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我照鏡子很好看,照照片卻很難看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照鏡子時覺得自己好看到無法自拔!甚至覺得自己跟一線明星的顏值差距並沒有很大,若是運氣好一點,出道也是可能的。
但是!同樣的打扮,從手機里照出來就特別的~丑,丑到自己都開始嫌棄。
而有兩個辦法,可以盡最大可能還原自己的真實顏值:第一個是讓別人給你拍視頻,鏡子、照片都不真實,就只能拍視頻了;第二個就是給鏡子里的自己打折,把鏡子里自己的顏值減去 30%就是你的真實顏值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美顏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是真實的自己,那當我沒說,畢竟,你開心最好。而如果連美顏相機都拯救不了你顏值的話,那你可能是真的丑......
哈哈,開個玩笑,相信大家都是最好看的,這也是一個人自信的表現!
你覺得照片里的你好看還是鏡子里的你好看呢?
⑵ 照鏡子覺得自己好看 照片特別丑
照鏡子覺得自己好看的原因有:
1、習慣性
由於人都有每天照鏡子的喜歡,這就造成了你已經喜歡和認可了鏡子中的自己,而且鏡子成像本身就與物體是水平翻轉的,每一面正常的鏡子都是如此。經常以這個角度看自己,習慣性的自然就看起來比較的順眼。
2、靈活性
鏡子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動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因為我們可以通過輕微的轉動頭部來找到自己最完美的那個角度,自然這個角度就會呈現在鏡子里。
3、客觀性
我們再照鏡子時,總是會有意無意的關注自己覺得最完美的部位,以至於忽略了很多細節。但是,實際上,五官共同的組成了面部,過多的去關注一點,會讓我們產生一定的錯覺。
照片特別丑的原因有:
1、失真
如論是多麼強大的相機它都會有多多少少的失真,它與我們人眼的成像是無法相比的。簡單的來說,相機僅有一個成像點,而眼睛有兩個,這兩個眼睛在同時的工作,無論是對光線的捕捉還是對顏色的分辨都比相機要強很多。
2、反差
上面說了,我們日常使用鏡子的頻率很高,對鏡子中的自己已經非常熟悉,高度的認可,簡單的說就是已經適應了鏡子中的自己了。但是,當用手機自拍時,它的成像與鏡子成像反應在人眼中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自拍中的自己就相當於另一個自己,你沒有那麼熟悉的自己。
⑶ 她自己說她知道自己長得不好看,又為什麼天天自拍,天天發好幾張自己照片,頭像也是自拍照,她怎麼想的
大概是人家沒有外貌焦慮,雖是口頭說自己長得不好看,但心裡肯定是覺得自己長得不難看,甚至還有一點點好看的地方。經常發自拍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得到別人的評論。
⑷ 我長的不好看,看到別人長那麼漂亮好看,而自己長得不漂亮,比不起別人那麼漂亮好看,自己不好看,唉
眼皮是內雙、鼻尖不夠挺、唇邊有點小鬍子、毛孔再小一點就好了……每當面對鏡子中的自己,我們總能找到臉上的不足之處,甚至會因為「不夠美」而焦慮或自卑。
最近的熱播網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就是關於「外貌焦慮」的。
女主人公,一個極端外貌不自信的女孩,每天花兩小時三十七分鍾打扮自己。我們從鏡子的視角,看著她連貫地上了妝又卸了妝,看著她因為自己丑而一邊獨白,一邊痛哭流涕。
然而荒誕的是,就算在這集控訴「外貌焦慮」的劇里,彈幕中依舊不斷飄過對她容貌的指指點點,質疑妝容太厚、皮膚干毛孔大、眼袋明顯……
她在說什麼,重要嗎?
女生將自己整容成芭比娃娃,在英文社交媒體上一度非常流行。這樣做的人很多在後來被確診為軀體變形障礙。圖片來源:Yourtango.com
還有個有點驚訝的事實:人們普遍認為女生更關注外貌,但在軀體變形障礙方面,男女發生率的差異並不大。美國的比例是 2.2%(男)比 2.5%(女)。
看臉的時代凝視女人,同樣也凝視男人。
女性的焦慮點分散於體重、皮膚、胸臀腿各各方面,而男性集中在身材不壯、毛發稀疏和私處尺寸三大領域,跟普羅大眾關注的部位恰好一致。
雖然覺得自己外形不完美的人不少,但軀體變形障礙確實是病——進入領域權威《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的疾病,會對人造成真實而嚴重的傷害。
這種疾病容易跟抑鬱、焦慮、進食障礙共患,也跟自殺意願、自殺行為的升高有一定關聯,嚴重者會退出社交。另外,常見的問題還包括「過度整容」。
和要「變更美」的一般人不同,整容並不能幫軀體變形障礙者改善心態。
根據不同的研究,一到三成的整容者可能有軀體變形障礙傾向。而德國的大樣本研究顯示,軀體變形障礙者參與整形的比例是 7.2%,遠高於 2.8% 的全民平均水平。
軀體變形障礙者迫切想要通過整容回歸正常,但八成左右的人整完之後仍不滿意,往往會要求對同一部位反復整形,提出醫生達不到的要求,或者馬上轉移到下個需要焦慮的「問題」。
周圍的人會批評他們「整容成癮」、不務正業。只有這群人自己知道,靠整容試圖撫平心中的焦慮卻無法撫平,有多痛苦。
社交媒體:讓我們對「丑」更焦慮
像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礙一樣,軀體變形障礙不是某個單一原因造成的。
這種障礙與人格特質有一定關系,性格比較完美主義,或有焦慮、抑鬱、強迫傾向的人更容易發生。但這並不是說,只要完美主義就必定會產生外貌焦慮。
另一個與這種問題可能相關的因素,是兒時受到過跟外形相關的諷刺、歧視與欺凌,尤其是針對體貌特徵的欺凌。
「你四眼」「你齙牙」「胸大無腦」「你怎麼這么胖,都吃成豬了」……這些話像刀子一樣,刻下的傷痕數十年後可能還留著。
最近,有個新的風險因素在逐漸浮出水面:社交媒體。
照片越拍越多,美顏越開越大,男生人均八塊腹肌,女生個個電眼大長腿,原本分享生活的自拍、直播、vlog,變成了比拼顏值身材的秀場。
然而自拍多到影響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軀體變形障礙的症狀表現。有個特別典型的案例,是英國小哥丹尼·鮑曼(Danny Bowman),他曾經確診此病,並且一直在呼籲社會關注。
丹尼·鮑曼,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丹尼在十五歲時自拍上了癮,每天在社交媒體上發兩百張自拍,卻發現沒有一張是他自己看得上眼的。他把這些照片發到網上,又招來了很多杠精,有的說鼻子大,有的說眼睛小。於是,他每天花十個小時找角度,就是為了拍到最完美的一張自拍。
他逐漸開始「外貌焦慮」,陷入了抑鬱和強迫,退了學,之前的朋友也失聯了。經過規范的診治,他才恢復健康。
丹尼是英國第一個醫學認可的自拍上癮者,卻不是第一個受網路影響的「外貌焦慮」者。
近幾年,各國整形科都不約而同地發現,想要整容像明星的越來越少,想要整成「濾鏡臉」「網紅臉」的越來越多。
此類新聞太過常見,幾乎已經不算新聞。
一打開網路,我們就彷彿掉進了俊男靚女的陷坑,看到的所有人都比你更美、比你更帥。
長期接受這樣的信息會改變人對現實的判斷,就算理智明明告訴你那些人都開了八層磨皮,你也很難不被其影響。
有研究發現,兩者存在相關關系,在這種社交媒體環境下暴露的時間越長,軀體變形障礙的風險越大。
有辦法走出「外貌焦慮」嗎?
如今,我們被來自 PS 、商業廣告、社交媒體的俊男靚女包圍,而他們又成了我們互相鄙視、互相攀比的理由。
媒體和周圍人的觀念共同抬高了被稱為「美」的門檻,直到絕大多數人靠天然的容貌和身材都難以達到;而凡是低於「美」的都被認為是「丑」。
看著「美」的人通過外形換來大把的真金白銀,而「丑」的人卻只能招來咒罵和惡意,誰敢說自己不焦慮?
即使沒到患病的程度,現代人也很難不受這種心態的戕害。如果你過度在意容貌,經常為外形焦慮,乃至變得討厭自己、厭惡社交,我們建議:
1. 就診,確診的話嘗試心理治療
與其對疾病的代入感太強,不如去正規醫院看看。如果確實情況嚴重,那就要配合葯物和心理治療,走出困境。
如果問題還沒嚴重到確診的程度,只是偶爾焦慮,可以試試:
2. 練習分配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試著主動關注你正在做或者正在經歷的每件事情,關注它們帶給你的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試著去體會那些你早已習以為常的細節。
比如,吃東西的時候,你的舌頭、牙齒和兩頰是怎麼互相配合完成咀嚼這個動作的?進門的時候,你的手臂和手是怎麼用力、扭轉,用鑰匙把門打開的?從家走到學校或者工作地點,你都會聞到哪些味道?
學會集中注意力,你將可以越來越擅長把過多地放在外貌上的注意力,分配到生活中其它重要的事情上去。
3. 停止自我測量或者反復觀察的行為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瘦一些,並且常常測體重,那你一定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總會時不時冒出一種沖動:想要獲知當前自己過度關注的事物具體的狀態,在外貌焦慮者身上,可能是體重大小、臉上的痘印是輕是重、左右臉到底有多不對稱、小腿到底有多短……獲知這個行為可以讓我們暫時好受一些,但卻無法持久,那種沖動總會再次湧上來;而我們越是輕易地順應那股沖動,就會越加依賴獲知的行為,失去探索其它可能同樣有效的行為的機會。
所以,不如試試不去測量,看看會怎麼樣。可以想見,最開始你會覺得很難熬,因為習慣被打破了;但是隨著時間流逝,你會發現,不去順應沖動,你的心裡平靜的時間會變得更久,你對觀察或測量行為的依賴會變得更小——它是一種更能有效減輕焦慮感的行為。
4. 理智整容、修容
為自己的整容、修容計劃定一個界限,並找出這些沖動背後的真實想法,理清「到什麼程度就可以停了」。還有,少去跟網上那些八級美顏人士攀比。
決定修飾或者修改自己的外貌之前,先想想,自己這么做是為了什麼?為了和別人攀比嗎?為了獲得別人的稱贊嗎?為了讓自己感覺更自信嗎?為了受人喜愛嗎?受不了自己身上的某種缺陷?或者是為了能看上去和別人一樣?
多想幾遍,你的目的是否能通過改變外貌來實現?除了這個方法,你還有哪些別的選項?如果容貌改變了依然達不到目的,你將會進一步做些什麼(而不是「更徹底」地整容)?
5. 停止社交孤立
親人、朋友和同事並不會因為你長相的瑕疵而不願和你交往。如果你總是隱藏自己,可能反倒會讓他們以為你不想出去、不想社交,讓關系逐漸變得疏遠,不如多出去走動走動。
如有「不化妝就不能見人」的思維,試著素顏出街檢驗一下這個認知是否正確。
美,和真、善一樣,本來是人類天然的追求和嚮往。如果對美的追求成為補償自卑的工具,美可能就悄然消失了。
一切追求美的行動都應該以開心和健康為目的,而不是以攀比、治癒自卑、模仿他人為目的。
或許商業的陰謀試圖將所有人的審美統一起來,但人的美並不存在標准模版。我們不需要因為外貌美才自信,我們自信了,在別人眼中才美。
⑸ 人們看自己的照片時,為何總覺得沒有自己本人好看
心理上的“曝光效應”影響,導致我們習慣了鏡子中“自己的模樣”,而難以接受照片裡面“自己的模樣”。照片以及鏡子中的都是自己,為何大家都不喜歡照片中的自己,甚至會覺得照片中的自己很醜?是因為“曝光效應”的影響;通過鏡子看到的“自己”無論是發型、面容等跟照片中的自己都有差,當我們真正看到別人眼中自己時候,就會覺得“不像自己”“沒自己好看”。
“曝光效應”讓我們習慣了鏡子中的自己,而覺得照片中的自己不好看。
⑹ 為什麼照鏡子感覺自己很好看,相機拍照卻很醜
原因如下:
1、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叫做「腦補現象」,就是人在潛意識里是更願意相信和放大自己"美好"的一面的,而對於一些缺點則會自動進行"腦補"修正,在照鏡子時,大腦會自動放大我們五官的優點,淡化長相的缺點。再加上人在照鏡子時是動態的,往往更容易在鏡子里展現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
2、用相機拍照,因為對於攝像頭而言,光線、鏡面、鏡頭畸變等因素都會影響最終成像的效果,再加上操作者的技術不一,照出來的靜態照片是很難接近真人相貌,最重要的是由於相機鏡頭太小,並且普遍採用不適合拍人像的廣角鏡頭,所以如果不是拍照+PS技術特別高超,手機拍出來的人像就會很大概率顯得"丑"。
⑺ 為什麼長得不好看的人會用自己的照片當頭像
為了告訴大家,我就是我啊。
沒有誰規定不能用自己照片當頭像吧,更沒有誰規定長得不好看就不能用自己照片當頭像吧。能用自己照片當頭像,這是一種自信,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好看不好看是由別人評價的,但是自己好看不好看自己心裡清楚,不需要別人來告知。
用自己頭照片當頭像和長得好看不好看沒關系,長得好看的人,可能有人會說,哇,頭像是本人嗎?美女交個朋友吧?長得不好看的人,難道有人會說你這么丑快撤掉吧?那我對於這種人,鄙視以及嫌棄。尤其是現在在網上看臉的人很多,外協很正常,很多不積嘴得的人隔著屏幕對別人的長相指指點點品頭論足,著實讓人生厭。但是現實生活中臉就不那麼重要了,臉只是加分項,不是決定項,更不是一個人可以一輩子引以為傲的東西。上天給了一張好看的臉,要學會感恩和珍惜,不能以此為資本去嘲笑諷刺那些不那麼好看的人。內在的東西才是真正讓人珍愛的。黃渤大叔,長得多麼接地氣,還不是照樣靠才華吸粉,大街小巷都是他舉著雞排的廣告牌,你問他長得不好看為什麼拍廣告,大街小巷放自己照片嗎?所以說好看不好看沒有那麼重要啦。
用自己照片當頭像很正常,看到頭像和走在路上看到本人有什麼區別呢?愛你的人,看到你的樣子會高興,那些不那麼重要的人,想見也罷,不想見也罷,別人的態度又能有多重要呢。這才是一種自信,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自己想要的樣子,比別人更愛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能無視別人愚蠢而又無聊對自己外貌的看法,這才是真的大度和豁達。
⑻ 這是我網戀對象照片,她說自己不好看只發了眼睛,看這個臉能看出全臉好不好看嘛
我告訴你哦,這雙眼睛非常好看呢,但是網上多的是一雙眼睛救了一張臉或者一雙眼睛毀了一張臉的事情,單從照片來看很難說,是好看或者不好看,首先你要確定的是,你對面跟你聊天的是個女的,而不是一個跟你一樣的摳腳大漢,其次你要確定,這樣照片確實是跟你聊天的人的本人。怎麼說呢,網戀有風險,面基需謹慎
⑼ 為女人總是擔心自己不夠漂亮,這種心理該怎麼打破呢
一天早上,大叔到了辦公室,聽到一個女同事大喊:「怎麼辦?我好醜!」
另一個女同事也附和:「我也是,最近長了幾個痘痘,不敢見人。」
例如,在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116名女性參與者(年齡在18-32歲)被選中觀看以下三種照片:明星照片、雜志模特照片和女性同伴照片。
看完圖片,從以下兩個方面評價參與者的問題:你理想中的樣子是誰的樣子(明星、模特、伴侶)?
在看圖的過程中,你會和誰比較?結果顯示,參與者會將自己的外貌與明星進行比較,認為自己的理想外貌應該符合明星或模特的標准。
可以看出,女生往往主觀地看自己的長相,但同時又選擇高標准來比較。這必然導致「總覺得自己丑」的結局。
如何讓自己覺得「我很美」。
今年我的很多朋友都被辣眼演員圈了。
她有一張大圓臉,小眼睛和塌塌的鼻子。她120斤,沒有馬甲線。
按照「美」的社會標准,她肯定不美。
但是當她在超級明星運動會上跳藝術體操時,她像福娃一樣熟練、靈活、有感染力和可愛。
敢在社交平台上拍泳裝照,很性感,讓人有治癒感和力量感。
亞努科維奇最吸引人的是她的自信。她的照片就像對別人說「看,我很美」。這種「感覺很美」的自信,會讓她身邊的人覺得她很美。
那麼,我們的生活中如何才能「感覺到美好」?大叔采訪了身邊的女性朋友,大家分享了這些經歷。
1.做一些讓你覺得美好的事情。有女同事分享,每當覺得自己不好看,就會敷面膜,換發型,修指甲等。,而且往往做完之後感覺特別美。
也就是說,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管客觀效果如何,一開始都是主觀感覺自己在變好。
這真的是有科學依據的。韓國高神大學挑選了426名未婚女性進行睫毛美容調查。了解參與者睫毛美的實際情況和偏好程度,填寫外貌滿意度和自尊調查量表。結果表明,睫毛美容提高了外觀滿意度和自尊。
這是因為,在做這些事情之前,人們會堅定自己心中的信念——如果我戴上睫毛,戴上口罩(或者任何我認為會變美的東西),我就會變美。
而且,一旦我有了美好的內心感受,再去重復和強化這種感受,「美好」就會持續更久。
2.誇大自己的「亮點」。
很多時候,女生對自己的漂亮是「苛刻」的。皮膚的細節和身體的特定變化可能會導致主觀審美的變化。
其實這種對美的苛刻也可以成為變美的工具。關鍵是要著眼於亮點,而不是短板。
比如,你可以練習在照鏡子的時候,針對三個吸引人的外貌特徵,詳細地贊美自己,像這樣:我的眼睛很大,有神靈,朋友經常誇我的眼睛好看。我笑起來有兩個小酒窩,經常被說很可愛。我鎖骨直,苗條性感。以前你只在鏡子里看到痘痘。現在,你會發現更多的美。
你相信嗎?這些積極的自我對話,不僅能提升自信,還能客觀影響你的外表。
在日本的一個綜藝節目中,一個女孩經常因為自卑而戴著面具。
節目組給她找了個喜歡的外教,讓老師誇她50天。
剛開始聽到贊的時候,女生習慣性否定,覺得「這個太假了。」
但是慢慢地,她開始摘下面具,開始笑,然後換了眼鏡,學會了化妝,做了頭發。
50天後,她變得如此美麗。
外教的不斷誇獎,讓女孩形成了「我很美」的內心信念,客觀上真的讓她越來越美了。
也許你找不到人持續贊美你,但你可以每天早上對著鏡子用不同的方式贊美自己。
你不僅可以獲得好心情,還可以真正變得美麗。
⑽ 為何覺得自己的照片不好看
拿著洗好的照片給被拍照者看的時候,看完第一張就非常沮喪,為什麼自己這么難看,一點也不上相。既不滿又失望,不過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個人都會責
備自己,覺得是因為自己的長相不夠好才導致被拍出來的效果不好。不過無論攝影師的技術再好,不管你拍得水平如何,就是有些人不接受自己照片上的樣子,有時
候和攝影水平有關系,有時候完全沒有關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自己樣貌的描述,而這往往是理想化了的形象,也就是說自己會無意識地優化自己的優點,而忽略自己的缺點,實際上,這個樣子跟實際情況是有些距離的。因此,在真實記錄自己的照片面前,很多人會有不滿意的情緒。
這可能是自我不容
有些人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意,總是自卑;其實很多時是因為人對自己期望太高,總想成為一個讓人贊美的人;要不就是因對自己過分挑剔,不容有一點兒缺陷;
另外有一些人是因思維方式問題,總拿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比;有些就是因審美觀有問題,無法使自己達到自己審美的要求。
要克服自我不容,可從這樣幾方面去努力:
其次是要客觀地對待自我,因為每個人的外表及內在都有某些優點和不足,這很正常。當人活得太自傲時,應充分看到自己的不足;當人活得太自卑時,就應充
分看到自己的優點。因此你更必須、並且要真正全方位的認識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學會了解和接受自己的身材和樣貌的缺點,努力找出自己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