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抓到一隻奇怪的螳螂不知叫什麼名
根據你的描述,應該是上圖的昆蟲--------螳蛉.不是螳螂只不過形似螳螂,介紹如下:脈翅目(Neuroptera)螳蛉科(Mantispidae)昆蟲。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區。成蟲外表像螳螂(螳螂目〔Mantodea〕)。歐洲螳蛉(Mantispastyriaca)長12∼20公釐。翅展約25公釐。螳蛉的卵玫瑰色,產於細柄上。幼蟲有兩型︰一型足發達,行動活潑,頭方形;一型足短,白胖,形似蠐螬;都寄生在狼蛛屬(Lycosa)的卵或幼蛛體內。幼蟲長大後(7∼10公釐長)織一絲繭化蛹而進入第一蛹期。但第二蛹期能活動,無繭。巴西螳蛉(Symphasisvaria)寄生在黃蜂體內,在蜂巢中化蛹。螳蛉,
螳蛉
身體纖細,前腿有刺,外形像小螳螂一樣,它們的第一胸節延長,兩對狹窄的翅大小基本相等。螳蛉實際上是草蜻蛉的親緣動物,具有類似的嬌弱的翅膀。它們還像螳螂一樣利用前足捕捉獵物,但它們的獵物的個頭要小得多。歐洲產的一種螳蛉以蠓和其他小飛蟲為食,它們的幼蟲則以蜘蛛為食。螳蛉的卵小,呈白色,有短柄,數百粒成塊產在樹皮上。幼蟲活動性強,捕獵蜘蛛的卵囊並進入取食。在全世界幾乎都可見到這類昆蟲的蹤影,在溫暖的溫帶和熱帶地區更為常見。你可以網路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❷ 有白色的螳螂嗎
有白色的螳螂: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體長3-6厘米。長得像朵粉紅淡雅的蘭花。類似一朵蘭花的花,其四條行走的腿像花瓣。大多數蘭花螳螂是白色的,但也有一個粉紅色到紫色的變色。 若蟲的身體會隨著成長改變顏色,從血紅轉為粉紅再到白色,處於3、4齡最漂亮的階段。
初生幼體呈現特殊的紅黑二色組合,在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轉變為白色和粉紅色相間的蘭花體色。到成蟲之後,粉紅色會消失而出現棕色的色斑,體色也會由乳白色轉變為淺黃色。
成年雄性有白色翅膀和桃紅色及橙色的身體,腿和長翼幾乎沒有變化;而雌性在腿上的顏色有變化。在雌性的背上有一個綠色斑點,而雄性則是一個棕色斑點。
(2)小螳螂好看圖片擴展閱讀
蘭花螳螂生存的理想溫度約為28°C,但也可以在25°和35°C的溫度之間變化。在晚上溫度應該至少為18°C。如果想要配對的雄性和雌性同時出生,需要減慢雄性的生長。這些雄性應該保持在18℃。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內完成,一生中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階段,故屬於不完全變態類的漸進變態。若蟲期脫皮7~11次,經8~12齡後到達成蟲期。齡的增減受環境和食物多少的影響。
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多種左右。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螳螂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
❸ 中國螳螂的品種有哪些(要圖)
中國已知約147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
1、狹翅大刀螳
雌蟲全長8.5-11.0CM,雄蟲7.5-9.5CM,屬大型昆蟲,體多為綠色或褐色。在我國東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成蟲主要以蚱蜢,蟋蟀,蒼蠅,蛾子等為食。通常在秋初成蟲,8月中旬為主要交配期,一生可產2-4塊卵塊。
❹ 這是什麼螳螂
是大刀螳螂。
屬於螳螂目 Mantodea 螳螂科 Mantdae。
體長70-100毫米,體大型,全體綠色或褐色。頭部三角形,觸角短。
螳螂目昆蟲通稱螳螂,大刀螂、拒斧等,是比較古老的昆蟲。螳螂常具擬態和保護色,有綠葉狀、枯葉狀、花狀或竹節狀等等。螳螂是淅變態昆蟲。卵塊稱為螵蛸,產於桑樹者稱桑螵蛸,可以入葯。螳螂為肉食性,兇猛好鬥,取食范圍廣泛,且食量大,在農、林區捕食不少害蟲,是多種害蟲的天敵。
❺ 螳螂的種類的圖片
中華大刀螳
❻ 螳螂怎麼畫帥氣
螳螂可以根據圖片模板畫簡筆畫比較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