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體裁剪的立裁步驟
1. 備布(Preperation of muslin)
備布應根據所要立裁款式的大小,剪下相應大小的布塊,然後用拽拉整燙的方法,把布絲紗向找正,並在需要的位置上用鉛筆畫出立裁的輔助線,此時備用布完成。
2. 垂平(Droping)
把備布披掛在人台上,採用收省、抽褶、打剪口,保持布的紗向在必要部位垂直水平,或理出想要的造型,用大頭針針住布料固定造型。
3.墨刻(Marking)
用鉛筆在以垂平好的布料上,刻畫出各種部位和縫線標志。
4. 琢形(Trueing)
把墨刻好的布從人台上取下來,根據做的標記,把縫線和剪口精細准確的勾畫出來,雕琢成形,產生原形布板。
5.追影(taecing)
把原形布板,用帶針滾輪和制板復印紙轉移到另一塊布和紙板上,形影完全相同。
2. 什麼是立體裁剪
這是一個含義豐富的飼,在時裝業內使用頻繁。可指自然褶襇、懸垂、懸垂性(面料)、立體裁剪等。軟而沉重的布料懸垂性好,可以產生美麗的懸褶,用立體裁剪的方法可以設製作出富於人體表現力的時裝。近年來女裝面料強調drape,上海人稱之為"有盪勢"。在各種富於懸垂性的面料中,強拈的粘膠織物近年來特別受青睞。 一 原型的立體裁剪
(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紙樣,是一切款式的基礎。立體裁剪原型是衣身立體裁剪的基礎。操作步驟如下:
1 將確定好前中心線、胸圍線和基準線布料覆於人台上與人台上的同名線條符合,在前中心和B.P點處用大頭針固定在人台上。
2 將胸圍線以下多餘的量推到B.P點下面,形成腰省量並用大頭針固定腰省,同時確定側縫線的位置並固定。
3 將胸圍線以上的餘量推向肩部,在領口處需打剪口,以消除領口處的牽扯力,根據領圍、肩部、袖窿的基礎線在布料上作出點影線。
4 後片的操作方法與前片相同。
(二)原型寬放量的設計:主要有兩種方法:
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寬處推出一定的松量,並用大頭針臨時固定。
2 放置法:在立體裁剪完成之後,直接在側縫處加放鬆量。
3 衣身的修正:由於立體裁剪的技術難度角度較大,裁剪部位較難保證精確,因此,對於左右對稱服裝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則根據右衣身進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1)將布樣從人台上取下,置於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2)用打樣尺重新描順領窩、袖窿弧線以及側縫、肩縫等;
(3)檢查相關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據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4)將左右衣身用手針連接起來並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關部位如口袋、紐扣均按實樣裁剪並置於相應的部位,以檢查服裝的整體造型是否完善。
二 立體裁剪中省的運用
在原型的立體裁剪中我們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現出兩中基本狀態:寬松式與合體式。寬松式表現為面料與人體是一種離體狀態,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而合體式則是面料與人體的符合,呈現出貼體狀態,這種貼體狀態的產生關鍵就在於省的運用。
1 省的概念與意義
省是服裝製作中對餘量部分的一種處理形式,省的產生源自於將二維的布料置於三維的人體上,由於人體的凹凸起伏、圍度的落差比、寬松度的大小以及適體程度的到低,決定了面料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呈現出鬆散狀態,將這些鬆散量以一種集約式的形式處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產生使服裝造型由傳統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義上的立體造型。
2 省的轉移及其運用
省的轉移是省道技術運用的拓展,使適體裝的設計走向多樣化,立體裁剪中省道轉移的原理實際上遵循的就是凸點射線的原理,即以凸點為中心進行的省道移位,例如圍繞胸高點的設計可以引發出無數條省道,除了最基本的胸腰省以外,肩省、袖窿省、領口省、前中心省、腋下省等,都是圍繞著突點部位即胸高點對餘缺處部位進行的處理形式——省的表現形式,此外,肩胛省、臀腰省、肘省等,都可以遵循上述原理結合設計進行省道轉移。
3 幾種省形的立體裁剪操作
(1)腰省——這是省形中最基本的一種形式,將全部餘量轉至胸點下方。
(2)肩省+前中心省——這是將全部餘量分成兩部分分別轉移推移到設計的位置,這與平面結構中所講的省的分解與轉移是同一概念。
(3)人字省——省形表現為人字形,故由此冠名。人字省不同於以上省形的對稱特點,它表現為不對稱,同時還表現為子母省的特點,這類的省還包括Y形、T形等。
4 立體裁剪中省與分割
分割是繼省的之後的又一種裁剪技巧,當兩個省都指向胸高點時,我們可以將這兩省連接起來,形成一條分割線,這就是平面結構中所講的連省成縫的結構形式,分割的技巧使用使合體服裝在結構設計上又增加了一種表現手段,同時也使服裝設計語言更加豐富。
(1) 縱向分割——將肩省與胸腰省結合起來形成一條縱向分割線,如經典的公主線。除此之外,領口省與腰省、袖窿省與腰省等都是縱向分割。
(2) 橫向分割——主要體現為一種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分割線,如將袖窿省與前中心省連接形成橫向分割,將肩胛省轉移至袖窿處,連接兩省形成後片的水平分割。
(3) 斜向分割——界於水平與垂直之間的分割形式,且是一種不對稱的分割,如將右衣身的肩省與左衣身的側縫省連接,形成貫穿衣身的斜向分割線。
(4) 直線分割與曲線分割——在服裝結分割設計中其成型後的線形主要表現為直線分割與曲線分割兩種基本形式,其餘皆是在此基礎上的變體。直線分割是分割的基本表現形式,而曲線分割是對分割設計的豐富,但應注意的是曲度越大,工藝難度也就越大。
(5) 操作要求——無論是哪種方法哪種形式,它們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首先,在人台上確定分割部位,並用表示線標識出來,然後按照立體裁剪原型的操作方法與步驟分片完成。
三 立體裁剪中的抽褶藝術
抽褶是服裝設計中運用較多的設計語言,它使服裝顯得更有內涵、更生動活潑,尤其是在少女裝的設計中,抽褶是主要運用的一種表現形式。褶分為規律褶和自由褶兩種基本形式。
1 規律褶——主要體現為褶與褶之間表現為一種規律性,如褶的大小、間隔、長短是相同或相似的。規律褶表現的是一種成熟與端莊,活潑之中不失穩重的風格。
2 自由褶——與規律褶相反,自由褶表現了一種隨意性,在褶的大小、間隔等方面都表現出了一種隨意的感覺,體現了活潑大方、怡然自得、無拘無束的服裝風格。
3 操作要求——由於立體裁剪不同與平面裁剪能夠很精確地計算出用料的多少,所以在布料的裁剪上首先應留有充分的餘量,再根據需要來設定褶量的大小,並用筆做上記號。
3. 如何裁剪衣服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裁剪法有立體裁剪(將布料復合於人體或人體模型上,直接用剪刀進行剪切的方法)和平面裁剪(將布料直接鋪放於平面的裁剪台上,用劃粉在布料上繪制服裝的衣片結構圖,然後按繪制的衣片輪廓線進行剪切的裁剪方法)兩大類。家庭使用的主要是平面裁剪,按其制圖技巧又以原型裁剪法、比例分配裁剪法為主。 ①原型裁剪法是一種按人體基本部位的尺寸(胸圍、背長、臀圍等)繪制出基本紙樣即原型後,再將原型通過分割、拼接、折疊、擴展等變化形式繪制出最終的服裝衣片紙樣的方法。原型由於人體的基本部位不同和形狀不同而有許多種類,如英國式原型,日本的文化式原型、登麗美式原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中華式原型等。目前我國較流行的是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和登麗美式原型。本書彩照的裁剪圖即是日本的原型裁剪圖。原型裁剪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復雜的計算,操作方便,尤其適合初學者及造型復雜的款式。缺點是製做寬松度大的服裝時某些部位的尺寸精確度不高。 原型是服裝圖的基礎,如果把適合自己體型的原型用稍厚的紙畫好保存著,不論什麼時候、什麼款式,只要按原型的規律(制圖方法),放大或縮小即成,如插肩(斜肩)的服裝,前後身的肩部有缺角,只要用袖子上端補出來的部位,還於原位,仍等於原型。 ②比例分配裁剪法是按人體基本部位尺寸(胸圍、領圍、臀圍等)為變數進行各種比例的計算,定出衣片各部位尺寸的服裝制圖方法,也是我國服裝產業目前廣泛使用的方法。本書的「裙服」、「童裝」的裁剪圖也是使用的這種方法。常用的比例分配法根據其比例形式有D式,胸度式等,其中,D式裁剪法被認為是目前唯一有理論根據的科學裁剪新法。其優點是部位尺寸精確度較高,且計算是通過簡單的分數比例,易為初學者所接受。缺點是只適應已定型的服裝款式,對於新的服裝款式較難確定其比例式,故不適應於造型復雜的款式的設計。 比例分配法的制圖一般應先畫橫向基礎線,次畫直向基礎線,最後畫斜線基礎線。畫線方向應自上而下循序漸進。制好基礎線後,在制衣片輪廓線時應先畫近身的輪廓線,然後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地制好全部輪廓線。輪廓線線條應比基礎線粗。這樣制圖才能步步緊扣,層次清晰。 (4)排料 根據服裝的尺寸、款式和面料的門幅,排料時,衣料可以單層平鋪,也可以雙層鋪排。單層平鋪時,衣料的正面要向下;雙層鋪排時,正面應向里,這樣,以使劃線劃在反面。 排料的方向注意要使衣樣的縱向與布料的經向一致。在裁剪無圖案織物時,可根據技術標准而適當歪斜。衣服正身的底邊最好先靠著衣料的橫斷面。平對平,斜對斜,凹對凸,見縫插針,見空補白,做到物盡其用,節約用料。 排料的次序應是先大後小,先主後次。一般是先劃前衣片和後衣片,後劃袖子和領子,最後才劃各部的附件,如袋、掛面、貼邊、袖袢、袋蓋等。 排料發生困難時,可用「借」、「還」尺寸的方法。例如因門幅緣故,袖大片排不下來,即可用適當縮小大袖片的尺寸(借),放大小袖片的尺寸(還)的方法來解決。這種「借」「還」方法既保證了衣片的應有尺寸,又使現有的門幅的衣料得到充分的利用。此法常用於大小袖片,對前後衣片、前後裙片也適用。此法還可利用覆肩的寬度調劑前後衣片的長度,還可將橫料、直料和斜料交替使用。 除「借」、「還」法外,還可用拼接的方法。各式上袋掛面可允許一拼,接縫位置必須在兩紐眼之間,駁頭剪位不能拼接。開袋袋布允許一拼或二拼,袋面布不允許拼接。橫領領面、裡布可居中對拼,斜料領面允許人字拼角,格子布領、條紋布領須對格、對條。覆肩裡布可允許一拼。衣袖可允許在後袖部位拼5~6厘米以內的拼角。
4. 怎樣設計一件衣服
需要掌握一個人的比例關系,畫出大體,再往上加衣服。 最好在畫之前,先臨摹一些。有靈感。
相關技巧:在PHOTOSHOP里畫服裝主要要掌握鋼筆工具的使用,明白貝塞爾曲線是什麼概念。下面介紹下畫服裝畫的技巧與步驟:
一、輪廓圖 1)先在白紙上手繪輪廓圖,注意只要線描,不要塗調子。線描的手法可以多樣化,可以粗細線,可以單線描,根據個人的喜好。 2)把輪廓圖掃描入電腦里。 3)把輪廓圖層復制一層,把原來的一層填充白色,復制層命名為"輪廓線"。 4)把"輪廓線層"調整亮度對比度(菜單——編輯——調整——亮度對比度),最後看起來,底色是白色,線是黑色就可以了。 5)用魔術棒點擊輪廓線層的白色部分——然後右擊——選取相似——把所有的白色選取,選取後把所有白色部分清除,這樣最後在電腦里就只有輪廓線了,其他部位是透明的,在後面的做圖里,要求把"輪廓線層"放在最上面,而且總是放在最上面。
二、選取選區 1)把圖片放大(放大工具) 2)利用路徑工具(鋼筆)把人物的各個部分分別准確勾畫出來1上衣部分,2下衣部分,3人體皮膚部分,4配飾部分,5頭發部分(可以根據需要分得更細),然後把路徑變換成選區儲存起來。 3)畫出選取的原因是為了後面的多次修改,在做選區時利用路徑工具可以做得比較細致,也可以利用其他的"選區工具"如「套索工具」。 把白描稿掃描入電腦,並處理明度對比度。
三、人體皮膚的畫法 1)新建一層,把此層命名為"皮膚層",再這層里載入人體部分的選區--把選區羽化3個象素](注意圖片大小要求200像素/英寸)——然後把前景色選取為人體皮膚色。 2)在這一層里,利用前景色填充,這樣所有的皮膚部位就有顏色了,然後利用加深和減淡工具把皮膚的明暗關系畫出來(這是素描的技法,在這里就不多寫)。 在選區內上色並用加深工具畫出明暗關系在這一層里,用選區工具選區臉頰部分並且羽化20像素,然後菜單-圖像-調整-色彩平衡來調節腮紅,同樣,眼睛在畫出明暗關系後,零用色彩平衡調節成淡紫色,以便和衣服呼應起來。 新建一層後,用選區工具畫出頭發的選區,並且進行羽化(10個像素)然後填入紫紅色(你喜歡什麼顏色就填什麼顏色)利用減淡和加深工具畫出頭發的明暗關系,畫完後在濾鏡里把頭發高斯模糊,去處選區後用塗抹工具(小手)在頭發的邊緣摸幾下,使之有飄動的感覺。 新建一層後,菜單——選擇——載入選區,把上衣的選區載入,羽化2個像素,然後填入你喜歡的顏色並且用減淡加深工具畫出胸部的明暗,畫出衣紋的明暗畫出明暗關系後,把衣服上的裝飾物用鉛筆工具畫上你喜愛的顏色,並畫出明暗關系及高光(披肩和裙子的畫法同上衣)從菜單-選擇-載入選區把頭飾的選區載入,新建一層,填入顏色,用減淡加深工具畫出明暗,在皮膚層里用加深工具畫出投影新建裙子層,裙子的畫法同上衣,不過要把選區羽化的大一點,然後填入顏色,畫出明暗,利用濾鏡-模糊-高斯模糊,把畫出明暗關系的裙子模糊一下,在下擺處,用噴筆噴上點白色,使之富有變化.最後用噴筆工具畫出裝飾物的光芒。點擊噴筆工具,然後點擊上面的筆刷屬性欄把噴筆的筆刷調節成直徑為800像素,硬度為0間距為1,園度為0。然後在飾品發光的部位畫出光芒,然後把噴筆的筆刷角度調整,畫出光芒的另一個方向,調整三次後,最後圖的效果。 根據本人從事五年的服裝設計來說,我建議最好用COREIDRAW、Illustrator、Freehand這三個矢量圖軟體來設計服裝,不是說photoshop不能設計,而是設計出來修改起來沒有那三個軟體方便,而且PHOTOSHP最強大的功能是處理點陣圖。在矢量圖方面是無法和其它三個軟體相比的。因為服裝設計要表達清楚服裝的結構,線條感要求比較強烈,而不像畫服裝畫光漂亮就行了,最主要是打版師和做樣衣的能看清楚結構。
5. 如何學好立體裁剪
方法/步驟
學習立裁一般經過對其初步了解後,都是從原型開始練習,通過對原型製作的感悟,了解立裁的基本製作過程,有了大體思路基本就可以自己進行模仿或創作了。所以本篇將重點從原型介紹中講解立裁的一般製作過程。
將布料平順的覆蓋在人台上,用珠針固定肩線和側縫線,胸圍以上的餘量歸攏在袖籠處,胸圍以下的餘量歸攏在腰圍出,省尖朝向BP點,腰省中點位於公主線,將省用珠針固定。並在領圍、袖籠 腰圍線出打剪口,使面料更貼合人台。
6. 服裝裁剪方法
各種服裝裁剪當中 具體的量衣方法,大家可以仔細記憶一下,以方便以裁剪衣服知識中用到
1.總體高:代表服裝「號」,由頭部頂點垂直量至腳根。
2.衣長:由前身左側脖根處,通過胸部最高點,量對需長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圍:代表上衣類服裝「型」,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寬:由後背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頂點(軟尺在後背中央貼緊後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誇張時,肩可適當放寬。燈籠袖款可適當改窄。
5.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減長度。
6.袖口:圍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寸還可根據款式的不同用胸圍比例法計算。
7.領大:沿喉骨下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8.腰節:一般體型可按總體高算出。遇到特殊體型時,就需要量取前後的腰節尺寸(在腰部最細處,圍一條皮尺成水平),分別量取前後腰節的尺寸。
9.褲長:由腰部左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腳跟減3厘米。
10.腰圍:代表褲子類服裝「型」。在單褲外沿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11.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鬆度。
12.上襠:由腰部右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量至大腿根。
7. 請問帶珠的大頭針與不帶珠的大頭針,在立裁操作時的區別是什麼
大頭針主要適合固定於手腕上的針插上,隨時取用。珠針,立體裁剪的專用大頭針針身細長,便於刺透多層次的布料之中。
用珠針以的兩種方式將胚布固定在人台上。第一個是單針固定,直接將胚布固定在人台上,第二個是交叉固定,兩個大頭針一起將胚布固定好。大頭針別合的方法重疊法,第一個是用大頭針傾斜穿過兩塊胚布的方式將胚布別合在一起。第二個是先將一塊胚布折疊一部分,然後蓋在另一塊胚布上,然後用大頭針將三層面料穿過,把兩塊胚布別合起來。
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紙樣,是一切款式的基礎。立體裁剪原型是衣身立體裁剪的基礎。操作步驟如下1將確定好前中心線,胸圍線和基準線布料覆於人台上與人台上的同名線條符合,在前中心和B.P點處用大頭針固定在人台上。2將胸圍線以下多餘的量推到B.P點下面,形成腰省量並用大頭針固定腰省,同時確定側縫線的位置並固定。3將胸圍線以上的餘量推向肩部,在領口處需打剪口,以消除領口處的牽扯力,根據領圍,肩袖,窿的基礎線在布料上作出點影線。4後片的操作方法與前片相同。
8. 怎麼才能設計出一件衣服
設計一件衣服得上學學習設計師,要是普通的人想設計一件衣服可以找裁剪的師傅一起設計。
9. 服裝裁剪製作
學習服裝裁剪的基本就是這些 希望你滿意! 1)直觀性:立體裁剪是一種模擬人體穿著狀態的裁剪方法,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著形態、特徵及松量等,是公認的最簡便、最直接的觀察人體體型與服裝構成關系的裁剪方法,是平面裁剪所無法比擬的。 (2)實用性: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結構簡單的服裝,也適用於款式多變的時裝;適用於西式服裝,也適用於中式服裝。同時由於立體裁剪不受平面計算公式的限制,而是按設計的需要在人體模型上直接進行裁剪創作,所以它更適用於個性化的品牌時裝設計。 (3)適應性:立體裁剪技術不僅適合專業設計和技術人員掌握,也非常適合初學者掌握。只要能夠掌握立體裁剪的操作技法和基本要領,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就能自由地發揮想像空間,進行設計與創作。 (4)靈活性:在操作過程中,可以邊設計、邊裁剪、邊改進,隨時觀察效果、隨時糾正問題。這樣就能解決平面裁剪中許多難以解決的造型問題。比如:在禮服的設計和時裝製作中,出現不對稱、多皺褶及不同面料組合的復雜造型,如果採用平面裁剪方法是難於實現的,而用立體裁剪就可以方便的塑造出來。 (5)正確性:平面裁剪是經驗性的裁剪方法。設計與創作往往受設計者的經驗及想像空間的局限,不易達到理想的效果。而立體裁剪與人體幾乎為零的接觸,可以令正確性與成功率都非常高。 由於它有著上述許多優點,所以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和重視。目前一些企業、公司及設計師把它作為一種新的設計元素,及品牌競爭的核心技術。 立裁的主要步驟 1. 備布(Preperation of muslin) 備布應根據所要立裁款式的大小,剪下相應大小的布塊,然後用拽拉整燙的方法,把布絲紗向找正,並在需要的位置上用鉛筆畫出立裁的輔助線,此時備用布完成。 2. 垂平(Droping) 把備布披掛在人台上,採用收省、抽褶、打剪口,保持布的紗向在必要部位垂直水平,或理出想要的造型,用大頭針針住布料固定造型。 3. 墨刻(Marking) 用鉛筆在以垂平好的布料上,刻畫出各種部位和縫線標志。 4. 琢形(Trueing) 把墨刻好的布從人台上取下來,根據做的標記,把縫線和剪口精細准確的勾畫出來,雕琢成形,產生原形布板。 5. 追影(taecing) 把原形布板,用帶針滾輪和制板復印紙轉移到另一塊布和紙板上,形影完全相同。
10. 服裝的製作過程
1、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成衣設計,根據大多數人的號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規律性的尺碼,進行大規模生產。設計時,不僅要選擇面料、輔料,還要了解服裝廠的設備和工人的技術;第二類是時裝設計,根據市場流行趨勢和時裝潮流設計各款服裝。
2、紙樣設計
當服裝的設計樣品確認後,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戶的要求繪制不同尺碼的紙樣。將標准紙樣進行放大或縮小的繪圖,大型的服裝廠多採用電腦來完成紙樣的放碼工作,在不同尺碼紙樣的基礎上,還要製作生產用紙樣,並畫出排料圖。
3、生產准備
生產前的准備工作很多,例如對生產所需的面料、輔料、縫紉線等材料進行必要的檢驗與測試,材料的預縮和整理,樣品、樣衣的縫制加工等。
4、裁剪工藝
一般來說,裁剪是服裝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其內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劃樣要求剪切成衣片,還包括排料、鋪料、算料、坯布疵點的借裁、套裁、裁剪、驗片、編號、捆紮等。
5、縫制工藝
縫制是整個服裝加工過程中技術性較強,也較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過合理的縫合,把各衣片組合成服裝的一個工藝處理過程。
6、熨燙工藝
成衣製成後,經過熨燙處理,達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觀。熨燙一般可分為生產中的熨燙(中燙)和成衣熨燙(大燙)兩類。
(10)立體裁剪圖片步驟擴展閱讀:
服裝製作前量體的方法:
1、總體高:代表服裝「號」,由頭部頂點垂直量至腳根。
2、衣長:由前身左側脖根處,通過胸部最高點,量對需長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圍:代表上衣類服裝「型」,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寬:由後背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頂點(軟尺在後背中央貼緊後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誇張時,肩可適當放寬。燈籠袖款可適當改窄。
5、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減長度。
6、腰節:一般體型可按總體高算出。遇到特殊體型時,就需要量取前後的腰節尺寸(在腰部最細處,圍一條皮尺成水平),分別量取前後腰節的尺寸。
7、褲長:由腰部左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腳跟減3厘米。
8、腰圍:代表褲子類服裝「型」。在單褲外沿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9、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鬆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