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巧手竹篾編步驟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巧手竹篾編步驟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05 02:20:22

① 編竹籃用的竹篾是怎麼做出來的

竹篾是竹子用篾刀劈出來的,先把竹子劈開,分成竹籃上用的竹篾那麼寬,然後再一層一層的劈,可能劈好幾層,最外邊一層最好叫篾青,做席子,竹籃最結實光滑,其次二,三...最里其本沒有用。

② 風箏的簡易做法

風箏的簡易做法需要准備的材料:

1、竹條(0.6厘米厚,1厘米寬,90厘米長)

2、風箏面材料(紙、塑料等)

3、繩子

4、剪刀

5、木尺

6、漿糊黏條

7、小鋸子

8、鉛筆、粉筆

9、木膠

製作步驟:

1、用小鋸在每根木棒得埠處鋸一個缺口。請小心,別使鋸對著自己。

5、把繩子拉緊,接著把繩子得兩頭系成一個結。在木框得四端被繩子纏過得缺口處,每處都再用繩子用力繞幾圈後拴緊。

6、把風箏得框架放在一個塑料薄膜上,方便於做出一個樣本。橫著得木棒必須在下面貼緊塑料面。用粉筆畫出樣本。要畫在沿著風箏框架線附近外2.5厘米處,方便於允許多出得邊折過來蓋住繩子。沿著畫不錯得線,小心地剪出樣本。然後把多出來得塑料折上包住繩子,用膠條把它們黏緊。當今,用一根繩子系在橫向木棒得一端得缺口處,把這根木棒弄彎曲約10厘米得彎度,接著把繩子得另一端系在橫向木棒得另一端。加上馬勒套,在大人得幫助下,在兩根木棒得交接處得地兒弄一個小孔,用一條可能150厘米長得繩子,把這根繩得一端通過小孔拴到木棒交*處,把馬勒套得另一端拴在風箏底部得木棒缺口處。把用在放風箏得繩子系在馬勒套上,位置在於使之距離風箏底部缺口處約90厘米和距離你所連接得馬勒套到小孔處約60厘米處。不斷地上下調節這套結,方便於使風箏平穩。

③ 如何做卡紙燈籠

燈籠依其形狀,目前分為泉州式和福州式兩種。其中以泉州式為中國燈籠的代表。
1.泉州式燈籠

一般編織反州式燈龐都以質地堅韌,有彈性的桂竹及麻籬二種為主要材料。

製作過程為:

(一) 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加熱的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乾,但不得過份乾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曝曬。
(二) 用竹刨刨去牛面粗糙的表皮。
(三) 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這種得依燈籠大小而定。
(四) 編織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燈架。
(五) 燈架中間,扎數圈竹圈於燈壁上亦可。
(六) 糊(裱)燈籠,先裱糊棉紗布,再黏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裱糊棉紗布得先將稀釋的漿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漿糊刷平,這里需要注意,刷平漿糊的刷子必須是干凈的刷子方可,否則,燈面將是一片臟亂。同時,裱糊的紙也必須糊的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七) 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八) 彩繪。彩繪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
(九) 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乾後,再上一層桐油,然後待桐油陰干,燈籠就大功告成。

2.福州式燈籠-又稱為傘燈

桂竹:是台灣種植最普遍的一種竹子。質感堅硬有彈性,適合作釣竿、掃帚等器具。

竹篾:將桂竹劈成竹條,稱為「竹篾」。在竹篾上下兩端打洞,並用鐵絲穿起來。

竹頭:在桂竹的竹節上,刻出凹槽,用粗鐵絲固定,成為竹燈籠的頭部和底部。

作法:

1.將穿好鐵絲的竹篾,安裝在竹頭台座上。
2.一根竹篾安裝在一格凹槽上,最後再用鐵絲綁竹頭,成為竹架。
3.頂住地面,將竹架慢慢往下撐開,直到變成筒型為止。
4.用手壓折竹篾,調整燈籠的形狀、彎度和竹篾間的距離。
5.在燈籠上端綁上棉線,以固定竹篾。
6.在竹篾上鋪白色紗布,用漿糊固定。
7.等紗布幹了,再塗上洋菜膠。
8.陰干後,筒型傘燈就成型了。
9.接著描圖、上彩。一般而言,字是朱紅色,圖則是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等吉祥畫。
10.最後在竹頭上安裝底座,修飾一下,就完成了。

筒形燈

字姓燈:燈的一面是姓氏,另一面是祖先曾經擔任過的官名。如姓「謝」是太子少保,姓「鄭」是延平邵王等。
吉祥燈:燈的一面是姓氏或神的名字,另一面是八仙(呂洞賓、何仙姑等)、福祿壽三星等吉祥圖案。
一般型:和字型燈、吉祥燈一樣,一面是姓氏、神的名字或吉祥話,另一面是吉祥圖案。
官燈:燈上所繪的字和圖,與一般燈相同,不過底是黑色,字是金色。到皇帝御賜,才能懸掛這種燈籠

④ 怎麼用竹子扎星星

竹製工藝品一般都是先扎骨架,後用竹篾來編,前面類似於風箏的製作過程,只不過風箏是平面的,而你說的星星是立體的。
個人不是很簡易未經訓練的人嘗試編竹製工藝品。竹篾的製作對手指損傷太大,一般的女孩子受不了這種苦的。
大致說說步驟,估計你看完也就消了這心思了。
1、劈竹條做骨架,星星的形狀由於相對較直,所以並不需要用燭火將其烤彎。但烘乾卻是必要的流程。一般個人製作匱乏工具,所以可以採用陰干或風干,另外為了避免生蟲,應該將陰干後的竹條浸入福爾馬林溶液浸泡一到兩次,或用清漆刷塗後打磨兩三遍左右。
2、竹篾的製作需要越薄越好,常見就是利用美工刀刀片進行削劈。而且以竹皮部分製作最為簡單,最好的竹篾厚度只有0.1到0.2毫米左右,常見竹篾厚度大多在半毫米左右,超過這個厚度,竹篾很容易在乾燥情況下劈裂,所以需要在編制完成後刷塗清漆避免劈裂。
3、骨架連接處應該選用漁線、棉繩、細鐵絲等進行固定,視需求和骨架強度而定。
4、竹篾的編制不需要像柳條之類那樣需要很好的鏈接,但細密的接縫卻是必須的,所以在編制時,需要是不是用力將竹篾按壓一下,這一步很容易讓新手的手指拉出血口。
=================================================
個人建議,你可以嘗試用竹條編成骨架後,再用宣紙(半熟宣或者叫半生宣)裱糊在骨架上後,塗抹顏色,等紙乾燥後就可以用剪刀將多餘部分剪掉,再用漿糊收口即可。這個可以參考下風箏的製作工藝,唯一區別僅在於你要考慮製作的立體程度。
另外,如果你想做星星燈,那麼最好不要採用瓦數太高的燈泡,而且以節能燈最好,LED燈光源太小,普通白紙燈泡溫度又太高。

⑤ 如何編竹籃啊

可以到圖書店買一本教編織竹籃的書,最好是每一步驟都有范圖示範的,如果有編織功底的話,應該很快就學會!或者你找一下你們家鄉的老人,一般都會編織竹藍的。祝你早日編織出滿意的竹籃!

⑥ 膠帶編筐的做法

主要材料:

竹條,小木板,塑料蜂窩板,廢木尺,繩子,帆布帶及配件,手鑽,捲尺,木工鑿,固定夾,舊皮帶( 購買工具的請在主頁中回復「工具」即可進入木匠圈微商城) 。

製作步驟:

製作竹簍首先是選竹,竹子不宜太老或者過嫩,要老嫩適中。然後是劈篾,經過師傅手作工序,前後需要經過鋸竹—卷節—剖竹—開間—劈篾—劈絲—抽篾—抽絲—刮篾等。說說簡單,因為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這不,我直接從篾器廠購買了現成篾絲,以下是編制竹簍的方法。

步驟1:打方底

准備到所需的篾條後,開始編籠底,橫5 條,豎11 條。先用兩片竹篾疊成十字形,然後在經向和緯向分別以挑一壓一的形式。編好橫5 條,豎11 條後就形成竹籃底部。在挑一壓一的同時,注意相鄰竹篾之間的距離,編成的竹籃底大約18*35cm 。

編織好底部後,再用小木板和塑料蜂窩板用螺絲夾緊固定。一是起到很好的加固底部,二是這樣大大降低了編織的難度。最後將篾絲用繩子捆紮在一起,以便下一步籠身的編織。

步驟2:圍簍身

竹簍底座做好後,就可以開始縱向收身工序,也就是編竹簍的簍身。以挑一壓一的形式將篾絲彎起向縱向繼續添加篾絲,這時添加的竹篾叫做圍篾。方法很簡單,有規律的,圍好第一圈,再圍下一圈,圍簍身的時候要掌握簍圍的大小。

依次類推,以相同形式使原先平鋪那些竹篾向縱向彎起並固定,直到四面全部圍起形成竹簍的柱形,並在縱向繼續以上述方法添加圍篾,直到達到所需的簍身高度。簍身總高度為45cm ,減去簍邊高度,這里需要簍身高約42cm 。

步驟3:封簍口

現在用剪刀開始修口,由於篾絲是一圈圈往上圍的,就產生了篾絲本身高度的差距,所以要用剪刀修整最後一圈的篾條高度。修好口後,將從底部彎起的外側篾絲繞過頂部,將竹篾插在簍身上的織口處,形成完整牢固的竹籃身。從底部彎起的內側的竹篾沿簍口折斷,最後就形成了一個平整的簍口(如圖)。

步驟4:制籃沿

准備二根寬3cm ,厚約0.4cm 的長篾條,用於作竹簍的簍圈。把二根長篾條用夾子固定在簍圈上面,固定好後,在用手鑽鑽二個用於固定竹簍手提的圓孔,再用小螺絲固定就舊皮帶(竹簍提手)。最後,把竹簍內側夾在木板上麵塑形,由於夾子和木板的作用,使竹簍變成了一個豬腰形。

接來下,用繩子再次固定簍口。先將繩子沿簍圍口繞一圈,再用膠帶膠好繩頭,繩頭穿過簍身,形成了前斜捆綁簍口(如圖)。一圈綁好後,再以同樣的方式回綁,最後再用夾子對竹簍再次塑形。

步驟5:上背帶

先把帆布帶繞過竹簍底部,然後固定在簍圍上面,形成一個背包帶的固定方式。再用細線把帆布帶固定在竹簍上面,這樣竹簍就可以像背包一樣可以背在身上,也可以用手提提起來。

步驟6:完工了!

到這里竹簍已經做好了,竹簍本身帶有很多水分,為了做到近一步防蟲防霉防潮的效果,則必須進行自然晾乾,如果有條件晾乾後可以上些桐油之類的保護漆。愛好者在製作竹器的時候,最好結合篾條加工機,用機器做篾條,手工編織竹器。這樣能大大降低製作難度,讓更多愛好者也能很好地製作出心儀的作品。

⑦ 竹藍銷口怎麼編

用麻繩,十字交叉,系牢固,上下穿叉。需要選擇相鄰竹篾之間的距離,以達到編成的竹籃底部的鏤空大小,也可以使兩片竹篾緊緊靠在一起,就形成孔隙很小的類似密封的底部。

當經緯向添加竹篾達到所需竹籃底部大小時,停止增加竹篾,此時進行縱向收身工序,也就是編竹籃的籃身。

將一側的竹篾彎起向縱向繼續挑一壓一的形式添加竹篾,這時添加的竹篾叫做圍篾,一根長長為圍篾在將一側的那些竹篾全向縱向挑一壓一過一次後轉向相鄰一側繼續以相同形式。

使原先平鋪在地的那些竹篾向縱向彎起並固定。直到四面全部圍起形成竹籃的雛形,並在縱向繼續以上述方法添加圍篾,直到達到所需的籃身高度。

將從底部彎起的竹篾纏繞在一個圓形的竹圈上,再用口篾沿著竹圈以螺旋形式將從底部彎起的竹篾緊緊固定在竹圈上形成完整牢固的竹籃身,接下來就是用較粗的竹片完成所需的弧度固定在籃身上成為完整的竹籃。

利用一個壓一個的方式編出10x10的方形底。再將每條邊10根帶子分成兩組,一組4根另一組6根。壓一挑一互編。

即第4條和第5、6、7、8、9、10條互編,第3條和第5、6、7、8、9、10條互編,第2條和第5、6、7、8、9、10條互編,第1條和第5、6、7、8、9、10條互編。

然後開始收口,將多餘的長條都塞進籃子外端。最後,在將一些多餘的剪掉,籃子就編織好啦。

⑧ 怎樣做風箏哨

方法/步驟:

1、首先准備工具:竹篾或者其它長而又細的木條、棉線、水粉顏料、小刀、畫筆。

⑨ 怎樣將竹子開成編織用的竹蔑 有視頻教程嗎

竹篾是竹子用篾刀劈出來的,先把竹子劈開,分成竹籃上用的竹篾那麼寬,然後再一層一層的劈,可能劈好幾層,最外邊一層最好叫篾青,做席子,竹籃最結實光滑,其次二,三...最里其本沒有用。

竹篾:
剖削成一定規格的竹皮;成條的薄竹片。
《元史·天文志一》:「月行白道,出入不常,用竹篾均分天
度,考驗黃道所交,隨時遷徙。」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潘爛頭》:「﹝ 潘 ﹞乃注水於盆,取竹篾編小舟如掌大,系以線而引之。」 老舍
《民主世界》:「憑他的勢力與關系,他才在一個大雜院里找了兩間竹篾為牆,茅草蓋頂,冬寒夏熱,有雨必漏,遇風則搖的房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t7DCjOMZm0/

⑩ 如何編織竹籃

傳統手編竹籃的一大特點就是編制工藝為經緯交叉型,需要准備竹篾多條、鐵絲兩根、裝飾類的絲帶兩條。最典型的編制方法是:

1、先用兩片竹篾疊成十字形,然後在經向和緯向分別以挑一壓一的形式添加竹篾達到向四周展開的目的形成竹籃底部,在挑一壓一的同時可根據需要選擇相鄰竹篾之間的距離,以達到編成的竹籃底部的鏤空大小;

當然,還有很多的編制方法,也可以編成很多種形狀,但其本質都離不開經緯交叉和縱向收身等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