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茶道入門泡茶步驟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茶道入門泡茶步驟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04 18:37:12

① 茶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怎麼泡茶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茶文化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喜歡在空閑的時候,叫上三五知己,一起喝茶聊天。那麼,對於泡茶的基本正確方式,朋友們是否也已經掌握了呢?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基礎知識吧。

一、泡茶用水

泡茶用水最好採用山泉水或純凈水,要求水沒有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非常適合泡茶。

同時注意:茶水比例,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②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解,茶道入門知識

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但是在高信息大互聯的時代,傳統的茶道與茶藝改變著無數人們那根綳緊的神經。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正確的泡茶步驟圖解,茶道入門知識,歡迎借鑒參考。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一、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二、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里,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放入茶則(普及一下,茶則就是從茶葉罐里取茶葉用的工具和量器,詞較生僻,我剛入門時為顯資深,常向外行秀此名)。這時可以請賓客賞茶,也借這個機會與客人交流,介紹他們認識此茶的特色,香氣?顏色?外觀?賞完茶後再放回原處。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沉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鍾方位,拇指放六點鍾方位,並以八點鍾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茶道初學者泡茶的注意

儀容禮表

泡茶的時候,女性要把長發挽起,以免頭發掉落到茶湯里,而且妝容要以淡雅為主,不要過於濃妝艷抹;手上不宜配到過多首飾,會影響泡茶的美感;服裝以配合茶會氣氛或者茶具茶席為主,穿得樸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勢

泡茶時屁股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處,身體要坐正、腰桿要挺直,在泡茶過程中也要保持身體的端正,不要因為倒水、持壺而把身體歪到一邊。另外在泡茶過程中要放鬆全身的肌肉,不要因為緊張而顯得過於拘謹,當你心情和身體都放鬆下來的話,泡茶的動作才會顯得優美,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清潔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潔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經清洗過了,還是得當著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潔茶具時不要用手觸摸茶杯,而是用茶夾夾取茶杯用沸水進行清潔。

賞茶聞香

清潔完茶具後,把干茶倒進茶荷中,雙手端起茶荷遞給客人,讓客人觀賞一下干茶的外形香氣。在茶藝表演中,一般會有聞香這一步,讓客人聞香的時候,也是用雙手拿起聞香杯優雅地遞給客人進行聞香。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時候,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茶壺的壺嘴、公道杯的杯嘴還有隨手泡的壺嘴都是不能對著客人的,一般都是橫放;泡茶的過程動作不能太大,不要發出過大的碰撞聲。

在倒茶的時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後再倒給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滿就好,而且要按照輩分來倒,長者為先。泡茶者左側為德高望重的人,然後依次為長者 敬者,千萬別坐錯了 倒茶依次從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講究的,雙手三指護墊又稱」三龍護鼎「不僅僅是雙手端給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時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時候手要平而且要穩,確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勢是舒服的。當客人杯里的茶空了的話,得及時添上,不能讓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倒茶時還有一個細節特別要注意,「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世間有天地 人間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這就是所謂7分茶水3分情義.

自己品嘗

泡茶並不是只能讓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嘗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茶湯若是淡了或者濃了,可以適當改變沖泡的時間,以沖泡出最佳品質的茶湯。

更換茶葉

當茶葉泡得很淡,沒有味道的時候,就需要及時更換新的茶葉了,否則客人會認為你在下逐客令。除非你接下來真的有事,而客人又一直不走,那就可以以不更換茶葉來暗示客人該離開了。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解

用沸水沖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干,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里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沖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鍾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③ 泡茶的步驟圖解

01 泡茶先識茶

肉眼看外形和顏色,大致區分茶的種類,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斷條索緊結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調輕重等多個方面,再根據自己對茶的認識,選擇最恰當的沖泡方法的選擇。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黃茶:條索嫩黃、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

紅茶:烏金色、茶芽少,帶有甜香;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02 水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凈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沖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03 器為茶之父

茶器要結合沖泡的茶類選擇,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范圍很廣,平時多練習使用,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沖泡。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04 體積投茶法

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已經夠重量了;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的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是比較科學且便捷的方法。

也可根據個人口感和實際情況調整,體積投茶量僅供參考。

△一泡茶水,不同的茶,形態不一樣,需要投放的茶量「看起來」差別真的很大!

05 不同水溫不同味

在同一濃度的茶湯中,高溫沖泡出的茶湯較強勁,低溫沖泡出來的茶湯較溫和。嫩度較高的茶葉宜低溫沖泡,避免燙壞茶葉;粗老的茶葉可以用高溫沖泡,以激發出茶的香氣和滋味。品茶時可先嗅其香氣,待茶湯溫度略有下降,即可品飲。

不同茶類適應沖泡的水溫:

綠茶、黃茶、紅茶:80-90℃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100℃

白茶:嫩度高的白茶80-90℃,老白茶100℃

06 浸泡時長

針對功夫泡茶法,浸泡時長的掌握需要綜合考慮茶的品類、形態以及沖泡次數等因素。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紅茶,首泡的浸泡時間約為3-5秒,然後快速出湯。坐杯的時間可根據泡數而定,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3-5秒。

另外茶葉如果較碎,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需要適當減少時間,防止滋味苦澀。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07 適口為珍才是好茶

品茶≠評茶,我們日常泡茶時,可以隨著當時的情境和心情選擇喝茶的口味。

不一定要追逐珍稀昂貴的茶品,也不一定苛求沖泡技術,只要能夠享受當下喝茶的心情,享受有茶生活的美好,便是一杯好茶。畢竟適口為珍才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每次泡茶,心裡一邊想著這七個「小關鍵」,手裡一邊回顧動作,多實踐多練,相信你的泡茶技術也會慢慢提高。

泡的茶多了,手法自然熟練了;喝的茶多了,對茶的認識也更豐富了。

④ 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

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

友情似茶,味雖淡,卻回味無窮,沁人心脾。泡出一杯好茶,是需要工夫和耐心的。首先,茶葉要好。茶葉從茶樹上被摘下後要經過日曬、烘焙、炒乾等多種步驟才能完成。其次,泡茶的步驟同樣也很講究,下面我為你講解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讓大家對於日常的泡茶步驟有個簡單基礎的了解。

泡茶 要素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泡茶 的步驟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

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泡茶 的步驟二: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松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級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泡茶 的步驟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鍾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制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艷。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鍾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鍾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鍾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鍾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鍾後,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鍾,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泡茶 的步驟點四:沖泡次數

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沖泡4~6次,甚至更多。

道知識:各類茶的品飲

茶類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質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側重點不一樣,由此導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級細嫩綠茶的品飲

高級細嫩綠茶,色、香、味、形都別具一格,討人喜愛,品茶時,可先透過晶瑩清亮的茶湯,觀賞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態,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滲透和湯色的變幻,然後端起茶杯,先聞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間來迴旋動,如此往復品賞。

2.烏龍茶的品飲

烏龍茶的品飲,重在聞香和嘗味,不重品形。在在實踐過程中,又有聞香重於品味的(如台灣),或品味更重於聞香的(如東南亞一帶),潮汕一帶強調熱品,即灑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遠及近,使杯沿接唇,杯麵迎鼻,先聞其香,爾後將茶湯含在口中迴旋,徐徐品飲其味,通常三小口見杯底,再嗅留存於杯中茶香。台灣採用兵是溫品,更側重於聞香。品飲時先將壺中茶湯趁熱傾入公道杯,爾後分注於聞香杯中,再一一傾入對應的小杯內,而聞香杯內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們品烏龍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時,先將聞香杯置於雙手手心間,使聞香杯口對准鼻孔,再用雙手慢慢來回搓動聞香杯,使杯中香氣盡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至於啜茶方式,與潮、汕地區無多大差異。

3.紅茶品飲

紅茶,人稱迷人之茶,這不僅由於色澤紅艷油潤滋味甘甜可口,還因為它品飲紅茶,除清飲水思源外,還喜歡調飲,酸的如檸檬,辛的如肉桂,甜的台砂糖,潤的如乳酪。

品飲紅茶重在領略它的香氣,滋味和湯色,所以,通常多採用壺泡後再分灑入杯。品飲時,先聞其香,再觀其色,然後嘗味。飲紅茶須在品字上下功夫,緩緩斟飲,細細品味,方可獲得品飲紅茶的真趣。

4.花茶品飲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於一體,茶的滋味為茶湯的本味,花香為茶泌之精神,茶中學教師與花香巧妙地融合,構成茶湯適口、香氣芬芳的特有韻味,故而人稱花茶是詩一般的茶葉。

花茶常用有蓋的白瓷杯或蓋碗沖泡,高級細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沖泡,高級花茶一經沖泡後,可立時觀賞茶在水中的飄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滲出和茶泡色澤的變幻。當沖泡2~3分鍾後,即可用鼻聞香。茶湯稍涼適口時,喝少許茶湯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相結合的方法使茶湯在舌面來迴流動,口嘗茶味和余香。

5.細嫩白茶與黃茶品飲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製作時,通常將鮮葉經萎凋後,直接烘乾而成,所以,湯色和滋味均較清淡。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通常製作是示經揉捻,因此,茶汁很難浸出。

由於白茶和黃茶,特別是白茶中的白毫銀針,黃茶中的君山銀針,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是以觀賞為主的一種茶品。當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黃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賞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品飲前,可先觀茶干,它似銀針落盤,如松針鋪地,再用直筒無花紋的玻璃杯以70℃ 的開水沖泡,觀賞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動,最終個個林立的過程,接著,聞香觀色。通常要在沖泡後10分鍾左右才開始嘗味。這些茶特重觀賞,其品飲的方法帶有一定的特殊性。

;

⑤ 茶道入門泡茶方法是什麼

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入門泡茶方法,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是如何泡茶的

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飲茶方法,源自中國唐代和宋代,如唐代「研膏臘面」抹茶、宋代的點茶和明代的煎茶幾種。

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布置;品鑒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1、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湯」,使用的是末茶。其飲法是由宋代點茶道演化而來。只是宋代採用團茶,還需羅碾烹炙,而日本採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抹茶道道基本流程

備具潔器:將茶碗、茶筅用溫水潔凈,擺置抹茶基本茶席

投茶注水:極其精細的抹茶倒入茶碗,將水溫80℃左右,約20ml水注入茶碗

調膏加水:用茶筅在碗中攪動,使抹茶與水融合,稱為調膏

擊拂抹茶:繼續加水約40-60ml,點打茶湯,至茶沫起

奉茶敬客:點茶完成後,雙手捧起茶碗,品飲或將抹茶奉給客人

2、煎茶道。是明朝福建的隱元禪師帶到日本的,流派眾多,和目前國內的泡茶方法差不多,就是用鐵壺或茶壺沖泡茶葉,分給茶客喝。

茶道入門泡茶方法

1、器皿選擇

泡茶時,選擇合適的器皿對茶的口感很有影響的,一般來說,綠茶適合用杯底厚,杯壁薄的玻璃杯;烏龍茶用紫砂壺;紅茶用白瓷杯或紫砂壺等等,這樣泡出來的茶才最有味道。

2、泡茶水的選擇

比較理想的泡茶水是泉水、深層地下水等,這類的水泡出茶來別有一番滋味。盡量不要用自來水,我也覺得喝起來味道比較怪,我去趵突泉時,經常看到賣泉水泡茶的地方高朋滿座。

3、水溫的掌握

泡茶前,水溫的掌握也很關鍵的,剛燒開的水不要急著沖茶,這樣沖出來的茶不好喝,也容易損失茶的營養。85°--90°之間的水溫最適宜。

4、泡茶前先洗一遍茶

茶葉烘乾的過程容易落上灰塵、細菌等臟東西,因此泡茶前最好先倒入少量水,涮涮茶葉後半擰緊杯蓋,把水空出,小心不要倒出茶葉。

5、把握好茶葉和加水的比例

泡的茶葉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口感,而且常飲過濃的茶還會引起身體的病變,具體的比例根據茶葉種類不同有所區別。通常茶與水比較合適的是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

6、掌握好沖泡茶的次數.

一遍一壺茶沖泡的最佳次數是3--5次,再多了茶沒有味道,不好喝了,也沒有什麼價值了,應該及時的更換新茶葉。

茶道入門泡茶的要素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並沒有統一的標准,主要是根據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為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為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占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為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為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採用煎煮茶,並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史有關。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採用沖泡法。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為1∶50。總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級綠茶或黃茶,以75℃—85℃為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大量漬出,並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後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對於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⑥ 泡茶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1、備具備水:准備好需要的茶具,如茶杯、茶壺等,然後用熱水壺煮好沸水備用。如果是使用茶具套裝泡茶,還要依次排放好茶具。

2、賞茶:用茶荷量取適量的茶葉,並把茶荷呈給賓客,邀請大家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嗅聞茶葉的濃郁清香。

3、潤杯:泡茶的第三步,逐個倒入少許沸水到茶具里,稍微轉動茶具,促使每個茶具內壁濕潤。然後把開水倒掉。

4、置茶:根據茶水1:50的比例,把茶荷中的茶葉分別投入各個茶杯或茶壺里。然後往茶具里倒入少許開水,水量以沒過茶葉為宜。使茶葉充分浸潤,更好的促發茶香和析出茶味。

5、沖泡:使用高沖法,右手提壺,把沸水注入茶壺或茶杯子里。若是使用茶杯直接沖泡,水量則以七八分滿為宜。俗語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

6、奉茶:根據茶葉的種類、緊結程度等各種因素,決定沖泡的時間。泡好後,雙手把茶依次端給客人,並伸出手掌行禮,邀請賓客品茶。

7、品飲:品飲茶湯前,不妨邀請賓客和自己一起先聞香、賞茶,感受芬芳怡人的茶香,欣賞茶葉在茶杯中沉浮飄舞的優美姿態。再細細品嘗,小口品綴,感受茶湯醇厚回甘的滋味。

8、續水:泡茶的第八步為續水,在品飲過程中,時刻留心賓客們的茶杯。當他們茶杯里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時,就要及時為其續水。續水溫度以80度左右為佳。

9、收具:這一步驟,也可在提前在奉茶後進行。整理收好泡茶的茶具,按先用後收回的順序把不需要用的茶具收回。

10、凈具:每次泡完茶,都要養成及時清洗茶具的好習慣。先沖洗干凈茶渣,然後用清水反復清洗。最後再用熱水沖燙,進行消毒處理,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以備下次之用。

⑦ 茶道的十三個步驟圖解

第一道:凈手和欣賞器具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⑧ 泡茶的幾個步驟

正確泡茶的七個步驟為:1、煮水,以山泉水、純凈水和礦泉水等軟水為佳;2、洗杯,提升茶具溫度;3、投茶,茶水比1:30~50;4、注水沖泡;5、倒茶,茶湯先倒進茶海,再倒入品茗杯;6、給茶客奉茶;7、聞茶香,品茶味。泡茶用水以山泉水、純凈水和礦泉水等軟水為最佳,無論是需要80度還是90度熱水來泡茶,首先都必須煮沸,再晾至適宜的溫度。往茶壺、蓋碗、聞香杯、品茗杯中注入熱水,稱之為燙壺洗杯,清洗干凈茶具,提升茶具溫度,也利於後續泡茶時誘發茶香。注意需要迅速倒掉水分。一般來說,茶水比在1:30~50,也就是投茶3克,至少注水150ml。可以根據個人口味來定,喜歡喝濃茶的可以多投一些茶葉,喜歡喝淡茶的可以適當多加一些水。注水沖泡時講究「鳳凰三點頭」,就是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對賓客「點頭致意」,同時也可以使茶湯濃度均勻。注意茶倒七分滿,倒得太滿端茶時容易燙傷。泡好的茶湯一般先倒進茶海中,茶海又稱公道杯,意為分茶公道。再從茶海倒入品茗杯,有品茶之意。茶杯需要放在茶盤,再遞到茶客面前,注意放置在茶客的右手前方。遞茶之後,還需要用右手做出請茶的姿勢。端起茶杯後,不要著急飲用,先聞茶香,再品滋味。小口啜飲茶湯,讓茶湯在口腔中停留幾秒,感受茶湯的回味、甘甜,再滑入喉嚨咽下。

⑨ 泡茶都有哪些步驟

1

泡茶先識茶

肉眼看外形和顏色,大致區分茶的種類。

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斷條索緊結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調輕重等多個方面。

再根據自己對茶的認識,選擇最恰當的沖泡方法的選擇。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黃茶:條索嫩黃、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

紅茶:烏金色、茶芽少,帶有甜香;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2

水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

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純凈水、礦泉水、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沖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3

器為茶之父

茶器要結合沖泡的茶類選擇,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范圍很廣。

平時多練習使用,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沖泡。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4

體積投茶法

有的茶細小、扁平,或者是緊壓茶,看起來一點點,實際上已經夠重量了;

有的茶粗壯、蓬鬆,看起來很多,卻輕飄飄的,差不多放大半壺才夠。

因此,根據茶葉的形態而使用「體積投茶法」,是比較科學且便捷的方法。

也可根據個人口感和實際情況調整,體積投茶量僅供參考。

△一泡茶水,不同的茶,形態不一樣,需要投放的茶量「看起來」差別真的很大!

5

不同水溫不同味

在同一濃度的茶湯中,高溫沖泡出的茶湯較強勁,低溫沖泡出來的茶湯較溫和。

嫩度較高的茶葉宜低溫沖泡,避免燙壞茶葉;

粗老的茶葉可以用高溫沖泡,以激發出茶的香氣和滋味。

品茶時可先嗅其香氣,待茶湯溫度略有下降,即可品飲。

不同茶類適應沖泡的水溫:

綠茶、黃茶、紅茶:80-90℃

烏龍茶、普洱茶、黑茶:100℃

白茶:嫩度高的白茶80-90℃,老白茶100℃

6

浸泡時長

針對功夫泡茶法,浸泡時長的掌握需要綜合考慮茶的品類、形態以及沖泡次數等因素。

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比如紅茶,首泡的浸泡時間約為3-5秒,然後快速出湯。

坐杯的時間可根據泡數而定,後面的每一泡可根據前一泡的坐杯時間適當地延長3-5秒。

另外茶葉如果較碎,則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需要適當減少時間,防止滋味苦澀。

茶餅壓制較緊時,醒茶不容易將茶葉完全泡開,則需要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7

適口為珍才是好茶

品茶≠評茶,我們日常泡茶時,可以隨著當時的情境和心情選擇喝茶的口味。

不一定要追逐珍稀昂貴的茶品,也不一定苛求沖泡技術,只要能夠享受當下喝茶的心情,享受有茶生活的美好,便是一杯好茶。

畢竟適口為珍才是喝茶最大的快樂。
來自網路。

⑩ 茶道步驟,最好有圖解

1、沸水溫壺

將純凈水(或山泉水更好)燒至沸騰,徐徐倒入紫砂壺中,注意冬天時要用溫水先沖泡紫砂壺,避免溫差過大引起的壺裂。燙壺後將茶漏、茶杯、茶寵統統用沸水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