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
皈依佛門是佛教用語,是正式成為佛教信徒的一個手續,具體包括參加皈依三寶儀式,然後領取皈依證書,此後就可以居士身份自願參加定期的佛事活動了。
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所謂內道、外道之區別在於有無皈依三寶。
皈依為皈投或依附之意,也就是盼望投靠三寶的氣力而得到掩護與擺脫。三寶指佛、法、僧,佛為醒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1)皈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皈依佛門的內涵
皈依佛門需要拆開分解,皈依:全身心的投入到一種信仰當中。皈依需要有強烈的向佛之心,要有遵守佛家戒律的覺悟,要有持之以恆的恆心,要有勇往直前,沖破重重阻難,修成正果的決心。
皈依之人,必是心性堅韌,心地純潔,無比虔誠的教徒,任何心不夠誠的信徒,都不能算是完全皈依的信徒。儀式只能讓皈依之人在身份上成為佛祖的信徒,而不是內心,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達到真正的皈依!
⑵ 皈依是什麼意思
皈依:佛教名詞、動詞。佛教語。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表示對佛﹑法(教義)﹑僧三者歸順依附﹐故也稱三皈依。後多指虔誠信奉佛教或參加其它宗教組織。謂身心歸向﹑依託。
《西遊記》第五二回:「前聞得 觀音尊者 解脫汝身,皈依釋教,保 唐僧 來此求經。」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伍秋月》:「生素不佞佛,至此皈依甚虔。」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當時的大學士 徐光啟 ,其本人皈依了天主教。」
皈依的功德
1、常遇佛法,趨入內道。
2、昔作惡業,皆悉清凈。
3、不墮惡趣。
4、獲無量善神庇佑,不為人與非人等障礙所損。
5、一切所作,皆得成辦。
6、常具廣大福德之因。
7、能作法師,為眾所依。
8、速證菩提。
⑶ 皈依的是什麼意思
皈依釋義:
佛教名詞。信仰佛教者的入教儀式。因對佛、法、僧三寶表示歸順依附,故亦稱三皈依
⑷ 皈依是什麼意思如何入門
皈依,是回歸,依靠,歸屬的意思。您去寺院皈依,也就是說您有了寺院的印證,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佛教弟子。
修學佛法五大要
1讀巜無量壽經》3000遍 每天必讀 。
2念佛 不用腦時就念 每天必念 。
3生活工作中落實巜弟子規》。
4落實弟子規的關鍵是 改過。
5要給世人做好榜樣 每天必做。
問題:
1切勿夾雜,懷疑,間斷。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要刻苦修出誠敬心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
2懺悔業障得 清凈心。心凈則定,定則生慧。直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⑸ 皈依法是什麼意思
皈依法是佛教的三皈依之一。而它的意思是在佛教中認同接受佛陀所覺悟、所演說的真理及種種善巧的教法。
皈依法中的皈依意思為皈投信賴之意,佛教中的法就是軌則,消除煩惱,調伏眾生心的道理,就是法。能夠使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一心向善的智慧路徑方法,稱為佛法。
佛陀的言教都包含在三藏十二部之中,有教法、修法與證法之分。在這些教法當中,有很多種類,例如:世間法、出世間法等。而皈依法的真正皈依處,是皈依涅槃清凈的法,既是我們要皈向解脫者內心清涼、清凈、不生不滅、如明鏡台般的法。
(5)皈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佛教中其餘的兩種皈依
1、皈依佛。釋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覺者,為修行者的導師,皈依釋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諸佛。
2、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凈僧眾是大眾的榜樣,所以應當皈依十方一切聖賢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們應當皈依一位善知識,接受他的教導,這樣才不會走錯路。
皈依最好選擇一個有道德、有學問、有行持的師父,經常親近這位師父的言行、思想,無形中我們亦能沾到幾許光明與功德,同時供養了真正的大善知識,能種廣大的福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皈依
⑹ 皈依,是什麼意思
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皈是回轉,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皈投信賴的行為,都可稱為皈依,所以皈依兩字,也不是佛教之所專用。
小孩子皈投向他母親的懷抱,依靠母親、信賴母親,所以能有安全之感,這一安全感的產生,便是出於皈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於皈投信賴而能產生安全感的行為,均可稱之為皈依。
(6)皈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皈依在基督教中的含義
(1) 根據福音的記載,耶穌公開傳教期間對群眾所提出的首要挑戰就是皈依和悔改(谷一15)。然而,這卻不是個史無前例的全新的召叫,因先知們也經常提出這樣的呼籲。先知們用希伯來文shub邀請以色列人離開偶像、不正當和不道德的行為,而回歸於天主的仁慈和救贖。在拉比文學中,皈依和悔改都是默西亞來臨的條件。
(2) 新約以兩個希臘字來表示皈依:metanoia (主要用於對觀福音)及epistrophe (用於保祿書信)。這兩個字所強調的不大相同:metanoia強調「皈依」這決定性行動背後的思想和意志過程;而epistrophe則指向它外在行動的可見面貌。無論如何,這兩個字都說明在整個人身上的一次根本的回頭,回歸父家,回到上主和他的大愛里。
(3) 聖保祿和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的皈依也許是基督徒傳說中最能激起神學反省的兩個例子;他們的故事很能指出皈依經驗的主要模式。二者都經驗到:迷惑、對往事的回首、寬恕和憐憫的感覺、「另一位」的召叫和干預。人皈依的經驗或過程也許不同,然而他們的「模式」卻相去不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皈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皈依(基督宗教含義)
⑺ 皈依是什麼意思啊
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或稱佛弟子。「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所謂內道、外道之差別在於有無皈依三寶。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寶的力量而得到保護與解脫。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皈依因心態的不同可分為上、中、下三士道。下士道的皈依心態,是為自己能從三惡道及今生所有的痛苦與死亡的恐懼中得到保護與解脫。中士道的皈依是指聲聞眾與阿羅漢們的皈依心態而言,他們的心態是為自己今生能自六道輪回的痛苦中解脫、得到安樂而求皈依。上士道的皈依在心態上,不但自己要求解脫,而且是為了利益所有一切眾生而皈依。
⑻ 什麼是道家皈依
1、究竟什麼是皈依?
皈依就是皈從依靠,道教講究:第一 :皈依無上「道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能永脫輪回;第二 :皈依無上「經寶」,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經」,能得聞正法;第三 :皈依「無上師寶」,即皈依「玄中大法師」,能不落邪見。
2、如何皈依道教?
選定師父,申請要求皈依,經同 意後,填寫皈依表文,按道教儀范舉行皈依儀式。
3、皈依道教有什麼要求?皈依一定要出家嗎?
皈依入道人不受地域 ,工作,性別,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限制。皈依未必要出家,在家同樣可以皈依入道, 簡稱居士。
信奉道教,敬重道教,愛好道教,或從事道教養生修煉,道學研究和道教 工作等方面的人都可以。
皈依道教的人應該以嚴格的要求來給眾人作出榜樣,自炎黃 立國,太上賜教,均崇道尚德。繼五千年一貫之優秀文化,承宗祖先哲智慧和心血,傳中華 民族之本土信仰,處上為君本,安下為民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謹從師 訓,遵守道規,仁慈,儉朴,不偷盜,不搶劫,不霸道,修善積德,勤持奉獻,心胸開闊, 團結協作,努力維護和光大道教。振興中華民族。
皈依道教有 什麼作用?
一:安心立命。
二:加深理解,搞好修持。
三: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四:獲得神靈保佑 ,趨吉避凶,逢凶化吉。使自己或親戚朋友官運亨通,財源旺盛,家人清潔平安。
如何選擇皈依師父?任意找一位道長拜師可以嗎?
不行的。收徒道長出家 十年以上,有收皈依弟子資格。
正一派跟全真派有什麼區別?
一、全真派建立有傳戒和 叢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觀修行,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其教以「三教圓 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全真 」;其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 「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 謂之「全真」。
二、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超度亡靈為主要宗教活動的道派 。
請問什麼樣的道長有收皈依 弟子的資格?是不是他們都在道觀里有職務?
該道長必須是國家認可的道教教職 人員,一般是當家道長,和高修大德,且所在道觀必須是經縣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開放並依法登記的道教活 動場所。
⑼ 佛教中講的「皈依」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皈依。所謂皈依是歸投依靠。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歸投信賴的行為,都可稱為歸依。
歸依的真義
凡是不究竟、不著實、不可靠的信賴與信仰,均不得稱為真皈依。
實際上,歸依的傾向,固應先由歸依身外的三寶開始,歸投三寶,依賴三寶的啟發與指引,走向大涅槃城的解脫道。但當走進了涅槃(解脫)之城,自身的當下,也就是理體的三寶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業障的迷惑,所以不見佛性,我們歸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於尋求佛性的顯現。我們本來與佛一樣,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為眾生!我們若能即日開始,回歸投向三寶的懷抱,實即浪子回頭,步返原來的老家而已。
為何皈依
《善生經》雲:「善生言:『世尊,何因緣故,受三皈依?雲何名為三皈依?』『善男子!為破諸苦(謂生老病死等苦),斷除煩惱(謂諸苦之因種),受於無上寂滅之樂(謂不生不死涅盤之樂),以是因緣,受三皈依。』」
雲何三皈依者——謂佛、法、僧。
佛者——能說壞煩惱因,得正解脫,無師獨覺。
法者——是壞煩惱因,真實解脫,正道解脫。
僧者——稟受壞煩惱因得正解脫,能如法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