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腸菌群實驗步驟
1. 稀釋水樣:取0.5ml水樣加入4.5ml無菌水中,製成10-1水樣稀釋液;2.初發酵試驗:取10ml水樣接入到10ml雙料乳糖蛋白腖培養液中(內有倒管) ,取1ml水樣接入到10ml單料乳糖蛋白腖培養液中,取1ml 10-1水樣接入到10ml單料乳糖蛋白腖培養液中,每個稀釋度做5個重復,混勻後置於37℃恆溫箱內培養24h。 3.平板分離:將產酸、產氣及只產酸的發酵管分別接種於伊紅美藍培養基上,置於37℃恆溫箱內培養24h,挑選符合下列特徵的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深紫黑色,具有金屬光澤的菌落;紫黑色,不帶或略帶金屬光澤的菌落;淡紫紅色,中心色較深的菌落 。
❷ 大腸菌群的檢驗是比較常見的微生物檢驗,但誰能給個詳細的操作步驟或者圖片啊,越詳細越好!
在這里有比較詳細的,大腸菌群顯色培養基是青島海博生物公司改良的培養基,用於食品、水、牛奶、冰激凌和肉製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大腸菌群顯藍綠色,其它菌顯黃色或無色,革蘭氏陽性菌被抑制。
成份 (g/L)
特殊營養物質 47.55
顯色劑 0.35
瓊脂 13.0
pH 7.0-7.2 25 ℃
此配方可以進行改良或增加營養成份以獲得最佳的結果。
注意
此培養基僅供實驗室使用。
用法
稱取本品 47.9g 加入 1000ml 蒸餾水,加熱溶解並不停攪拌,煮沸不要超過 1 分鍾。分裝三角瓶, 116 ℃ 高壓滅菌 15 分鍾。取 1ml 制備好的樣品液加入直徑為 9cm 無菌平皿中心,傾入冷卻至 45 -50 ℃ 培養基約15ml ,混勻,凝固後, 36 ± 1 ℃ 倒置培養 18 ~ 24h 。或冷卻至 45-50 ℃時,傾入無菌平皿,瓊脂完全凝固後,在 37 ℃的培養箱中倒置放置 1-2 小時,加入適當稀釋度的樣品液 1ml ,塗布於培養基上, 36 ± 1 ℃培養 18 ~ 24h 。
貯存
制備好的平板應立即使用,應避免光線直接照射。乾燥培養基應放置於陰暗乾燥處, 保存溫度 2-8 ℃,注意避光保存。
失效
乾燥培養基超過保質期、結塊和顏色變化都不能使用。
操作步驟
1 、按國家標准、 SN 標准、 FDA 標准或其它方法制備樣品液
2 、取樣品液 1ml 加入 冷卻至 45-50 ℃顯色培養基中混勻或 塗布於平板上
3 、 36 ± 1 ℃ 培養 18 ~ 24h ,選用有 30 ~ 200 個菌落的平板,計數平板上出現的典型大腸菌群菌落。大腸菌群典型菌落為藍綠色,其它細菌為無色或黃色菌落。
總大腸菌群 = 藍綠色菌落
4 、對可疑大腸菌群菌落可劃線接種到營養瓊脂平板上, 36 ± 1 ℃ 培養 12-16 小時,挑取單菌落做大腸菌群 BGLB 發酵試驗。
質量控制
1 、外觀
此乾燥培養基的粉末均勻,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呈乳白色。制備好的平板呈透明無色固體培養基。
2 、微生物試驗
在 36 ± 1 ℃ 培養 18 ~ 24h 小時:
質控菌株 ATCC 生長情況 菌落顏色
單增李氏菌 27853 -/+ 無色
金黃色葡萄球菌 25923 -/+ 無色
大腸桿菌 25922 +++ 藍色
沙門氏菌 +++ 無色
大腸菌群 +++ 藍色
方法的局限性
本培養基鑒定 大腸菌群 ,少數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假陽性,但不會出現假陰性,有時可能需做其它補充試驗。
典型特徵
大腸菌群典型菌落為藍綠色,其它細菌為無色或黃色菌落。
如果要采購的話在青島海博商城裡也有 http://www.hopebiol.com/shop52/
❸ 大腸桿菌菌落照片及菌落特徵
大腸桿菌菌落照片如圖
大腸桿菌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面都是一樣的,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半透明,小凸起;典型的大腸桿菌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的特徵為:深紫黑色、光滑、濕潤、帶有金屬光澤的圓形菌落。
大腸桿菌為短桿菌,兩端呈鈍圓形,革蘭陰性。有時因環境不同,個別菌體出現近似球桿狀或長絲狀 ;大腸桿菌多是單一或兩個存在,但不會排列呈長鏈形狀。
大多數的大腸桿菌菌株具有莢膜或微莢膜結構,但是不能形成芽孢;多數大腸桿菌菌株生長有菌毛,其中一些菌毛為針對宿主及其他的一些組織或細胞具有黏附作用的宿主特異性菌毛。
(3)菌落實驗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的生化代謝非常活躍。大腸桿菌可以發酵葡萄糖產酸、產氣,個別菌株不產氣,大腸桿菌還能發酵多種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多種有機酸鹽。大腸桿菌在常用的生化特性檢測項目中,甲基紅試驗呈陽性,吲哚產生和乳糖發酵是陽性(個別菌株表現陰性),維-培試驗是陰性。
尿素酶和檸檬酸鹽利用呈陰性(極個別菌株表現陽性),硝酸鹽還原試驗表現陽性,氧化酶表現陰性,氧化-發酵試驗表現為F型。
❹ 菌落長啥樣
在固體培養基上(內)以母細胞為中心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構造等特徵的子細胞的集團。生長在固體培養基上,由單個細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細菌群體。將分散的細胞或孢子接種到培養基上,在適宜條件,使其生長繁殖。由於細胞受到固體培養基表面或深層的限制,子代菌體常以母細胞為中心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體。各種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徵(如大小、形狀、邊緣、表面、質地、顏色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是衡量菌種純度、辨認和鑒定菌種的重要依據。菌落特徵與微生物的菌體形態結構特徵密切相關。例如細菌、酵母菌不形成菌絲,其菌落僅生長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可用接種工具將其全部挑起,即與培養基結合不緊密;而放線菌、黴菌的菌體大多分化為營養菌絲與繁殖菌絲,其營養菌絲深入培養基中吸取營養,故具有與培養基結合較緊,不易挑起等特徵。
如果把培養基比作海的話那麼一個個島嶼就是一個個菌落
ttc不是用來鑒別微生物生死的么變淺可能是你那個培養基里的微生物染了雜菌或者培養的微生物過了穩定期開始大面積死亡了,你可以取樣在培養一次多放點養料試試
❺ 細菌培養的過程,從冷凍的菌 到搖瓶實驗 經過幾個步驟最好詳細點
復甦 平板劃線培養 挑單菌落 中試管擴增 搖瓶擴增
1.復甦:根據所培養的細菌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大部分細菌在LB培養基中在超凈工作台先用1毫升左右的適宜的培養基溶解冷凍菌,然後轉移到10毫升中試管(放入4毫升液體培養基)中,一般在37攝氏度搖床靜止或低轉速培養12小時或者過夜(溫度取決於所培養的細菌適宜生長的溫度)。
2.平板劃線培養:在平板(瓊脂+液體培養基)劃線,放37攝氏度培養箱培養箱中倒置培養6小時~12小時,在平板上觀察是否形成了單菌落.
3. 挑單菌落:在超凈台中挑選典型單菌落,置入10毫升中試管(內有5毫升液體培養基)中,在37攝氏度搖床,轉速200轉培養12小時或者過夜,肉眼能看到試管渾濁。
3.按照1:20的比例將中試管中的菌液移到250毫升三角瓶(放入100毫升液體培養基),,培養條件同前。注意:所有的接種操作均需要在層流罩中,培養基應無菌。
❻ 初二證明 手上有細菌 的生物實驗. 詳細過程、
1、取兩只潔凈的培養皿(滅菌處理),在無菌環境中,將兩個培養皿內鋪上等量的培養基.
2、用手在其中一個培養基(1號皿)中按一下,另一培養基(2號皿)不作處理.
3、同時蓋上兩個培養皿,置於適宜的無菌環境中培養.
4、培養若干天後取出.若1號皿中有菌落出現,而二號皿中沒有菌落,則證明手上有細菌;若兩個皿內均有菌落,則實驗失敗,需重新進行試驗.
希望能幫上你,歡迎追問~
❼ 食品中細菌總數和菌落總數是怎麼樣測定的
食品中細菌總數和菌落總數的測定方法如下:
平板培養計數法
實驗方法原理
菌落總數是指食品經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培養後,所得1 g或1 ml檢樣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菌落總數主要作為判別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標志,也可以應用這一方法觀察細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動態,以便對被檢樣品進行衛生學評價時提供依據。菌落總數並不表示樣品中實際存在的所有細菌總數,菌落總數並不能區分其中細菌的種類,所以有時被稱為雜菌數,需氧菌數等。 實驗材料
瓊脂培養基 食品檢樣
試劑、試劑盒
乙醇生理鹽水氫氧化鈉溶液
儀器、耗材
電熱恆溫培養箱、冰箱、恆溫水浴鍋、托盤、天平、電爐、吸管、廣口瓶、三角瓶、玻璃珠、平皿、試管、試管架、酒精燈、均質器、乳缽、滅菌刀、剪刀、滅菌鑷子、酒精、棉球、玻璃、蠟筆、登記薄
實驗步驟
一、檢驗程序
菌落總數檢驗程序見圖5—1
二、檢樣稀釋及培養
1. 以無菌操作,將檢樣25 g(或25 mL)剪碎以後,放於含有225 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滅菌玻璃瓶內(瓶內預先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在加入稀釋液後,最好置滅菌均質器中以8 000 r/min—1 0000 r/mln的速度處理1 min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
2. 用1 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 mL,沿管劈徐徐注入台有9 mL滅菌生理鹽水或其他稀釋液的試管內(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觸及管內稀釋液,下同),振搖試管混合均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
3. 另取1 mL的滅菌吸管,按上項操作順序作10倍遞增稀釋液,如此每遞增稀釋一次,即換用1支1 mL滅菌吸管。
4. 根據食品衛生標准要求或對檢樣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在作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即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1mL稀釋液於滅菌平皿內,每個稀釋度作兩個平皿。
5. 稀釋液移入平皿後,應及時將涼至46℃營養瓊脂培養基[可放置在(45土1) ℃水浴鍋內保溫注入平皿15 mI一20 mL,並轉動平皿位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 mL稀釋液(不含樣品)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對照。
6. 待瓊脂凝固後,翻轉平板,置(36土1) ℃恆溫箱內培養(48土2) h取出板內菌落數目,乘以稀釋倍數,即得I g(1 mL)樣品所含菌落總數。
注意事項
1. 平板培養計數法只能檢出生長的活菌,不能檢出樣品中全部的細菌數,總是比實際生存在食品中的細菌數要少,這是因為食品中存在多種細菌,它們的生活特性各異,不可能在統一培養條件下全部生長出來。但是,仍能藉此評定整個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所以目前一般食品的衛生檢驗中都普遍採用這種方法。
2. 平板菌落計數測定食品中的菌落總數,一般均採用中溫培養,特別是已屬於直接供食用的製成食品,因為這些食品衛生的要求,是嚴格防止消化道傳染病病原菌和食物中毒病原菌污染,這些病原菌都屬於嗜溫性菌,因而測定細菌數時,採用中溫培養是比較合理的。
❽ 湯圓大腸桿菌實驗怎麼做具體步驟
你要做的是大腸桿菌培養分離實驗、還是大腸桿菌生長曲線測定,還是大腸桿菌菌群測定啊?
如果是大腸桿菌培養分離實驗:
【實驗目的】
1.利用液體培養基進行大腸桿菌的擴增
2.用固體平面培養基進行大腸桿菌的劃線分離
3.了解微生物實驗的操作原理和培養條件
【材料用具】
大腸桿菌菌種
裝有固體培養基的、已滅菌培養皿;裝有LB液體培養基的、已滅菌的250ml三角瓶封口膜和橡皮圈 酒精燈 接種環 鑷子 裝有酒精棉球的廣口瓶 恆溫培養箱 搖床
【操作流程】
滅菌消毒——劃線接種——培養觀察
【實驗步驟】
1.接種前的准備
進行接種操作前,應先洗手,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拭雙手和桌面。 待酒精揮發之後,再點燃酒精燈。
2.接種
(1)接種時的要求
接種過程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完成,這是因為在火焰附近形成的上升氣流能避免空氣中的微生物落入培養基中。
接種環滅菌:將接種環在酒精燈火焰的外焰灼燒滅菌。對金屬絲與柄部連接部位也要在火焰上穿梭1-2次。灼燒後的接種環溫度較高,為避免燙死菌種,可將其接觸培養基或培養容器的內壁冷卻後再取菌種。
(2)將固體培養基表面的大腸桿菌菌種轉入液體培養基培養
右手執接種環,在火焰上滅菌。用左手握住裝有菌種的試管和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靠近酒精燈火焰,並用右手中指-無名指夾下試管口的棉塞、無名指-小指夾下三角瓶的封口膜,將試管口和三角瓶口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燒灼滅菌後,再將接種環伸入試管,接觸培養基冷卻後取菌種。將菌種轉入三角瓶的液體培養基中;分別將三角瓶的封口膜和試管的棉塞復原,在封口膜上標記好接種人和接種日期。
(3) 將液體培養基中的大腸桿菌菌種轉入固體培養基中劃線分離 接種時應以左手持培養皿,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使皿蓋開啟成一縫(培養皿蓋不能開大,以避免雜菌落入),用滅菌過的接種環取少許菌種迅速送入培養皿內,在固體培養基的表面連續平行劃線4-5條,將培養皿轉動一定角度後,用接種環通過第1次劃線的末端部分做第2次連續平行劃線,然後再以同樣方法依次操作。
劃線時接種環應與培養基表面成30°左右,注意劃線要輕,不可把培養基劃破,也不要使接種環碰到培養皿邊緣。
3.培養
(1)將接有菌種和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在搖床上振盪培養12h,溫度控制在37℃左右。
(2)將劃線後的固體培養基蓋好,在培養皿蓋上標記好接種人和接種日期,再將培養皿在37℃恆溫培養箱中倒置培養12-24h。
倒置培養的原因是:恆溫培養時,培養基中的水分會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並在培養皿蓋子內凝結成水滴,水滴如果滴落在培養基表面並擴散開來,則會使不同菌落中的菌隨水擴散,很難再分成單菌落,達不到分離目的。
培養12-24h後,若在劃線的末端出現不連續的單個菌落,表明菌種已被分離。
【實驗記錄】
請課代表將在37℃恆溫培養箱中培養12-24h的培養結果用相機拍攝下來,傳給任課教師。
❾ 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實驗步驟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作為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細菌和真菌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必須藉助於一定的器械(顯微鏡),但是它們又是無處不在的。未了弄清楚它們的分布情況,特進行探究:
1、實驗中要選取五套培養皿進行實驗,一個做為對比,另外四個用來培養不同環境中的細菌,並且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培養,以便得出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
2、實驗所使用的培養皿要經過高溫滅菌(讓學生想一想是為什麼),並且每一組的培養皿要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培養。也即是說要准備至少5套培養皿(每一個小組)。因為對比不同環境中的細菌與真菌的存在情況,是屬於單因素比較,所以除了采樣地點是變數外,進行微生物培養的條件等也要保持一致(溫度、濕度等)。
3、經過高溫處理後可以將培養皿上、培養基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殺死(經過嚴格的高溫滅菌的環境中是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存在的),這樣就排除了實驗外其他環境的污染。因此,在實驗前不要盲目的打開培養皿,以防止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養基上,實驗中用無菌棉棒的目的同樣是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養基。也就是說在接種的時候要注意污染。
4、在不同的環境中細菌的分布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採集菌種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環境,做到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5、接種好的培養基要放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培養。
(將對照組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培養,將另外四組放在四個不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以便研究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同時也可以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用什麼方法來防止細菌和真菌的污染;尤其是醫院又以什麼為標准來判斷。)
6、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時,每一個小組的成員要作好分工,以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觀察與記錄。同時也便於小組成員間的相互討論以及小組之間的討論。(分析細菌和真菌的生存環境,分布范圍,多少等等)。
❿ 「細菌培養」的具體培養步驟是什麼
以光合細菌培養方法為例。光合細菌培養的方法,按次序分為容器、工具的消毒, 培養基的制備,接種和培養管理四個步驟。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參考、此處從略。
(二)培養基的制備
1.培養用水
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淡水種,菌種培養可用蒸餾水,生產培養可用消毒的自來水(或井水)配製。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海水種,則用天然海水配製培養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時,不能用磷酸氫二鉀,應用磷酸二氫鉀,不然會產生大量沉澱。
2.滅菌和消毒菌種培養用的培養基應連同培養容器用高壓蒸氣滅菌鍋滅菌。小型生產性培養可把配好的培養液用普通鋁鍋或大型三角燒瓶煮沸消毒。大型生產性培養則把經沉澱砂濾後的水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後使用。
3. 培養基配製根據所培養種類的營養需要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配方。按培養基配方把所需物質稱量,逐一溶解,混合,配成培養基。也可先配成母液,使用時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量即可。
(三)接種培養基配好後,應立即進行接種。光合細菌生產性培養的按種量比較高,一般為20%~50%,即菌種 母液量和新配 培養液雖之比為1∶4~1∶1,不應低於20%,尤其是微氣培養,接種量更應高些,否則光合細菌在培養液中很難占絕對優勢,影響培養的最終產量和質量。
(四)培養管理光合細菌的培養過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測試,生長情況的觀察、檢查以及出現問題的分析處理等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