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觀察的步驟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觀察的步驟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16 10:52:05

『壹』 簡述觀察法實施的步驟

1、觀察法准備階段

1)檢查文件,形成工作的總體概念:工作的使命、主要職責和任務、工作流程。

2)准備一個初步的觀察任務清單,作為觀察的框架。3)為數據收集過程中涉及的還不清楚的主要項目做一個注釋。

2、進行觀察

1)在部門主管的協助下,對員工的工作進行觀察。

2)在觀察中,要適時地做記錄。

3、進行面談

1)根據觀察情況,最好再選擇一個主管或有經驗的員工進行面談,因為他們了解工作的整體情況以及各項工作任務是如何配合起來的。

2)確保所選擇的面談對象具有代表性。

4、合並工作信息

1)檢查最初的任務或問題清單,確保每一項都已經被除數回答或確認。

2)進行信息的合並:把所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合並為一個綜合的工作描述,這些信息包括:主管、工作者、現場觀察者、有關工作的書面材料。

3)在合並階段,工作分析人員應該隨時獲得補充材料。

5、核實工作描述

1)把工作描述分發給主管和工作的承擔者,並附上反饋意見表。

2)根據反饋意見有,逐步逐句地檢查整個工作描述,並在遺漏和含糊地方做出標記。

3)召集所有觀察對象,進行面談,補充工作描述的遺漏和明確其含糊的地方。

4)形成完整和精確的工作描述。

(1)觀察的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用觀察法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全方位原則在運用觀察法進行社會調查時,應盡量以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層次進行觀察,搜集資料。

2、求實原則觀察者必須注意下列要求:

第一,密切注意各種細節,詳細做好觀察記錄;

第二,確定范圍,不遺漏偶然事件;

第三,積極開動腦筋,加強與理論的聯系;

3、必須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則。

『貳』 小學生觀察植物生長過程

小學生觀察植物生長過程如下:

那天,我去實驗田裡觀察我可愛的小番茄。

小番茄種下去時,不是種子,而是8株翠綠的小苗。小苗不高,只有15厘米,葉子也不多,但很密,一片接一片,沒有留下一丁點的空隙。最近,小苗的顏色加深了,葉子也更多更密了。小小的葉子上透出幾條暗暗的花紋。

葉子呈下寬上窄,周圍有一圈大齒輪,看上去很鋒利,摸上去卻又軟又滑。小苗長得好快,幾天時間,已經有40厘米高了,葉子越來越多,數也數不清。

小苗有很多分枝,左一條、右一條,每一條分枝上全是又多又密的新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驚喜地發現番茄開花了,在濃密的綠葉中,露出一朵朵黃色的小花,每朵小花有6片花瓣,如指甲蓋大小。

這幾天小番茄長高了許多,莖上還長了許多小小的細細的毛,葉子也肥大了許多。它的旁邊又長出了一個小番茄的嫩芽,它們成天依偎在一起,像一對好姐妹。離它們不遠處的另一株小苗上結了一顆小番茄,它的身子有些傾斜,好像在向另一株上的番茄姐妹揮手問好。

果子越來越多,它們青中帶著透明,小巧玲瓏,表面覆蓋了細細的茸毛,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好似一顆顆小太陽。番茄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把綠枝都給壓彎了。怪不得我每天測量時,都短了幾厘米呢!

小番茄雖然又大又多,卻怎麼也不紅。我盼望著它們快快成熟。

『叄』 顯微鏡的觀察方法和步驟概括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台邊緣7厘米左右
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以後
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

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
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
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

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肆』 課堂觀察的基本步驟

(1)課堂觀察前的准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
(2)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
(3)課堂觀察後的工作,資料的分析和結果的呈現。

『伍』 如圖表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與觀察的部分步驟,請據圖回答:(1)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1)為了保持細胞的形狀,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將標本放在清水中,製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將標本放在生理鹽水中.
(2)製作臨時裝片時,「蓋」這一步的正確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後緩緩放平.其目的是防止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3)③表示染色的步驟.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中含有染色體,染色體是容易被鹼性染料如碘液染成深色的物質,因此觀察經過染色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各部分結構中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數為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的積即物像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所以如果所用顯微鏡的目鏡放大5倍,物鏡放大10倍,那麼所看到的物象放大了50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增加,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變大,細胞的數目減少,視野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減小,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變小,細胞的數目增多,視野變亮.所以如果把物鏡變成40倍,則看到的視野光線變暗.
(4)由於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實物的倒像,在顯微鏡下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當物像不在視野的中央時,移動玻片應與玻片的位置一致,即當玻片位於視野的右邊時,只有向右移動玻片時,物像正好向左移動到視野的中央.所以⑤圖物像位於視野的右下方,只有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才能使得物像到達⑥的效果.
故答案為:
(1)清水;生理鹽水;
(2)A;氣泡;
(3)③;碘液;細胞核;50;暗;
(4)右下方.

『陸』 一次完整的觀察,一般應包括哪些主要步驟

一次完整的觀察,一般應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1)確定觀察的目的和選定觀察的對象;
(2)做好觀察前的准備工作,如准備觀察工具,設計、印製觀察記錄表等;
(3)進入觀察場所,獲得被觀察對象的信賴;
(4)進行觀察並作記錄;
(5)整理觀察結果;
(6)分析資料並撰寫觀察報告。

『柒』 (綜合社會實踐)觀察法的基本步驟

觀察法的基本步驟
一、明確問題,選擇觀察對象
明確問題即選擇和確定研究問題,當然,在選定參與觀察的研究問題的同時,也基本上確定了觀察者與觀察對象。因為問題的選擇和確立必須考慮到在某一特定的情境里觀察者是否能進行自然觀察。例如,要研究「教師期望對師生交往的影響」,就需要考慮在什麼樣的學生、在哪個年級的班進行,觀察者應具備哪些知識、能力和觀察技能。
二、制定觀察計劃
在觀察計劃中要規定明確的觀察目的、重點、范圍以及要搜集的材料、觀察的次數,每次觀察的時間、採用的儀器、制訂哪些表格以及填寫的要求等等。
三、做好觀察准備
觀察准備是否充分, 往往影響觀察的成敗。 只有周密的觀察准備,才有可能准確地收集觀察材料。觀察准備的主要工作有:
1.確定觀察的項目和指標
根據課題和研究計劃的要求,將要觀察的方面具體化和指標化。具體化就是將要觀察的方面具體成幾個可以加以觀察的項目。指標化就是給需要觀察的項目選定一個可以評價記錄並顯示出不同程序與水平的指標體系。

『捌』 常見觀察法的步驟

小學生常用的觀察方法:

(一)、順序觀察法。就是讓學生有順序的進行觀察,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觀察方法。如《觀察身體》一課,重點指導學生認識我們身體的外部形態教學時一點點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由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蝸牛》、《螞蟻》的教學也是採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引導去觀察蝸牛、螞蟻的身體是什麼樣的,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有什麼特徵,逐漸使學生形成有順序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比較觀察法。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有許多課都運用了比較的觀察方法。如《大米的觀察》、《不同用途的紙》等都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觀察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等。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這種方法的不斷使用,逐步讓學生明白在觀察二種或二種以上同類物體時,都可以用對比觀察,如《一杯水的觀察》時,為了讓學生弄清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及水的基本性質,我讓學生親自嘗試通過眼看、鼻聞、舌嘗等了解水的形態及顏色。用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讓學生得出結論:水是沒有顏色透明的,沒有氣味,沒有味道。再用一杯白酒進行比較,明確水是沒有氣味的。最後學生通過認真觀察、比較得出結論,一杯牛奶或(植物油)來觀察,得出水的特徵和性質。再和沙進行比較觀察,得出水是一種液體的概念,觀察比較是科學課中一種常用的觀察方法。

(三)、實踐操作觀察法。就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邊操作邊觀察,在自己的親身活動中感知觀察現象。如教學〈〈氣溫的變化〉〉一課,可先讓學生事先連續幾天對天氣的變化進行觀察、測出不同環境的氣溫,並做好記錄。教學時先讓學生匯報觀察結果,針對學生觀察中的問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糾正講解,引導學生悟出怎樣觀察天氣的變化,以及氣溫的變化,做好觀察記錄,課外活動時讓學生再觀察一周的天氣變化,學生就能達到觀察的要求了。

『玖』 如圖表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與觀察的部分步驟,請據圖回答:(1)甲圖所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

(1)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吸.
「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乾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後緩緩放平;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
「吸」,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因此甲圖所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正確順序為:③⑤①⑦⑥②④.
(2)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物像移動的方向和裝片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果顯微鏡的視野中,細胞不在視野的中央,應向細胞所在位置移動,方可移到視野的中央.即把在顯微鏡視野的右上方的A細胞,要使該細胞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如果放大觀察A細胞,應選擇高倍物鏡,然後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鏡,最後旋轉細准焦螺旋,使模糊的圖象變清晰.
故答案為:
(1)③⑤①⑦⑥②④
(2)右上方;大;凹;細准焦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