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膠卷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膠卷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2-16 01:13:21

1. 膠捲成照片的流程是那些

膠卷的沖洗,是指把經過曝光的膠卷利用顯影液和定影液的作用,將膠卷感光乳劑中所產生的潛影還原為可見影像,把未感光的乳劑溶解掉形成負像的過程。顯影和定影,是膠卷沖洗的兩個主要環節。 1、沖洗程序 膠卷沖洗的程序為:水洗(30秒)→顯影(8~12分)→停顯或水洗(30秒)→定影(10分~20分)→水洗(15~30分)→晾乾(原圖6-1) 准備工作做好後,就可以開始沖卷了。用顯影罐沖洗,需在暗袋或暗房內裝片,裝好後,蓋上顯影罐,即可在明室中進行操作;如果用顯影盆沖卷,則整個過程在暗室中進行。 水洗:時間約30秒,水洗的作用一是濕潤感光乳劑,使其進入顯影液後能均勻地吸收顯影液,使顯影均勻;二是洗去膠卷上的防光暈層和保護層,減少污染膠卷的可能,保護顯影液。 顯影:倒入顯影液,第一分鍾反復攪動,以後如果罐顯,則每分鍾搖動10至20秒直到顯影結束;如是盆顯,則將膠卷浸泡在顯影液中輕輕地反復卷動或上下拉動直到結束。應防止手指接觸乳劑膜,盡量避免顯影中將膠片提出顯影液暴露在空氣中。 在盆顯進行到約2/3時,可在暗綠色的安全燈下觀察顯影效果,檢查密度是否合適,繼續顯影到密度符合要求為止。 停顯或水洗:在停顯液或清水中作30秒鍾的水洗,以洗去膠片表面殘留的顯影液,防止污染定影液。 定影:將經過水洗或停顯後的膠卷放入定影液,操作同顯影。定影時要注意將膠卷定透,以防日後變色或出現乳白色的灰霧。 水冼:定影後,即可在明室作水洗。一般需流水沖洗15~30分鍾。水洗時,水溫太低會影響水洗質量,應相應延長水洗時間。 晾乾:將水洗後的膠卷掛在陰涼乾燥處,注意防塵。如急需放大,可用電吹風微風吹乾。 3.膠卷沖洗的方法 黑白銀鹽膠卷沖洗分盆顯和罐顯兩種,黑白染色膠卷應送彩擴店用C-41彩色負片的沖洗工藝用沖洗。 盆顯:指用顯影盆沖洗膠卷的方法。沖洗前,先准備好三隻顯影盆,分別注入溫度適合的顯影液、停顯液(或清水)和定影液,按沖洗順序排好,做好准備後,關上燈、在全黑狀態下用手工操作完成從洗到顯影、定影等環節,其中顯影過程和定影過程均可在暗綠色的安全燈下檢查效果。定影結束後,方可開燈。 盆顯的好處是能及時發現密度變化,從而得到較好的顯影效果;缺點是整個操作需在黑暗中進行,顯影中膠卷與空氣接觸多,易氧化產生灰霧;卷動膠卷的過程中,還可能劃傷乳劑膜。 罐顯:指用顯影罐沖洗膠卷的方法。顯影罐是一種用膠木、塑料或不銹鋼製成的專門用於沖洗膠卷的密封性用具,軸心有膠帶式和軌道式兩種。沖洗前,要在暗室或暗袋中先把膠卷裝上片軸,再放入罐中蓋好蓋,以後即可在明室操作完成沖洗過程了。 罐顯的好處是:除裝片外,其他整個過程均可在明室操作;膠卷固定在片軸上,乳劑不易劃傷;膠卷完全浸沒在顯影液中,不與氧氣接觸;容易控制顯影時間和顯影溫度。定時、定溫、定攪動的膠卷標准沖洗,使沖片質量優於盆顯。參考資料: http://www.cpeo.net/index.php3?file=detail.php3&kdir=2165520&nowdir=789474&id=451908&detail=1

2. 膠卷的分類

常見的有120膠卷和135膠卷。
經常用的是135膠卷,135膠卷適應於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這種膠卷寬35毫米,長160~170厘米,膠卷兩邊有按規則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卷。
120膠卷根據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於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這里數值變一倍則曝光時所需的曝光量也變一倍,數值越大則速度越快。當然,以前也用過很多其他速度表示方法,常見的有美國ASA制和德國的DIN制(定製)。我國採用GB(即國家標准)制,與DIN制相當。根據GB制,可分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膠卷就比GB21°膠卷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種感光度標准,可以互相換算。ASA100相當於GB21°或21DIN。
底片以感光速度(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越細膩。以片幅大小來分別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寬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還有另外為拍攝廣告或大型海報而設的諸如4*5或8*10大幅底片。以感光類型來分的則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紅外線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應不同的光源而調整相片的色調,又分為日光片與燈光片,若用燈光片拍攝日光下的景物,則相片色調會偏藍。
常用的底片規格是135,在數位攝影不斷的普及下,還沿用底片攝影的已經不多,而底片仍有其無可取代的優點,例如135底片面積就比多數數碼相機感光板(數碼介質)大,如果要製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較佳,另外底片影像層次感較強、色彩自然(類比產生的色彩)、圖質細膩(像素高)、寬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細節)等,其成象質素較數碼相機為佳。尤其在光線暗的情況下,會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或在沖洗底片時作增感顯影(提高顯影液濃度或拉長顯影時間),例如KodakTri-X400增感顯影至iso1600,甚至KodakT-maxp3200增感顯影至iso6400也有不錯的畫質,然而長時間曝光在數位攝影上會產生大量雜訊,因此有部分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拍攝。
雖然用膠卷拍攝能製作素質高的相片,然而這需要熟習暗房技巧,一般來說快沖印店難以充分發揮底片的優點,所以用底片攝影者最好親自沖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時候實行分區曝光,自行調整相片反差及裁剪,另外也因為黑白沖印所用的葯水毒性遠較彩色沖印低,並且沖印過程較簡單,所以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沖印,彩色底片多數用自動沖印機器來避免接觸彩色沖印的葯水,不過手工沖印的素質比自動沖印機器佳。 有黑白膠卷,彩色膠卷等。
1、黑白膠卷:按其感色性能分可分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紅外線片、X光片等,常用的是全色片,全色片是對自然界各種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淺的黑色調子顯示出來。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見光中的藍、紫色外,還能感受黃、綠色,對於紅色它不能感受,這種膠片常用於印刷製版,有時也用於風光攝影。色盲片對可見光中的藍紫光比較敏感,對綠光和紅光很不敏感,一般用於文件與黑白底片拷貝等。紅外線片,專門感受比紅光波長的光線,一般為航空、軍事攝影所用。
黑白膠片的選擇:如何選用低速、中速或高速膠卷,要根據拍攝對象、拍攝條件、以及最後照片放大倍率等不同要求去決定。
一般情況下,在室外拍攝,光線條件較好、景色亮度大、反差也大時選用21DIN中速膠卷為宜。如果景物反差平淡,可選用反差略大的低速膠卷。
在室內拍攝,若被攝物體有動感,無論是用自然光或燈光,則應選擇感光度高的膠卷,可避免因曝光不足而影響影像的層次,或因曝光時間太長而使有動感的物體形成影像模糊不清。利用閃光燈拍攝時,一般選用21DIN或感光更高的膠卷,這樣不僅感光指數可以大些,而且由於感光度高其寬容度也大,不致使底片反差過大。
體育拍攝,一般不宜使用閃光燈,體育拍攝動感強烈,要選用高速感光度(如24DIN、27DIN)的膠卷。
舞台攝影,一般也不宜使用閃光燈,它須選用感光度更高的膠卷。
拍攝人像、靜物、風光照片,要求具有豐富的層次,銀粒細膩、質感強、悅目和諧的影調,應盡量選用低速和中速膠卷。
2、彩色膠卷:攝影用的彩色膠卷有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
⑴彩色負片,它經過沖洗後,負片(底片)上的顏色是原物體顏色的補色負像。彩色負片主要用於製作彩色照片;並能直接印、放黑白照片,但照片的層次、反差受到一定影響。彩色負片拍攝的感光寬容度比黑白膠片要小得多。在拍攝時受色溫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造成底片偏色,但可以在照片製作中用不同濾色片子以校正。彩色負片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彩色膠卷。
⑵彩色反轉片,它經過反轉沖洗工藝後,就能獲得和被攝物一樣的彩色正像。彩色反轉片的彩色圖像、色彩還原和影像的清晰度都優於彩色照片,用彩色反轉片製版印刷要比彩色照片好。彩色反轉片,其色彩真實、鮮艷、飽滿。拍攝時要求嚴格,感光寬容度甚小,要求曝光准確,如果曝光相差1/2倍,各種色彩與密度、層次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膠卷對不同色光的敏感度是不一樣的,這也是評價彩色膠卷的一項標准。愛克發膠卷偏紅,就是指他經過整個曝光,顯影後對紅色過於敏感。使色彩失真。

3. 膠卷第一張是廢片么

膠卷第一張通常情況下是廢片,這是因為手動膠片單反因為在裝膠卷時,膠卷頭(相當於2張)已曝光,所以不能用了,也可以說是第一張和第二張會報廢。

膠卷是感光材料,一旦見到光,肯定就報廢了,根據膠卷的這種特性,就要有針對性的保證不讓膠片受光:

1、一般的膠卷出廠時,就做了防光保護,它的外殼就是一個防光的暗盒,一般都能保證外界的光不會滲漏到裡面。

2、裝入相機時,新手最好在暗室里操作,沒有條件的,用遮光材料擋住光線,如專用的暗袋或暗箱,雙手伸進去,在不透光的情況下完成膠卷安裝。

膠捲成片技巧

用膠卷拍攝能製作素質高的相片,然而這需要熟習暗房技巧,一般來說快沖印店難以充分發揮底片的優點,所以用底片攝影者最好親自沖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時候實行分區曝光,自行調整相片反差及裁剪。

另外也因為黑白沖印所用的葯水毒性遠較彩色沖印低,並且沖印過程較簡單,所以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沖印,彩色底片多數用自動沖印機器來避免接觸彩色沖印的葯水,不過手工沖印的素質比自動沖印機器佳。




4. 手工製作照相機的材料和步驟

材料:

膠水

剪刀

回形針

方法:

一、先製作一個長、寬、高皆為5cm的正方體。如圖。

5. 芭比膠卷是什麼

芭比膠卷是一種彩色膠卷。

早期的彩色照片,是攝影師在黑白照片上手工著色,色調往往不符合實際情況,而且費工費時。1928年,美國攝影師研製出一種16mm的彩色軟片,但拍照時需在鏡上裝上紅、綠、藍三種人工塗畫的濾光鏡,製作費用昂貴,色調效果也不理想。

有一次,美國兩個16歲的男孩萬尼斯和高杜基斯,欣賞一套用濾光鏡攝制的彩色短片《海軍》,深為片中的色調不夠逼真而感到惋惜,決心對彩色攝影技術進行改進。兩個夥伴對音樂也有共同的志趣,就利用業余時間,邊學習樂理知識,邊探索彩色攝影,5年後,雙雙成了年輕的音樂家,同時,對彩色攝影的研究也有了一定得進展。當時,德國的科學家已成功配製了乳劑。他們就利用這一成果,把乳劑分成3層,分別對紅、綠、藍產生感光作用。1930年,他倆正式與伊士曼·柯達公司合作,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張兩色沖曬程序的感光彩色膠片。

以後,他們又進一步把感光片由初期的兩層葯膜分作5層葯膜。這樣,拍成的照片便能如實地沖印出拍攝物的色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