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端午節戴香包,香包是什麼做的
端午節戴的香包一般都是小布囊,外表裝飾有五色絲線,裡面裝的則是一些避邪驅瘟的中草葯,包括雄黃、白芷、冰片、藿香、砂仁、石菖蒲、蒼術、山奈、樟腦和艾葉等。這種香包不僅有驅蟲避邪的作用,還會散發出好聞的芳香氣味,吸入人體之後感覺神清氣爽,能夠提神醒腦。
雄黃:雄黃是一種黃色的土,其中含有砷,有一定毒性,具有殺蟲解毒、燥濕祛風的作用,農村很多人用來防蛇也有很好的效果。
艾葉:是一種氣味芳香,具有殺菌消毒作用的中草葯,在農村的房前屋後、野地里經常可以找到,民間傳說艾葉可以驅除邪氣、祛毒除瘟。
菖蒲:一種生長在水邊的多年草本植物,全身散發出芬芳的氣味,葉子中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吸入鼻中能夠提神醒腦、提神通竅、去除體內的濁氣。
白芷:能夠消腫止痛和祛風燥濕,是一味具有驅蟲從和芳香氣味的中葯材。
Ⅱ 端午節為什麼要做香包
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時代,女子用五線製成的飾物戴在頭上,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
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黃、艾葉、熏草等。在所有的端午的習俗中,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包。以前醫葯水平不發達,人們就把具有殺菌作用的雄黃、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來戴在胸前,利用它散發出來的氣味驅散夏天的蚊蟲。
佩戴寓意: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端午節給孩子系五彩繩戴香包 你知道由來嗎?
Ⅲ 民間端午節香草包的做法
端午節香包所放香料:
雄黃
雄黃又稱作石黃、黃金石、雞冠石。雄黃具有較強的殺蟲作用。端午節一早,人們習慣用雄黃在小孩的額頭上點上一個「王」字辟邪的習俗已流傳數千年。夏天在香包中加入少量雄黃,掛於室內,能有很好的驅蚊除害的效用。但是要注意雄黃有毒性,孩子不要隨意服用。
玉蘭花
玉蘭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讓人陶醉,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玉蘭花性味辛、溫,具有怯風散寒通竅、宣肺通鼻的功效。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玉蘭花對常見皮膚真菌也具有良好的抑製作用。
檸檬草
檸檬草又稱香茅,一種廣譜抗菌的植物,餅又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溫暖平靜的草本氣味也是和協調身體調養,使人感受到單純而自然的香氛環境,化解紛擾俗事,凈化並提振情緒,疏解抑鬱的心情。
薰衣草
薰衣草又名香水植物,靈香草,葉形花色優美典雅,主要應用於芳香療法或按摩方面,並能有效改善睡眠。除此之外,薰衣草還具有抑制細菌,平衡油脂分泌,撫慰肌膚的功效,因此被廣泛用於各類高檔的潔面產品。
艾葉
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葯,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
迷迭香
迷迭香擁有令人頭腦清醒的香味,所以古人認為它能增強記憶。現在中醫也認為,多飲迷迭香茶能幫助學生進行大量記憶,提高學習成績。目前最公認的葯效是抗氧化作用,因此常常被擺放在室內,用來凈化空氣。
端午節香包製作方法:
端午節香包的製作非常多種,現在市面上也有非常多的手工香包半成品購買,不過要注意購買的香料成分是否為化工香精。想省事的媽媽們可以直接去正宗手工店購買製作出來也非常漂亮。在這里介紹兩種香包做法,第一種端午節基本型香包較為簡單可以適合親子一起製作,第二種端午節纏繞型香包則適合有一定手工基礎的媽媽們。
1、端午節基本型香包製作方法:
材料准備:紅色花布、針線、棉花、香葯粉。
製作步驟:
第一步:剪好9厘米的正方形布一塊。
Ⅳ 端午節如何製作香囊
1、 香囊囊體的製作:香囊囊體可採用單面絨布等布面材料,囊體可根據需要作成多種造形和花色,如吉祥物、生肖動物、卡通人物等。
2、 留香緩釋劑的充填:囊體縫制好後,即可向裡面充填留香緩釋劑由高分子聚合物或普通硅膠和填料配製而成。高分子聚合物可採用丙烯酸聚合物、澱粉聚合物等材料;填料可選用硅藻土、白炭黑等。高分子聚合物和真烊比例為5:1。留香緩釋劑的填充量約為囊體體積的1/3,裝好留香緩釋劑後,將香囊口縫合好,用塑料袋或精美紙盒包裝後即為成品。
3、 加香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水,加2倍的清水稀釋,再把香囊浸泡在稀釋的液體中,待其充分吸收後,取出晾乾即可。還有一種方法是先把香囊在清水中浸泡在稀釋的液體中,待其充分吸收後,取出晾乾即可。還有一種方法是先把香囊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後,取出香囊體將香水的原液直接噴灑在香囊上面,充分吸收後即可。
Ⅳ 端午節香包不同的形狀和圖案有什麼含義
做好的香包,可以用來送給你的親戚朋友們,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
白色是所有顏色的平衡,它是啟蒙和精神的顏色,它是以凈化和尋求真理來給予治療的顏色。
黃色是用來增加註意力,創造力和智慧的顏色。對需要專注及幻想力的儀式有益,並對推銷自己也有幫助,用它來幫你去說服別人或使別人對你有信心。
紅色鼓勵熱情,力量和勇氣。它可以增加意願的力量和吸引力。
紫色是一個可以吸引高層次影響力的精神顏色。它對安全,經濟上的報酬及獨立有益。
粉紅色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屬於慢慢培植的顏色。它可以吸引愛和友誼,它可以幫你有一頓充滿了有趣,生動對話的晚餐。
桔黃色對法律或生意上的事項有益。它對野心,職業目標及成功有益。
綠色是自然之母的顏色,它幫助你更加小心謹慎,有目標,增加慾望。它可以吸引愛,愉快的社交活動和增加產量。也對金錢上的成功,生理上的健康和富裕有幫助。
灰色是用來在冥想中深思復雜問題的一個中立的顏色。它也可以用來反抗邪惡和負面力量並中和它們。
金色再儀式上對快速得到金錢和幸運很有益處。
咖啡色是一種代表地球平衡的顏色,再儀式上用作增加實際物質之用。它可以影響友誼,消弱事情的曖昧性和增加專注的力量。也可以用在尋找失物上。
藍色適用來增進歡笑和快樂的顏色,它是代表忠誠的顏色,用來吸引木星的能量或增強影響力和意願。它可以帶來好運,智慧及開啟阻滯的溝通。
黑色吸引土星的能量,且可開放深層的意識。在儀式中通常用來引導深層的默想及驅逐邪惡和負面的能量。
銀色象徵月亮的色彩,可以達到提升華貴感,有安詳、冷艷的感覺,可以用來改善愛情運。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用碎布縫制而成,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香料用川芎、白芷、排草、芩草、甘松等中草葯製成。
《歲時雜記》"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日趨講究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端午節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佩香囊有很多講究。小孩一般喜歡佩形如飛禽走獸的,如虎、豹子。老年人一般喜歡佩菊花、梅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夫妻恩愛,家庭和睦,萬事如意。青年人佩香包最講究,如果在熱戀之中,姑娘一定會製作一二個精緻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情郎。情郎佩上姑娘送給的香包,自然會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Ⅵ 香囊製作方法
簡單易學的香包製作!需要准備的工具和材料:
麻布0.5米、水消筆1、剪刀1、縫紉機、尺子、針線
簡單易學的香包製作!步驟圖解:
簡單易學的香包製作!第1步:
手快的夥伴一下午可以做好幾個。
Ⅶ 端午節香包怎麼做
針法說明製作香包的工具,它包括了綉花針,剪刀,熨斗,和綉花圈。 ˙平針綉:所綉出來的形狀是條虛線,用來固定接合裝飾都可以。 ˙回針綉:綉出來的形狀是一條實線,比平針綉,綉得更牢也可以用來接合,裝飾用。 ˙直線綉:綉出來的形狀是一條單獨的直線。 ˙輪廓綉:功用是綉出圖樣的外緣。 ˙鎖鏈綉:所用的綉線比較粗,可以拿來綉成花瓣的形狀,可以做成裝飾用。 ˙人字綉:多半用做手帕的花邊。 ˙十字綉:和人字綉相同,所綉出來的交叉形花紋可作裝飾用。同樣的也可以做花邊用。 ˙扣眼銹:多半用在香包的固定接合縫邊。 ˙結粒綉:綉出來的圖樣是一個小黑點,多半綉成眼睛或是綉成花朵的心等等。 ˙飛行綉:綉出來的形狀像英文字母的V字,多半用在人物的嘴形。 ˙扇形綉:和飛行綉不同的是多出中間的一條線,多半綉成小草或是樹枝的形狀。 ˙貼布綉:通常是用在把一幅已綉好的花樣,附貼在另一塊較大的布上時,在邊緣上做固定用。 知道各種基本針法各它的功用之後,我們不難了解到香包本中國傳統手藝,刺綉這項女紅的產物,現在我們就可以先試著綉一幅圖案。 編輯本段製作過程對針法、材料、工具都有一番了解之後,現在就可以開始製作香包了。首先示範基本型的香包製作。 基本型的香包製作先選擇適當的布料,剪裁為基本型,然後根據剪好的布料撰擇適合的綉線。將剪好的長方形布料對折面向里,縫合布邊以後,再翻面縫邊綉合,以平針縫合開口處,縫一圈以後,把線頭抽緊,留一小口倒入香末要適量,再塞入棉絮,塞好以後把收口抽緊,再縫邊成形,把做好的流蘇縫合在香包底端,再用膠把剪好的葉子和絲帶黏在香包的頂端,一個雞心型的基本型香包就完成了。 香包實物造形的香包先是設計圖形,然後是描圖剪紙襯,裱在布的背面。把布剪下來在上面刺綉圖樣,然後把正反兩塊已綉好的布形相互背對開始縫合。縫合時要注意空隙不可太大,縫一半就可塞入香料和棉花。 接著做裝飾用的絲帶,先接合固定在底端。然後把珠子穿上去,再打一個中國結和接上流蘇,一個象徵著幸福的香包就做好了。 纏繞型香包的做法另外還有一種纏繞型香包的做法,先用剪刀剪出兩塊正方形的紙樣,再貼上銀紙做底色,把兩塊正方形的銀卡紙背膠黏合成八角形,先在線頭上沾膠,固定線頭在卡紙里,然後開始纏繞,在八角形的每一個稜角上都對繞上線頭,然後換繞黃色的線,一個外緣八角形,內呈八卦形的纏繞型的香包就做好了。 中國娃娃香包的製作用一小塊絲襪把棉花塞進去,成圓球形,把它捏緊,再用黑線把它繞緊,在它的頂部用簽字筆把要做頭發的位置用虛線點出來,然後用黑線在打好圓圈的對角在線對角穿縫再預留頭發的長度,把它剪斷再重復直到夠了為止。把頭發繞緊再用針線把它固定,或是綁上一個紅色的蝴蝶結。 接著是做眼睛,用飛行綉做嘴巴,再選用一塊長方形的布料做身體,開始縫邊。用剪刀剪一個開口,把做好的頭部縫上去,要注意線頭不要露出來。再倒入香料,塞入棉花要塞緊。 可以用勾針把四個角的空隙用棉花填緊。再把它縫合,接著再剪一塊布當肚兜,可以在布上貼亮片,或是綉上自己喜歡的圖案。然後在背面塗膠黏合,或是用縫的也可以。如果沒有棉花和香末,可以用乾燥花末及人工香精來代替。[1]
Ⅷ 人們在端午節為什麼要做香包
端午節的香包一說是避邪,一說是為討吉利。傳說屈原投江時正值夏天,蚊蟲四飛,民眾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紛紛用艾草點燃,以煙熏蟲,後有人建義,何不以布包檀香。後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後,再串以布繩,緊掛頸間,人人一串,蚊蟲污物不敢近,相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傳統習俗。
農歷的五月五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過端午節,而在所有的端午的習俗中,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包。以往由於醫葯不發達,人們就把具有殺菌作用的雄黃,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來戴在胸前,利用它散發出來的香氣使夏天的蟲菌不來侵擾,這就是香包的起源。
(8)端午節手工香包圖片擴展閱讀
香包在《詩經》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禮記》雲:「五采謂之綉。」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綉而成,色彩絢麗,自然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葯材,兼有驅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
戰國時期以至秦、漢、晉,男女都戴香包,晉以後漸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宋時,官史朝服上開始佩戴香包,禮儀作用愈加凸顯。
清代,香包成為饋贈佳品,特別是相戀男女以此作為饋贈的信物。現代,香包是承載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在人際交往、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送一個香包,傳遞一份友情,捎去一份好心情,表達一番美好的祝願,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