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口腔做合墊的石膏模型為什麼要先泡在水裡
我們做的時候直接塗分離劑就可以了,沒有你這個步驟,可能作用差不多吧。
是上頜架的模型需要泡水裡面的。。。。你記錯了?
㈡ 義齒製作流程
近些年來,很多人的牙齒出現了健康隱患,比如年紀輕輕就出現掉牙、缺牙的情況或是患上牙周炎等牙科疾病。老年人的牙齒問題更不必多提。所以通過裝假牙也就是義齒來修復牙齒也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看上去既美觀整潔也十分實用。那麼,做活動義齒的步驟有哪些呢?
1、需要先檢查口腔健康和衛生,然後才能做活動義齒。醫生會全面檢查患者的剩餘牙齒、牙槽骨和頜骨。如果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疾病影響義齒的鑲嵌,應先對其進行治療;同樣,口腔內的殘根殘冠應清除,以免影響義齒的正常使用。治療完三個月後就可以進行活動義齒的安裝了。
2、由醫生決定做活動義齒的具體方案。醫生根據患者的牙齒和經濟狀況來選擇適合的活動義齒材料,然後對基牙進行個性化設計和適當的磨光調整,為以下的步驟做好准備。
3、取模。取模的過程是醫生通過患者的咬痕來得到缺牙區和患者基底區的印痕。
4、製作活動義齒。取模後在模具中加入材料,固化後根據模型進行調整,使活動義齒成形。
5、製作卡環和安裝可摘義齒。卡環是可摘義齒的支撐。卡環完成後,以蠟為底,將人工牙置於缺牙間隙上。這時,應該考慮牙齒的大小、形狀和顏色。排好牙齒後,雕刻出每顆牙齒的形狀。稍微修剪,直到它鑲嵌至完全適合。
牙齒的健康和保護對現代人來說越來越重要,掉牙壞牙的人經常會選擇做活動義齒的方式來維護牙齒的功能。做活動義齒的步驟包括預先檢查口腔衛生、選定材料、個性化設計、基牙磨光、取模、成形、製作卡環、雕刻形狀及鑲嵌義齒等步驟。
㈢ 精密附著體義齒的操作程序與方法
1.口腔檢查、治療計劃及修復體設計
(1)口腔衛生狀況。
(2)基牙狀態。基牙數目、形態、牙周狀況及齲壞程度均為治療設計的考慮因素。用X線牙片觀察牙周及根尖狀態。
通常牙弓兩側選擇固位力大小相等的附著體,基牙數目盡可能相等,一般每側1~2個基牙。基牙形狀不利固位者,要調改外形,必要時需將牙髓失活並進行完善的根管治療,調改牙冠外形。尤其對牙冠過長,冠根比例不適當者,經牙髓失活並行根管治療後,可予以截冠,安放合適的附著體,或使用雙重冠固位體。
選擇牙周組織健康的基牙,或經牙周治療炎症消退後方可開始修復治療。對有一定松動度的牙,如有足夠的根長及根周骨組織高度,可通過截冠改善其冠根比例和牙周處理後,觀察其松動度在1度以內者,仍可選做基牙。經臨床觀察,有輕度松動的基牙,在使用桿式附著體或雙重冠的牙周夾板作用下,松動度明顯減低或消失。
(3)頜間距離。在患者初次就診進行口腔檢查時,要取研究模型並確定垂直距離及正中頜關系,將模型上頜架,認真分析。
(4)缺牙區游離端鞍基長度及牙槽嵴狀態。缺牙區游離端鞍基長者,要注意減少對基牙的扭力。可選擇彈性附著體,並注意修復體跨過中線區要有足夠的強度。牙槽嵴黏膜松軟時要取加壓印模,防止基牙負荷過大。
2.基牙預備 應用附著體的牙體預備共有三種類型:根內預備,冠內預備及冠外預備。
O)根內預備:使用根上附著體時需進行根內預備。為取得最大的固位和穩定,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根據牙根情況盡可能延長根樁。②根面降至牙齦水平,以便減小支點,擴大附著體安放空間。③為增加固位,預備頸部肩台斜面。④為防止旋轉,在根管口處製作凹槽。
(2)冠內預備:應用冠內附著體時需進行冠內預備。預備出的空間應比附著體陰型大約寬0.6mm,深0.2mm,以便鑄造完整和安裝正確。牙冠的舌/跨側壁要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安放對抗臂。另外,還要注意牙體預備的箱型與其他基牙的總就位道平行。
(3)冠外預備:安放冠外附著體的牙體預備與常規全冠牙體預備基本一樣。預備的牙體各壁應接近平行,使冠取得最大的固位。牙冠要有足夠的高度,以滿足冠外附著體的要求。
3.取模 用精細印模材(如硅橡膠印模材等)取模,並灌注超硬石膏模型。
4.義齒製作 與常規義齒不同的主要點是需要准確安放附著體。目前國際通用的各種附著體均為預成件。包括金屬預成件,塑料預成件,金屬一塑料預成件等。
金屬預成件在使用時,首先將其放在預定位置固定好,用焊接方法使之與金屬冠橋或可摘義齒的金屬支架連接在一起。塑料預成件多是用鑄模材料做成,在製作時,將附著體的陰陽兩部分鑄模,分別與冠橋蠟型或可摘義齒支架蠟型固定在一起,整體包埋鑄造。金屬一塑料預成件常是彈性附著體,使用時,將金屬陽型與金屬冠焊接在一起,塑料陰型固定在可摘義齒的組織面。塑料陰型有尼龍成分,具有一定彈性。
製作精密附著義齒需要一個平行研磨儀。
這種儀器的主要功能有3點:①作為觀測儀確定就位道;②將附著體或附著體的替代件的位置校準,精確排列;③根據修復體類型修改蠟型或研磨金屬冠使之互相平行或保證其軸面應有的角度。通常先製作固定在基牙上的附著體部分。
5.試戴 在口內試戴完成的附著體部分,確認合適後將附著體的另一部分(或附著體另一部分的替代品)插入已完成部分,取全牙弓印模,灌注模型,確定頜位關系。
6.完成義齒 技工室按要求完成附著體的另一部分及義齒的製作。
7.義齒的戴入及隨訪 復雜的義齒最好用暫時粘固劑粘固幾天,允許再次修改並拋光,同時能觀察菌斑控制情況。
永久粘固時一般要在所有義齒就位情況下使粘固劑硬固。去除多餘材料後即將可摘部分戴人,囑病人24h不要摘下可摘義齒。24h後再進一步調頜,修改。
用模型向病人講解義齒取戴方法,連接雙側的義齒需兩側同時取戴,否則僅從一側取戴,會對基牙產生很大的扭力。
教會病人清潔義齒的方法,基牙及附著體的兩部分均要用牙刷、間隙刷和牙線清洗,及時清除積存食物殘渣。l周後再復查X線牙片做對照。以後常規每6個月復查1次,以便及時發現義齒和基牙的問題。復診時需及時檢查義齒組織面貼合與否,如有問題要立即重襯,以免對基牙造成不適當扭力。
㈣ 加工廠種植義齒製作步驟
一、接模(檢查工作模型)
接到牙模時首先由師傅看清楚醫生的要求,以及來模的製作條件是否合格,即來模是否完好,印模是否清晰等。如有疑問請馬上送到質檢部門處理。把檢查過的模型分別放在合格區、待判定區、待檢驗區、不合格區。用鉛筆標明需要加工的牙位以避免出現做錯貨的現象。
二、工作模型的修整
用模型修整機修整底部及四周,修整後的底部至牙齦的厚度應為0.9~1.2cm。開好固位槽以增加模型與底座的結合。注意不能損壞基牙以及對應的對頜牙、能確定咬合關系及需做的游離端等重要部位。
三、上復位盒(俗稱膠盒)
在復位盒內灌滿石膏,將修整好的模型壓入。可先在固位槽的部位先填入少許石膏再壓入。待稍干時刷干凈復位盒和基牙上粘著的多餘石膏,復位盒面至整體牙齦部的距離應為6~8mm左右。
四、修整頸緣
先由部門師傅根據每位員工的技術水平進行分貨。看清楚模型基牙的肩台與牙齦的位置,用手術刀在基牙上輕刮一圈,以保證牙齦邊緣的准確,使頸緣清晰圓滑。注意:模型上的石膏小瘤應先切除,辨認出肩台與牙齦,略做修整,不允許刮至肩台位置,否則將使頸緣過長。基牙兩側的鄰牙的接觸面可以刮除0.1~0.2mm以良好的恢復冠的接觸區。橋體的處理應根據牙齦的豐滿度來確定,刮除的時候應該均勻一致。
五、倒凹的處理(俗稱扣位)
檢查該加工的基牙是否有倒凹,如果有即補石膏至垂直,至同一個就位道為止,用鉛筆將牙齒頸緣線畫出,以方便邊緣修整的准確。注意:切牙一般情況下唇側和後牙的頰側肩台上不能補石膏,否則將導緻密合度下降,影響修復效果。
六、分離模型
用0.2mm薄的U形石膏分離鋸分別沿患牙(基牙)近遠中鄰面向齦方並且與患牙(基牙)牙長軸平行的方向向下鋸開。鋸時注意模型不能太濕,以免粘鋸片,鋸縫要窄。切割時不得傷及患牙(基牙)保持垂直向切割。鋸開線在兩邊相互平行。
七、修整代型(俗稱車邊)
在畫出的頸緣線0.5mm以下,寬為3mm的范圍內用技工打磨機夾持大球鑽進行修整,修整成凹面,再用尖銳的器械將游離齦部位的石膏修去,暴露齦溝底。根據頸緣肩台的形狀及不同鑄造條件的要求,對代型的頸緣做適當的延長,以補償合金的收縮。這樣可形成清晰的牙頸線,方便蠟型的頸緣形態的製作。如果醫生沒有備出肩台的,瓷牙要留0.3~0.35mm、鋼牙可留0.3mm左右的邊緣台,要求厚薄均勻不能有鋸齒形狀。
八、塗間隙塗料(俗稱塗油)
先在頸緣部塗一層硬模水,待稍干後在離開頸緣0.5~1mm左右,由頸緣開始向合面方向均勻塗布一至兩層間隙塗料。要求整個牙冠表面塗上一層光滑、完整、均勻的間隙塗料。間隙塗料的塗布目的是補償合金鑄造時的硬固收縮,保證修復體完成後能順利就位,同時給粘固劑預留一定的間隙。
九、調整咬合
將上好復位盒的牙模檢查咬合關系,如有咬合蠟固定咬合關系的,必須先將咬蠟適當處理好後,再定咬合,上咬合前,首先將頜面的多餘石膏削去,使其不影響咬合關系,檢查復位盒的固位力是否牢固,然後用滴蠟法固定好咬合。
十、上頜架
把固位好的牙模與頜架用石膏連接起來,石膏注意做到小巧圓滑,上下不能倒置,中線對正。
十一、質檢 出貨
以上每個工序過程都不允許磨損和弄斷基牙。完成後由部門主管進行檢查是否按設計單製作、對編號、檢查咬合。同時看貨籃和牙模是否干凈。都符合要求後簽好字送往質檢部檢查合格後轉入下個部門。
㈤ 全口烤瓷牙的制備過程以及臨時冠的製作
全口烤瓷牙的制備涉及到咬合重建的過程,具體步驟還是有些復雜的。先把病人的模型上頜架,拍X片好好分析分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