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聯的製作過程
1、撰寫春聯內容。春聯內容指的就是上下聯與橫批,千百年來,春聯的思想內容無非就是招祥納福,寄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2、確定書法字體。准備好春聯內容之後,我們就要襲考慮用什麼字體來書寫這副對聯。以集字對聯為例,我們在動手書寫之前首先要確定以哪位書法家的字體來創作。
例如我們喜歡米芾的書法,那就從米芾現存的字帖中逐一找到春聯內容中的每一個字,並依次按照順序拍照或截圖,以便在創作的時候對帖臨摹,有條件的排版後列印出來,效果會更好。
(1)手工小製作對聯圖片大全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春聯的貼方法:
俗話說:「二回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什麼的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地增鴻連滿門財,天賜吉祥全家福。」
根據普通話上下聯均以第二聲陽平收尾,平水韻還能區分平仄。在沒有橫批而且上答聯氣勢弱於下聯才使用上仄下平。
『貳』 怎麼用電腦製作對聯
非常簡單
你可以用圖曰app
圖曰裡面有春聯模版,只要直接套用,就能生成一副完成的春聯
而且圖曰還能自動給圖片添加上響應的春聯
下面這個春聯就是我用圖曰一鍵生成的
當然也可以自己編輯春聯上的文字,非常的方便的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打開圖曰,直接選擇春聯模版,第一個就是哦。
如圖
然後就進入圖片下方的模版了,直接點擊確定,圖曰就可以直接套用這個春聯的模版了哦
直接點擊確定,你的春聯圖片就完成了,圖曰已經為你添加好了春聯文字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就單擊圖片上的字,就可以編輯,還可以改變字體呢,如下圖
最後點擊右上角的保存,春聯就保存到本地相冊了
你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空間什麼的
電腦如何製作春聯?
可以用Word結合Excel來做,具體步驟請參考:新建Word文檔,單擊「插入」――表格――3X8表格,現在我們看到製作好了表格,把它調節到合適大小,如圖所示。選擇第一列單元格,單擊右鍵,選擇「邊框和底紋」,打開對話框,選擇「底紋」標簽,選擇紅色,單擊確定。可以看到第一列變成了紅色,用同樣的方法吧第三列也變成紅色。現在我們來插入對聯上面和下面的花紋,把游標移動到,第一行第一個單元格,單擊「插入」――圖片,打開對話框,選擇好圖片,單擊確定,然後調節好大小如圖所示,在右邊的對聯中也粘貼剛才的圖片,並讓圖片「水平翻轉」,用同樣的方法設計好對聯下面的圖案。現在我們來給對聯寫上文字,輸入文字,選擇居中,文字顏色設置為「黃色」,文字大小設置為「72」,字體設置為「華文行楷」。最後我們來製作橫幅,把游標移到第一行第二個單元格,單擊「插入」――表格――5X1表格,調節好表格大小,把底紋填充為紅色。現在我們來輸入橫幅文字,並設置好字體、顏色、大小,現在我們選擇整個表格,點擊右鍵,選擇「邊框和底紋」――邊框,把邊框設置為「無邊框」,單擊確定,對聯就製作好了。
『叄』 春聯的手工製作方法急!!!!!!
首先准備紅色的彩紙、剪刀、毛筆和墨汁。自己家中沒有可以去文體店,這些東西在文體店都可以買到,准備齊全後,用剪刀把彩紙剪成春聯的形狀,就可以找書法好的人,用毛筆蘸墨汁進行書寫了。
下面是幾幅春聯加橫批:
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 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聯: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高居寶地財興旺 下聯:福照家門富生輝 【橫批】:心想事成
上聯:占天時地利人和 下聯: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財源不斷
上聯: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聯: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聯: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上聯: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聯: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好事臨門
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酷愛寫對聯,他不僅自己書寫,還鼓勵大臣們書寫。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肆』 手工春聯怎麼做 手工春聯做法
1、首先在PS裡面點擊文件新建,我們新建一個寬度為29厘米,長度為17厘米的白色文件。
2、然後點擊左邊菜單的選框工具,在白色文件上選出一個長方形,也就是對聯的大小。
3、然後點擊油漆桶工具,選擇正紅色,把油漆桶放在選框內,點擊滑鼠,選框內就變成紅色。
4、左手按住CTRL加alt鍵,右手用滑鼠點擊紅色對聯,拖至右邊,就復制了一個與剛才一模一樣的對聯紅紙。
5、這時候右邊的紅色對聯外框還有螞蟻線,我們點擊上面菜單的選擇--取消選擇,螞蟻線就消失了。
6、點擊左邊菜單的文字工具,選擇字型大小大小和字體,以及文字排列的方向,對聯上打出上聯和下聯。
7、點擊菜單--圖層--向下合並圖層,這樣一副對聯就製作好了,文件儲存就可以儲存在電腦里,可以拷貝出來到列印商店去把它列印出來。
『伍』 手工如何製作對聯
平常的木頭就好了.最好是檀木
『陸』 怎麼用卡紙做對聯卡
准備工具:
剪刀、卡紙、筆(卡紙的顏色可以自己選,但是一般要選紅色)。
製作步驟:
1,用剪刀將卡紙剪下兩個長的長方形和一個短的
長方形,也就是對聯的形狀。
2,用筆在剪好的對聯卡上寫上自己喜歡的對聯
內容,這樣對聯卡就做好了。
『柒』 兒童手工對聯怎麼做
用紅色的長條彩紙,根據要寫的字將對聯分成等份,上下有留白,用毛筆寫上文字就可以了。
工具原料:
紅色的長方形紙、筆墨、金箔紙。
具體方法:
將紅色的長方形紙條裁剪好,保證邊角平整。
選好寫春聯的句子,用毛筆在紅色的紙上寫出,不要忘記准備橫批。
最後將金箔紙趁著墨跡還沒有乾的時候撒在上面。
想要字寫的好看還是要平常的時候多多練習書法。
春節時候貼春聯起源於宋代,在明代的時候開始盛行,清代的時候流行成一種文學形式,流傳至今,現如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慶祝節日。
家長可以帶著小朋友們自己製作,尤其是在春節的時候。不僅僅可以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增加小朋友對於傳統文化的認識,製作的過程還會鍛煉動手動腦能力。
『捌』 如何做對聯
作對聯,要合於下列規律: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復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
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系,律詩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至於每副對聯的字數,並無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只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面舉例以見一斑:
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聯的「祖國」、「山河」和下聯的「人民」、「歲月」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壯」和下聯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與上述的五條規律符合。
總之,作對聯要音韻和諧。語言精煉,合於規律,而又有一定的內容。文字不相對,平仄不協調或把標語口號式的句子分寫兩行,全不能算是對聯。
對上面的介紹的內容,我們可以歸結為「四講」,即「字數講相等,字音講平仄,詞語講對仗,句法講對稱」。同時,上下聯內容要有一定的聯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復,雷同的對句俗稱為「合掌對」,如「新年迎五福,春節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節」、「迎」和「接」都同意,傳統上認為這樣的楹聯犯製作楹聯的大忌。
對文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是指五、七言詩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當用平聲字的用了仄聲字,或當用仄聲字的用了平聲字,皆無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則須平仄分明,不容更換。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讀音影響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調,則讀之拗口,乃律詩之大忌,用於楹聯創作,也是傳統楹聯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紹的是傳統楹聯的作法及程式,隨著對聯藝術的逐步成熟和發展,各種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斷出現,還出現了許多獨特的聯格,所謂非正宗楹聯,是指不過分強調平仄、工仗、用韻的楹聯。這種聯語作品,長期以來被斥為「非正宗」的楹聯作品。其實,從對偶修辭手法孕育了楹聯的客觀實際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的句式、句法、結構是同時具備的;從貼桃符到貼楹聯這一民俗習慣看,不拘平仄的楹聯與平仄協調的楹聯,也是同時產生和發展的。不拘平仄楹聯的寫作靈活自由,可以根據實際內容量體裁衣,完全適應推廣普通話的新形勢,具備強烈的時代感,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實、穩重的藝術風格,在聯海中閃耀著奇光。
不拘平仄楹聯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強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對。因為這種格局、程式和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程式相悖,故歷來不為人們所重視,更是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並沒有因此而絕跡,相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紅巾軍初起之時,寫在戰旗上的「旗聯」是: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這副「旗聯」充分反映了紅巾軍浩大的聲勢和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在寫作格局和程式上,並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但其影響極大。在爾後明代中葉劉六、劉七起義時,西路軍戰旗的旗聯僅改「大宋」二字為「混沌」而已: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國起義軍佔領南京之後,在龍鳳殿兩旁柱子上又見到了這副楹聯的身影,只不過仍是更易二字: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在明朝,據郎瑛《七修類稿》(下)「對聯條」載:「吏部許尚書贊,乃尊亦吏部尚書也。己先為戶部尚書,兄詔,亦尚為南戶部尚書也。吾友俞子木為作一對雲: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銓衡;
兄司徒,弟司徒,總兩京之會計。」
該聯上下聯均有同字「之」相對。在清朝,據梁章鉅《楹聯叢話·格言》載,胡可泉知蘇州,揭一聯於門外,聯語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豐者,各請免見;
撐廳者,鋪堂者,撞太歲者,俱聽訪拿。
這說明那種不強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對的楹聯,當時在官廳衙門亦有所張貼。又據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紀文達所見馬神廟聯》載雲:「紀文達在京師,嘗偕友過馬神廟。廟門左掩一扇,上有聯雲:『左手牽來千里馬。』友謂文達曰:『且勿觀下聯,試各思之。』文達曰:『下聯當為前身終是九方皋。』及審視,乃右手牽來千里駒也。」這段記載再次說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強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創作楹聯是很常見的。這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民間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舉的「左手」、「右手」聯即是;二是文人雅士,為准確表示自己的聯作主旨,不願受傳統的楹聯寫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縛,明知違律而有意為之。
但總起來講,這種不拘平仄的楹聯在過去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五四」運動之後,新文化運動沖擊了整個學術文化界,這種楹聯逐漸多了起來,並為人們所接受,一些名人也開始創作這種聯語。比如我們現在在許多學校常見到這樣一副聯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為南京曉庄師范校園內陶行知先生墓門所題寫的楹聯。再如,1930年12月,紅軍總前委在寧都縣召開軍民誓師大會時,毛澤東在主席台兩旁親撰一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綜上所述,這種不拘平仄的楹聯,給聯苑帶來新的氣象,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薦的,正如哈哈在說詩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韻作舊體詩詞一樣,也應該提倡用靈活的格式撰寫傳統的楹聯。
下面是一些傳統對聯的製作方法:
疊字,又名「重言」,系指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人們在創作楹聯時,常常將疊字運
用於聯語創作的方法,就是疊字法。用疊字法作楹聯,可以生動地表現楹聯的意境,語音上
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具有個情達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強楹聯的藝術魅力,
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在楹聯創作中,疊字法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幾乎隨處可見。比如: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這是蘇州網師園的一副疊字楹聯,上聯化用李清照詞《聲聲慢》,使聯語獨具特色。全聯從
縱和橫的角度描寫了該園山重水復、鳥語花香的美景和遊客流連忘返、戀人們卿卿我我的境
況。該聯讀來聲韻鏗鏘,語句含義豐富深長,為遊人增添了無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爭爭鬥鬥,時時殺殺砍砍,搜搜刮刮,看看乾乾凈凈;
戶戶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處處驚驚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慘慘。
這副楹聯在解放前流傳一時,它形象地嘲諷了國民黨統治下舊中國的凄慘景象,把當時的社
會現實暴露無遺。
疊字聯將同一個字接連疊用,其勢似穿珠成串,在節奏上可產生明顯的音律效果。請看
俞樾做的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聯: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作者將四個形容詞「重疊、曲環、高下、叮咚」進行了特殊處理,效果便發生了很大變化,
感覺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聯: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聯句立意新穎,用字嬌嫩,將此聯用於西湖這一特定景觀之中,非常自然、貼切。西湖美景
如在眼簾,使遊人留連忘返,陶醉於山光水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