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用中葯顆粒敷貼肚臍眼的圖片步驟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用中葯顆粒敷貼肚臍眼的圖片步驟

發布時間: 2022-10-22 22:34:01

A. 艾草肚臍貼真的能減肥嗎

艾草肚臍貼真的能減肥嗎

艾草肚臍貼真的能減肥嗎,艾臍貼是最近幾年流行的一種瘦身貼,據說貼一貼就能起到減肥作用,坊間稱只要通過貼於肚臍處可以直接發揮葯效,調節人體健康。艾草肚臍貼真的能減肥嗎?

艾草肚臍貼真的能減肥嗎1

臍貼真的能減肥嗎會反彈嗎

減肥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會反彈。 中葯艾臍貼主要採用艾葉、桂圓等材料,如有減肥效用的話,會摻加一些決明子、白術、茯苓、神曲、山楂、枳實、澤瀉、黃芪、當歸等中葯材製成,不過其主要作用為健脾除濕、消食導滯、益氣活血,但就減肥而言,因個體差異很大,沒有辨證施治,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而且減肥還需控制飲食、適當的運動來達到目的,光是貼艾臍貼見效不大,而且不用艾臍貼後正常飲食的情況下還可能反彈、復胖。

用艾臍貼有副作用嗎

不當使用可能帶有副作用,

如: 1、網路上購買的艾臍貼,其市場准入機制以及監督機制尚未完善,其材料配方是否摻雜不安全成分尚未得知,部分不法商家很可能在葯丸中摻雜瀉葯、激素或其他西葯成分以達到虛假的減肥效果,艾臍貼的使用過程中還會存在體重反彈、過敏等副作用。

2、艾臍貼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肚臍與女性的子宮、卵巢等組織結構相連較為緊密,其葯物作用極易引起子宮內分泌失調,敏感體質者容易出現月經紊亂,月經推遲等現象。

3、艾臍貼的中葯材都是辛熱燥熱葯物,如果天天貼,對於身體可能會出現熱氣旺盛的現象,比如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口乾,口渴,小便黃等。

4、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臍部皮膚潰破等人群,不宜敷貼,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用艾臍貼後的正常反應

將艾臍貼貼於肚臍眼,此位置在臍周皮下脂肪少、血管豐富,具有葯物易於滲透吸收的特點,可通過填葯敷貼起到溫補陽氣、祛濕散寒、調理腸胃的益處,能有效改善手腳冰涼、虛胖浮腫、脾胃差的現象,一般貼後的幾小時可感覺肚臍溫熱、排便增多、食慾變好等。

艾臍貼的正確使用方法

做法:將葯丸放肚臍神闕穴,用醫用膠布貼上睡覺,第二天早上揭掉就行了;如果有上火現象,也可以同時貼腳底的湧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濕氣。 功效:主要針對虛寒和濕寒,脾胃虛等引起的症狀,對腸胃病寒性便秘、腹瀉、陽氣不足引起的肥胖,失眠多夢,女性宮寒,痛經,月經不調,手腳冰涼,腰腹冷,脾虛引起的小兒啼哭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艾草肚臍貼真的能減肥嗎2

艾草肚臍貼能減肥嗎

艾草肚臍貼並不是用的艾草直接貼在肚臍上,它是把艾草做成了一種像膏葯一樣的體貼。艾草肚臍貼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但是裡面不完全是艾草,會搭配很多其他的葯物和其他的組成成分。那麼把艾草直接貼在肚臍上,實際上是有一定的理氣和胃溫陽的'健脾這樣的作用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是可以達到一定的減肥能力,但是不能單純靠艾草、肚臍貼這種方式來減肥。同時這種艾草肚臍貼,因為它做成了膏葯的形狀,或者膏葯的作用,它貼在肚臍上,還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副作用的。

比如說這種膏葯會不會過敏?比如說我們對艾草本身會不會有這種過敏的症狀?

因此這種艾草肚臍貼,大家可以選擇性的使用。但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應用,而且在臨床上我們經常也能碰到這些,用了肚臍貼之後造成局部過敏、皮膚破潰的這樣的情況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艾草肚臍貼真的能減肥嗎3

艾臍貼真的有用嗎?

肚臍,中醫有稱其為神闕穴,匯聚人體經絡之百脈,是關鍵之穴。所以古來有灸於神闕穴,能調和氣血,驅邪治病之療效。而現代科學表明,肚臍位於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通過一定的葯貼、行灸都有助於調節人體運行活動,提高人體免疫力,起到祛病、益壽延年的作用。

同時肚臍周圍沒有皮下脂肪阻擋,血管豐富,是一個天然易滲透的場所,加之由於是皮膚滲透,不用經過胃液的破壞,葯效更好。也就是說普通的物理葯物理療是可以通過這個途徑滲透進人體從而起到葯療作用的。

而艾臍貼實則是利用艾草的葯效,化學加工而成。比起艾灸危險系數較小,日常在家也可以輕松完成。通過葯熨的貼膚滲透,艾臍貼確實可以發揮到艾灸的效果,幫助人體進行一個葯理調節,祛濕排毒的效果。

艾臍貼還有哪些功效?

除此之外,艾臍貼還有很多功能。例如民間傳說的艾臍貼可以減肥一說,其實不假,但艾臍貼只是起到一個促進新陳代謝,消腹水水腫的功能,如果想通過艾臍貼來減肥,並沒有奇效。

其次,女性在經期過程中出現經不調導致的經痛等,可以通過艾臍貼來進行一定的緩解。並且,由於艾草等中葯材的調節作用,在活絡人體細胞,促進氣血循環等方面療效顯著,在養顏、益壽方面作用明顯。

使用艾臍貼,這些事項要注意

艾臍貼雖好,也有注意事項。現在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使用艾臍貼來進行調節身體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艾臍貼的品牌卻不少,在選購艾臍貼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在正規渠道購買品質有保障的產品;

同時在使用過程中,自身出現任何紅腫或過敏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還有就是孕婦等特殊人群禁止使用這種葯物產品,謹防葯物滲透對這類人群產生不必要的損害。

使用頻率上也要注意,很多人以為艾臍貼療效好,就天天盲目使用,其實使用過多就像吃補品,最終還是會出現一定的反作用,所以人們在使用過程中,保持一周3-5次的頻率,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要適當的調節使用時間。

B. 創可包包肚臍減肥有效嗎中葯外敷減肥葯包有用過的嗎中葯包減肥有害身體嗎15歲

減肥包敷肚臍眼有效嗎 如何正確的減肥
一、肚臍眼上敷減肥包到底靠不靠譜呢
現在的女性越來越喜歡美麗,而且對自己的外在形象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減肥產品也開始熱銷起來,減肥產品的種類非常多,除了之前我們聽說過,比較多的口服類的西醫減肥葯之外,這兩年中醫減肥也開始大行其道。中葯減肥也有它的獨到之處,現在非常流行的在肚臍眼上敷減肥包的減肥方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1,很多中葯材是具有燃燒脂肪從而達到一定的減脂效果的作用的,但是這一類產品也有自己不可避免的弊端,通常這一類葯品都需要穴位刺激,達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後才能夠達到治療效果,可是如果單純的通過貼肚臍眼就讓葯物吸收,這顯然不太可能。
2,我們在選擇貼肚臍眼的減肥葯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葯包的中草葯成分,看一下這些中草葯成分有沒有真正具有減肥作用其次貼肚臍的葯包粘接皮膚的部分。會讓很多皮膚較為敏感的人過敏,因此在貼這種減肥葯膏的時候,可以用剪刀剪一小塊,粘貼的部分貼在皮膚上做實驗,確定沒有過敏現象之後再貼。

3、中葯熱敷包的減肥原理是什麼。中葯熱敷包減肥的原理是將中葯包敷於肚臍眼處,通過神闕穴的吸收能力,將中葯包內的中葯葯效吸收到體內,並且作用於皮下脂肪,從而實現皮下脂肪的溶解和分解。還可以調節內分泌,實現消除多餘脂肪的作用,從而成功實現減肥的目的。
4、中葯熱敷包的使用方法。早上起床後我們可以先喝300毫升左右的溫水,目的是為了補充夜晚流失的水分,並且帶動腸胃蠕動。10-15分鍾後打開盒中的小開穴包,把包放入腰帶的網中,然後把葯包對准肚臍插電開始加熱,讓神闕穴充分吸收葯效。約五分鍾後將葯包翻面,溫度要適宜,當身體感覺過熱時可以將溫控開關調至睡眠檔。熱敷半小時後就取下,待葯包自然冷卻後放回自封袋內保存,以免葯效的揮發。
5、中葯熱敷包的減肥功效是什麼。中葯熱敷包通過溫灸療法,肚臍滲透給葯,可以達到祛除濕寒、調節脾胃,打開穴位、疏通人體經絡的效果。使用減肥熱敷包可以調理亞健康體質,調節內分泌。可以提高脂肪分解能力、溶解脂肪。還可以增強脾胃運動,縮小胃的容積、增加胃動力。

C. 中葯敷臍療法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機理是什麼

臍位於腹部正中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屬中醫經絡系統中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名為神闕。任脈總領一身的陰經,循行於胸腹正中,通過經絡聯絡五臟六腑。神闕位於大腹中央的臍部,臍為先天之命蒂,後天之氣舍,介於中下焦之間,所以神闕穴為經氣的匯海,五臟六腑之本,有健脾溫腎、行氣活血、散結通滯、主百病的作用。 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皮下無脂肪組織,皮膚和筋膜、腹膜直接相連,臍部皮膚除局部微循環外,臍下腹膜還布有豐富的靜脈網,淺部和腹壁淺靜脈、胸腹壁靜脈相吻合,深部和腹壁上下靜脈相連,腹下動脈分支也通過臍部,再者臍凹陷形成隱窩,中葯局部貼敷後形成自然閉合狀態,利於葯物較長時間存放,這些均利於葯物穿透彌散而被吸收入血,進入體循環,達病所,發揮葯物的直接作用。另外,中葯敷貼於臍部可刺激神闕穴周圍的神經,通過神經體液的作用而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從而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正是利用上述基理,中葯敷臍療法在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上被廣泛採用。比如臨床應用的貼臍散(麝香0.15克,白鬍椒7粒壓粉貼於肚臍)就是基於上述葯物吸收機理,而發揮麝香芳香走竄、活血化瘀、消腫散結、解毒止痛,胡椒辛熱溫中散寒、化結止痛之功效,以二葯相合起到活血消結、止痛散瘀、清熱解毒的作用,從而治療慢性前列腺炎。

D. 艾灸肚臍眼正確方法有哪些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艾炷直接灸 人平躺著,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或者用艾條直接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不可太熱。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對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隔姜灸 取新鮮生薑一塊,將新鮮生薑切成約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臍略大)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平放在肚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感到灼痛時,可將薑片連同艾炷稍許上提,使之離開皮膚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隨即更換艾炷。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於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隔鹽灸 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只適於臍部。其方法是:也是平躺著,以純凈乾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填平臍孔,再放上薑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於臍中,如隔姜灸樣施灸。加放薑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根據病情多灸,不拘壯數。 主要功效:此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證,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症狀改善為度。
肚臍艾灸的操作方法 步驟1:先按「足叄里」的穴位。 步驟2:利用艾草來熏腳部「叄陰交」的穴位約叄至四分鍾。 步驟3:然後熏肚部中間的「神闕」穴位。 步驟4:邊熏肚臍附近「氣池」的穴位,再一邊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從小腿至大腿位置作推拿,過程為15分鍾。然後再做另一支腳。 步驟5:以拳頭手位從腳側位置向上推,以疏通經絡和去水腫。

步驟6: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按肚和作推脂。 步驟7:雙手按肚部的「劍凸」以下的穴位,避開肚臍位,向下推。 步驟8:再按肚臍右邊的「中樞」穴位。 步驟9:最後進行滅脂動作。 5 艾灸肚臍眼的注意事項 1、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 2、臍部如果有損傷、炎症及孕婦禁灸; 3、第二,在我們剛吃過飯後,不能艾灸,另外就是空腹覺得很餓的時候,也不能灸; 4、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覺得熱熱的感覺就可以了; 5、注意防火,用不完的艾條要徹底熄滅了,切記不要用水澆,特別是粗艾條; 6、艾灸過後不能粘水,如用濕毛巾擦拭或者是用水洗(包括冷水和熱水)都不行;艾灸此穴位後,再用手輕壓輕揉一下該穴位及周圍的部位,這樣效果會更好。

著作權歸分享者所有。

E. 中葯敷肚臍能治療哪些病

中葯敷臍治療操作很簡單,清洗肚臍後平卧,取配製好的葯末適量,用生薑汁或黃酒、蜂蜜、醋調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透氣膠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時。

皮膚敏感者可縮短時間,皮膚耐受性好的人可適當延長,但最好不超過24小時,一般可連用2~7天。急性病變、體內有濕熱、肚臍有炎症或皮膚嚴重過敏的人不宜使用這種方法治療。另外空腹或餐後也不宜馬上實施中葯敷臍。

五更瀉

可選用補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葯材混合,研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敷於臍孔,連用7日為一療程,可重復2~3個療程。

呃逆

選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細末後用生薑汁調成糊狀敷於臍孔,連用2~7天。

脾胃虛寒型胃痛

可選用胡椒、乾薑、香附等,用黃酒調成糊狀,連用2~7天。

小兒大多不願服葯,害怕打針,特別是嬰幼兒給葯尤為困難。

而小兒肌膚柔嫩,敷臍療法作用迅速,無損傷,因此在兒科應用廣泛。治小兒腹瀉、消化不良、腹痛等,可將葯粉用黃酒或茶水調勻,貼於臍部,1~2天即可見效,有的甚至數小時內即可好轉。遺尿的患兒,也可將葯物同時敷於肚臍和關元穴,可以減少遺尿次數。經常感冒的兒童,用中葯裝袋後敷臍,堅持一段時間可以提高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敷臍治療婦科病:

▲月經不調:取當歸9克,肉桂、白芍、紅花、乾薑、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葯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葯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法可適用於月經提前、推後或先後不定期者。

▲痛經:取肉桂、炒茴香、乾薑、元胡、炒靈脂、沒葯、川芎、當歸、生蒲黃、赤芍各6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每次月經前兩天,先用鹽水清洗肚臍,再取上葯粉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葯一次,連用三次,5個月為一療程。

▲閉經:取威靈仙20克、蜣螂10克、焙乾後研為細末,敷貼時取葯粉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中,約一小時去葯,每天兩次,連用至愈,適用於血瘀型閉經。

▲崩漏:取益智仁、沙苑子各20克,艾葉30克,前兩味葯研為細末,再用艾葉煎汁後調適量葯粉敷於臍中,每6小時換葯一次,5天為一療程。

▲帶下病:取芡實、桑螵蛸各30克,白芷20克,共研為細末,取葯粉適量,加醋調成糊膏狀,敷於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葯一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於白帶量多者。

▲妊娠惡阻:取半夏15克、砂仁3克,白蔻3克,生薑汁1小杯,先將前三味葯研成細末,取葯粉適量,以生薑汁調和葯粉如稠糊狀,敷於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葯兩次,7次為一療程。適用於脾胃虛弱型的妊娠惡阻。

▲產後盜汗:取何首烏適量,研為細末,加水調成糊狀,敷於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一次,連用至愈。

▲乳癖:取蒲公英、木香、當歸、白芷、薄荷、梔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蔞、黃芪、鬱金各18克,麝香4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葯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葯一次,8次為一療程。適用於肝鬱氣滯型乳癖。

▲子宮脫垂:取升麻20克,枳殼25支,黃芪20克,柴胡20克,黨參20克,麝香0.6克,陳醋適量,除麝香另研外,諸葯共研成細末,敷貼時取葯粉適量,以醋調和成糊狀,囑患婦平卧床上,取麝香0.15 克納入患者臍孔穴中央,再將調和的膏葯敷於臍部,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葯一次,10次為一療程

F.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怎麼操作

艾灸肚臍眼作為時下十分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過自己也要知道基本的操作方式,小心遇到騙子,現在電信詐騙多,庸醫那是更加的多,自己多懂點不是壞處。本期的 中醫養生 ,講講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艾炷直接灸
人平躺著,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或者用艾條直接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不可太熱。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對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隔姜灸
取新鮮生薑一塊,將新鮮生薑切成約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臍略大)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平放在肚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感到灼痛時,可將薑片連同艾炷稍許上提,使之離開皮膚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隨即更換艾炷。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於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隔鹽灸
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只適於臍部。其方法是:也是平躺著,以純凈乾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填平臍孔,再放上薑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於臍中,如隔姜灸樣施灸。加放薑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根據病情多灸,不拘壯數。

主要功效:此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證,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症狀改善為度。

肚臍艾灸的操作方法:
步驟1:先按「足叄里」的穴位。
步驟2:利用艾草來熏腳部「叄陰交」的穴位約叄至四分鍾。
步驟3:然後熏肚部中間的「神闕」穴位。
步驟4:邊熏肚臍附近「氣池」的穴位,再一邊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從小腿至大腿位置作推拿,過程為15分鍾。然後再做另一支腳。
步驟5:以拳頭手位從腳側位置向上推,以疏通經絡和去水腫。
步驟6: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按肚和作推脂。
步驟7:雙手按肚部的「劍凸」以下的穴位,避開肚臍位,向下推。
步驟8:再按肚臍右邊的「中樞」穴位。
步驟9:最後進行滅脂動作。

G. 醫生讓用中葯粉敷肚臍,但敷上了會掉怎麼辦誰有中葯敷肚臍的小妙招啊小工具也可以啊

肚臍敷葯後,用紗布、橡皮膏固定,就不會掉了。

H. 「網紅」兒童外用敷貼管用嗎學會這幾招輕松做判斷

經常有家長將信將疑地來問我:孩子脾胃虛弱、經常積食、體質虛寒易生病,有一些號稱安全、方便、操作簡單的兒童保健外用敷貼,經常給寶寶貼一貼特定的部位,據說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這些敷貼靠譜嗎?到底怎麼用?

我看了看家長們高頻提及的那些外用敷貼,主要有健脾消積貼、止咳貼、退燒貼等幾種。倒是可以從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綜合說一說這些外用敷貼的用法,為家長們解解惑:這些中醫兒童保健產品,能不能放心用在娃身上?

健脾消積貼:到底消積還是健脾?

在之前我們詳解六物膏以及其他「網紅」保健品的推文中,我就提醒過家長:當一款產品,打著中醫的旗號,號稱既能健脾又能消積,恨不得包治百病,而且成分表裡雞內金、焦三鮮、神曲等消食導滯力度大的中葯材較多,甚至添加了黨參等補物。我們就應該多留個心眼了!

如何看待市面上一些健脾消積的貼膏呢?

除非特殊的君臣配伍能達到攻補兼施的效果,通常讓小兒脾胃安,往往都要先消積、再健脾,不能一蹴而就。仔細查看一些健脾消積貼產品後,我還發現一些值得仔細推敲之處:

① 號稱「不需要肝腎代謝,可以長期用」

再溫和的消食導滯葯,即便是三星湯,也不能長期用。

兒童用葯調理,本就應該選葯食同源的材料為主,由內而外調理臟腑,只要合理使用,就不會給肝腎增添負擔,不會有代謝問題。

這種暗暗打擦邊球的宣傳,是不合理的。

很多家長用了健脾消積貼後反饋,孩子積食確實有所緩解,但仍要長期用才有效。

這就很難說清,孩子積食得到緩解,是外敷貼本身的功效,還是從根本上更注意控制飲食帶來的變化。

當然,也有一些只針對消食導滯的消積貼。

有研究表明,以古方「枳術湯」化裁而來的消食貼膏確實具有一定消積能力。敷貼在神闕穴(肚臍眼)、中脘(上腹部)等處,也屬於中醫外治方法穴位貼敷,可以說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如果家長考慮購買這種消積貼,一定要先咨詢醫生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用,然後選擇取得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國葯准字」批號的消積貼。

止咳貼:對證輔助,不能代替止咳葯

止咳貼也是家長問得很多的一種外用貼劑。

市面常見的止咳貼分兩種,普通止咳貼和葯效發揮更快的遠紅外線止咳貼。

這兩種止咳貼葯性不會太刺激,孩子是可以適當用的。但是,止咳貼並不能取代真正治療咳嗽的葯物,主要還是以保健、輔助治療為主。

由於止咳貼多含有辛辣成分,貼之前可以先用薑汁試探孩子的皮膚是否敏感,敷貼後1小時仔細觀察,如果沒有出現疼痛、紅腫,就可以貼敷1~3小時,每隔1~3天敷一次就夠了。

相比之下,遠紅外止咳貼葯性較溫和,辛辣刺激性較小,3歲以下寶寶首選這種,一次可貼敷2~4小時。

有家長反映孩子貼止咳貼無效,有2種可能:

①位置沒貼對:

一般情況下,止咳貼主要貼在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大椎、脾俞、定喘、天樞等8~10個穴位。

貼法上也有講究,還涉及到辨證,貼之前最好咨詢下醫生。認不準穴位的家長初次使用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認穴。

②止咳貼不對證:

止咳貼對上呼吸道感染等一般外感引起的咳嗽有一定效果。如果是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或者較嚴重的肺炎等,效果可能就沒那麼強了。

市面上還有一些進口的止咳貼,成分中含有支氣管擴張劑「妥洛特羅」,臨床常用於緩解呼吸困難,如果不對證,可能會引起孩子過敏、心悸、震顫等不良反應,注意要慎用。

退燒貼:用處不大,安慰的效果更多

不知還有多少家長仍然相信「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的謠言,但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發熱時第一時間取出冰箱里的退燒貼,給寶寶敷在腦門上。

市面上熱賣的退熱貼、冰冰貼,原理主要是利用水凝膠的水汽揮發,帶走額頭熱量,是一種典型的物理降溫方式。

但是,人體的氣機血液是循環的,額頭肌表的降溫,並不能帶走入侵人體的病邪。

退燒貼最大的作用,其實是家長的心理「安慰劑」,頂多是讓發熱的寶寶感覺稍微舒服一點而已。

其實很多寶寶比較抗拒用退燒貼。試想,本來生病就不舒服,迷迷糊糊間忽然被冰冰涼的東西沉甸甸地糊在頭上,動也不敢動,感覺能好嗎?

況且,如果寶寶是因為受寒發燒,體內的正氣正在抵禦外邪,驅散寒氣。此時用退燒貼,寒上加寒,會讓寶寶覺得更冷,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家長能確定孩子的發燒不是因為受寒,孩子又無過敏反應,也不抗拒,家長願意用的話,適當用一下也無妨。

給寶寶選外敷貼,學會這幾招基本不會錯

之前我也和大家介紹過一些外敷古方、經驗方,如南懷瑾方、丁桂兒臍貼等。其實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何給孩子選擇外敷貼劑的一些基本判斷法:

①提防孩子過敏反應

外敷貼劑大多比較溫和,但仍然會有部分孩子對敷貼產生過敏反應。尤其是皮膚嬌嫩的嬰幼兒寶寶。

一般情況下,聲稱能貼4小時以上、能每天敷貼的貼劑,都要慎重。

除了貼布、膠布過敏,家長還要留意外治法的成分是否有容易致敏成分。

②主要調理慢性病

比如健兒消積貼,更適合在小兒疳積、需要慢性調理的情況下使用;止咳貼,也是對慢性支氣管炎等效果更好。

前些天不是有則新聞稱,某涼茶店售賣的竟然是摻了處方葯的涼茶。

同理,如果某外敷貼劑宣傳針對急病也能立竿見影,一定要仔細看成份,是否摻了西葯、處方葯。

我總是說,「中醫不是慢郎中」,大家的觀念一定要扭轉過來。中醫外治也並不代表療程長、效果慢。中葯也能見效快、療效好,前提是精準辨證、對症施治。

③注意成分配比,溫和安全為主

這需要家長有一定的中葯材判斷基礎,確實有一定難度。

但一些最基礎的,比如看到雞內金為主要原料且宣傳能長期健脾的,一般都不靠譜。

④謹慎「網紅方」

最快速的辨別方法,就是看外敷貼劑上是否有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國葯准字」批號。

外敷貼劑多為國葯准字B類,即代表保健葯。這也更加明確地提醒家長,外敷貼劑主要是保健、輔助調理用,不能完全取代正規治療葯物和方法。

有一些三甲醫院會開出自己研製的敷貼葯膏,只要遵醫囑使用,一般是沒問題的。

至於一些微商賣的「網紅方」,很難說是不是用劣質食葯材胡亂拼湊而來,家長一定要謹慎使用。我曾看到一些賣得很火的「三無」外敷貼劑,甚至沒有給出明確的原材料成分,這種就不要選擇了。

其實,判斷外敷貼劑是否合適,和給孩子選擇口服葯類似,都要遵循兒童用葯安全。平時多看平台的推文,認真系統地學好用葯安全的相關知識,面對層出不窮的兒童保健產品,就能訓練出判斷力和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