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民間小調 嗩吶說唱四大美女斗一男 的開場曲是什麼歌曲
十八摸曲調吧
Ⅱ 求民間小調下載地址或者壓縮包,免費無密碼的。
壓縮包已經上傳到網路網盤了,
網路網盤下載方法
1.下載網路網盤資源需要先免費注冊一個網路賬號.
2.打開下載鏈接,勾選需要下載的文件,然後點擊「保存到我的網路網盤」或「保存到網盤」(如果提示容量不夠,請先轉存一個壓縮包)會自動彈出轉存位置選擇,選擇後點擊確認.
3.保存文件成功後,點擊網頁右上角的「客戶端下載」,電腦上安裝需要下載PC版,安裝客戶端。
4.打開安裝後的網路網盤客戶端,登陸賬號,選擇下載的文件,就可以下載了.
鏈接: https://pan..com/s/1gflCouB 密碼: 1jg8
Ⅲ 安微民間小調的展現農村
拍攝農村新風貌
電視劇中的原型人物劉某,每當看到自己家的事被拍成了電視,多少都有些難為情。他以前對母親不好,弟兄幾個為了贍養母親的事還發生過糾紛,可是看了電視後,哥幾個都無地自容,很快轉變了對母親的態度。曾是追星族的田健多次參與電視劇的演出,他說,以前看電視里的明星很神氣,很耀眼,沒想到現在自己也是明星了,經常在趕集時被人認出來,「覺得很有自豪感」。大薄村村民王芝榮說,電視劇里反應的都是身邊發生的事情,大夥看得懂,在娛樂中得到了教育。泉陽鎮司法所薄玉志說,以前農閑時一些人打麻將、賭博,打發無聊時間,沒想到咱農民還能拍電視劇。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農民越來越關心自己精神生活,對本土文化有迫切需求。薄戰士說,他在追求皖北鄉土文化的新風尚。
目前,薄戰士編導的新片《婆媳情深》正在進行緊張的拍攝。
《婆媳情深》拍攝現場
該劇講述一對常年虐待自己母親的小夫妻,被派出所抓去,而這時妻子正要生產,母親不但去派出所探望,還悉心照料媳婦。拘留解除後,兒子良心發現,痛改前非。薄戰士很看好這部劇,他說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是大家身邊的事,這樣的劇目對農村虐老現象很有教育意義。
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做到了,薄戰士說多虧鄉親們的幫助。下一步他將選題投向新的領域,比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毒品問題、生態保護等等,還准備編寫拍攝一部農村政策解讀的系列劇。
「新農村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農村這些新氣象是我用之不竭的題材,是我創作不竭的源泉,雖然為拍電視幾乎傾家盪產,現在還欠債20萬元,但我充滿信心!」薄戰士說。
賭徒、外遇的丈夫和虐待老人的兒子,是薄戰士電視劇中經常表現的人物。在劇中,薄戰士常常就扮演這類反面角色,而就是這些樸素的人物,撥動了農民的心弦,讓他們找到了共鳴。
薄戰士編劇並導演的第一部電視劇《苦命的兒子 孬種爹》就獲得了巨大的反響。
第一部電視劇牛刀小試,讓薄戰士一發而不可收。隨後,反映丈夫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婦女婚姻生活的《花心男人》也同樣獲得成功。而通過一個村民賭博後把老婆押給別人的荒唐故事,《押上老婆去賭博》更是直指農村賭博陋習和種種怪象。薄戰士的電視劇針砭時弊,劇中的人物原型許多就來自於身邊,於是,有些人便對號入座。
人物來自於生活,內容又都與鄉村生活和法制意識有關,這是薄戰士電視劇讓人感到親切,吸引農民觀眾的原因。
薄戰士有一個十幾人的劇團,外出演出時,只要是看到或聽到稀奇的故事,他都會立即記下來,回去琢磨後,再寫進他的劇本中,與劇本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如今,經常有慕名的農民觀眾到薄戰士家中看望他,他都會和家人一起接待。
從一個門外漢到編、演和導,薄戰士的電視劇小有收獲。如今,6年過去了,一路走來的薄戰士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時,有人甚至花高價錢請他為自己工作,可他捨不得放棄自己的電視劇,捨不得那些曾經給他帶來創作靈感和生動素材的鄉里鄉親。
Ⅳ 民間小調的內容曲目
小調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極其廣泛。它不受某個特定的社會階層和具體勞動環境的制約﹐它所反映的不僅包括農民﹐而且還有城市小手工業者和其他勞動者﹑商人﹑市民乃至江湖藝妓﹑販夫走卒﹑和尚尼姑﹑流浪行乞者等各種階層的愛情婚姻﹑離別相思﹑風土人情﹑娛樂游戲﹑自然常識﹑民間故事等﹐幾乎無所不包﹔《打櫻桃》﹑《綉荷包》﹑《賣雜貨》﹑《小拜年》﹑《磨豆腐》﹑《看燈》﹑《補缸》﹑《採茶》﹑《游春》﹑《放風箏》﹑《打鞦韆》﹑《割韭菜》﹑《趕廟》﹑《游燈》等對於民間風俗生活場景也都一一涉獵。其中﹐有不少小調的唱詞﹐往往能夠以高度的概括力和尖銳的批判鋒芒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使主題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意義。其中存在著一部分具有腐朽的剝削階級思想影響和低級庸俗的內容。特別是在茶館酒肆﹑青樓書場等環境中傳唱的一部分城市小調﹐往往被某些無聊文人﹐紈子弟等加以篡改﹐使其成為矯揉造作﹑輕浮嬌媚的靡靡之音。它們是小調的糟粕部分。
小調分為吟唱調、謠曲、時調三類。
吟唱調如兒歌、搖籃曲、叫賣調等都屬於此類。這是小調中實用性較強的一類,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種實際需要中歌唱。
謠曲其藝術形式比吟唱調成熟,篇幅不大,樂段結構完整,節拍比較規范。可分為訴苦歌、情歌、生活歌、嘻游歌等。
時調是小調中藝術形式發展得最為規范和成熟的一類。其結構嚴謹,旋律發展規范,唱詞考究。常帶有樂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變化發展的「彈性化」表現功能,常被地方戲曲或曲藝吸收為曲牌。十大時調為:孟姜女調、剪靛花調、鮮花調、銀紐絲調、無錫景調、媽媽娘糊塗調、綉荷包調、對花調、疊斷橋調和楊柳青調。
小調又稱「小曲」、「俚曲」、「時調」等,是人們在勞動之餘,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婚喪節慶用以抒發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因有職業藝人與半職業藝人的傳唱,並和曲藝、戲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加工提煉的成分較多,詞、曲即興性少,較定型化,藝術上較為成熟和完善。所以小調相對來說流傳面較廣,遍及城市和鄉鎮,其內容廣泛涉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農村小調以反映農村日常生活,特別是反映農村婦女的愛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調則涉及城鎮小手工業者、商人、市民和處於社會底層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娛樂嬉戲、自然風光、生活知識、民間故事等。小調表現感情細膩曲折,情節扣人心弦,形式較規整,表現手法豐富多樣。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將小調分為抒情歌、詼諧歌、兒歌和風俗歌四類。 小調的曲目﹐異常豐富。根據其歷史淵源﹑演唱場合及音樂性格等為依據﹐大體可分為3類﹕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如《山坡羊》﹑《寄生草》﹑《鬧五更》﹑《耍孩兒》﹑《銀紐絲》﹑《疊斷橋》﹑《打棗桿》﹔清代的如《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槳》﹑《鮮花調》﹑《湖廣調》等。它們之中﹐有的仍保留原曲名﹐有的曲調大體相同﹐但曲名已改變﹐如《剪靛花》調﹐使用它的曲目很多﹐如《放風箏》﹑《丟戒指》﹑《十二月觀燈》﹑《四季歌》﹑《大踏青》﹑《摘棉花》﹑《小香戲》﹑《綉五更》﹑《嘆五更》等不下數十種。這類小調流傳較廣﹐有的遍傳全國。地方性小調。指各地群眾隨口編唱﹐並逐漸穩定﹑流傳開來的一部分小調。它們具有單純﹑朴實﹑情意真切﹑不尚裝飾的特點﹐流傳面不廣﹐多限於一定的地域﹐曲調的地方特色較突出。如流行於各地的《長工歌》及《婦女訴苦歌》﹑一部分《對花》以及《小白菜》等。歌舞性小調。指各地民間節日歌舞活動中傳唱的一部分小調歌曲﹐如北方的秧歌調﹑南方的燈調﹑茶歌等。
Ⅳ 蘇蔡寶寶是真唱嗎
是真唱。
美女蘇蔡寶寶一首民間小調《尕撒拉》,直接一曲出名。
真唱,即現場真實演唱,是指演唱者在音樂會或晚會等演出現場用自己的歌喉真實演唱,而不放錄音、對口型,與假唱相對立。
真唱是對聽眾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對演唱者歌唱水平的一種考驗。
唱歌,歌唱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人們 學唱歌的能力,應給予他們唱歌技巧的訓練,訓練的內容
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氣息、發聲和 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等。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確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練習。
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 字正腔圓, 聲情並茂。
演唱時發母音的著力點,應盡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歌唱藝術是聲音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我們唱好歌曲,不能只講聲音,不講感情,反之也不行。
Ⅵ 民間小調美女艷舞flv種子下載地址有么有發必採納
民間小調美女艷舞flv種子下載地址:
請採納
Ⅶ 美女歌唱家鄧麗君相關資料
1.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鄧麗君唱出了人們對美好愛情和真善美的嚮往
2
鄧麗君的成功有時代的原因,但也和她個人的素質也是密不可分,鄧麗君會說普通話,日語,英語,法語,印尼語,粵語,閩南語,上海話,山東話,所以語言上的優勢是鄧麗君在亞洲有巨大影響力的基礎
3
在演唱方式上,鄧麗君受30年代上海時代曲,日本演歌,西方流行音樂,中國各地民間小調的影響,所以唱法上有其先進性
4
鄧麗君幾乎和當時的優秀的詞曲作家都有過合作,庄奴,黃沾,劉家昌,翁清溪,左宏遠,梁弘志,日本的荒木豐久,三木剛,zard...所以她的演唱加上優秀的曲目自然成為經典
5
聽鄧麗君的歌和她的形象是統一的,所以難怪後來像棋聖聶衛平把鄧麗君當作自己的偶像
6
在80年代大陸有白天聽老鄧(鄧爺爺),晚上聽小鄧(鄧麗君)之說,鄧麗君的磁帶成了女孩子嫁人的嫁妝,磁帶被無數次的翻錄
在日本,鄧麗君是日本有限放送大賞和全日本放送大賞的第一個三連冠獲得者,三次登上日本紅白歌會的舞台
在tw,鄧麗君的葬禮是tw繼小蔣之後最隆重的葬禮,所以鄧麗君不僅是在中國,在當時的亞洲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不過鄧麗君一生沒有來過大陸
Ⅷ 有關戲曲的資料
關於中國戲曲
一、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
戲曲經過無數代藝人的不斷豐富探索與發展,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點。
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致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里邊又分為老生(須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搖旦)。「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丑」,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我國戲曲的又一特點是「虛擬沒有實物的表演」,盡管舞台上沒有崇山峻嶺、河流湖泊,沒有狂風驟雨、似火驕陽,但是演員可以憑借虛擬的表演,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京劇《三岔口》,僅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靠演員的精湛技藝,就表現出了摸黑打鬥的真實情景。這些虛擬動作,都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程式化動作,是從生活中提煉,經過藝術誇張的規范性動作。
我國戲曲講究用「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方法來表現人物。另外,戲曲中的唱腔、龍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臉譜、服飾以及演出場地所涉及的露台、廟台、舞台等也都有它們特殊的韻味,在這里不一一贅述。
二、幾個主要戲曲劇種簡介
1昆劇中國戲曲之母
昆劇,亦稱崑曲,產生於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江蘇崑山。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明、清之際,它成為全國最大劇種,主宰劇壇二百餘年。我國現存歷史較長的地方劇種,幾乎都受過昆劇藝術的影響,因此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2京劇東方「歌劇」
京劇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於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徽調「二簧」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在二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念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發明,終於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
京劇被稱作「東方歌劇」,是因為它和歌劇都是集歌唱、舞蹈、音樂、美術、文學等於一體的特殊戲劇形式,在形式上極為類似;同時,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們都獲得了經典性地位。
3黃梅戲芬芳的泥土氣息
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縣,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一帶。它是由民間的山歌小調發展而成的,曲調悠揚委婉,優美動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氣息,深受各地人民群眾喜愛。
三、京劇旦角流派
1梅派:由梅蘭芳創立。梅蘭芳畢生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造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而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
2程派:由程硯秋創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過嫻靜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現古代的女性,尤其善於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的女性。
3荀派:由荀慧生創立。善於塑造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
4尚派:由尚小雲創立。以剛健婀娜為特有風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纖巧,以氣與力取勝,具有陽剛之美。
四、京劇臉譜
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的一大特點,可以幫助理解劇情。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凶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
五、精彩唱段
1黃梅戲《天仙配》選段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
2京劇《玉堂春》選段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言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3豫劇《花木蘭》選段
劉大哥講(啊)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干,/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請往這身上看,/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連哪!/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這女子們哪一點兒不如兒男。
篇二 : 關於戲曲的資料
題目
1."什麼叫戲曲"有多種說法,被普遍認可的是王國維說,他怎麼說? ??答案:王國維認為,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
1、我國最早的一部戲曲史是什麼? ??答案:我國最早的一部戲曲史是王國維1902年寫成的《宋元戲曲考》。 ??
2、我國最早的戲曲演員是誰? ??答案:我國最早的戲曲演員是春秋時楚國人優孟。 ??
3、我國最早的戲曲劇目是什麼? ??答案:我國最早的戲曲劇目是漢代的《東海黃公》。 ??
4、我國現存最古的劇本是哪一個?????答案:我國現存最古的劇本是南宋時的《張協狀元》。
6、我國戲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劇作家是誰?他一生寫過多少個劇本?????答案:我國戲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劇作家是關漢卿,他一生寫了60多個劇本。????
7、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全面的戲曲理論著作是什麼?????答案: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全面的戲曲理論著作是清代李漁所著的《閑情偶寄》。????
8、我國最早的劇場是哪個?????答案:我國最早的劇場是東漢時期建在洛陽城西的"平樂觀"。
9、我國最早的戲曲雜志是哪一種?????答案:我國最早的戲曲雜志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大舞台叢報'編輯出版的《二十世紀大舞台》。????
10、我國最大、流行最廣的戲曲劇種是什麼?????答案:我國最大、流行最廣的戲曲劇種是京劇。 ????
11、我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種形式?現在我國各民族各地區的戲曲劇種有多少種?????答案:我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一般認為是南宋時溫州一帶產生的戲文。據最新統計,現在我國各民族各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365種。 ??
12、除《西廂記》之外,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還有哪幾個?????答案:除《西廂記》之外,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還有《救風塵》、《牆頭馬上》、《李逵負荊》、《看錢奴》、《幽閨記》、《中山狼》、《玉簪記》、《綠牡丹》、《風箏誤》。(只須答出其中3個劇名即可)????
13、《琵琶記》屬於我國古典戲曲中的悲劇還是喜劇,為什麼? ??答案:《琵琶記》屬於我國古典戲曲中的十大悲劇之一。《琵琶記》是封建社會勞動人民苦難生活的真實寫照,寫的是悲劇性的矛盾,戲劇沖突在凄涼、悲慘的氣氛中展開,給觀眾以悲憤的感受。????
14、《琵琶記》之外,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還有哪幾個?????答案:除《琵琶記》之外,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還有《竇娥冤》、《漢宮秋》、《趙氏孤兒》、《精忠旗》、《嬌紅記》、《清忠譜》、《長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只須答出其中3個劇名即可) ??
15、哪四位藝術家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答案:京劇四大名旦是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 ??
16、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創作的哪四種傳奇被稱為"臨川四夢"? ??答案: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創作的四種傳奇《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被稱為"臨川四夢"。 ??
17、元代有四個著名的雜劇作家被合稱為"元曲四大家",請說出他們的名字。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
18、30年代以後,丑角使用過一種特殊聲型叫什麼聲?你熟悉善唱此聲型的名丑嗎?請舉出1-2名。 ??答案:痰火聲。善唱此聲型的名丑有阿倪、尼姑丑、郭石梅、李有存等。 ??
19、劇演唱上的一句話叫"千斤白、四兩唱",為什麼? ??答案:說明念白的重要性,演員在運用唱腔和念白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時,對於念白不可掉以輕心。 ??
20、潮劇演唱時咬吐字方法的簡稱叫什麼?請舉例說明。 ??答案:分字拼唱法。(演員舉例)
21、潮劇屬高腔劇種,有幫唱,請你說出幫唱的幾種形式並舉例說明。 ??答案:潮劇幫唱有兩種形式,一是與演唱者同步,為演唱者幫尾腔,如《掃窗會》高文舉唱"舉目雲山飄渺","雲山飄渺"加幫唱;一是作為劇中人為劇情幫唱;,如後台歌等。 ??
22、潮劇音樂調類主要有五種,請你說出它們的名稱並舉例說明。 ??答案:輕三六調,如《蘇六娘》唱段"春風踐約到園林";重三六調,如《掃窗會》唱段"曾把菱花來照";活三五調,如《京城會》"喜得身榮中高第";反線調,如《刺梁驥》唱段"為相士自陶情";犯調,如《良仔討親》唱段"心中歡喜有十成"等。 ??
23、潮劇唱腔結構中除曲牌體外,還有幾種結構形式,請說出它們的名稱。 ??答案:板腔體、填詞體和小調體。??
24、用二四譜"五二三四"讀輕三六調、重三六調和活三五調。 ??
25、戲曲舞台上誰都知道"上場門"、"下場門",潮劇還有哪兩種最常用的叫法? ??答案:戲曲舞台上的"上場門"、"下場門",潮劇還有兩種最常用的叫法是 "文畔武畔"或"鼓畔弦畔"。
27、戲曲舞台的表演區,就區位而言,比較普遍的是把它分成九個區,你知道怎樣分嗎?每個區又怎樣叫? ??答案:戲曲舞台的表演區可分為:前左、 前中、 前右; 中左、 中 、中右; 後左、後中、 後右,共九個區。 ??
28.在傳統戲曲中,一桌二椅的"桌"可以表示多種景物,你能說出3種嗎? ??答案:在傳統戲曲中,一桌二椅的"桌"可以表示多種景物,如桌、案、 幾、床、山、坡、牆、橋等。 ??
28、京劇有"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之稱,潮劇怎麼說? ??答案:京劇的"大花臉",潮劇稱為"烏面";京劇的"二花臉",潮劇沒有這種劃分,較難對口,但潮劇的"草鞋烏面"屬於"二花臉";京劇的"三花臉",潮劇稱為"丑"。 ??
31.中國古代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梨園子弟"的稱號出自哪個朝代: ??A、宋朝 B、元朝 C、唐朝??(標准答案:C、唐朝) ??
29、《韓厥守宮》是哪一出戲的片段: ??A、《搜書院》 B、《漢宮秋》 C、《趙氏孤兒》??(標准C、《趙氏孤兒》?? ??
30、名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出自哪裡: ??A、詩經 B、元曲 C、樂府 (標准答案:
C、樂府) ????
31、《國際歌》的詞作者是誰:????A、馬克思 B、鮑狄埃 C、貝多芬 (標准答案:B、鮑狄埃) ???? ??
32、《三岔口》最能表現中國戲曲的:????A、抒情性 B、思想性 C、虛擬性 (標准答案:
C、虛擬性)????
33、戲曲中的武大郎運用戲曲基本功中的:????A、跪步 B、矮步 C、醉步 (標准答案:B、矮步)??????
34、戲曲里的"插科打諢"是指:????A、走邊 B、雲里翻 C、使觀眾發笑的穿插??(標准答案:C、使觀眾發笑的穿插)??????
35、中國戲曲的經典劇目《趙氏孤兒》十八世紀曾引起歐洲許多偉大藝術家的關注,歐洲也出了一個與之近似而有民族差異??的戲,這出戲的戲名是:????A、《四川好人》 B、《中國孤兒》 C、《圖蘭朵》??(標准答案:B、《中國孤兒》)????
36、包公戲中有個戲叫《灰闌記》,歐洲也有個以灰闌拉子來判案的戲,戲名是: ??A、《馴悍記》 B、《唐吉訶德》 C、《高加索灰闌記》??(標准答案:C、《高加索灰闌記》) ??
37、《單刀會》、《群英會》、《華容道》取材於: ??A、民間傳說 B、水滸傳 C、三國演義??(標准答案:C、三國演義) ??
38、傳統戲《八大錘》取材於:????A、《三國演義》 B、《紅樓夢》 C、《說岳全傳》??(標准答案:C、《說岳全傳》) ??
39、戲劇中的"戲膽"是指: ??A、主要角色或者關鍵性情節 B、貫穿性道具或貫穿動作 ??C、演員的精彩表演 (標准答案:A、主要角色或者關鍵性情節) ??
40、《百花齊放》一書的作者是: ??A、毛澤東 B、魯迅 C、郭沫若 (標准答案:C、郭沫若) ??
4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與中國的哪位藝術家構成世界三大表演體系: ??A、戴愛蓮 B、尚小雲 C、梅蘭芳 (標准答案:C、梅蘭芳) ??
42、《杜十娘》的作者是: ??A、湯顯祖 B、馮夢龍 C、王實甫 (標准答案:B、馮夢龍)
49、五升音階是指: ??A、簡譜中的1、2、3、4、5 B、宮、商、角、征、羽??C、五個升號的音階 (標准答案:B、宮、商、角、征、羽) ??
50.第一個將西方舞蹈帶入中國宮廷的是誰? ??A、戴愛蓮 B、裕容齡 C、梅蘭芳 (標准答案:B、裕容齡) ??
51.電影《翠堤春曉》是表現哪一位音樂大師: ??A、莫扎特 B、施特勞斯 C、柴可夫斯基 (標准答案:B、施特勞斯) ??
54、成語"手舞足蹈"最早見於: ??A、《詩經》 B、《唐詩三百首》 C、《孟子》??(標准答案:C、《孟子》) ??
四平調、等五十多個劇種。
中國五大戲曲指的是:京劇、崑曲、黃梅戲、豫劇、評劇????
京劇:梅蘭芳、余叔岩:《霸王別姬》、《群英會》、《三打祝家莊》、《三岔口》等劇目。???? 崑曲: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鄣記》、《南柯記》???? 豫劇:張藝謀:<<中國公主杜蘭朵>>????
黃梅戲:白雲芳班:《文素臣》、《華麗緣》、《安碧緣》、《蜜蜂記》等????
評劇:劉珠(金蝴蝶)、胡平莊子夏文元(夏天雷):《補汗榻》、《十女誇夫》、《鋸大缸》、《美女思情》
Ⅸ 安徽民間小調老實公爹上錯床的扮演花玲鐺的女人是誰
她叫方雪燕
Ⅹ 潮州文化的潮劇
潮劇俗稱潮州戲,是荃國十大劇種和八個出國劇種之一。它是由宋元南戲演變而成的,有500多年的歷史。潮劇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廣泛地吸收潮州音樂和漢族民間舞蹈的精華,同時博取其他劇種的長處,終於形成一種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漢族戲劇。
潮劇的行當(角色)分生行(小生、老生、武生等)、旦行(花旦、老旦、武旦、烏衫)、凈行(俗稱「烏面」)、醜行(小丑、老丑、女丑等)。
潮劇在表演程式上,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唱工唱腔注重委婉清析,悅耳動聽。生旦表演技巧靈活、細膩、形象;丑角的表演滑稽輕捷,詼諧風趣,很受人們的喜愛。舞台上所有行當,一切身段動作都有程式規范。比如手的活動區位,就有「花旦齊肚臍,小生在胸前,烏面到目眉,老丑胡亂來」的基本規范。
潮劇的伴奏分文場(畔)和武場(畔)。文場音樂採用整套潮州弦樂的樂器,武場主要是潮州鑼鼓。
潮劇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57年、1959年潮劇兩次進京獻技,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先後觀看了演出,還接見演員並合影留念。1991年底,市潮劇團作為廣東省唯一的一個藝術團體獲得「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的桂冠。近年來,潮劇團多次赴香港、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獲得高度的評價和贊賞。 潮劇圈內人說起潮劇表演特色時,最常聽見的有幾種:
⑴「三小」說(潮劇較有特色的是小生、小旦、小丑)。
⑵「細膩」說。
⑶「避硬就軟」說(長於才子佳人,短於帝王將相或迴避以男主角為主的戲)。
我認為:「三小」說只說對了三分之一。為什麼?與其他劇種相比,潮丑有很多人無我有的東西,譬如扇子功(他人無我豐富),譬如項衫丑(以《鬧釵》為代表)、踢鞋丑(以《刺梁冀》為代表),那自成一格,互不相混的表演身段,堪稱珍寶,而「三小」中的小生、小旦便不那麼風光了。
廢除童伶制之後,潮劇的生旦向其他劇種學習了不少表演藝術,有的還能予以溶化,但充其量也是人有我有,難言特色。
我本人是武生出身,然對於旦角身段也頗有一點研究,每到外地看戲學習,總能看到一些生旦的表演身段遠在潮劇之上,難免嘆服與慚愧並生。兩年前到成都觀摩川劇匯演,有幸看到川劇學校演出的傳統劇目《碧波紅蓮》。書生與龍女幽會一場戲的生旦身段,便使我五體投地。
「細膩」說——不少人認為潮劇的表演特色是細膩的。單就我們較易看到的越劇和梨園戲說,早以表演細膩、清雅而蜚聲海內外。而川劇雖以「辣味」及特技著稱,有不少劇目的表演也是細之又細的。至於那些我尚未看到的劇種,若論起細膩來,肯定也各有所長。所以我認為,「細膩」很難說是潮劇特色。
「避硬就軟」說(長於才子佳人,短於帝王將相)的內涵與「三小」說基本相同,只是視角不同而已。才子佳人易於在生活中找到素材,不因地域而異,但帝王將相對於「山高皇帝遠」的潮州地區,特別是對於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潮劇演員來說,勢必是雲遮霧障,隱約朦朧。因而他們只能憑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加以塑造,其結果最缺乏的就是氣勢和風度。若「避硬就軟」說成立,正像對一個兩腿不齊的人稱贊其腿有特色一樣。
潮劇在表演上有一不大為人注意的特色,這便是形體動作上的「收斂」。「收斂」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手的幅度小,無論是雲手、山膀、順風弦以至「拉山」踢腿等皆如是。二是上身前傾、扣肩、收腹,屁股必然後凸,有人嘲為「長民倉」。此種表演於生、凈尤為突出。不信請看:目前常見於壁畫、浮雕、屋頂塑像及用於迎神賽會或家庭擺設的「翁仔屏」,幾乎無一不以「長民倉」現世。假設一萬年後,潮劇已不存在,後代人用當代考敦煌舞的方法從壁畫、浮雕上去考「潮劇」,勢必以「長民倉」為第一特徵。
此種體態,塑造諸如《蘆林會》中那個既貧窮、落魄、迂腐,又被家庭糾紛困擾著的姜詩是恰到好處的。但要塑造那些瀟灑、得志或桀不馴的人物,顯然大相徑庭。就連《告親夫》中的蓋良才一類人物也難就其范。
由於交通日趨便利而使劇種的交流頻繁,特別是電視的普及,致使自身特色並不多且又善於兼收並蓄的潮劇表演身段明顯地被異化了。這對於潮劇的振興是利是弊,值得進一步探討。 據說它是由當地皮影戲演變而成,故潮州人稱紙影戲。清末,潮州皮影棄皮成形改捆稻草為身,泥頭,紙手,木足,著戲裝,並在背後和雙手安硬鐵線一根操縱表演,使之成為木偶。藝人們仿戲劇舞台,去窗掛幕,前置桌椅,演出形式從此定型。
其造型,酷似當地傳統工藝花燈的形象,偶高1至1.4尺,鐵線長1尺, 後加長到1.6尺,表演或坐或立,班社9人(操縱、演唱、樂工各3人)。舞台一丈見方,離地約4.5尺,台中掛幕簾,操縱者在簾後表演,分頭、二、三手。 潮劇語言有著鮮明的三點特色;一是鮮明的地方色彩;二是濃郁的生活氣息;三是生動的形象比喻。這三點,在潮劇傳統劇目的本子中隨處可見。但由於舊社會的潮劇藝人多是賣身的童伶,文化層次很低,他們傳習下來的戲劇語言雖有上面提到的三點特色,但大多數偏於粗俗。有些經文人參與編寫的,則又偏於典僻深奧。總的說來,潮劇的語言還未能「俗中求雅,雅中化俗」,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
建國後由於有不少新文藝工作者進入潮劇團擔任文化教員,幫助藝人學習文化,參與編寫劇本,促使潮劇的文學品位有所提高。五 十年代涌現了一批經過認真整理,情文並茂的劇目,如《辯本》、《掃窗》、《蘆林會》、《刺梁驥》等。《蘇六娘》一劇尤為雅俗共賞的好例子。例如渡伯是老丑,桃花是花旦,「過渡」這場戲的語言非常富於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蘇六娘和郭繼春都是有才學之人,作者設計他們的語言多為詩和民歌的融合,近於「本色」。
綜觀現在潮劇舞台上演出劇目的語言,有些還不理想,還未達到「雅俗共賞」的高度,還有待我們努力。而努力的方向,我想該從廣大觀眾著眼著手。潮劇觀眾層次不同,就文化程度來說有高中低之分,就年齡結構來說,有老中青之別,就地域區分來說有城市、鄉鎮、山村的不同。那麼一出戲要使這么廣泛眾多的觀眾看懂、愛看、多看不厭,實非易事,這其中有許多學問要我們去學,就語言方面來探討,我認為可以著重注意三點:
一、著眼中間層,兼顧高低層。即是說,整出戲的語言盡量使中間層的觀眾全懂,兼顧高低層而變通。僻典僻語不用,晦澀詞句不用,必要用典故時則想出輔助辦法,使觀眾明了。
二、以「本色」為主體,左跨「文采」,右跨方言。戲曲語言有「本色」、「文采」之分,而無貴賤之別,「本色」語言接近於民歌、生活,運用得好,同樣有高品位的文學價值。
三、抓緊「縱的統一,橫的差別」。這是運用語言刻劃人物性格、區分行當最重要的一條。「縱的統一」,是說劇中每一個人自身的語言風格要自始至終保持統一;「橫的差別」則是指劇中各個人之間的語言風格要有差別,而且差別越明顯,他們的個性就越鮮明,這和電視熒屏上「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柱一樣,它們之間的邊緣越分明越是斑斕好看。 潮劇在50年代以前,舞台服飾(戲服、盔帽、靴鞋、髯口等)實行衣箱規制,由三、四十種特定造型的戲服和盔帽,通過造型、色彩圖案的變化,配套使用,適用於周秦兩漢、唐、宋、元、明(清代另設)各個朝代、各種人物的服裝穿戴。這套傳統衣箱規制的形成,是歷代戲曲藝人們在藝術實踐中,運用他們的智慧和藝術想像力,不斷創造的結晶。劇團只擁有幾只箱子,裝上最少最簡單的行頭,就能轉移於各鄉村作巡迴演出。這種簡單而適用的方式,直至今天仍為我們繼承運用。
中國各劇種的衣箱規制大同小異,而各劇種的服飾則各具濃烈的地方色彩。潮劇傳統的服飾,具有潮綉托底、墊高、呈現立體感的刺綉工藝技法,其配色對比鮮明,裝飾性強,將潮綉的刺綉特點溶入潮劇服飾之中,成為馳名中外的「潮綉戲服」。例如:衣身以金線綉上大小獅子(諧音「太師少師」)的黑開台(開氅),專為太師和國丈穿用;綉有大小鱷魚紋樣的「紅開台」,則是給朝中權貴宦官所穿;穿紅蟒或黃蟒的小生角色,必須掛上一個綉有獅子或珍禽、填滿金銀線的「苫肩」(俗叫「小生苫」)。盔帽則有「射箭眼帽」、「綉狀元帽」、「珠笠解元巾」、「痴哥囀」等,這是其他劇種所不曾見到的。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在50年代末期,潮劇服飾大力進行改革在原來傳統特色基礎上不斷吸收外地劇種的服飾,創制新的服飾。有些同志擔心「潮劇改革越多,劇種的特點越少了」。我認為所謂特點是從對比中產生出來的,特點又帶有歷史性,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遺留下來的傳統和特點,不過是過去某個時期的創新,而今天我們的改革和創新,或許也就是將來的傳統了。因此,我們既不能把傳統的特點看作陳腐俗套,也不要把它看作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重要的是要加強研究,去粗存精,以傳統作借鑒,不斷地改革、創新,才能真正地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
潮劇是一個善於「兼收並蓄」、吸取別人長處來豐富自己的劇種,舞台服飾也沒有例外。潮劇1952年參加中南區戲曲匯演,1957、1959年兩次上京演出,和全國各大劇種、兄弟劇團互相交流,吸取了人家不少長處。例如,學習京劇的「女被衣」,定名為「京裝」;學習上海越劇的服裝,冠上「改良」二字,如現今常用的『『改良蟒」、「改良官袍」、「改良甲」等,還有許多生旦角色的服裝,現在已在潮劇舞台上紮根了。據不完全統計,建國後至今潮劇服飾的品類已增加近一倍。這就充分說明,潮劇服飾藝術,也是能夠跟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的。
當代中國戲曲舞台上的服飾,隨劇種不同而各有特點:一是以京劇為代表的京派服飾,多數劇團仍保留著那些古樸、密集紋綉圖案和多用原色的濃烈服裝;二是上海越劇的服飾,突出其「抒情優美」,紋綉簡練、素淡的獨特風格;三是廣東粵劇,近年來某些劇團恢復了過去盛行過的珠光亮片服飾。潮劇劇團有的偏愛沿用老傳統,有的則傾向購買上海越劇服裝,有的模仿電視錄像片中的服飾,形成以金銀箔剪貼而成的「新式戲服」。由於觀眾層次不同,有的能接受,有的則不能接受。 劇種的區別,除其它表現形式之外,更重要是體現在聲腔上。聲腔,它的個性很強,是任何劇種都不能頂替的。
潮劇屬於高腔系統,稱之為曲牌體系。潮劇作曲通常運用四種素材:一是曲牌,一是滾調(也稱滾板),一是民間小調(也稱小調),一是詞牌(或稱唱詞),但最具劇種特色的要稱曲牌。由以上幾種音樂素材,形成一個「潮」字,即潮劇音樂唱腔。
曲牌俗稱「牌子」,是元明以來南北曲、小曲、時調等各種曲名的泛稱。曲牌各有專名,潮劇常用的有幾十種。每一曲牌都有其固定的曲調、唱法、句法、字數以及平pE。這種傳統曲牌的形成,是經過長期的加工錘煉形成的。這些曲牌之所以能廣泛流傳,群眾之所以能那樣地熟悉和喜愛,其根本原因是它集中地、概括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情緒,通過純朴易解的音樂語言深刻地表達了人民的心聲,因而能在群眾中產生感情的共鳴。
與潮劇曲牌不可分割的是潮劇打擊樂。潮劇打擊樂很有地方特色,鑼鼓的造型獨特,種類繁多,每件樂器都經過嚴格定音,敲打起來,悅耳動聽,表現力強,與唱腔、弦樂能揉合在一處,前人稱之為「三股繩」。三者同時並動,互相烘托。鑼鼓多產生於曲牌之中,為推進劇情、創造氣氛,增添了不少光彩。如果離開了曲牌,鑼鼓也就大大地減色了。
曲牌,它是整個戲曲藝術的組成部分,它必須服從劇本的要求,圍繞戲的內容,劇情的發展,特別是人物思想活動去發揮其特長,刻劃、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性格化的目的。潮劇很多傳統戲的唱腔,在處理上都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借鑒。自然,後人不能一味模仿前人,我們要在繼承的前提下,大膽地創造出新的曲牌、聲腔,去適應舞台上的新個性。 臉譜是潮劇舞台人物臉部化妝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潮劇藝術的組成部分。潮劇舞台上勾上臉譜的人物,主要是凈行(俗稱烏面)和醜行,其他行當除生行的關羽、趙匡胤;武生的孫悟空、姜維等少數人物外,一般都不勾臉譜。
潮劇與我省的漢劇、正字戲、西秦戲,在歷史上屬同一個地區的劇種,藝術上互相交流,臉譜也互相吸收。潮劇吸收兄弟劇種的臉譜,在藝人的舞台實踐中,隨著劇情和人物描寫的不同也起了變化,形成潮劇的風格。
潮劇臉譜在創作手法上,是寫實與象徵相結合的誇張手法;通過變形、傳神、寓意,以突出人物獨特的精神氣質與性格特徵,如關羽、張飛、包拯的臉譜,就以變形、寓意顯示了人物的精神氣質。
潮劇臉譜的基本譜式只有十幾種,但由於色彩、線條的種種變化,以及不同演員勾法的不同而顯得豐富多彩。如張飛的臉譜,由於不同演員在色綵線條運用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潮劇臉譜圖象創造的依據主要有幾種。一是來源於神話或民間故事。如神怪人物雷神,潮州民間傳說雷神會飛翔,是潮劇雷神(雷震於)的臉譜,繪上鳥形、鳥嘴、腰背還要加上雙翼(翅膀)。楊戩是《封神演義》中的神將,稱為二郎神,曾佐姜子牙打敗魔家四將:因有天眼,故臉譜是三隻眼。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民間傳說他「晝斷陽、夜斷陰」,故在臉譜上繪上太陽太陰(月牙)的圖像。一些人物,因善用某種「法寶」,則在臉譜上繪上其擅用的「法寶」,如孟良的臉譜,繪上一個紅葫蘆。二是根據人物的經歷、身份,通過圖案加以標志。如焦贊曾在芭蕉山當山寨王,在臉譜上繪上一葉芭蕉葉。鄭思曾在戰斗中傷殘一眼(也有傳說他是上山救人,被野獸爪傷一眼),故其臉譜是雌雄眼。此外,一些觀眾熟悉的人物的後裔,如張飛之於張苞、孟良之子孟強、焦贊之子焦玉、尉遲敬德之子尉遲寶林,則襲用其父的臉譜。
臉譜作為舞台藝術形象的組成部分,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與道德褒貶的功能,寓褒貶、別善惡於圖象、色彩之中。魯迅先生說,臉譜是由「優伶和看客共同逐漸議定的」(《且介亭雜文》)。它反映著創作者(藝人)和欣賞者(觀眾)的審美觀念。臉譜的顏色,一般以紅色表示忠誠,黑色表示剛直,綠色表示強悍,白色表示姦邪,金銀色表示怪異。這與潮州民間以紅色表示喜慶樣瑞,白色表示邪惡不幸相一致。張飛的臉譜,有的劇種突出他粗魯的性格,臉譜上繪上豬鼻(豬鼻雲),而潮劇張飛的臉譜,卻繪上蚨趴的圖案,突出他活躍、輕快、喜樂的性格。潮劇女狐精(狐狸精)的臉譜,整個臉譜分成兩半,一半是美女的形象,一半是兇殘的惡臉,在美女的嘴角,還有一粒美人痣,細看之下,卻是一隻毒蜘蛛。舞台上也有些人物心地(品質)善良,卻以豎眉立眼的兇相出現。人的外表(形象)並不總是與內心(品質)相一致,所謂「菩薩金剛面,魁星錦綉肚」,舞台上這些臉譜的創作,也是藝人與觀眾審美觀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