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豆腐好看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豆腐好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07 20:34:32

『壹』 豆腐怎麼做好看

食材:豆腐、西紅柿、青椒、辣椒醬、蚝油、老抽、小米辣、花椒、姜、蔥、香菜、澱粉
1.豆腐切塊,西紅柿和青椒切丁,小米辣切圈,姜切片,蔥切成蔥花,香菜切段;2.鍋中油燒熱,倒入花椒、薑片、小米辣爆香,然後倒入西紅柿和青椒,翻炒出汁;3.加入一碗水,水沸騰後放入豆腐,加入半勺醬油、蚝油、辣椒醬,再加入少許鹽,攪拌均勻,倒入水澱粉勾芡即可出鍋;4.裝盤後撒上蔥花和香菜就可以開動了。湯汁濃稠,拌飯非常好吃!

『貳』 這是什麼豆腐

日本豆腐又稱雞蛋豆腐、玉子豆腐、蛋玉晶,其質感類似豆腐。它以雞蛋為主要原料,輔之純水、植物蛋白、天然調味料等,經科學配方精製而成,具有豆腐之爽滑鮮嫩,雞蛋之美味清香,以其高品質、美味、營養、健康、方便和物有所值在消費者中享有盛譽。選擇不同口味調料,還可生產麻、辣、酸、甜等多種風味。

做法一

紅燒日本豆腐

做法:

1、日本豆腐從中間切開,把豆腐倒出來,切成小段(每條豆腐切成6小段,哈哈,我的刀功呀,有大有小的);

2、青紅辣椒清洗干凈、去蒂、去籽,切小塊;

3、把生粉倒進盤中,把日本豆腐倒進去,小心地用手為豆腐裹上一層生粉;

4、鍋里放油,燒至大熱,可以拿一塊放進去試試油溫,豆腐放進去可以馬上浮起,那就證明這個油溫可以啦;

5、保持中火炸,先炸2分鍾等豆腐定型,再用笊籬輕輕地翻動,讓豆腐受熱均勻;

6、炸至日本豆腐硬身變金黃,就可以撈起瀝油;

7、把油倒起,利用鍋里的剩油爆香蔥白;

8、放進青紅椒進去爆炒幾下;

9、把日本豆腐放進去,翻動時要小心不要用鏟子把豆腐弄破;

10、加入蚝油、生抽;

11、用剛才為豆腐裹粉用剩的生粉加入清水、雞精兌成芡汁,倒進去;

12、蓋上鍋蓋小火燜煮2分鍾,小心兜勻,讓每塊日本豆腐都蘸上芡汁即可。

『叄』 豆腐怎麼做好看又好吃

豆腐怎麼做
材料
豆腐350克,五花肉80克,胡蘿卜半根,蔥半棵,姜,蒜,香蔥葉,鹽1茶匙,花椒1勺,生抽1勺,拌飯醬1勺,胡椒粉
做法
1、豆腐切方塊開水煮一分鍾,去豆腥味。撈出過冷水待用。
2、五花肉剁成肉末。
3、所有配料切碎,胡蘿卜切小丁。
4、鍋燒熱,放花椒小火焙出香味,用擀麵杖擀碎待用。
5、鍋內重新放油燒熱,放薑末。
6、放五花肉煸出油,加半茶匙鹽使肉入味。
7、放蒜末蔥碎和胡蘿卜翻炒幾分鍾。
8、放入花椒末,放入拌飯醬翻炒。
9、倒入生抽,撒入胡椒粉,倒入兩大碗熱水,放入豆腐塊,大火2-3分鍾,轉小火至湯汁收至三分之一。

『肆』 豆腐不僅好吃,而且好看,請教一下雅俗共賞的豆腐的做法

http://apps.hi..com/share/detail/4360363 給你個網址,你受累進去看看,裡面全是好吃又好看的豆腐做法

『伍』 如何做豆腐讓豆腐好看光滑

主要掌握好點鹵水的技巧即可,詳細步驟為:
製作方法:
1.原料處理。取黃豆5公斤,去殼篩凈,洗凈後放進水缸內浸泡,冬天浸泡4~5小時,夏天2.5~3小時。浸泡時間一定要掌握好,不能過長,否則失去漿頭,做不成豆腐。將生紅石膏250克(每公斤黃豆用石膏20~30克)放進火中焙燒,這是一個關鍵工序,石膏的焙燒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錘子輕輕敲碎石膏,看到其剛燒過心即可)。石膏燒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僅做不成豆腐,豆漿還有臭雞屎味。

2.磨豆濾漿。黃豆浸好後,撈出,按每公斤黃豆6公斤水比例磨漿,用袋子(豆腐布縫製成)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豆漿榨完後,可能開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勻,繼續榨一次漿。一般10公斤黃豆出渣15公斤、豆漿60公斤左右。榨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

3.煮漿點漿。把榨出的生漿倒入鍋內煮沸,不必蓋鍋蓋,邊煮邊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漿沸後溢出。豆漿煮到溫度達90~110℃時即可。溫度不夠或時間太長,都影響豆漿質量。把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約0.5公斤)調成石膏漿,沖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里、用勺子輕輕攪勻,數分鍾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結約15分鍾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板,壓10~20分鍾,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乾。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里,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乾。一般10公斤黃豆可制25公斤豆腐乾。

『陸』 買豆腐時怎麼挑選好豆腐呢

豆腐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非常的常見了,好吃不說,價值還十分的便宜,無論是單獨吃還是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飪,味道都是非常不錯的,喜愛的人自然也是十分的多。平時我們經常會吃豆腐,但是對於豆腐的挑選有沒有什麼技巧呢?


我們日常購買的豆腐都是水潤的,這沒有毛病,但仔細看其實都是白潤種帶有一絲絲微黃的,這才是正常的,至於那些過分發白發亮的,大家最好還是避開為好,因為這些都很有可能是使用一些特殊制劑浸泡過的,為的就是讓豆腐看著優質,然後讓大家進行購買,其實好看並不一定就代表著絕對的優質,大家一定要心中有數。

『柒』 怎麼樣使做出的豆腐表面光滑好看!

石膏粉就是打豆腐必不可少的東西,10斤黃豆下4兩粉夠已,做豆腐花的可自己估計著放,放多了會澀,放少了豆腐稀軟。

豆腐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食用方便,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副食品之一。

原料配方 製作豆腐的主要原料為大豆(黃豆),以顆粒整齊、無雜質、無蟲眼、無發霉變質的新豆為好。其次還需要一些凝固劑和消泡劑。

製作豆腐用凝固劑,一般使用鹽鹵(氯化鎂),用量占原料3%左右(固體),用時兌水稀釋1∶2,波美度16~18°,過濾後使用。用鹽鹵制的豆腐質地略粗糙發硬。又名為北豆腐或大豆腐。使用石膏(硫酸鈣)作凝固劑制豆腐,成品小分大,色澤潔白,質地軟嫩,又名水豆腐或南豆腐。石膏在使用前按1∶1.5比例加水磨細,再加水調成5倍懸浮液體,割底使用。
製作豆腐用的消泡劑,可用油腳或植物油加氫氧化鈣按10∶1攪均,發酵成稀膏後使用,用量1%。也可以使用乳劑的硅有機樹脂和液狀的泡敵。

製作方法 1.泡料。大豆經過嚴格驗收、檢查後第一個工序就是將大豆投入料池中加水浸泡。

泡料時間應根據大豆本身質量、含水量、季節、室溫和不同的磨口區別對待,不能一切切。在北方地區,一般春秋季節可浸泡12~14小時,夏季6~8小時,冬季14~16小時。
第一次冷水浸泡3~4小時,水沒料面150毫米左右,大豆吸水,水位下降料面以下60~70毫米時,再繼續加水一至二次,使豆粒繼續吸足水分,使浸泡後的大豆增重一倍即可。

夏季可浸泡至九成開,搓開豆瓣中間稍有凹心,中心色澤稍暗。冬季可泡至十成開,搓開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淺黃色,pH值約為6。

如使用砂輪磨磨漿,浸泡時間還應縮短1~2小時。

2.磨料。磨料是製作豆腐的第二個工序,浸泡好的大豆上磨前應經過水選或水洗,使用砂輪磨需要事前沖刷干凈,調好磨盤間距,然後再滴水下料。初磨時最好先試磨,試磨正常後再以正常速度磨漿。

磨料當中滴水、下料要協調一致,不得中途斷水或斷料,磨糊光滑、粗細適當、稀稠合適,前後均勻。

使用石磨時,應將磨體沖刷干凈,按好磨罩和漏斗,調好頂絲。開磨時不斷料不斷水。

磨料應根據生產需要,用多少磨多少,保證磨料質量新鮮。

遇有臨時停電、停水或機械故障不能短期連續生產時,應將豆料立即起出,攤晾在水泥地面上,大批量需將水抽出,注意通風。臨使用前還需用冷水沖洗1~2遍,以免影響豆腐成品質量。

3.過濾。過濾是保證豆腐成品質量的前提,現時各地豆製品廠多使用離心機。使用離心機不僅大大減輕笨重體力勞動,而且效率高、質量好。
使用離心機過濾,要先粗後細,分段進行。尼龍濾網先用80~100目,二三次用80目,濾網製成喇叭筒型過濾效果較好。

過濾中三遍洗渣、濾干凈,務求充分利用洗渣水殘留物,渣內蛋白含有率不宜超過2.5%,洗渣用水量以「磨糊」濃度為准,一般0.5公斤大豆總加水量(指豆漿)4~5公斤左右。

離心機是豆製品廠重要機械設備,運行中嚴格執行機電安全操作規程,並做好環境衛生。
4.煮漿。煮漿對豆腐成品質量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通常煮漿有兩種方式,一為使用敞口大鍋,一為設備比較現代化的密封蒸煮罐。

使用敞口鍋煮漿,煮漿要快,時間要短,時間不超過15分鍾。鍋三開後立即放出備用。

煮漿開鍋應使用豆漿「三起三落」,以消除浮沫。落火通常採用封閉氣門,三落即三次封閉。鍋內第一次浮起泡沫,封閉氣門泡沫下沉後,再開氣門。二次泡沫浮起中間可見有裂紋,並有透明氣泡產生,此時可加入消泡劑消泡,消泡後再開氣門,煮漿達97~100℃時,封閉氣門,稍留余氣放漿。

值得注意的是開鍋的漿中不得注入生漿或生水,消泡劑使用必需按規定劑量使用,鍋內上漿也不能過滿,煮漿氣壓要足,最低不能少於3公斤/厘米2,此外,煮漿還要隨用隨煮,用多少煮多少,不能久放在鍋內。

密封階梯式溢流蒸煮罐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蒸煮設備,它可自動控制煮漿各階段的溫度,精確程度較高,煮漿效果也較高。

使用這種罐煮漿,可用衛生泵(乳汁泵)將豆漿泵入第一煮漿罐的底部,利用蒸汽加熱產生的對流,使罐底部漿水上升,通過第二煮漿罐的夾層流漿道溢流入第二煮漿罐底部,再次與蒸汽接觸,進行二次加熱,經反復5次加熱達到100℃時,立即從第五煮漿罐上端通過放漿管道輸入緩沖罐,再置於加細篩上加細。

各罐漿溫根據經驗,1罐為55℃,2罐為75℃,3罐為85℃,4罐為95℃,5罐為100℃。漿溫超過100℃,由於蛋白質變性會嚴重影響以後的工藝處理。

5.加細。煮後的漿液要用80~100目的銅紗濾網過濾,或振動篩加細過濾,消除漿內的微量雜質和鍋巴,以及膨脹的渣滓。加細放漿時不得操之過急,漿水流量要與濾液流速協調一致,即濾的快流量大些,濾的慢流量小些,批量大的可考慮設兩個加細篩。
6.凝固。凝固是決定豆製品質量和成品率的關鍵,首先應掌握豆漿的濃度和pH值,正確的使用凝固劑,以及打耙技巧的熟練。

根據不同的豆製品製作要求,在豆漿凝固時的溫度和濃度也不一樣。比如北豆腐溫度控制在80℃左右,濃度在11~12°(乳度汁20℃測定)。半脫水豆製品溫度控制在85~90℃之間,濃度在9~10°;油豆腐溫度70~75℃左右,濃度7~8°。

凝固豆漿的最適pH值為6.0~6.5。

在具體操作上,凝固時先打耙後下鹵,鹵水流量先大後小。打耙也要先緊後慢,邊打耙,邊下鹵,缸內出現腦花50%,打耙減慢,鹵水流量相應減小。腦花出現80%停止下鹵,見腦花游動緩慢並下沉時,腦花密度均勻停止打耙。

打鹵、停耙動作都要沉穩,防止轉缸。停耙後腦花逐漸下沉,淋點鹵水,無斑點痕跡為腦嫩和漿稀,腦嫩應及時加鹵打耙。防止上榨粘包,停耙後在腦面上淋點鹽鹵,出現斑點痕跡為點成。點腦後靜置20~25分鍾蹲腦。

7.成型。蹲腦後開缸放漿上榨,開缸用上榨勺將缸內腦面片到缸的前端,撤出冒出的黃漿水。正常的黃漿水應是清澄的淡黃色,說明點腦適度,不老不嫩。黃漿水色深黃為腦老,暗紅色為過老,黃漿水呈乳白色且混濁為腦嫩。遇有這種情況應及時採取措施,或加鹽鹵或大開罐(漿)。

上榨前擺正底板和榨模,煮好的包布洗凈擰干鋪平,按出稜角,撤出黃漿水,根據腦的老嫩採取不同方法上榨。一般分為片勺一層一層,輕、快、速上,腦老卧勺上,腦嫩拉勺上,或用掏坑上的方法。先用優質腦鋪面,後上一般腦,既保證製品表面光滑,又可防止沾包。四角上足,全面上平,數量准確,動作穩而快,攏包要嚴,避免腦花流散,做到缸內腦平穩不碎。

壓榨時間為15~20分鍾,壓力重量按兩板並壓為60公斤左右。

豆腐壓成後立即下榨,使用刷洗干凈的板套,做到翻板要快,放板要輕,揭包要穩,帶套要准,移動要嚴,堆垛要慢,開始先多鋪垛底,再下榨分別垛上,每垛不超過10板,夏季不超過8板。

在整個製做豆腐過程中,嚴格遵守「三成」操作法,即點(腦)成,蹲(腦)成,壓(榨)成,不能貪圖求快。正常情況下是每人操作6板榨膜,備4個腦缸,保技3缸有腦(每缸容量4板),產品厚薄一致,符合市售標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