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美女還有什麼稱呼
①以服飾、化妝品代美女:
「紅粉青蛾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前人對於美女的代稱,首先是從服飾、化妝品著眼的。因此「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等,在古代詩詞曲賦中都是女子的代稱。「釵」是婦女固定頭發用的兩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顏料,類乎現在的眉筆,「紅粉」則是胭脂和鉛粉,這些都是女子的案頭必備之物品,用以代稱女子順理成章。「紅妝」則是從「裙」、「釵」等具體的服飾到束妝完畢,以整體的盛妝代稱女子。
②以玉代美女:
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說來,是取玉石的珍貴、晶瑩、雅潔之意。如「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③以蛾代美女: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義指蠶蛾,因其觸角又長又細又彎,故用來形容女子的眉毛,後來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隨之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等。
④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詞代美女,用含有「佳」「麗」「嬌」「淑」等的詞語代美女:
「佳」即美好;「嬌」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愛」的內涵;「麗」、「俠」、「冶」、「嬌」、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們連用或交叉使用,則進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⑤用含「妖」的詞語代美女:
妖,古稱一切反常怪異的事物或現象,或指裝束、神態不正派。此處作媚、艷麗之意。以含「妖」的詞語代美女的有妖嬈、妖女、妖姬、妖艷、妖冶等。
⑥用含「姝」的詞語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字林》註:「姝,好貌也。」以含「姝」的詞語代美女的有姝麗、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⑦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時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爭如我解語花?」古時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稱美女。如稱美女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稱社交場合中活躍美麗的女子為「交際花」,稱學校中最漂亮的姑娘為「校花」,稱以美貌作擺設,沒有多少真才實學的女子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點或引申義。
⑧用「誇張」的手法稱極品美女:
古時極言美女俏麗的近於「誇張」修辭格的別稱有「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絕色」、 「國色」、「驚鴻」、「絕代佳人」、「傾國」、「傾城」等。
⑵ 美人在古代除了被稱為「姬」,還被稱為什麼
1、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2、麗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3、佳人:指美人。
4、玉人:用來稱謂美麗的女子。
5、淑女:指溫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6、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異之意。
7、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8、大家閨秀:舊時指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秀麗女子。
9、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10、二八佳人: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古代著名的美人有潘安、董賢、龍陽君、慕容沖、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等。
(2)古代美女又稱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美人的標准:
一、烏發蟬鬢
烏發就是頭發烏黑油亮,蟬鬢是指面頰兩旁近耳頭的頭發,要薄如蟬翼。烏發一詞早在《左傳》中便已出現,至於蟬鬢一詞,則出現在三國時代的魏國,其中一名叫莫瓊樹的宮女所梳的發型。
二、雲髻霧鬟
這里所指的鬟,都是環形發髻的意思,髻則指束在頭頂的發結,所謂雲髻霧鬟,便是美女所梳的發髻狀如雲霧。據傳發髻最早的由來,是創自女媧身旁的一名仙女,便經常束起發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眉毛化妝,早在西周時已十分流行,在《詩經》和《楚辭》中,便已出現這個形容詞。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靈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流轉目光觀看之意,一對美麗而又流轉生輝的眼睛,自古以來都視為美女的標准。
五、朱唇皓齒
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能夠顯得牙齒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能襯托朱唇,兩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對女性的纖纖玉指非常重視,美女的手指必須纖細而柔軟;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還要圓潤及充滿彈性,這便是玉指素臂。
七、細腰雪膚
雖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是身材豐滿的美女,但國人還是偏好纖瘦型美女,細腰便是腰肢幼細;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相傳趙飛燕便是細腰雪膚的佼佼者。
八、蓮步小襪
蓮步是指美女的腳步,更指纏過的小腳。小襪則指纏足女性所穿的襪子;小腳步伐如蓮,再穿上小襪,便成為美女的一種美態。
九、紅妝粉飾
紅妝指女子盛妝,就如今天在腮上塗上胭脂。胭脂據說由匈奴人發明,其後才傳入中土;另外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抹白粉,這種化妝品在商末周初,已開始為宮中美女使用。
十、肢體透香
女性肌膚中帶有芬芳的香氣,亦被視為美女,這種香氣並非來自某種香水,而是天然的體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據說西施亦是渾身散發香氣的美女。
⑶ 古代小常識:古代美女別稱知多少
古代美女別稱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指美人。
玉人:用來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西施:美女的代稱。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異之意。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娥眉」的省稱。
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後專用作「自己的妻
子」的謙稱。
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大家閨秀:舊時指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秀麗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二八佳人: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半老徐娘:風韻猶存的中年婦女,後用來形容中年婦女仍保留青
年時的神態。
巾幗英雄:指才智出眾的婦女。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作為婦女的代稱。
中國古代女子別稱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對婦女有很多代稱,這些代稱大多是從婦女的容貌和服飾兩方面著眼的,在此作簡要介紹。
①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
②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諾z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③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
代李商隱《馬嵬》: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
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
顏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如
唐代高適《塞下曲》:「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
⑥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
《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⑦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
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⑧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婦女的代稱。如清
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古詩詞中美女的別稱:
佳人:《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
玉。」
麗人: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玉人:謝枋得《蠶婦吟》:「不信樓頭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仙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嬌娘:李賀《唐兒歌》:「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妖嬈:李商隱《碧瓦》:「他時未知意,重迭贈妖嬈。」
姝麗:柳永《玉女搖仙佩》:「有得許多姝麗,擬把名花比。」
驚鴻:陸游《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碧玉:萬楚《五日觀妓》:「西遊漫道浣春紗,碧玉今日斗麗華。」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紅顏: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袖:韓《邊上看獵贈元戎》:「紅袖擁門持燭炬,解勞今夜宴華堂。」
紅粉: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偶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稀。」
傾國: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傾城:李商隱《北齊》:「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
中國女性稱謂多自古至今,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
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
出現了許許多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
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
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
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
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
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
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
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
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
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
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燕趙多佳人,美者顏
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
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⑷ 女子的別稱或雅稱有哪些
古代女子的雅稱有:紅袖、紅粉、粉黛、蛾眉、紅顏、巾幗、嬋娟、嬌娃、麗人、淑女、玉女、玉奴、青娥、仙子、姝麗、驚鴻、傾國、傾城、尤物、軟玉溫香、小家碧玉、二八佳人。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也是女子的別稱,其中沉魚是指西施,落雁是指王昭君,閉月是指貂蟬,羞花是指楊貴妃。
淑女是指賢良淑德的女子,在儀容儀表、言行談吐、家庭教養、文化領悟能力等方面都十分得體大方。
具體介紹
紅袖:本意指古代女子襦裙長袖,後來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詞。
紅粉: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舊時借指年輕婦女、美女。
粉黛:原意指白粉和黑粉,後代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紅顏:原指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代指美麗的女子。
巾幗:原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婦女」的代稱。
嬋娟:用來形容姿態美好,古詩文中常以此形容女子。
嬌娃:指美麗的少女。
麗人:指美貌的女子、美人、絕色麗人。
淑女:指賢良淑德的女子。
玉女:傳說中的仙女,後代指美女、仙女,也可做對他人之女的美稱。
玉奴:常見於詩詞中,泛指美女。
⑸ 詩詞中的對美女的雅稱有哪些
1、傾城
"傾城"一詞,意義甚多。古以"傾城"為女主擅權、傾覆邦國的典故,後形容女子美麗或花色艷麗,又有全城出動之意。
2、紅顏
特指女子美麗的容顏。漢·傅毅《舞賦》:「貌嫽妙以妖蠱兮,紅顏曄其揚華。」意思為表面嫽妙以蠱惑啊,紅顏劉曄的揚華。
3、粉黛
粉黛,讀音為fěn dài,漢字詞語,原意指白粉和黑粉,後代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如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意思為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萬分。
4、紅袖
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意思為長安眾多富人,盤菜羅膻葷;不懂文字飲,只有能醉紅裙。
5、紅粉
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意思為希望馬燕犀動地來,從埋紅粉白成灰。
⑹ 中國古代對美女的稱呼有哪些
有
碧玉、嬋娟、蛾眉、粉黛、紅粉、紅袖、紅妝、花嬌、娥嬌、嬌姿、嬌姝、驚鴻、佳人、麗人、美姬、青娥、傾國、傾城、姝麗、仙子、玉人、玉面、玉女、玉兒、玉娥、玉嬌、玉姝、玉真、玉妃、妖女等等。
⑺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在古代人們對於女人的別稱有很多,有的是根據女人的裝飾或是容顏等來起的,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的相關內容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1
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
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目
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蛾眉」的省稱。
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智慧出眾的婦女的代稱。如清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仙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嬌娘:李賀《唐兒歌》:「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妖嬈;李商隱《碧瓦》:「他時未知意,重迭贈妖嬈。」
姝麗:柳永《玉女搖仙佩》:「有得許多姝麗,擬把名花比。
驚鴻:陸游《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碧玉:萬楚《五日觀妓》:「西遊漫道浣春紗,碧玉今日斗麗華。」
傾國: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傾城:李商隱《北齊》:「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佳人:指美人。《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玉人:用來稱謂美麗的女子。謝枋得《蠶婦吟》:「不信樓頭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淑女:指溫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西施:美女的代稱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異之意。
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維大家閨秀:舊時指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秀麗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二八佳人: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2
為什麼未婚的姑娘稱為「黃花閨女
在民間,人們常把未婚的姑娘稱為「黃花閨女」。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古時候的女子十分注重梳妝打扮,尤其是一些名門貴族的姑娘。傳說,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非常愛美。有一天,她躺卧於宮殿的檐下,適逢臘梅盛開,北風吹得梅花片片飛落,幾瓣梅花掉在了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了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了,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到前額。
壽陽這種打扮稱為「梅花妝」。傳到民間,富家大戶的女兒都爭著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於是又有人開始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額黃」。也有將黃紙剪成各種花樣,貼在額上或兩頰作為裝飾。久而久之,黃花也就成了女性的特徵。《木蘭詩》中就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詩句,可見當時已經很普遍了。從此,「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
這種習俗直至金、元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以後,才慢慢消除。婦女們雖不再貼黃花了,但人們仍愛把沒有出嫁的年輕女子稱為「黃花閨女」,一直流傳至今。
趣味鏈接:代「丫頭」僅指小女孩嗎
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要在頭上梳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如同一個「丫」字。所以小女孩被稱為「丫頭」。唐代劉禹錫曾寫詩《寄贈小樊》:「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其實,「丫頭」不但可以指小女孩,也可作為對小輩女子的親熱稱呼。如《紅樓夢》三十五回賈母說過:「當日我像鳳丫頭這么大年紀,比他還來得呢。」在書中,鳳姐並非小孩,而是賈母的孫媳。
另外,古代婢女經常梳丫髻,所以「丫頭」又用以稱呼婢女。宋代王洋在《弋陽道中題丫頭岩》一詩中詠道:「不謂此州尤美艷,只嫌名字太粗疏。」並自注說:「吳楚之人謂婢女為丫頭。」可能由於「丫頭」稱呼流行於吳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寫詩為注。
⑻ 古代女子的別稱
1、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3、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4、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