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用國畫顏料調出粉紅色
藤黃色,鋅鈦白,曙紅色,這三種顏色能夠調制出粉紅色。
做法步驟:
1、首先,需要准備國畫顏料藤黃色、鋅鈦白、曙紅色這三種顏色。
B. 工筆畫怎麼上色 簡單的方法哦
1、工筆畫繪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水,將色彩拖染開去,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
2、在繪制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系,稱為統染。
3、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色彩並局部渲染。
4、染色接近完工時用某種色小面積、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畫面稱為提染。
5、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淡淡的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
6、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此法。
7、將一塊色彩向四周染開。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採用此法,工筆牡丹的繪制中也會用到。
8、在罩色過後色彩略顯發悶的畫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
9、分碟調出二至三種圖案色,各色厚薄相同,多為同類色或類似色,分幾枝筆將各色鋪於紙上,迅速以偏乾的清水筆將各色接起刷勻。
10、在宣紙或絹的反面上色,經過反面上色,使其正面色彩更為厚重,均勻,造成豐富的層次感。
(2)國畫染色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工筆畫平塗法上色時應注意的事項:
1、筆上含水、含色要適度,含水、含色少則易燥,容易出現飛白或「睜眼」現象,含水、含色多則干後容易出現淤積的水漬花斑。
2、要處理好下一筆與上一筆顏色的接茬處,不要出現明顯的接痕與筆觸。可以利用線描將大面積色,化整為零。將色塊的銜接處在有線描處,即是每蘸一筆顏色,先沿一條線塗起,到鄰近的一條線結束。
3、再蘸取顏色從上一筆顏色結束的那一條線接染,再到下一條線處結束,這樣,便會看不出接茬。如果實在沒有線條可利用,或兩條線之間面積太大,則要注意虛起虛收,防止接色處顏色堆積過厚。
4、塗色可採用走十字法,即將顏色先橫排一遍,干後再豎排一遍,每一遍顏色都相對薄些;亦可用較飽和的顏色橫排一遍,趁濕再用不蘸取顏色的干凈筆豎排一遍,也會勻凈。前一種適用於塗大面積色,後一種走十字法適用於塗小面積色。
C. 國畫基礎講堂|牡丹「狀元紅」工筆染色過程
狀元紅:牡丹中的一個傳統品種,花開紫紅色,盛開端部粉白色,外瓣質硬,基部具紫紅色暈。內瓣質硬,褶疊,稀疏,端部常殘留花葯;瓣間亦雜有少量雄蕊;雌蕊退化變小或稍瓣化。葉繁盛;花蕾小,圓尖形;花梗細硬而短,花朵直上或側開。中花品種,株型中高,半開展。枝粗壯,一年生枝長,節間較短;鱗芽圓形,端部易開裂。
硃砂紅是中國畫固有的傳統用色,它象徵喜慶吉祥。墨葉與紅牡丹搭配用色,對比強烈,色調和諧穩重,花更顯得艷麗,使人看著舒服而不火氣。因此,本幅狀元紅牡丹採用墨色染葉。
步驟一:畫好底稿後用墨勾勒線條。因花頭為紅色,勾勒花頭時可採用重墨。
以重墨勾葉子。
以中等墨色勾勒花萼、花梗和葉柄。
注意線條要勾得爽快,筆意連貫,一氣呵成。
牡丹的枝幹老乾用枯筆中等墨色來勾勒。
步驟二:調淡硃磦,平塗花頭。
用淡墨分染葉,要留出白線。注意要染出葉子的前後、深淺變化。
牡丹老乾用中等墨色皴擦。
步驟三:用朱磦分染花頭,正瓣顏色深,反瓣顏色略淺,要染出正反瓣深淺變化。同時也要注意花瓣邊緣顏色淺,花瓣根部顏色深,中間過渡要自然。
調淡墨再次分染葉子,染出層次感。
調草綠分染花萼、花梗、反葉和葉柄。
用墨皴擦老乾後,調赭墨提染。
步驟四:用曙紅+胭脂調和,從花瓣的根部向花瓣邊緣分染,用色要薄,可多分染幾次,直至顏色達到預期效果。
畫面干後,用胭脂+曙紅分染花心。
用四綠分染花萼、花梗、反葉和葉柄。
用胭脂染苞殼,提染葉柄槽。
用赭石、胭脂分染部分葉尖。
花心處干後,用白粉勾花絲,然後用藤黃+白粉點花蕊。
步驟五:用重墨提染老乾苔點,然後罩染石綠。
整理畫面,題款、鈐印。
D. 國畫技法:什麼是統染,分染,提染和罩染
統染
葉子最後整體罩染薄翠綠色(酞青藍加藤黃加少許翡翠綠)統一葉子的整體色調,同時正葉勾勒葉脈、反葉復勒淡胭脂等,讓畫面顯得精緻、濕潤。
E. 工筆國畫的繪畫步驟和方法
步驟如下:
1、起鉛筆稿的時候,應該避免直接在雲母熟宣上起稿子。通常應在草稿子上起好草稿,待線條定下來後,再拓印到雲母熟宣上。
拓印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是直接把雲母熟宣覆蓋在你的草稿上,用鉛筆把線稿蒙著描下來。如果你有拷貝台,則比較好描線條。
(2)是把草稿背面用2B鉛筆全部塗黑,然後把草稿覆蓋在雲母熟宣上,用筆使勁在草稿上走一遍線條,這樣當你把草稿紙移開以後,雲母熟宣上就留有鉛筆稿的痕跡了。
(5)國畫染色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工筆畫的材料
1、筆工筆畫多用中鋒勾勒細而勻的線條。一般選用狼毫類細而尖的筆。常用的筆有衣紋筆、葉筋筆、大紅毛、小紅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筆。常用的染色筆有:大白雲、中白雲、小白雲和其他軟毫毛筆。純羊毫筆過於軟,一般不太好用,兼毫筆較好,因為它外層是羊毫,中間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彈性。
3、板刷類。工筆畫經常需要塗底色,或做大面積的平塗和渲染,因此需備有各種寬度的羊毛板刷、排筆、聯筆。
4、熟宣或熟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筆畫
F. 工筆芭蕉葉的染色方法
工筆芭蕉葉的染色方法方法如下:
所需工具:筆、顏料、宣紙。
1、白描勾線,淡墨勾花, 重墨勾芭蕉葉子及干。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致一類畫法,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
工筆畫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水墨、淺絳、青綠、金碧、界畫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工筆畫。
G. 工筆畫上色的步驟
鳥類著色法(八哥、山雀)
步驟一:
濃墨勾輪廓。
(7)國畫染色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
工筆畫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唐代花鳥畫傑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
又如五代畫家黃筌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此見於《聖朝名畫評》 :「廣政中昶命筌與其子居農於八卦殿畫四時山水及諸禽鳥花卉等,至為精備。其年冬昶將出獵,因按鷹犬,其間一鷹, 奮舉臂者不能制,遂縱之,直入殿搏其所畫翎羽。」
工筆畫在唐代已盛行開來。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繪畫的材料改進。
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的《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復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如陳之佛所作秋艷圖。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
在工筆畫中,不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
明末以後,隨著西洋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鑒,從而使工筆畫的創作在造型更加准確的同時,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 清 慵訥居士 《咫聞錄·秘戲圖》:「 關中 馬振 ,近時畫家之著名也,善工筆。
一時風氣,凡饋大憲禮,必有秘戲圖冊,而 馬振 之所畫者,即景生情,能窮閨閘之婿態。」 黃賓鴻 《古畫徵·明畫尚簡之筆》:「言 明 畫之工筆者,必稱 仇實父 。」 秦牧 《藝海拾貝·粗獷與細膩》:「偶然翻閱齊白石的畫冊,從裡面一些粗獷的意筆和精細的工筆相結合的畫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筆畫
H. 國畫山水畫怎樣著色
最簡便的著色方法是使用淺絳著色法。絳為紅色,淺絳山水原是指以淡赭色為主調的傳統山水畫,後泛指在水墨的基礎上淺著色的一種畫法。皴、擦、點、染、勾、勒,上色時注意不要平塗,不要蓋墨線,色彩要有變化。根絕結構,不要盲目的畫。要有節奏,不能亂章。
當寫生畫墨稿完成以後,感到意猶不足,即可在其上著色來豐富畫面的效果。寫生畫對色彩的要求,不強調景物條件色的變化,而以大面積平塗的裝飾色為主,注重景物固有色,如樹干用赭色,樹葉用汁綠,石根用淡赭,石面即塗上墨青或汁綠、花青等。
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乎赭石、花青、藤黃、朱磦、曙紅等,且以前三種色最為常用,一般若備上三四種色就夠了。
(8)國畫染色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國畫其他上色技法
中國寫意畫上色技法主要有:填色法、染色法、罩色法、破色法、潑彩法、烘托法、反襯法等。
1、填色法
也稱勾線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線勾完對象的輪廓,然後用顏色在勾好墨線的范圍內填滿顏色,要填的平整均勻,因此也稱單線平塗。
2、染色法
有淡彩暈染、重彩暈染、接染、托染、點染等等,寫意畫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筆上調淺色,然後在筆尖上調深色,一筆畫到宣紙上,自然表現出深淺不同的顏色。大面積染色則用大筆甚至用底紋筆染,力求有質量感、空間感、忌臟、膩、灰。
3、罩色法
在寫意畫中,在墨色畫了之後,為加強這一部分的色調。再用石色罩一層,使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實。
4、潑彩法
主要用在寫意畫中,在大塊潑墨的基礎上,將飽滿、淋漓的石色(有覆蓋力)潑在畫上,使重色與墨色相結合,從而使物象的色感和體積感更加突出厚重。
5、彩墨法
即色中蘸墨。以色為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為主,進行著色、如畫麻雀。先用淡墨著色。再蘸赭石畫羽毛,畫綠葉。先蘸汁綠。再蘸墨。一筆下去,自然表現出綠葉的濃淡深淺。
6、破色法
有水破色、墨破色、濃色破淡色、淡色破濃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畫花卉葉片,可在葉片顏色快乾時,用重墨勾葉筋,又如在一片淡紅的芙蓉花色快乾時,用胭脂線勾出花瓣筋絡,從而時畫面的質感和韻律更加真實奪目。
7、烘托法
筆畫中運用較多,寫意畫中也常採用,如畫近處芭蕉時。正面用濃淡墨線勾出芭蕉葉脈,反面用石綠襯托等。
I. 誰能講一下仿古國畫中做舊底色的方法和步驟謝謝!
仿古國畫中做舊底色的方法和步驟:
1、直染法
將被染的對象平鋪在檯面上,然後用排筆直接依次從右至左上色。這種方法適用於吸水性強,薄質紙類。
(9)國畫染色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仿古國畫中舊色的顏料調制
做舊色常用的顏料是以國畫顏料為主。如藤黃、花青、儲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狀、塊狀、粉末狀。其特點是透明親水、不洇色,染出來的色澤比較耐久。
其次是化工顏料,一般用得較少,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其特點染出來的顏色比較新,容易泛色。
另外,還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煙薰,日曬。用黃櫱、煙葉、茶葉、桅子,橡碗子等煮汁後直接染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仿古畫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蘇州「國寶守護人」:國畫顏料製作技藝正面臨失傳
J. 我想問一下用絹畫國畫的步驟是怎樣的詳細點,拜託了
1、綳絹後用中墨勾近處的葉子與花梗,然後加適當的水勾上面的葉子和蝴蝶。淡墨勾整個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