳統的特質,故事情節中明顯的存在著女性掙扎的痕跡。相較於同樣是以女性書寫為主的張愛玲,黃碧雲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60年代以模仿張愛玲怨女型女性塑造風氣的瓶頸,「大有一番用烈女取代怨女傳統的傾向」。[28]
三、女性書寫的局限與意義
雖然黃碧雲在其女性書寫當中展現了非同一般的才華,但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局限。「黃碧雲的女性書寫最大的特點在於它不僅僅是女性書寫,她的女性訴求與她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方式同時呈現。」[29]黃碧雲作為一名女性,她將自己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與內心所感知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她的筆下現實是怎樣,實質是怎樣,女性所需要的是什麼,女性如何為之爭取與反抗都一目瞭然,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幾乎在所有作品中,我們都找不到女性的完滿結局,換而言之,黃碧雲成功運用了自己的女性觀點來看待世界,以一己之力為女性說話撐腰,但遺憾之處在於她並沒有找到女性的真正出路,即女性掙扎後要麼兩敗俱傷,要麼迷茫不知所措,掙紮成為女性的一種常態,女性書寫里缺少了「掙扎過後」該如何繼續前行的答案,因此在作品中就無法給女性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尾。
《盛世戀》里程書靜最終得以和方國楚離婚,表面上贏得了婚姻大戰的勝利,用發瘋的叫喊、無聲的疏離換來了全身而退,可是當她與方國楚分離在紅綠燈跳閃的十字路口,綠燈亮起,方國楚急急地過路,人潮之中,他再也不會顧及程書靜的消失與存在。「這樣一個盛夏的中午,這樣的紅綠燈交叉站,這樣的千人萬人,她愛的人已經遠去。書靜緊緊的抓住指示牌,但覺滑不留手,她使著力的握著拳頭,她有的只是這些。熱情往往在事情過去以後一發不可收拾。紅燈綠燈,第一次。書靜哭了。」[30]這樣的勝利對書靜來說未免太狼狽,相反,方國楚倒更像是絕處逢生,甩掉一個大包袱,急不可耐的甩手而去了。故事的最後,書靜不過是挺著肩,在人群中不知所蹤,黃碧雲再沒有給予書靜重生與去愛的勇氣,書寫戛然而止,「我們不知道書靜去了哪裡。或許待她不再年輕……或許她會找一個比方國楚更糟的人,結婚生子。這個年代,看來她只能如此。」[31]好像書靜這一生已經失去了發展變更的可能,永遠滯留在這場戰爭中,一生以掙扎的姿勢活著,一生都只能在婚姻里取勝,在愛中一敗塗地。
再看其他作品,《無愛紀》中,絳綠寄給林游憂的最後一封信,沒有署名也沒有地址,「打開見是一顆斷齒;不是有牙根的一隻完整牙齒,而是半顆斷齒,是成人的斷齒不是乳齒。」[32]絳綠愛林游憂,盡管他們只做過一夜的情人,她給他寄了那麼多信,換來的卻是不信任與舉報,在那個敏感紛亂的年代,或許絳綠有的不止一顆斷齒,為愛流血痛楚,絳綠不發一言只是離開,黃碧雲同樣沒有讓她在愛里得到解脫;《嘔吐》中的葉細細因為幼時目睹母親被奸殺,患上了不受控制隨時嘔吐的疾症,她依賴性的愛上了寄居家庭的哥哥,知道是有越人倫,仍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最後為了使自己做回一個正常人,被迫放下心中的愛戀,選擇了離開;甚至在《一個流落巴黎的中國女子》中,細細離開愛人遠赴法國,卻依舊無法放下心中執念,落得為愛殉情......
「敢問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黃碧雲將女性置身於情愛的牢籠,為愛掙扎卻徒有其形,她筆下的女性將心與血耗費於飽滿的情愛與持久的掙扎之上,得到的卻是「離開」這樣一個模稜兩可的概念,結果要麼反抗無用打回原形,要麼掙扎逃離空無一物,黃碧雲如此安排,一方面暴露了她在思想上未能給廣大女性找到真實出路的局限,另一方面卻成就了她悲劇性的寫作手法,成為其女性書寫難以模仿的特色。
黃碧雲的女性書寫常常借庸常的人生之痛來進行升華,「凡俗表象的背後,蘊含著強烈的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緣於作者對現代人所面臨的西緒福斯式生存困境的書寫。」[33]西緒福斯以其狡猾機智聞名,諸神懲罰他不停的將一塊巨石推向山頂,但巨石卻由於自身的重量會一次又一次的滾下山去,西緒福斯式生存困境就是指這種無法停止但無效無望的行為。黃碧雲的女性書寫有如將女性投擲於困境之中,巨石便是具象化的情愛與婚姻,她們以為只要靠近山頂,就能得以解脫與重生,但恰恰相反的是,離山頂越近越能感受到內心的不安與恐懼。在所有故事之中,女性的反抗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經過了緩慢的積淀與發酵,這個過程,女性由確信到質疑,由揚眉到呼喊,由張望到迷茫,彷彿是雙腳帶著鐐銬起舞的舞者,在希望之中伸長柔軟的腰肢,以優美的形態踮起腳尖,本以為會重獲自由的光明,卻驚醒在無邊的黑暗之間。黃碧雲筆下,女性起舞的姿勢凝固了,她沒有為女性尋找到打開鐐銬的鑰匙,但她為女性掙紮起舞的一刻定格,如鳥翼伸展一般纖細的手臂,幻滅之前最後一點閃光的眼眸,無不充滿了悲劇的美感。
「在文學史上,悲觀主義的情懷一向要比對生活的盲目樂觀和贊美來得深刻,也更經得起反復的咀嚼回味。」[34]女性打破枷鎖、尋求真正出路的過程必然是漫長艱辛的,正是因為如此,使得黃碧雲的女性書寫帶上了悲劇色彩,黃碧雲創造的「未完式」比「完成式」更有價值與重量。
結語
顏純鈞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世界上的作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我以我手寫春秋」的,作品皆是關懷人類命運、社會歷史,如魯迅、馬爾克斯等;另一類寫來寫去則基本上屬於「自敘傳」,極善於反觀探索自己的內心,以自我啃噬和熬煎換取創作的滋養,黃碧雲便是屬於後者。[35]黃碧雲進行的女性書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自我書寫,黃碧雲跳火紅熱烈的弗朗明哥舞,她手中的女性便也以淚以血與鐐銬共舞;她揚眉執筆,所思所寫也盡是「揚眉女子」。
A Brief Analysis on Description
about Women in Works of Huang Biyun
Abstract : Huang Biyun,an obscure authoress of HongKong for mainland renders,is young but experienced.Her writings are filled with sophisticated insights and pessimistic attitude.Also,the descriptions about women in her works are full of intensive personality.She speaks for women from her unique feminine perspective in a posture of confident woman with passion like dancing Flamenco.
Key words : Female image; Flounder; Tragic
注釋:
[1]孫宜學,陳濤.重復:黃碧雲小說的一道奇觀[J].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第2期
[2]黃碧雲.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M].台灣:台灣麥田出版社,1994年
[3]黃碧雲.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M].台灣:台灣麥田出版社,1994年
[4]黃碧雲.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M].台灣:台灣麥田出版社,1994年
[5]黃碧雲.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M].台灣:台灣麥田出版社,1994年
[6]黃碧雲.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M].台灣:台灣麥田出版社,1994年
[7]趙稀方.香港情與愛——回歸前的小說敘事與慾望[J].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5期
[8]顏純鈞.怎一個「生」字了得——初讀黃碧雲(下)[J].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7年8月15
[9]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10]應宇力.從沒見過的那一朵雲——黃碧雲的小說世界[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5月15
[11]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12]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13]黃碧雲.無愛紀[M].台灣:台灣大田出版社,2001年
[14]戴紅軍.簡論黃碧雲小說的悲劇意識[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3年12月25
[15]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16]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17]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18]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19]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0]黃碧雲.媚行者[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2001年
[21]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2]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3]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4]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5]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6]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7]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28]江婉琴.末路情愛——張愛玲《傾城之戀》與黃碧雲《盛世戀》之比較[J].黃山學院學報,2005年10月20
[29]曾麗琴.黃碧雲的女性書寫[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年3月15號
[30]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31]黃碧雲.其後[M].香港:香港天地出版社,1991年
[32]黃碧雲.無愛紀[M].台灣:台灣大田出版社,2001年
[33]戴紅軍.簡論黃碧雲小說的悲劇意識[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3年12月25
[34]顏純鈞.怎一個「生」字了得——初讀黃碧雲(上)[J].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7年5月15
[35]顏純鈞.怎一個「生」字了得——初讀黃碧雲(上)[J].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7年5月15
參考文獻:
[1]戴紅軍.簡論黃碧雲小說的悲劇意識[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3年12月25
[2]江婉琴.末路情愛——張愛玲《傾城之戀》與黃碧雲《盛世戀》之比較[J].黃山學院學報,2005年10月20
[3]孫宜學,陳濤.重復:黃碧雲小說的一道奇觀[J].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第2期
[4]顏純鈞.怎一個「生」字了得——初讀黃碧雲(上)[J].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7年5月15
[5]顏純鈞.怎一個「生」字了得——初讀黃碧雲(下)[J].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7年8月15
[6]應宇力.從沒見過的那一朵雲——黃碧雲的小說世界[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5月15
[7]曾麗琴.黃碧雲的女性書寫[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年3月15號
[8]趙稀方.香港情與愛——回歸前的小說敘事與慾望[J].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