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竹編制插花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竹編制插花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0-23 02:25:56

㈠ 傣族竹編的竹編藝術

生活在雲南德宏、西雙版納等地的傣族群眾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這里,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竹樓,用材大部分是竹子。竹樓通風透氣,涼爽防潮,很適宜在炎熱多雨的氣候下居住。竹樓里鋪著黃亮亮的竹席,陳設有竹凳、竹篾桌、竹水桶、竹飯盒、竹臉盆、竹節碗、竹湯勺、竹紡車……。比比皆是的竹子用具,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竹編,是傣族的特色藝術。
外形如孔明帽子式的竹樓,橫梁和柱子是龍竹做的;樓板、圍牆,是竹子做的;樓梯是小葉龍竹做的。
假若你到傣家做客,主人首先請你坐在竹椅上,用小竹筒裝上香味濃郁的烤茶,放在竹製的桌子上,請你品嘗。
吃飯的時候,你會看到盛飯的是竹簍、竹筒,進餐用的是竹筷。興許還會碰到好客的主人為你做一頓「竹筒飯」。
晚上,你要是在傣家過夜,主人一定請你躺在竹榻上。這時,竹樓外的龍竹在風中搖曳著,發出陣陣節奏舒緩的碰擊聲,使你漸漸進入夢鄉。
傣族與竹緊緊地連在一起,傣家人不僅種竹、愛竹,而且在生活中也離不開竹子。竹編是傣族群眾特有的民間手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傣族竹編不但原料得天獨厚,而且還擁有一批巧匠能手。他們繼承民間的傳統竹編工藝,並與外地竹編工藝相結合,編制出許多具有獨特風格的竹編用具。
這些竹編工藝品有:扁帕、魚籠、飯桌、茶幾、籮筐等大、中、小30多個品種。
傣族竹編工藝品,堪稱上乘藝術,選材精良,構思奇巧,做工嚴實。特別是傣族同胞腰上系的「扁帕」,形狀美觀,小巧玲瓏,是傣族日常生活必備的精品。
傣族竹編,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現了傣族人民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

㈡ 有哪些簡單適合在家獨居的老人做的手工活

適合在家獨居的老人做的手工活有:竹編製品、做鞋墊、草編製品。

第一,適合在家獨居的老人做的手工活有竹編製品。竹編製品有很多種,比如籮筐、家禽籠、魚簍、花籃、竹桌、竹椅等。

第二,適合在家獨居的老人做的手工活有做鞋墊。現在到處都是廢舊衣服,收起來做成鞋墊很好賣。這個活兒都是手頭上的,也不累,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家也完全可以做。

第三,手工活有草編製品。農村很多家庭日用品,比如籃子、刷把、草墩等都是家裡老人手工編織的,原材料也比較好找,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家也可以做一下,這都是手頭上的活路,不累人。

綜上所述,適合適合在家獨居的老人做的手工其實很多,如果家裡老人實在閑不住,就看看他們喜歡做什麼,讓他們做什麼吧,又能活動身子骨,又能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㈢ 【視角日本14】竹工藝——風格多彩,創造力十足

?《鐵壺之家》

提供:日本原裝進口鐵壺 |日本原裝進口銀壺

每周五【視角日本】,帶您玩轉日本風物!

竹工藝歷史淵源文化

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

工藝竹編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更具深厚的歷史底蘊,竹的氣節在竹編藝術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竹編發源自中國,精緻於日本。

編織:編織的開始的一寸,最費神也最傳統,一般由寬0.6毫米厚0.2毫米的竹箴編織,因為這樣用三本繩目編法的細竹箴才能插進去。編織過程中還會使用加熱定型、扭捆、彎曲、碳化等工藝。

註:圖片來自網路

—END—

藝術總是越接近理想就越美,手藝是越接近現實就越美。日復一日的相處,就會產生不能分割的情感。日本人對「匠人精神」的推崇,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澱。每周五【視角日本】,鐵壺之家帶您一起玩轉日本風物,感悟匠人之魂。

㈣ 竹子編織成的東西有哪些

竹子編織成的東西有:瓷胎竹編花瓶、竹編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編平面畫等,民間竹編涼席 、涼枕 、扇 、籮 、筐 、籃 、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竹編在編織過程中,不同的編織手法自然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紋樣,幾何紋樣具有規律的組織,體現了勞動的節奏感和基本的形式法則。

除了幾何紋,人們在編織竹編的過程中不斷有所創新,圖案紋樣也是豐富多彩的,有花卉、果實等植物紋樣、動物紋、人物、書畫等等。

(4)手工竹編制插花圖片擴展閱讀: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

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 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艷明快的花紋。

瓷胎竹編工藝使用的竹材是經過嚴格挑選來自成都地區的特長無節瓷竹,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製作出精細的竹絲。

㈤ 竹編的分類

瓷胎竹編產品按造型主要分為瓶壇包盒具等幾大類。花瓶類有小到 5 CM的單件瓶,也有大到 145CM的千件瓶,可適合不同場合的需要。壇罐類有茶杯、糖缸、茶葉罐等實用品。竹包類有兩大類六個規格的竹包手袋和挎包。竹編盒類有竹胎、紙胎、漆器胎幾種,規格有7CM、9CM、11CM、13CM、15CM等幾種,還分為單盒、內三格盒和套三盒等。竹編具類則是工廠的主要品種和技術優勢所在。纏嘴過把、緊扣瓷器,精心編織出不同圖案,是瓷胎竹編產品與其它任何竹編不同的獨特技藝,是最能體現出瓷胎竹編工藝以精細見長特色的地方。按用途分有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煙具,還有功夫茶具、日式茶具和提梁茶具等等。按規格分,從套二套三的酒具茶碗到十五頭二十二頭一套的咖啡具都有。按底胎所用材質不同,既有瓷胎、陶胎、漆胎、玻胎, 也有台灣客人偏好的紫砂胎。按工藝不同瓷胎竹編產品分為普通編織、提花編織和五彩圖案編織。普通編織以古銅色的烤絲為主,配以普通幾何圖案多用於製作批量產品。提花編織則用新竹青絲經緯等寬,便於編織各類單色圖案文字手跡,更以熊貓圖案編織為多,主要製作花瓶茶具等產品。五彩圖案編織充分發揮五彩絲的特色,運用多種不同的技藝、使用各種不同的色彩編織出千變萬化的圖案效果,多用於製作展品、禮品和高檔精品。使用的技藝主要有疏編、疏細結合編、破經編、換經編、浸色編、浮雕編、立體編等二十多種。採用五彩圖案編織方法可製作出山水花鳥、飛禽走獸、人物故事等維妙維肖的圖案。
瓷胎竹編以依胎成型、緊扣底胎為其特色,也受其限制。工廠發揮瓷胎竹編技藝,移植到其他底胎和無胎產品中,開發了竹編首飾盒和竹編包類、竹編動物等新產品新品種。我們將繼續努力,創造瓷胎竹編的未來。
產品常規分類:瓷胎竹編花瓶、竹編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編平面畫。
竹編工藝可分為細絲工藝和粗絲竹編工藝品(說明:有瓷胎工藝品和無瓷胎工藝品)。成品主要是經對竹子切絲、刮紋、打光、劈細等工序,將剖成一定粗細的篾絲編結起來製成。東張竹編主要是粗絲竹編工藝。
1、細絲竹編工藝 (瓷胎竹編工藝)簡介: 瓷胎竹編技藝獨特,以精細見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在製作過程中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進行手工編織,讓根根竹絲依胎成形,緊貼瓷面,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渾然一體。 產品主要有:瓷胎竹編花瓶、竹編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編平面畫。
2、粗絲竹編工藝(無瓷胎竹編工藝):是指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的竹編工藝。製作過程是先將竹子剖削成粗細勻凈的篾絲,經過切絲、刮紋、打光和劈細等工序,編結成各種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籃、果盒、屏風、門簾、扇子等。粗絲竹編工藝品主要在我國南方地區盛產。東張鎮做為福清市的五大歷史古鎮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民間傳統文化的積淀,因所處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竹種資源豐富,有淡竹、水竹、毛竹等許多種類。主要產品有竹編涼席 、涼枕 、扇 、籮 、筐 、籃 、箕畚、搖籃等。
四川逍遙居竹編工藝品
1、四川逍遙居手工竹編平面畫接近生活,與網路更深沉次的互聯,同時對書畫作品文化更新的體驗。
2、粗絲工藝品(無瓷胎竹編工藝品):
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 。新石器時期的良渚文化遺物中 ,已經出現竹編器具 。幾千年來 ,民間竹編涼 席 、涼枕 、扇 、籮 、筐 、籃 、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我國南方地區,則逐漸形成富於地方特點的竹編用具和手工藝品 ,如安徽的舒席、四川的竹絲扇和瓷胎竹編等 。竹編製作 ,一般經過剖絲 、切絲 、刮削 、磨光 、編結等過程。
主要產地有浙江東陽、嵊州,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貢等。四川自貢藝人龔玉璋的扇子,稱為 龔扇子 ,所用篾絲,細如絹紗。

㈥ 竹編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手藝,有哪些竹編的代表作

相信生在農村的人都使用過或者是看過使用竹編製作的背篼或者是其它農用工具。竹編是將竹片編製成所要設計的造型的一件工藝品。它是我國傳統的手工藝。據說在大池鎮合甲村有一位竹編的老藝人傅盛濤,他雖然已經很老了,但他還是堅持竹編這一傳統工藝。

竹子搜集時間不當容易造成竹子生蟲或者發霉,竹齡選擇決定了竹子的柔韌性,從而決定了竹器的編織難度和美觀程度,而竹編藝人的水平則決定了一件竹編的價值。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有些厚度僅為一兩根頭發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發絲寬,有的厚度兩三毫米,寬度也不足一厘米。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

㈦ 【竹編工藝】編織工序及產品

竹編是利用山上毛竹的部分作為主要材料,將毛竹劈成篾片或者蔑絲進行編織,製作出多種多樣的生產工具和工藝品的手工藝術。竹編工藝期初盛行於農村地區,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竹編工藝逐漸成為了現代的工藝品和藝術價值,現代的竹編工藝也不單單僅僅作為工具來使用了。




編織工序

竹編工藝的編織程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材料處理、編織和收尾,材料處理是將山上砍下來的竹子進行特殊處理,先將竹子放在院子中的陽光下進行暴曬,曬干後再讓它淋雨,淋過雨之後再暴曬幾次,然後存放起來,並去一部分的材料颳去竹節和竹毛部分,處理完之後一分為二剖開,放在河水中進行一定時長的浸泡,加大竹子本身的韌性,用蔑刀將它剖成均勻的細條之後進行刮光處理,放置在某一個特定的位置等待被用作編織的主要材料。



在編織的時候,手工藝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用較寬的竹條作為載體,再使用之前准備好的篾條進行編織,一般來說會遵循這樣一個標准:兩寸處分頭頸、五寸處分二頸、一尺處分三頸。編織完畢之後,將其進行鎖邊處理,如果你編的是小篼那麼就需要按照一尺五寸高鎖邊來編織,如果是中背篼則按照一尺六寸、大背篼按照二尺高鎖邊來編織。當邊子被鎖住之後,開始進行背篼口楦圓、楦正,處理完畢後,進行纏邊處理,把嫩竹子一分為二剖開在口沿部位纏上三圈即可。這一部分是最考驗編織者手藝水平的一道工序。當主體部分編織完畢後,還需要使用栓帶進行處理,做成一個便於人們攜帶和移動的輔助部分,這樣你就可以背在身上或者提著都會省力一些。



主要產品和成品

目前來看,現代社會使用這種傳統方式編織而成的成品主要有五種,第一種就是車花,將竹節弄成一定形狀和裝飾;第二種上市拼花,主要利用竹節的表面拼成花型或者器皿;第三種是穿珠,將竹節製成一部分的小段進行穿結處理;第四種是翻簧,利用竹簧進行特殊處理或編織之後,可以將它們做成各式各樣的優美器皿,用來盛放東西。目前大部分的編織就包括這幾種成品。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傳統的編織品會逐漸失去它本來的作用,而成為人們心目中一種獨特的手工藝品,它的藝術價值會遠遠大於它的實際價值。

㈧ 手工竹編五穀畫怎麼做用什麼材料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2008年6月7日,竹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考古資料證明,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後,便從事簡單的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所獲的米粟和獵取的食物稍有剩餘,為了不時之需,就把食物及飲水存放起來。這時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種石斧、石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在實踐中,發現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於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

中國的陶器也始於新石器時代,它的形成與竹編的編制密切相關,先人在無意中發現塗有黏土的容器在經火燒過後不易透水,可以盛放液體。於是以竹藤編制的籃筐作為模型,再在籃筐里外塗上糊泥,製成竹藤胎的陶培。在火上烘烤製成器具。後來人們直接用黏土製成各種成形的胚坮,就不再使用竹編編織。但是還是對竹藤幾何圖形十分喜愛,便在陶培半干狀態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籃、筐、席等編織物的紋樣作為裝飾。

在殷商時代,竹藤的編織紋樣豐富起來。在陶的印紋上出現了方格紋、米字紋、回紋、波紋等紋飾。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擴大,竹子的編織逐步像工藝方面發展,竹編圖案的裝飾氣味越來越濃,編織也日見精細。

戰國時期還出了一位致力於竹編技藝研究的人,他就是泰山。

戰國時期的楚國編織技法也已經十分發達,出土的有:竹席、竹簾、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籃、竹簍、竹筐等近百餘件。

秦漢時期的竹編沿襲了楚國的編織技藝。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銅馬車」底部鑄有方格紋,據專家分析,這方格紋就是根據當時竹編席子編織的方格紋翻鑄的。

此外,竹編也被能工巧匠們製成小孩的玩具。燈節活動自唐代以來就在民間流傳,至宋代已經十分流行。一些達官貴人往往會請制燈藝人創制精緻的花燈。其中一種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圍糊上絲綢或彩紙。有的還用竹絲編織作為裝飾。

龍燈起源於漢代,到宋代更為盛行。龍頭,龍身大多以竹篾作內骨編制而成,龍身上的鱗片也往往用竹絲扎結。

還有一種叫「竹馬戲」的民間小戲。自隋唐起流傳至今。戲的演出與馬相關,如《昭君出塞》等,演員騎的馬用竹子做成。

明代初期,江南一帶從事竹編的藝人不斷增加,遊街竄巷上門加工。竹席、竹籃、竹箱都是相當講究的工藝竹編。尤其以竹編最為著名。益陽的水竹涼席創始於元末明初。[2]

明代中期,竹編的用途進一步擴大,編織越來越精巧,還和漆器等工藝結合起來,創制了不少上檔次的竹編器皿。如珍藏書畫的畫盒、盛放首飾的小圓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圓盒等。

」褐漆竹編圓盒「是明代官宦人家使用的一種竹編圓盒。

明清時期,特別是乾隆以後,竹編工藝得到全面發展。江浙一帶出現了竹籃。

㈨ 傳統工藝竹編製作過程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 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 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艷明快的花紋。


瓷胎竹編工藝使用的竹材是經過嚴格挑選來自成都地區的特長無節瓷竹,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製作出精細的竹絲。瓷胎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一兩根頭發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發絲寬,

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觀者無不贊嘆其難。瓷胎竹編在製作過程中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進行手工編織,讓根根竹絲依胎成形,緊貼瓷面,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渾然一體。

瓷胎竹編產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層,纖維十分緻密,同時進行了特殊的處理,能夠耐乾燥,不變形,不蟲蛀,耐水可清洗。

㈩ 手工編織花籃製作方法

開始製作:
1、把編織帶剪成4根一樣長的(長度根據自己想編制花籃的大小來決定,長度=底面直徑+2高度+10cm),我的這些是45cm長。如圖這樣在正中間編好,並用細繩綁好,以利固定

2、把帶子一分為二剪開

3、用一根剪成1/4寬度的帶子一上一下的編一圈(底面用細帶子才能編的平整)

4、再用另一根帶子編第二圈,和第一圈的上下相反

5、第三圈邊拉緊邊編,這樣就能把前面的固定住

6、第四圈、第五圈......依次這樣編下去,並盡量把蘭色的調整均勻

7、直到你想要的大小,多餘的帶子剪掉

8、把蘭色的帶子這樣折一下

9、用剪成1/2寬的帶子編側面,開頭部分剪成斜面,盡量和底面銜接好

10、中間最好能襯個合適大小的花盆,這樣比較好控制形狀

11、接頭部分這樣銜接,等下一圈編好了就會被固定

12、達到想要的高度後,剪成斜面收頭,盡量使上沿水平

13、把上端剩餘的帶子盡量拉緊向下折,這樣塞進去,注意裡面的向外塞,外面的向里塞,使得正反兩面都要有哦,另外我還用多餘藍色的墊襯了一圈,作為裝飾

14、瞧,已經編好了,這是內部的樣子

15、這是底部的樣子,有點不平不要緊,重物壓幾天就好了

16、放上今年插扦的鴨掌木,還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