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預防傳染病
傳染病的傳染有三個環節;
一是傳染源(病人或帶菌者),二是傳播途徑(不同傳染病途徑不一,一般分為;消化道、呼吸道、蟲媒、接觸、多渠道幾種。),三是易感者(對該病無抵抗力,體弱、未經預防接種等人)。
只要將三環節中一節打斷,不形成鏈,也就不會傳染。
如乙肝,可以打疫苗,增加抵抗力,也可避免血液接觸等傳播途徑。如乙腦,可打疫苗外,防止蚊子叮咬也是預防手段。隔離傳染病也是。
現在傳染病都有可以通過疫苗注射來預防。
2. 如何防止傳染病
警惕水成疫病之源
「我現在很擔心汶川的環境。因為餘震不斷,可能造成的泥石流、岩石塌方,都會進一步加劇傷害。特別是飲水衛生問題,對於集中供水的地方,衛生問題會比較容易控制,但是分散式飲水,會難以控制衛生問題。」岳麟說。
地震後,災區的建築物往往都會大面積倒塌,供水設施會遭受嚴重破壞,從而導致集中式供水中斷,而分散式供水和農村供水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水管淤砂、井管錯裂等。
在憶起唐山地震時,岳麟說:「當時正值酷暑,人們迫切需要飲水和用水。在一時無法找到可供飲用的、適宜的水源,又無運水工具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就近取各種不衛生的水飲用,包括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甚至是工業廢水等。從而造成居民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
當時水質檢測結果表明,水源普遍受到有機污染,大腸菌群普遍超過國家衛生標准。這就必然導致震後早期,腸道傳染病的發病急劇增多,短期內達發病高峰,如1976年7月底至8月底,當地菌痢發病率為9.72%~18.6%。而1975年同期的發病率僅為0.13%~11%。通過對流行因素的分析,可以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不衛生的飲水所致。「當時一度出現全國治療腸道疾病的葯出現緊缺。」岳麟說。
「所以,汶川震後初期,衛生防病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保證衛生安全的飲用水供應,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飲水衛生尤為重要。要盡快對飲水衛生加強管理。」岳麟說。
實踐表明,經過快速的水質檢測,盡快掌握可做臨時供水水源的有關情況(包括水源分布點周圍的污染與衛生防護情況,供水構築物的破壞情況等),盡快確定可供飲用的水源等,無疑是震後早期的應急之需。同時,還要大力開展飲水消毒與廣泛的水質衛生監督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
「無論是分散式,還是集中式供水,最為重要的就是消毒,還要預防屍鹼中毒。為防止飲水的屍鹼中毒,必須盡快對水源周圍的屍體進行清除。」岳麟提醒說。
亟須妥善處理死難者遺體
在對災後的防疫工作中,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妥善處理死難者遺體問題的重要。高強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會同有關部門盡快適當地處理好屍體,防止由於屍體腐爛而導致一些有害細菌的蔓延。」他並且表示,政府將會對災區受難者的遺體全力負責,也將會對受傷群眾的醫療救治全力負責。
據研究,屍體腐化分解後將會產生氣體物質(包括硫化氫、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和液體物質(含硫醇、屍胺、腐胺、糞臭素……及水等)。其中的多胺類化合物總稱為屍鹼(包括屍胺、腐胺、神經鹼、草毒鹼等),屍鹼可致人體中毒。這背後是屍鹼與腐生菌同時繁殖的化膿性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所產生的毒素引起中毒,屬於細菌性毒素所致的事物中毒。
岳麟說,在清理遇難者遺體時,可能會接觸多量的硫醇、屍胺之類的物質。為除惡臭,應戴用活性炭過濾的防毒口罩,接觸遇難者的手要戴手套,特別要注意防止手部外傷,以免沾有細菌毒素引起中毒。進行清理遇難者操作後及飯前必須認真洗手。另外,進行遇難者清理工作的人員,為防厭氧創傷感染(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等),必要時可進行接種免疫血清。
另外,可以用石灰水、黑色草木灰吸附屍體的含臭物質,也可用1%的二氧化錳與木屑混合吸附硫化氫的臭氣,也可噴灑3%~5%的來蘇爾。實踐表明,效果最好的是次氯酸鈣、氫氧化鈣和漂白粉混合噴灑,能很快除臭與消毒。
較多遺體的處理不應採用焚燒方法,以防污染大氣和防止周圍人群的吸入中毒。
「掩埋屍體後,還要注意對地下水和局部土壤可能會造成污染。所以在非常時期,必須遺體進行衛生處理措施。」岳麟說。
加強災區環境消毒
高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發生之後,如果我們處置不當,不能夠開展有效的衛生防疫工作,確實可能出現瘟疫的流行。因為在大災之後,衛生環境會遭受嚴重的破壞。食品、飲用水的獲取會面臨很多的困難,災民的心理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不能有效開展水源保護、環境消毒、食品衛生和傳染病防控工作,有可能帶來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有可能發生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還有一些由病毒和細菌傳播的傳染病,以及以蚊蟲、媒蟲為媒介的傳染病。但是,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
震後,災區的環境衛生急劇惡化,特別是夏季高溫時,屍體迅速腐化,大量滋生蚊蠅。一般氣溫在25攝氏度的條件下,蒼蠅繁殖一代只需十天左右。調查表明,夏季的垃圾堆放六天後生蛆、七天成蛹。因此,災區的垃圾必須每周至少清除一次。同時,還必須採取多種消殺滅措施。
事實表明,在強地震後,大量的建築物倒塌、瓦礫不能及時清除。而瓦礫堆縫隙下又極有利於蚊蠅滋生,而且又是噴葯消毒的盲區。在高氣溫條件下,很容易為中毒與傳染病的傳播創造條件。因此,所採用的消殺滅方法必須要仔細、深入和同時採用多種方法,也就是說,不僅要將化學葯劑噴塗在瓦礫的表層,還必須仔細地深入到瓦礫的縫隙中。
「我們當時採用的方法是一方面用飛機大面積地進行航空噴葯,同時在地面用人工背葯桶,進行局部噴葯,和個人用小噴壺仔細地進行瓦礫縫隙間的噴葯。只要不間斷地同時採用這些方式噴葯,蚊蠅的滋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岳麟介紹說。
「在炎熱的夏季,為預防食物中毒,必須抓緊時間確定食品是否可食。為此,不能等待一些需時較長的化驗結果(如細菌培養)來確定食品是否可食。當時,我們是根據感觀指標(即按食品的色澤、粘度、彈性與氣味四方面)進行食品的分類處理,決定哪些肉品為條件可食的。」岳麟說。
高強表示,有很多災區群眾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有很多失去了家庭和財產,醫療負擔不能再加在他們身上,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享受到比較好的醫療救治。
他強調,決不能在嚴重自然災害給人民已經造成嚴重損失的情況下,「由於我們工作不力,出現嚴重的傳染病流行,再使災區的群眾雪上加霜。」
據昨日衛生部通報,目前災區沒有發生嚴重的傳染病。
目前,首要工作是做好災區的飲用水和食品的衛生安全保障,防止出現食源性的疾病;在災區實施一些有針對性的消毒、滅菌工作,防止出現由於一些病毒或細菌導致的傳染病;有針對性地對災區群眾注射防疫疫苗,有效防止某些疾病的傳播。會同有關部門盡快適當地處理好屍體,防止由於屍體腐爛而導致一些有害細菌的蔓延;加強疫情的監測,對已經出現的傳染病要實行嚴格的隔離控制措施,防止傳染病的蔓延;從事防疫工作的人員也要注意好自身的飲食衛生和健康。
但是當前最為緊急的還是消毒用品,已經緊急調運的國家儲備物資用於消毒防疫的葯品不多,只有5000瓶。各省市派遣到災區參與衛生救援的醫療隊自帶了大量的消毒用品。據高強介紹,這些消毒葯品還是遠遠不夠。因為衛生防疫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過程,還需要大量的衛生消毒用品、防疫葯品源源不斷地送往災區。
3. 作文:怎樣預防傳染病(400字)
星期一下午班會課,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視頻,預防秋冬季傳染病。
健康大講堂里的醫生們告訴我們,秋冬季有很多種傳染病,有扁桃體發炎、手足口病、水泡、發燒感冒、流感等等。要是嚴重的話會死亡。比如手指手足口病,流感等這些嚴重都會讓人死亡,所以我們要加緊預防,不要傳染上這種疾病。
健康大講堂里醫生還告訴我們怎樣預防這些疾病。如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多喝牛奶,多運動,勤洗手等各種預防這些疾病的方法。
健康大講堂的醫生還說,如果有同學得了這些疾病,一定要戴上口罩,小心傳染給別人。一定要多喝水。如果傳染疾病的同學一定要多喝水,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要把這種疾病傳染給更多的小朋友們。
我也得過扁桃體發炎,那時候我的嗓子里長了很多小紅豆,很疼,一喝水就痛,渾身燒的沒勁。媽媽帶我去醫院買了中葯,最後慢慢才好起來。並且醫生叮囑我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
還有,我們不要去人多的地方玩耍,如公園淘氣不好的地方,想玩的話一定要帶上口罩。玩耍以後要及時把手洗干凈,及時補充水分。
千萬不要傳染上疾病,要一定要做好預防准備工作。
4. 怎樣預防傳染病口訣
預防傳染病,主要應該從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入手。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攜帶者,可以通過治療,使傳染源的傳染性下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以通過抗病毒治療,使病人的傳染性下降。傳染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和血液傳播等,可以切斷傳播途徑。另外就是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以免疫功能低下的兒童和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為主,可以給予注射疫苗等,以達到保護作用。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條件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那麼要預防傳染病就要針對這三個條件採取措施。首先管理傳染源:早期發現傳染源才能及時進行管理,這對感染者及未感染的群體均很重要。對傳染病的接觸者,應分別按具體情況採取檢疫措施,密切觀察,並適當葯物預防或預防接種。其次是要切斷傳播途徑,發現傳染病立即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進行治療,同時進行徹底消毒。最後是保護易感人群,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採取有重點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的特異性免疫水平;另外還要加強鍛煉身體、改善營養、提高生活水平等,可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
預防流感八口訣
雙手要勤洗,打嚏掩口鼻,
居室常通風,無事少集聚。
臟手勿觸口,吐痰包紙里,
感冒戴口罩,染病要隔離。
5. 怎樣預防傳染病
預防傳染病的途徑如下
1.控制傳染源:如乙肝傳染源為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為預防發生傳播應給予上述人群規范,及時的抗病毒治療,從而降低傳染力
2.控制傳播途徑:如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因此需要盡量避免與流感患者發生呼吸道接觸。所以對於流感的預防要戴好口罩,避免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3.保護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特異性免疫力。如對於乙肝,易感人群需要及時注射乙肝疫苗,從而降低乙肝傳染的風險。
6. 怎樣預防傳染病
怎樣預防傳染病
要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關鍵在於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形成的傳播鏈。為此,要切實做到: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3、 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免疫力。
4、 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5、 傳染病人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6、 傳染病人接觸過的用品及居室均嚴格消毒。
7. 日常生活中怎麼做可以預防傳染病
1、室內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2、加強戶外鍛煉活動,提高抗病能力。
3、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佩戴口罩。
4、學校和托幼機構要加強晨午檢和因病缺課追蹤工作,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上報轄區疾控中心並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7)如何預防傳染病擴展閱讀
採取措施:
預防接種是國家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也是保障群眾健康的重要手段,我國免疫規劃政策實施40年來,通過開展預防接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控制了多種傳染病。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完善各項政策,及時將安全有效、群眾需求迫切、財政可負擔的第二類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提升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加強預防接種工作管理,做到人員資質、設施條件、疫苗冷鏈、監測處置、告知宣傳、記錄報告等各個環節的規范。
8. 傳染病該怎麼預防
第一、應該控制傳染源,及時發現患者,包括一些隱性感染者,及時進行隔離,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常見的血液隔離、體液隔離、呼吸道隔離、接觸隔離等。第二、要切斷傳播途徑,比如血液體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病原體,如果接觸有可能會造成感染,這時候應該嚴格的消毒處理。然後就是進行保護易感人群,最主要的是使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比如乙肝病毒的預防,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來達到預防的效果。希望解決了你的問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