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一什麼一什麼的成語
關於一什麼一什麼的成語有很多,比如一心一意、一張一弛、一五一十、一唱一和、一模一樣、一顰一笑、一板一眼、一朝一夕、一草一木、一步一趨、一琴一鶴、一年一度、一生一世、一家一火、一觴一詠、一點一滴、一笑一顰、一緣一會等。
一、一心一意
【解釋】: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自】:《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
白話文:「免為庶人,遷任章武,這一年嘉平元年。」
【示例】: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軍便~料理軍需器械。 ——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一心一計、一心一路、一心一意
【反義詞】一心二意、築室道謀、心不在焉
二、一張一弛
【解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出自】:《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白話文:「張而不放鬆,周文王、周武王也不能了;鬆散而不張,文武不做的。寬嚴相結合,周文王、周武王的做法。」
【示例】:學習和工作應該有節奏,一張一弛,有勞有逸,這樣才能提高效率。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休養生息、以逸待勞
【反義詞】嚴陣以待
三、一五一十
【解釋】: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五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白話文:「這婦人聽了這些話,也不回話,但轉過來,原原本本地跟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示例】:他把事情發生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講了一遍。
【語法】:聯合式;作狀語、補語;形容查點數目
【近義詞】原原本本、如數家珍、滴水不漏、一清二楚、有頭有尾
【反義詞】一塌糊塗、有頭無尾、含糊不清、有始無終
四、一唱一和
【解釋】: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出自】:《詩經·鄭風·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白話文:「叔啊伯啊,唱起你的歌,我來應和。」
【示例】:自此一唱一和,漸漸情熟,往來不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近義詞】遙相呼應、雄唱雌和、一拍即合、一搭一檔、亦步亦趨
【反義詞】各行其是、各抒己見、各自為政
五、一模一樣
【解釋】:樣子完全相同。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頭一看,卻見他黃著臉、禿著頭,就和前日夢里揪他的師姑一模一樣,不覺就懊惱起來。」
白話文:「今天抬頭一看,卻見他黃著臉、禿著頭,就和前幾天夢里揪他們的大師姑一模一樣,不知不覺就懊惱起來。」
【示例】:這兩件衣服從顏色到款式雖然一模一樣,但質量卻有很大差別。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或物
【近義詞】如出一轍、大同小異、毫無二致、毫發不爽、千篇一律、一模二樣
【反義詞】天差地別、迥然相異、各色各樣
『貳』 一什麼一什麼,怎麼寫
【一缽一瓶】缽、瓶:和尚的飲食器具。指和尚雲游時的簡單食具。形容家境貧寒
【一步一趨】步:行走;趨:快走。別人走一步,他也走一步。形容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一鞭一條痕】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條痕」
【一棒一條痕】本為佛教禪宗慣用語。後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
【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摑: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現一條血痕,打一掌出現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見影
【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摑:用巴掌要。打一棒子留下一條痕跡,打一巴掌手掌留下血跡。比喻做事扎實,效果明顯。
【一悲一喜】既悲傷又高興。
【一板一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一吹一唱】吹:吹噓。唱:唱和。兩個人說話,互相幫襯。
【一長一短】形容說話絮叨,瑣談不休。
【一唱一和】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一倡一和】①指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指鳴聲相呼應。
【一草一木】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一成一旅】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一痴一醒】痴:傻。時而痴迷,時而清醒。
【一酬一酢】酬:向客人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一來一往地互相敬酒。
【一弛一張】弛:放鬆弓弦。張:拉緊弓弦。古時常以比喻施政寬嚴相濟;現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緊,勞逸結合。同「一張一弛」。
【一搭一檔】指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一遞一答】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搭一檔】謂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一點一滴】形容微小零星。
【一遞一句】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遞一口】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簞一瓢】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一遞一聲】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時間。同「一朝一夕」。
【一德一心】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一東一西】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指各在遙遠的一方。也比喻背道而馳。
【一分一毫】形容很少的數量。
【一分一厘】分、厘:金錢單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數量。
【一鼓一板】鼓、板都是演唱時用以調和節奏的,兩者不可分離,因以喻互相幫襯。
【一鼓一板】鼓、板都是演唱時用以調和節奏的,兩者不可分離,因以喻互相幫襯。
【一干一方】「干」與「千」、「方?」與「萬」字形相似,一干一方?即一千一萬的隱語。這是明代官場行賄的黑話。
【一龜一鶴】用以比喻長壽。
【一摑一掌血】摑:用巴掌打。打一掌出現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見影
【一還一報】指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
【一晦一明】一暗一明。常指晝夜循環。
【一壑一丘】壑:山溝;丘:土山。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後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一舉一動】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一家一火】指所有家當什物。
【一家一計】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財產。亦引申為一家人。
【一節一行】謹守一種德行。常指丟棄大義而史注重小節德行。
【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時賢臣,後因以之喻良輔。
【一口一聲】猶口口聲聲。
【一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一模一樣】樣子完全相同。
【一拉一唱】唱:唱和。一個人拉琴,另一個人唱和。比喻兩人互相配合,一個下面說話,另一個在旁幫腔。
【一年一度】度:次。每年一次的意思。
【一厘一毫】形容極少的數量。
【一年一回】指一年一次。
【一龍一蛇】忽而像龍的出現,忽而像蛇的蜇伏變化多端。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一來一往】形容動作的反復或交替。
【一龍一豬】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一鱗一爪】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瓶一缽】瓶、缽:和尚盛飲食的器具。指和尚雲游時攜帶的最簡單的食器。也比喻家境貧窮,生活簡朴。
【一貧一富,乃見交態】交態:人情世態。人經歷過貧窮和高中兩種地位,才能認清人情世態。
【一拍一吻縫】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系,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
【一顰一笑】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一噴一醒】原指斗雞要用水噴,使之清醒後再斗。後比喻推動督促。
【一嚬一笑】指不高興或喜悅的表情。嚬,皺眉。
【一趨一步】趨:快走;步:慢走。形容緊跟著人家走。也比喻模仿或追隨別人。
【一琴一鶴】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隻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一丘一壑】丘:土山;壑:山溝。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後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一詘一信】詘:通「屈」,彎曲;信:通「伸」,伸展。一屈一伸。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
【一生一代】指一輩子。同「一生一世」。
【一絲一毫】絲、毫: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一點點兒,極小或極少。
【一手一腳】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同「一手一足」。
【一時一刻】指非常短暫的時間。
【一生一世】一輩子。
【一死一生】指有關生死的關鍵時刻。
【一生一死,乃見交情】只有一起共過患難,才能顯示出交情的深淺。
【一觴一詠】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詠:吟詩。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一式一樣】完全是一個式樣。形容完全相同。
【一手一足】一個人的手足。比喻力量單薄。
【一天一地】滿天滿地。形容到處都是。
【一替一句】雙方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物一偏】一物:萬種中的一種;一偏:全面中的一面。指一知半解,不全面。
【一五一十】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一物一制】指有一種事物,就會有另一種事物來制服它。
【一物一主】比喻每一事物必有所屬。
【一喜一悲】既有讓人高興的事,也有令人悲傷的事。
【一心一德】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一心一腹】指一條心。
【一心一計】一個心眼,一樣的想法。指與對方的想法盡量一致。
【一心一力】猶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一心一路】猶一心一意。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一笑一顰】指臉上的表情。同「一顰一笑」。
【一熏一蕕】熏:香草;蕕:臭草。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一心一意】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一薰一蕕】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薰蕕混在一起,只聞到臭聞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一夕一朝】一個晚上或一個早晨。形容很短的時間。同「一朝一夕」。
【一予一奪】一回兒給了,一回兒又拿回去。
【一言一動】一句話和一個行動。也指每句話和每一個行動
【一迎一合】迎:逢迎。迎合他人
【一迎一和】指一味迎合。
【一緣一會】指有緣相合。
【一言一淚】形容文字寫得凄楚感人。
【一詠一觴】詠:吟詩;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一言一行】每句話,每個行動。
【一吟一詠】指吟詩作賦。
【一游一豫】豫:游樂。常指帝王的游樂生活。
【一豫一游】豫:游樂。常指帝王的游樂生活。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指事物矛盾的兩個對立面;道:事物發展的規律。既有陰,又有陽,這就是道,即事物發展的規律。
【一飲一啄】飲:喝水;啄:鳥類吃食。原指鳥類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後也指人的飲食。
【一則一,二則二】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一字一板】形容說話從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嚴肅認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經經,合乎規矩。
【一張一弛】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勸告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一枝一節】①本指樹木的枝節。②比喻事物之細小部分。
【一肢一節】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同「一肢半節」。
【一肢一節】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同「一肢半節」。
【一字一淚】一個字就彷彿是一滴眼淚。形容文字寫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淚」。
【一治一亂】治:太平盛世。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太平盛世與亂世相間隔。
【一臧一否】臧:善,好。一吉一凶。
【一坐一起】猶言一舉一動。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一枝一棲】比喻找到一份職業或棲身之所。
【一杖一條痕】打一棒子留下一條痕跡。比喻做事扎實,效果明顯。
【一針一線】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一朝一夕】朝:早晨;夕:晚上。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很短的時間。
【一重一掩】指山巒重迭稠密。
【一針一缐】比喻細微的東西。缐,亦作「線」。
【一枝一葉總關情】關情:關心,動情。對一枝一葉都細心關注。比喻對人民的疾苦細致入微的關懷。
【一字一珠】一個字就象一顆珍珠。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叄』 一什麼一什麼的詞語有哪些
【一鞍一馬】比喻一夫一妻。
【一班一輩】指同等,不相上下。
【一彼一此】一時那樣,一時這樣。指局勢或情況等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一步一鬼】走一步路就好像碰到一個鬼。形容遇事多疑。
【一步一計】指人善於使用計謀,詭計多端。
【一班一級】猶言一官半職。泛指官職。
【一缽一瓶】缽、瓶:和尚的飲食器具。指和尚雲游時的簡單食具。形容家境貧寒
【一步一趨】步:行走;趨:快走。別人走一步,他也走一步。形容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一悲一喜】既悲傷又高興。
【一板一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一吹一唱】吹:吹噓。唱:唱和。兩個人說話,互相幫襯。
【一長一短】形容說話絮叨,瑣談不休。
【一唱一和】一個先唱,一個隨聲應和。原形容兩人感情相通。現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一倡一和】①指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指鳴聲相呼應。
【一草一木】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一成一旅】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一痴一醒】痴:傻。時而痴迷,時而清醒。
【一酬一酢】酬:向客人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一來一往地互相敬酒。
【一弛一張】弛:放鬆弓弦。張:拉緊弓弦。古時常以比喻施政寬嚴相濟;現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緊,勞逸結合。同「一張一弛」。
【一搭一檔】指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一搭一檔】謂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一點一滴】形容微小零星。
【一搭一檔】指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一遞一句】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遞一口】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簞一瓢】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一遞一聲】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時間。同「一朝一夕」。
【一德一心】德:心意。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一東一西】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指各在遙遠的一方。也比喻背道而馳。
【一分一毫】形容很少的數量。
【一分一厘】分、厘:金錢單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數量。
【一根一板】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一鼓一板】鼓、板都是演唱時用以調和節奏的,兩者不可分離,因以喻互相幫襯。
【一干一方】「干」與「千」、「方?」與「萬」字形相似,一干一方?即一千一萬的隱語。這是明代官場行賄的黑話。
【一龜一鶴】用以比喻長壽。
【一還一報】指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
【一晦一明】一暗一明。常指晝夜循環。
【一壑一丘】壑:山溝;丘:土山。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後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一舉一動】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一家一火】指所有家當什物。
【一家一計】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財產。亦引申為一家人。
【一節一行】謹守一種德行。常指丟棄大義而史注重小節德行。
【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時賢臣,後因以之喻良輔。
【一口一聲】猶口口聲聲。
【一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一模一樣】樣子完全相同。
【一拉一唱】唱:唱和。一個人拉琴,另一個人唱和。比喻兩人互相配合,一個下面說話,另一個在旁幫腔。
【一年一度】度:次。每年一次的意思。
【一厘一毫】形容極少的數量。
【一年一回】指一年一次。
【一龍一蛇】忽而像龍的出現,忽而像蛇的蜇伏變化多端。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一來一往】形容動作的反復或交替。
【一龍一豬】一是龍,一是豬。比喻同時的兩個人,高下判別極大。
【一鱗一爪】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瓶一缽】瓶、缽:和尚盛飲食的器具。指和尚雲游時攜帶的最簡單的食器。也比喻家境貧窮,生活簡朴。
【一嚬一笑】指不高興或喜悅的表情。嚬,皺眉。
【一顰一笑】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一噴一醒】原指斗雞要用水噴,使之清醒後再斗。後比喻推動督促。
【一趨一步】趨:快走;步:慢走。形容緊跟著人家走。也比喻模仿或追隨別人。
【一丘一壑】丘:土山;壑:山溝。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後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一琴一鶴】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隻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一詘一信】詘:通「屈」,彎曲;信:通「伸」,伸展。一屈一伸。
【一生一代】指一輩子。同「一生一世」。
【一絲一毫】絲、毫: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一點點兒,極小或極少。
【一手一腳】一個人的手足。指單薄的力量。同「一手一足」。
【一時一刻】指非常短暫的時間。
【一生一世】一輩子。
【一死一生】指有關生死的關鍵時刻。
【一觴一詠】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詠:吟詩。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一式一樣】完全是一個式樣。形容完全相同。
【一手一足】一個人的手足。比喻力量單薄。
【一天一地】滿天滿地。形容到處都是。
【一替一句】雙方彼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替談話,互相應答。
【一物一偏】一物:萬種中的一種;一偏:全面中的一面。指一知半解,不全面。
【一五一十】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一物一制】指有一種事物,就會有另一種事物來制服它。
【一物一主】比喻每一事物必有所屬。
【一喜一悲】既有讓人高興的事,也有令人悲傷的事。
【一心一德】大家一條心,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
【一心一腹】指一條心。
【一心一計】一個心眼,一樣的想法。指與對方的想法盡量一致。
【一心一力】猶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一心一路】猶一心一意。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一笑一顰】指臉上的表情。同「一顰一笑」。
【一熏一蕕】熏:香草;蕕:臭草。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一薰一蕕】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薰蕕混在一起,只聞到臭聞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惡所掩蓋。
【一心一意】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一夕一朝】一個晚上或一個早晨。形容很短的時間。同「一朝一夕」。
【一予一奪】一回兒給了,一回兒又拿回去。
【一言一動】一句話和一個行動。也指每句話和每一個行動
【一迎一和】指一味迎合。
【一緣一會】指有緣相合。
【一迎一合】迎:逢迎。迎合他人
【一言一淚】形容文字寫得凄楚感人。
【一詠一觴】詠:吟詩;觴: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舊指文人喝酒吟詩的聚會。
【一言一行】每句話,每個行動。
【一吟一詠】指吟詩作賦。
【一游一豫】豫:游樂。常指帝王的游樂生活。
【一豫一游】豫:游樂。常指帝王的游樂生活。
【一飲一啄】飲:喝水;啄:鳥類吃食。原指鳥類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後也指人的飲食。
【一字一板】形容說話從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嚴肅認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經經,合乎規矩。
【一張一弛】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一枝一節】①本指樹木的枝節。②比喻事物之細小部分。
【一肢一節】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同「一肢半節」。
【一字一句】形容人說話清楚從容。
【一字一淚】一個字就彷彿是一滴眼淚。形容文字寫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淚」。
【一治一亂】治:太平盛世。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太平盛世與亂世相間隔。
【一臧一否】臧:善,好。一吉一凶。
【一坐一起】猶言一舉一動。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一枝一棲】比喻找到一份職業或棲身之所。
【一朝一夕】朝:早晨;夕:晚上。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很短的時間。
【一針一線】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一重一掩】指山巒重迭稠密。
【一針一缐】比喻細微的東西。缐,亦作「線」。
【一字一珠】一個字就象一顆珍珠。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肆』 一什麼
一樣、一起、一定、一些、一直、一邊、一同、一向、一百、一共、一場、一周、一元、一寸、一克、一本、一副、一支、一盞、一番、一旦、一顧、一綹、一下、一般、一陣、一道、一路、一口、一刻、一頭、一一、一身、一旁、一味、一行、一線、一覽、一心、一致等。
1、一樣[yī yàng]
同樣;沒有差別:哥兒倆相貌~,脾氣也~。他們兩個人打槍打得~准。
2、一起[yī qǐ]
同一個處所:坐在~。
3、一定[yī dìng]
屬性詞。規定的;確定的:要按~的程序進行操作。
4、一些[yī xiē]
表示不定的數量:這些活兒你做不完,分~給我。
5、一直[yī zhí]
表示順著一個方向不變:~走,不拐彎。~往東,就到了。
6、一邊[yī biān]
指東西的一面,事情的一方面。
7、一同[yī tóng]
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出發。~歡度新年。
8、一向[yī xiàng]
過去的某一段時期:前~雨水多(指較早的一段時期)。這~工程的進度很快(指最近的一段時期)。
9、一共[yī gòng]
表示合在一起:三個小組~是十七個人
『伍』 一什麼一什麼(填的要是反義詞)
一朝一夕
一長一短
一胖一瘦
一多一少
一生一死
一高一矮
一大一小
一遠一近
一重一輕
一黑一白
一早一晚
一左一右
一里一外
『陸』 「一什麼一什麼」格式的五字詞語有哪些
1、一物降一物
2、一去不復返
3、一鞭一條痕
4、一報還一報
5、一棒一條痕
『柒』 一什麼一什麼(ABAB式)
一
一模一樣 [ yī mú yī yà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yī mú yī yàng ]
形容完全相同,沒有什麼兩樣。
出 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頭一看,卻見他黃著臉、禿著頭,就和前日夢里揪他的師姑一模一樣,不覺就懊惱起來。」
『捌』 一什麼什麼什麼
一什麼什麼什麼的成語有一往無前、一事無成、一五一十、一心一意、一言為定等等。
1、一往無前,漢語成語,拼音是yì wǎnɡ wú qián,意思是一直往前,無所阻擋。形容勇猛無畏地前進。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
2、一事無成,漢語詞語,拼音是yī shì wú chéng,意思是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更多的用於貶義的語境。出自《除夜寄微之》。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毫無成就
示例
員乃投鏡於地,痛哭曰:「~,雙鬢已斑,天乎,天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詩:「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5、一言為定,漢語成語,拼音是 yī yán wéi dìng,意思是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分句;指說話算數
示例
你我一言為定。只是我信不過二弟,你是萍蹤浪跡,倘然去了不來,豈不誤了人家一輩子的大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
成語出處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玖』 用一什麼一什麼組詞
一心一意、一模一樣、一唱一和、一朝一夕、一鱗一爪、一張一弛、一五一十、一笑一顰、一年一度、一板一眼、一飲一啄、一草一木、一觴一詠、一治一亂、一生一世、一心一德、一顰一笑
一、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解釋】: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自】:西晉 陳壽《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譯文】:「貶為庶人,全家遷章武郡,這一年是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所以只有一個心眼兒,就使用一個意思,正直行動罷了。」
二、一模一樣 [ yī mú yī yàng ]
【解釋】:樣子完全相同。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頭一看,卻見他黃著臉、禿著頭,就和前日夢里揪他的師姑一模一樣,不覺就懊惱起來。」
三、一朝一夕 [ yī zhāo yī xī ]
【解釋】:朝:早晨;夕:晚上。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形容很短的時間。
【出自】:西周 周文王《周易·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譯文】:我殺了你,兒子殺父親,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由來已久的緣故。
四、一草一木 [ yī cǎo yī mù ]
【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自】:南朝 范曄《後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
【譯文】:春天一個草枯則是災,秋天有一棵樹開花也為不同
五、一張一弛 [ yī zhāng yī chí ]
【解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出自】:漢 戴聖《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譯文】:張而不放鬆,周文王、周武王也不能了;鬆散而不張,文武不做的。寬嚴相結合,周文王、周武王的做法。
『拾』 一什麼一什麼怎麼填空
一張一翕、一模一樣、一生一代、一詠一觴、一驚一乍、一物一制、一日一夜、一迎一和、一吹一唱、一粥一飯。
一驚一乍
【拼音】[ yī jīng yī zhà ]
【解釋】指人的精神過於緊張或興奮。
【反義詞】心平氣和、鎮定自若、鎮定自如
反義詞:
鎮定自若
【拼音】[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釋】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不亂。
【近義詞】從容自若、從容不迫、處之泰然
【反義詞】毛骨悚然、魄散魂飛、膽寒發豎、措手不及、抓耳撓腮、心盪神馳、戰栗失箸、膽顫心寒、心驚肉戰、驚慌失措、魄散魂飄、草木皆兵、毛發聳然、魂飛魄散、失魂落魄、焦急萬分、膽戰心驚、倉皇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