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穿佛珠
用一根魚線對折貫穿三通的兩個孔,用勾針勾住佛珠的松緊繩封口處,再將松緊繩套入封口端,用力拉緊,這樣三通就穿好了。
將一根魚線對折,隨便選擇三通側面的一個孔穿入,再從頂部的三個孔穿出。將兩頭魚線拉緊對齊,從魚線封口的一端勾針,再用勾針勾住之前串好佛珠松緊繩封口的一頭。將三通穿入松緊繩子中,再將松緊繩開口一端的其中一根繩套入封口端。
將松緊口繩開口的一端的兩根繩套入魚線中,用力拉魚線開口的一端。適當調整拉動封口端的松緊繩,將松緊繩拉出來,三通基本就串好了。將佛珠一顆顆的往三通方向移,調整到自己想要的松緊度就可以了。
佛珠穿好後,我們可以將佛塔先穿進去。左手食指抵住松緊繩子下端用大拇指按住,右手將繩子用食指繞上,再用左手大拇指按住,打開兩個「小耳朵」。將下面開口端的松緊繩繞左手中指提上來,打一個中國結,就完成了。
『貳』 正規108佛珠的穿法圖解
可以利用三通串法來將108顆佛珠串在一起,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串佛珠之前,首先要將彈力線、剪刀、打火機、佛珠、細銅絲這些操作工具准備好。
『叄』 串三通小竅門
佛珠也叫念珠,一串標準的佛珠應該由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組成!穿佛珠也是很有講究的,尤其是三通穿法!今天這里,小編就先為大家來介紹下佛珠的「三通穿法」。
1、 准備好彈力線、剪刀、打火機、鋼絲線(細魚線或細鐵絲都可以)。
2、 先將珠子串在繩子上,建議雙線穿繩結實點。
3、 然後將鋼絲線的頭部稍微折彎曲點,按下圖的箭頭方向穿入珠孔里。
4、 將鋼絲線彎成弧狀從三通珠子上邊孔穿下來。
5、 把三通珠子穿在整串珠子上邊,把彈力線的另一端穿過彈力線另一端再穿過鋼絲線的中間。
6、 回抽彈力線讓幾個接觸點拉到三通珠中間然後拉三通珠上邊的鋼絲
7、 三通穿好後,然後蓋上佛塔即可
以上內容即為佛珠三通穿法的基本步驟。
『肆』 佛珠108顆怎麼串圖解
1,首先你要找一根穿佛珠的素線,依次將佛珠穿入其中。
108 顆佛珠—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顆佛珠—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顆佛珠—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顆 佛珠— 與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分為三份。
27 顆 佛珠—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顆佛珠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顆 — 表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迷時被十八界轉,悟時轉十八界。
14 顆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伍』 如何給佛珠穿線
佛珠穿線方法如圖:
『陸』 108顆佛珠的穿法
可以利用三通串法來將108顆佛珠串在一起,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串佛珠之前,首先要將彈力線、剪刀、打火機、佛珠、細銅絲這些操作工具准備好。
(6)穿佛珠圖片步驟擴展閱讀:
佛教的念珠一般有108顆,代表除滅108種煩惱。隨著宗教的不同和珠子數目的區別,賦予了念珠獨特的含義。
道教的念珠,有81顆,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顆,是用來念誦《聖母玫瑰經》,伊斯蘭教的念珠,有33顆,轉三圈正好是99,是用來念誦「安拉真主」的九十九個名字。
念珠由參禪悟道的工具演變為眾生大智慧的象徵,讓人在面對煩惱、喧囂時,不尤不飾、不驕不躁,並祈求平安、長保喜樂隨著越來越多人喜歡和佩戴念珠,使佛珠在宗教寓意之外更成為時尚文化的符號。
『柒』 佛珠手鏈最後一顆三個眼怎麼穿的
佛珠接頭三通的穿法如下:
1、准備好需要的工具:彈力線、剪刀、打火機、三通珠子、細銅絲(細銅絲可用細魚線或者細鐵絲等比較結實又比較細的容易穿過的物品來替代);
『捌』 佛珠的穿法圖解
1、先將珠子串在繩子上,建議雙線穿繩結實點,准備好珠子的相關配件。
『玖』 佛珠上的繩子怎麼穿怎麼打結中國結
方法步驟如下:
1、先將珠子串在繩子上,建議雙線穿繩結實點,准備好珠子的相關配件及2條鋼絲線。
(9)穿佛珠圖片步驟擴展閱讀:
編
根據結式和配飾,選定質地與色彩適宜的線以後,就可以開始編了。初學者不易把握編每一種結大約需要多長 的線,就不妨截取一段較長的線來編。 如果結式要配個飾物作墜子,開始編時就要先把飾物穿在線的正中央,然後依照圖解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去編 。
線路較為復雜的結式,常令初學者眼花繚亂,可以借重圖釘,逐步把線固定在硬紙盒上慢慢編。盒子顏色宜淺才不費眼力。編時一面要注意線路走向,辨清線與線的關系,一面要留意線的紋路是否平整,盡量不要扭折。線與線之間的空間不妨留得寬一點,線路穿越會比較容易 。
編到後來,線條太密時,可以借用粗鉤針或鑷子幫住線頭穿越,鉤針不可太尖銳,以免把線鉤傷,產生起毛或出絮現象,影響整個結的美觀。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結編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