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朝的美女是怎樣評的
先是各級州縣評選,然後送到宮中,由皇帝老兒挑選啦。
唐朝比較開放,所以大多數女人可以拋頭露面。當然就有風流男子寫詩寫賦的稱贊,然後就聲名遠播。
❷ 唐朝為什麼把豐滿的女性視為美女
第一種說法:
隋唐時期:雍容富態、健康自然
雍容富態、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導性標准。女性體態美是額寬、臉圓、體胖,健康是當時人們欣賞的一種婦女之美。這一時期,女性穿著相當暴露,大有西方現代「性感」傾向。
從魏晉時期開始,女性之美開始獲得了獨立的價值,得到欣賞和珍視。荀粲曾說「婦女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在這種美德獨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開始走向對於美的自覺的追求。這一時期的女子,大多穿著廣袖短襦,曳地長裙。腰部束以「抱腰」,並且用衣帶來裝飾,當時還流行在頭上插戴花釵和「步搖」,這樣走起路來衣袂飄飄,環佩叮當,進一步強調了女性的溫婉嫵媚,婀娜多姿。在化妝上,最盛行的是在額間點上一個紅色或黃色的「花子」以做裝飾,「花子」形狀各異,以葉子或花朵形狀為主。花木蘭從軍後回到家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就是這種裝飾的體現。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對外開放,對內寬松,婦女的束縛也相對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應地呈現出了雍榮華貴的景象。唐代女子以豐腴的體態為美,加上高聳的發髻,飄揚的披帛,顯得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氣象」。她們的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這在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可得到印證。圖中所畫的女子,雲鬢蓬鬆,上戴碩大的折枝花朵,並簪上步搖釵,衣著輕薄的花紗外衣,另佩輕紗彩繪的披帛,內衣半露,上有大撮暈纈團花,袒胸露臂。這種性感的裝束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後。
唐代女性著裝極其自由,寬袖窄袖,華服胡服,女裝男裝,皆從其便。因此,當時女子還盛行胡服打扮,翻領窄袖長袍,腰系皮帶,上掛各種金屬飾件,內穿條紋窄腿長褲。在化妝上,唐代女子流行畫濃暈蛾翅眉,高而上揚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風韻。
第二種說法:
中國人引以為自豪和驕傲的大唐朝,實際上也是鮮卑族和漢族共同創造的一個偉大王朝,是草原狼性格和華夏文明精粹的偉大結晶,達到了古代華夏文明之巔。就像 「漢承秦制」那樣,唐朝是唐承隋制。李唐王朝繼承了隋朝皇族,尤其是隋皇族女系母統的強悍鮮卑性格。從性格血統上,李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和初期君主都是胡化了的漢人和鮮卑貴族女性的混血兒。唐高祖李淵的生母、皇後、一個兒媳均為鮮卑人,此民族以胖為美。
唐朝「以胖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鮮卑族的血統和印記。弄清了李唐王朝的鮮卑血統以後才明白,再聯想到在草原上的生活就一下子通了。當初咱們剛到草原的時候,就發現蒙古人以胖為美,。在額侖被牧民公認為美人的蒙古女人絕大多數是豐滿女人。而鮮卑族和蒙古族是兩個有著親緣關系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鮮卑族一定是把狼圖騰和「以胖為美」的審美標准,一同傳給蒙古族了。實際上,游牧民族從古到今都以養肥牲畜為職業,以「羊大」為美,當然在民族審美上就以胖為美了
❸ 唐朝雖然以胖為美,大臉小眼的唐朝女子怎就成了歷史上的知名美女
我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開明的社會環境。我們都知道在唐朝的李世民、李隆基統治時期,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空前。在這樣強大國力的支撐下,許多外國番邦都想要來中國做生意、學文化。這些外國友人的到來或多或少,都在不知不覺當中改變了唐朝人的一些審美習慣。
這自然就會影響民眾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因為連皇帝都喜歡這樣的美女,那麼就說明這樣的美女是真的漂亮。
❹ 唐朝是怎樣定義一個美女的
唐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以肥為美,世人公認。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身材就很豐腴,據野史考證稱:楊貴妃身高1.64米,體重138斤,也有說楊貴妃身高1.55米,體重120斤的,但楊貴妃究竟有多胖,至今無法考證,只能從唐代詩詞、書畫、雕塑、陶俑及各類藝術作品中尋得一絲痕跡。比如唐人繪制的「貴妃出浴圖」就給後人留下了尺幅春光。
❺ 唐朝為什麼把豐滿的女性視為美女
唐代現實生活中脫穎而出的絕代佳人———女皇武則天和貴妃楊玉環,可視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的樣板。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以美貌、智慧和膽識一步步走向了權力的巔峰。雖然當時沒有照相機和繪畫作品記錄下她的真切容顏,但從史書中「方額、廣頤、鳳頸」的描寫我們可以斷定,她正是憑著寬額頭、豐臉頰、圓渾而重疊的頸部及富態形象贏得了「媚娘」的地位,從而為她進一步接近權力中心奠定了基礎。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更是家喻戶曉、流傳千古的胖美人典範。然而與女皇武則天有著同樣的遺憾,我們只能根據記載和詩歌中的描繪去想像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國色天香,在「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史實中去推測她那迷人的風采。「環肥燕瘦」概括了漢、唐兩代不同的審美標准,也定格了楊玉環「豐肥濃麗」的美妙外形。 顯然,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現實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確崇尚「豐肥濃麗、熱烈放姿」。這與漢代和古代大多數時期人們欣賞窈窕淑女含蓄內向的審美觀不同,並形成了唐代的「另類」審美眼光。然而,這種「另類」和有悖於傳統的豐肥之美的魅力,不僅絲毫不遜色於傳統的苗條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氣。其實,我們稍加分析就會發現,唐人的「另類」審美正是那個如日中天時代的必然特點。 首先,唐代繁榮昌盛、豐衣足食,正如詩聖杜甫詩句所記「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其次,唐代開放兼容並包。國力強盛與文明發達,使唐人充滿自信,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與唐交往的國家有130多個。不同文化的影響、交融,使唐人不拘於傳統,眼界開闊,熱烈放姿。第三,統治者的血統也決定了唐人對健碩的體魄更易親近。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獨孤如願,也就是說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而鮮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碩的體魄。因此,唐朝幾代國君均寵愛豐肥的女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❻ 樓蘭美女 是怎麼傳出來的`
樓 蘭 美 女
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發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荒蕪人煙的地方?就成為考古界的謎。
「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的「樓蘭美女」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然而,關於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❼ 誰了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年代及遭遇
西施,春秋吳越時期,原是浣紗女,被越大夫范蠡選中,赴吳國施美人計,為吳王夫差所寵幸,慫恿吳王耗盡吳國國力以助越滅吳。後被越王勾踐沉於江,另一說法是於范蠡遠走,泛舟太湖寄情山水
王昭君,東漢,原為漢元帝宮女,姿色傾城,因為沒有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而沒有機會為漢元帝寵幸,不甘為宮女,自告奮勇被封為漢朝公主,遠嫁匈奴和親。後為呼韓邪單於的寧胡閼氏,為胡汗友好作出巨大貢獻
貂蟬,三國時期,為司徒王允府中歌姬,王允施連環計除國賊董卓,使貂蟬挑撥董卓與其義子呂布關系。先獻貂蟬與呂布,後獻於董卓,貂蟬成功挑撥了兩人關系,使呂布殺了董卓
楊玉環,盛唐,唐玄宗貴妃,喜食荔枝,閉月羞花之貌,玄宗寵幸而忘朝事,全家飛黃騰達,兄楊國忠亦為高官,兩人被認為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史之亂中,玄宗壓力之下使其自縊於馬魁坡
❽ 都說唐代以胖為美,那麼到底唐代美的標準是什麼
對於唐朝的以胖為美,可能很多人感覺很奇怪,其實並沒有什麼奇怪,唐朝雖然以胖為美,但說的都是微胖,不可能是過於胖的人。過胖的人不管在任何朝代都不會是美女的標准,所以說大家也不必過於好奇。
不過根據以前的記載中,可以分析出楊玉環膚若凝脂,晶瑩剔透,櫻桃小嘴,一雙勾人的丹鳳眼,整個人如同玉石雕琢的模樣,讓唐玄宗直接就愛上了她,並且依照歷史,皇帝對楊玉環十分寵愛的,不然,也不會為了她付出那麼多,竟然冊封了兒媳,並寵愛她那麼長時間,而且壽王其實也是對楊玉環有很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