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字怎麼寫好看
怎樣寫字又快又好看?想要寫字好看,那麼正確的握筆姿勢是很重要的。
正確的握筆姿勢:
寫字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和一寸。一拳是胸離桌子一拳,眼睛離桌面一尺(一胳膊肘),手到筆尖一寸(兩個手指頭寬)。拿筆的姿勢是:食指,拇指捏著;中指托著,筆桿躺著(躺在虎口上)。
拇指和食指自然兩段彎曲,食指從下往上數的第二關節不要彎曲得太厲害,第一關節不要彎曲。筆桿靠於食指從下往上數的第二關節和第三關節之間,不可以靠在虎口處。
在接近筆尖處用食指、拇指、中指親親握著。大拇指要比食指握得稍微高一點。
食指、拇指相對輕觸或微分,離鼻尖大概一寸的距離。四指靠緊。掌心要空,手指不可貼掌。
怎樣寫字又快又好看?握筆姿勢正確了,那麼就是練字了,練字起步當然是從臨摹開始了。
(一)選擇字帖。首先根據目前的能力來判斷學習的方向。選擇一種你覺得好看的字體(字帖)對照練習,通常叫臨帖。臨帖的時候不能一味的埋頭苦幹,一會就寫完了。其實寫的越快,效果反而越差。寫的慢了記憶反而深刻。
(二)選擇工具。認為練字最好用鋼筆,很多人喜歡用中性筆、水芯筆練字,個人覺得水性筆練習行書還可以,練習楷書的話筆鋒寫不出來,當然,如何你已經到大神級別了,用什麼筆都可以寫得好。還有用得比較多的是美工筆,但是最好別用鉛筆。至於紙張,練字的只要不滲墨水就可以,創作的話可以用更好一點的道林紙。
2. 秦字簽名怎麼寫好看
秦字簽名好看的寫法:
【解釋】:
1.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陝西省和甘肅省一帶:朝(zhāo )~暮楚。~晉之好。~樓楚館(舊時指妓院)。
2. 中國朝代名:~代。~鏡高懸(喻法官判案的公正嚴明。亦稱「明鏡高懸」)。
3. 中國陝西省的別稱。
秦造句:
1、那歪脖子樹的樹杈歪歪斜斜地伸到了江上面,正好復合秦朝的心思。
2、秦朝窮兵黷武,始皇帝一心只圖享樂,妄求仙葯,秦國何能久存?
3. 世字怎麼寫好看
「世」字怎麼寫既端正又好看?這是一個常用但想要寫好看又比較難的字。一個字要寫好看,首先要把筆順寫對,其次就是要寫好「間架結構」和「主筆」。
世字的筆順:橫、豎、豎、橫、豎折。世的筆順分步演示圖如下
4. 小怎麼寫好看
「小」字怎麼寫既端正又好看?這是一個常用的字但想要寫好看又比較難的字。一個字要寫好看,首先要把它的筆順寫對,其次就是要寫好「間架結構」和「主筆」。
小字一共有3畫,筆順是:豎鉤,撇,點。如圖所示:
5. 有哪些比較好看的字體呢
1、鯨落體
有一種讓人治癒的美感。鯨落體以其獨特的風格、較短的間距而有名。這是一種整齊又不失可愛的字體,是學生在長期記筆記寫作業中創造出的獨特字體。漸漸流傳開來,但是大人朋友們可謂是聞所未聞。
2、柚圓體
可愛受歡迎的字體。柚圓體最初起源於網路,是網友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設計的字體。圓滾滾的,讓人覺得十分可愛。這種字體深受女學生的歡迎,圓圓的字體滿足了女生心目中美好的幻想。
幼圓體的「口」字,都用小圓圈來代替,並且每個字都有一定的弧度,整體看起來像一隻只胖嘟嘟的小企鵝,排列整齊,富有喜感。深受女孩子的偏愛。
3、乳酪體
獨特又盛行的字體。乳酪體看起來也是略帶圓潤的,但是時間久了,往往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和幼圓體一樣的是,乳酪體中的「口」統一都是用三角形代替了,並且每個提都是向上傾斜的,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風格,深受學生的喜愛。
【寫字好看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中國漢字橫平豎直,有最基本的筆畫和寫法,前面我們介紹的鯨落體、柚圓體和乳酪體雖然各具特色,十分受歡迎。但是,在中高考中,閱卷老師只會看漢字書寫是否規范,如果用電子機器閱卷的話,甚至可能會造成誤判。
中高考歷來是讀書生涯中的重要轉折點,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分之差,可能就與名校無緣。所以,中高考的書寫最好是特別規范的。
高考「完美試卷」,「神仙字體」讓老師不忍扣分。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不僅能襯托一個人的美好形象。同時,在關乎個人命運的高考中,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工整美觀大氣的字除了讓人賞心悅目,也能給考試「加分」,因此,字跡美觀在試卷面前總是顯得十分重要。
去年高考理科狀元唐楚玥的語文試卷獲146的高分,僅僅扣了4分。她的「神仙字體」也在網上瘋狂流傳,迅速走紅。讓我們一起來欣欣賞她的「神仙字體」。
一手好字是非常重要。即便是電子閱卷也不容易丟分。而如果是閱卷老師改卷,看了自然心情愉悅,也就捨不得扣分了。網友看完之後贊嘆不已,大呼:驚艷。
所以在我們平時練字的過程中,千萬不能貪快,而選擇練容易練就得網紅字體。重點還是要「書寫規范」。以字跡工整,美觀清楚為主。如果因為寫字時的一點小失誤丟分就得不償失了。同時,練字不僅能讓小孩靜心學習,也能變得更有耐心。所以,有很多家長都讓小孩從小就開始練字。
6. 證明草書兩個字怎麼寫
一、證明的草書如圖: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規范性,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草書是筆畫省略,結構簡便的書體。
二是草書是以點畫作為基本符號來代替偏旁和字的某個部分,是最具有符號化特徵的書體。三是草書的筆劃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連帶呼應,是便於快捷書寫和便於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二、草書的簡史及特點
任何書體在使用中都有簡便易寫的要求,發生省簡筆畫和潦草的趨勢。這種趨勢是文字演變的主要原因。每當社會變革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文字應用頻繁,個人隨手省簡,異體字出現的速度加快,為了使文字更加利於應用,勢必要加以糾正。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
「周宣王太史作籀書」、「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以及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范化而頒定的標准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
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並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簡筆和潦草的字跡,史籍中「屈原屬草藁」、「董仲舒藁書未上」,說明戰國古文和西漢隸書在急速書寫時也非正體。
據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章帝時,齊相杜度善作習字的範本,章帝曾詔令杜度草書奏事。可見公元 1世紀中葉以來,草字已經不盡是出於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
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簡就已經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莽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
《說文解字》成書於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許慎 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一種書體之始。東漢末期,張芝其同時以及稍晚的鍾繇等名家輩出,各成流派。
當時趙壹有《非草書》之文,蔡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隸書筆意的章草發展成韻秀宛轉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羈、氣勢萬千的狂草。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
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
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近似真書的寫法。
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於張芝的草書家崔瑗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餘綖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於章法。
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於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於二王,是著眼於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
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字文斷碑》、《古詩四首》,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張旭史稱「草聖」,孫過庭《書譜》字字區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
「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
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於心,必於草書揮毫發之」,故學張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