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人的女子身上都有硃砂印,那是怎麼弄上去的!是什麼
守宮砂。
用硃砂喂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吃滿七斤硃砂後,把壁虎搗爛並千搗萬杵,然後用其點染處女的肢體,顏色不會消褪。只有在發生房事後,其顏色才會變淡消褪,是以稱其為「守宮砂」。
守宮砂是中國古代人用來標記未婚女子「貞操」的標志,當女嬰出生不久,父母便會在女嬰右臂上用守宮砂標印這種紅色的標記,它伴隨著女嬰長大成人,在未婚之前,這種標記一直存在,不會退色,一旦該女子結婚或與男性發生性關系,這種標記便會退去。
(1)古代美女頭上印記怎麼畫擴展閱讀:
古老相傳,用瓦罐一類的東西把壁虎養起來,天天喂給它丹砂,大概吃到七斤丹砂的時候,就把它搗爛,用來點在女人的肢體上,殷紅一點,只要沒有發生性關系就終身不滅,一有性生活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只能用在未結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婦女是絕對不靈驗,這種辦法是在宋代隨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的。在宋代由於剛剛使用,經驗不足,鬧出了許多笑話,弄出了許多是非,其中有名的一個冤案出現在四川。
事情還得從宋太祖滅後蜀講起,王全斌率軍進入四川,宋軍征蜀驕縱不法,濫殺無辜達數萬人。民情洶洶,民變迭起,宋政權一面嚴懲有關人員,一面派太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入蜀宣慰,一面承諾減賦,一面承諾拔擢人才出仕為官。
所謂拔擢人才,既然屬於安撫性質,自然是以有財有勢或者有頭有臉的人士為主,至於真才實學是放在次要地位。
四川萬縣大豪富林宓田連阡陌,騾馬成群,自然也在拔擢之列,於是打點行裝到汴京去朝見皇上,接受宋太祖的面試,等待任命。
林宓除結發妻子外,還有五位如花似玉的侍妾,最小的侍妾叫何芳子,才十八歲,原本是後蜀政權蘭台令史何宣的女兒,宋朝滅後蜀,何宣不願降宋,被宋軍殺死,可憐官家小姐何芳子淪為萬縣土財主林宓的第五房小妾。
林宓即將動身前往汴京,家中的所有事物都已交待妥當,惟獨對年輕貌美的侍妾放心不下,於是將心事透露給了他的好朋友,城外清風觀中的上乙真人。
對上乙真人來講這自是小事一樁,他不久就從江湖術士的手上購買了一些守宮砂,如此這般地把用法給林宓解釋一番,林宓如獲至寶,回家之後一一親自點在妻妾們的臂膀上。
何芳子是位千金小姐,人既美,書也多,在她為自己所畫的人生藍圖中是希望找到個如意郎君,比翼雙飛,最終想不到卻嫁給了一個幾十歲的鄉間土財主,還要和一群庸脂俗粉天天爭寵斗氣。
她本無意於這種無聊的爭斗的,但由於她年輕,她貌美,她知書達禮,氣質高貴,使得林宓天天粘著她,而冷落了那些女人,於是那些女人就結成統一戰線,對她封鎖包圍,處處與她為難。
何芳子嫁給林宓後是事事不如意,天天窩著火。輪到何芳子點守宮砂了,她心不甘情不願地拒絕了這種近似屈辱的作法。她認為從一而終,守貞固節是女人理應遵守的本分,何必一定要有任何形式上的約束,倘若由於被迫而守貞實在沒有什麼意義。
盡管何芳子振振有詞,但就是秀才遇了兵,有理說不清。林宓土頭土腦怎麼也聽不進去,而那些家庭主婦兼長舌婦類型的妻妾們這時莫不以懷疑的眼光看著何芳子,嘴角邊露出幸災樂禍的神情。何芳子拗不過,雪白粉嫩的手臂上也點上了那麼一點紅。
那些女人們自林宓離家之後,一個個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她們手臂上紅豆般大小的守宮砂痣,不敢洗滌。不敢擦碰。何芳子卻痛恨它,好像那是塗在她身上的一個污點,她漫不在乎,照樣的沐浴洗滌,不久,守宮砂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一下,那些俗氣十足的女人終於找到了攻擊的借口,諷刺她,嘲笑她,甚至公開罵她偷人養漢,更有不辭辛勞的,夜夜躲在何芳子的窗下偷聽,隨時准備捉住淫婦姦夫,准備看看這小婊子是如何勾引男人的。
半年以後,林宓已經奉派在汴京任職,派人前往蜀地把一妻五妾一同接來京城,當天夜晚,林宓就迫不及待地在燈下一一檢視妻妾們的守宮砂痣,當看到何芳子時,那帶著得意笑容的臉僵硬下來,一怒之下,當即就給了何芳子兩記耳光,問她這是為什麼?
何芳子把頭低著,臉上沒有一點表情,牙齒緊緊地咬著嘴唇。林宓火冒三丈,下令嚴刑拷打,何芳子自認不僅行動上沒有越軌,就是感情上也不曾越軌,抵死不肯承認自己有什麼情夫。那一記一記的鞭子,把何芳子希望的心一點一點地敲碎,她徹底絕望,留下一封血淚交織的遺書,自縊而死。
林宓仍以為何芳子是羞愧而死。確實何芳子死時有一些羞愧的心情,自己嬌貴的身子竟落在這樣一個人手中。
林宓對何芳子以死剖白的遺書並不重視,草草地就把何芳子埋掉了事,林宓在萬縣財大勢大,打死一名奴僕或冤死一個侍妾,只要花些銀子,擺平家屬和各種關系人,便可不了了之,然而在天子腳下的汴京城,可就是人命關天,非同小可了。
林府死了個小妾,第二天便沸沸揚揚地傳播開來,開封府聽到消息,主動加以偵察。第一步就是開棺驗屍,發現何芳子皮開肉綻,全身都是鞭打的傷痕。接著就是提林宓前來審問,林宓無法隱瞞,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經過講出來。
於是判官用林宓所剩下的硃砂,點染在三名婦人臂上,然後把一條活壁虎放在其中一人的手臂上,瞬間就把那些守宮砂舔得乾乾凈凈,事實上守宮丹砂點在處女的手臂上,經過數日不加洗滌,便可深入皮下,再經擦試或洗滌都不會抹去。
而且愈見鮮艷,但一經房事,顏色就自行褪去,但對於已經有過婚史的女性來說守宮砂就毫無用處,何芳子是受了莫大的冤枉。開封府尹判何芳子是清白的,林宓濫用私刑,逼死侍妾,免去官職,並加重罰。
由於這個案子涉及到四川地方,牽涉到安慰後蜀政權的子民,因而連中央專管刑獄的大理寺也啟動了,就在大理寺重判的時候,林宓神秘地死去,上乙真人也投湖自殺。
人們十分同情何芳子的遭遇,她千里迢迢地從四川萬縣趕到汴京,卻含冤蒙屈地遊魂異鄉,於是就有人發起建一座「貞女廟」。這座廟自宋代到今,歷代加以重修,千年以後,至今河南開封城南仍有此廟,有時人們又叫它「守宮廟」。
⑵ 九尾狐額頭上的標志怎麼畫
照著電社裡面圖片描畫: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編纂的《山海經》,《山海經》雲: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九尾狐住在青丘國,有四隻腳和九隻尾巴,《山海經·南山經》記載,青丘山有九隻尾巴的狐狸,聲音像嬰兒,能吃人,《山海經·東山經》記載,九尾狐有九隻尾巴,九個頭,長著老虎的爪子,聲音像嬰兒,能吃人。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編纂的《山海經》,《山海經》雲,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九尾狐住在青丘國,有四隻腳和九隻尾巴,《山海經·南山經》記載,青丘山有九隻尾巴的狐狸,聲音像嬰兒,能吃人,《山海經·東山經》記載,九尾狐有九隻尾巴,九個頭,長著老虎的爪子,聲音像嬰兒,能吃人。
九尾狐經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現在各種影視及游戲作品中。
九尾狐在先秦時略有巫術性形象,至漢代才轉為祥瑞,象徵了多子多孫、吉祥以及帝王之兆,九尾狐本性多疑警惕,增加了魅惑人心的元素,而其中九尾狐又屬狐中極品。
故此被認為是狐中最具邪性的一類,大量的食人記載彰顯了九尾狐作為祥瑞同時又有著另一面的凶惡。
⑶ 關於古代女子額頭的印記
是的。===============花鈿 關於花鈿的起源,有一個亦真亦假的美麗傳說:南朝《宋書》中寫,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額上,額中被染成花瓣狀,且久洗不掉。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遂爭相效仿,當然她們再也沒有公主的奇遇,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就誕生了。這種梅花妝很快就流傳到民間,成為當時女性爭相效仿的時尚。五代前蜀詩人牛嶠《紅薔薇》「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即是在說這個典故。到了隋唐一代,花鈿已成了婦女的常用飾物。
⑷ 眉心或額頭的硃砂朱紅,古代唐朝宮廷的『美人印 』,是用什麼塗上去的如古劍奇譚的紅玉,高圓圓版周芷若
那叫做花鈿,多半是用胭脂參著顏料點上去的。如果是做cos,可以用眼影試試看~
我們出COS的時候,粉底塗了,有些粘補上去,會掉下來的。好吧,可能是我們粉底塗得太厚了= =
五樓說不清,你還是自己去查網路罷
⑸ 古代女子喜歡在額頭眉心處繪上象梅花印似的圖紋.比如楊貴妃.想知道那個類似於梅花印的東西確切的叫什麼
梅花妝,又稱落梅妝,是古代婦女在額頭貼一個梅花形的妝飾,這種裝飾在南北朝時期開始盛行。
梅花妝據傳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額頭曾經印有梅花印記,當時宮中女子紛紛效仿,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一直到唐朝及五代十國都非常流行。
書面用語稱梅花妝為花細。花細是古代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細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居多,用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花細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的小鳥,小魚,小蝦等,十分美妙新穎。
現在播出的歷史類影視劇中多有體現,有趣的是婦孺皆知的央視86版《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在被佛祖加封後額頭出現的花細,表示師徒四人已經是神仙了。
⑹ 古代女子的頭上點的那個紅色的花紋是什麼啊
古代女子的一種裝飾。以胭脂在前額點紅。叫做「紅梅妝」。
「紅梅妝」典故:
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因額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 。(注意與」梅花妝「相區別:梅花妝是指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相傳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公主額上,成五齣之花,拂之不去,自後有「梅花妝」。參閱唐韓鄂《歲·華紀麗·人日梅花妝》。其式,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唐時很流行。) 關於婉兒的傷疤另有一說,因上官婉兒厭惡武則天男寵對自己的調戲而關閉甬道,致使皇權象徵的明堂因報復被毀,武曌大怒,下旨欲殺之。在宮內臨刑前,改變主意,賜給了婉兒生存的機會,卻在她額頭上刻了忤旨二字。自此,婉兒一為紀念李賢,二是因為無欲無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妝照鏡。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聖歷元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⑺ 頭上有印記的手繪古代女子圖片
只找到了一個類似的
⑻ 古代妃子眉心間的印花
古代妃子眉心間的印花叫花鈿。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
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擴贊資料:
起源歷史
在唐代,花鈿除圓形外,還有種種繁復的形狀。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說韋固妻「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閑處,來嘗暫去」。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紙、魚腮骨、鰣鱗、茶油花餅等多種。
剪成後用魚鰾膠或呵膠粘貼。從出土傳世文物圖像材料所見,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
製作工藝
製作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
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見古時婦女的化妝方式不僅豐富,而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
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大家熟悉的《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花鈿
⑼ 唐朝女子額頭上的花紋叫什麼
唐朝女頭額頭好人花飾叫作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額頭上的花飾。花鈿有紅、綠、黃等顏色,但女子飾紅色花鈿最多。花鈿除了有梅花的形狀,還有各種小鳥、小魚、扇子、桃子等形狀,十分新穎。額間飾花鈿並不是起源於唐朝,據說源自南朝。傳說南朝的壽陽公主在屋檐下休息,一陣微風吹來,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間,等她醒來時,發現梅花在她的額間留下了淡淡的花痕,且久洗不掉,因此又叫梅花妝。
⑽ 九尾狐頭上的印記怎麼畫
九尾狐頭上的印記怎麼畫?這個你自己看一下教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