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紙杯龍的做法步驟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紙杯龍的做法步驟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19 13:36:33

A. 如何用紙杯做條龍

用紙杯做龍的步驟:

  1. 首先用線將紙杯的口對口,底部對著底部用透明膠連起來就可以形成龍的形狀了。

  2. 接著可以多餘的杯子剪出四肢、尾巴、頭。用膠水固定,記得要給龍頭裝上裝飾,這樣可以更加的形象。

  3. 接著成型之後,可以用畫筆或者顏料筆,給自己的紙杯龍上色,這樣可以更加的突出龍的形象。

B. 紙杯小蛋糕,用電飯煲的簡單做法

1. 黃油醬:細砂糖50克,水25ml,黃油125克,蛋白25克
2. 把小奶鍋燒熱,放入黃油30克,溶化後馬上關火,將低筋麵粉迅速倒入黃油中攪拌。
3. 將牛奶、蛋黃各分2次加入麵糊中,每次加入後都要攪拌均勻後再加入下一次,攪拌至麵糊順滑即可。
4. 在蛋白中加入檸檬汁,用電動打蛋器將蛋白打至9分發。此時預熱烤箱。
5. 分三次將蛋白和麵糊切拌均勻,裝入紙杯模具中,只放7分滿即可。放入烤箱中層,用170度的溫度,烤20-25
分鍾,烤好後取出自然晾涼。
6. 黃油醬做法:
將細砂糖50克,和清水25ml倒入鍋中,煮至白糖完全融化,有點變色且粘稠狀,聞到輕微的焦糊味道即可
(如果有烤箱溫度計的話,最好測一下,160度最好)。煮糖的同時將兩個蛋白打散備用,將煮好的糖馬上離
火,一邊沖入蛋白中,一邊迅速用打蛋器攪拌,直至蛋白冷卻。
7. 黃油提前一小時從冰箱中拿出,放在室溫內軟化。用打蛋器打發軟化後的黃油,再與打好的蛋白混合均勻,
裝入裱花袋中,擠在晾涼的蛋糕上即可。最後放上自己喜歡的裝飾糖豆,或彩色巧克力豆等。

C. 紙杯龍的製作過程詳細

准備材料:一個空紙杯、假眼睛、一些彩色卡紙、剪刀、雙面膠;

步驟一:將彩紙剪裁出龍的龍角,尾巴,胡須,鼻子嘴巴等部位;

步驟二:將剪好的龍角下端貼上雙面膠,兩只角都要粘貼雙面膠,然後將外層撕掉;

步驟三:將龍角貼在杯子的內側部分,兩邊要保持對稱,並且將龍眉毛上方的頭發粘貼在龍角下杯沿邊;

D. 紙杯龍頭的做法

用線將紙杯口對口,底對底的固定起來,然後連起來就形成龍的身體了,然後將一些紙杯用剪子剪出頭和尾巴、四肢、用膠水粘牢固,要注意龍頭的裝飾,比如給眼睛加上一些特效。快快動手做起來!

E. 紙杯龍的製作過程詳細

紙杯龍的詳細製作過程如下:

1、首先,我們將5個紙杯用雙面膠固定住。然後,用一個全新的紙杯來做神龍的頭部。將這個紙杯反過來,和剛剛神龍身體的杯口口對口粘貼在一起。

紙杯龍的創意來源於起灣金龍,在中山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起源於村民祭拜能夠呼風喚雨的龍王,後來發展成為村民祈求風調雨順、慶祝豐收、表達百姓對和諧生活的嚮往的一個重要載體從明末清初誕生以來。

每年的四月初八和秋收農閑以後,村中多會舉行盛大的巡遊活動。東區起灣金龍在一代代手藝人的堅守下得以傳承。起灣金龍扎作技藝於2012年11月被正式認定為中山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龍是起灣社區的圖騰,是起灣社區源遠流長歷史的標志,通過開展紙杯龍製作課程,除了讓社區青少年提高動手能力,豐富課餘生活之外,去了解自己所在生活地方的歷史文化,將這種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F. 生活日記

一天又結束了,這一天里,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生活日記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日記 篇1

星期六,我到鄉下外婆家去玩,體驗一下鄉村生活,也順便去陪外婆。

剛一下車,我就迫不及待的沖進庭院尋找薄公英了。不過,在尋找之前,得先招呼下外婆:「婆婆,我回來玩啦!」「嗯,乖孩子。」婆婆笑著回答。「我去找薄公英啦!」我說。「去吧,」婆婆同意了。我便滿庭院的尋找薄公英了,看著一朵又一朵的薄公英的種子乘著小小的降落傘飛向藍天,那景色可美啦,我可開心啦!不對,應該是開心死啦,哈哈!

在吹薄公英時,我無意中看見外婆家的雞籠,裡面裝著毛紱紱的小黃雞,我大叫道:「哇,好可愛的小雞呀!」「裡面還有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呢!」外婆說,「反正現在有一大群小雞,那隻公雞已經沒用了,每天早上有鄰居家的雞叫我起床,那雞就不用叫了,嗯,乖孩子,你去把它抓起來,中午做個雞湯。」於是,我又開始了捉公雞行動。

捉雞行動開始,我一個箭步沖過去,誰知它就像有準備似的,躲開了,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公雞一個勁兒的跑,我也彎著腰追,是不是很像偷雞賊?公雞不知是昨晚沒睡好還是閉著眼睛跑的,一個勁的向牆撞去,「砰」撞牆了,我說:「公雞呀公雞,你是要去找死嗎?不過,中午本來就要拿你做湯,這樣倒減輕了你的痛苦,呵。」於是,我提著這只「暈雞」給了婆婆……

做菜時,我看著婆婆那熟練的手法,看婆婆怎麼切菜,怎麼切肉,一直看到菜做完,我小聲的說:「好香啊!」

吃過了飯,我們就得走了,婆婆含著淚說:「再回來玩啊!」「好!」我回答,於是,我們上了車,車子動了起來,駛向了城市……

生活日記 篇2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曾經總是天真地以為,現在還早,我可以以後去實現我的梨園夢。

當初,我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的時候就在幻想著我的未來:我站在屬於我的舞台上,揮舞著水袖,台下的觀眾為我而鼓掌。種種原因,我已帶著我的夢想進入了小學。

那深深的鄉音對我產生了誘惑的迷戀,那越劇帶給我的藝術享受讓我感覺這夾著濃濃的潮濕味兒的冬天裡,那種與生俱來的嚮往印在我蠢蠢欲動的心靈之上,優美的旋律與意味著紹興的氣質和氣息吸引著我,那時的我,內心的慾望愈發強烈,但由於自己的膽小,不敢放開歌喉,而以年紀小為借口,又把這梨園夢推遲到了我口中的「以後」。

流光似水,還是那鄉音,而我卻已不再是坐在小學教室里的那個孩童了。

到了我敢於表現,敢於推薦自己的年齡了,而我卻也沒權改變我的宿命,眼前放著兩條路,一條通向高中,一條通向藝校……

即使心裡十分痛苦,我想走的那條路,偏偏是我不能選的那條路。但還是安慰自己:沒關系,以後上大學還有機會。

一直到十七歲,這個對於想在舞台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卻已是偏大了的年齡,才猛地意識到,我的未來已經不再由我創造,我懷里揣著的夢不知不覺地破滅了,因為——我沒有又一個「以後」了。

此生註定與夢想擦肩而過,「以後」只是對自己心靈上的安慰,僅此而已。有些東西,錯過了一時,也就錯過了一輩子,生活中永遠沒有以後……。

心中的夢,還是隨著我,只是我沒有機會實現了。

絲竹邀來水鄉月,共訴悲歡離合;水袖輕舞楊柳風,醉了天上人間。但不知道有沒有那麼一個「以後」,可以讓我醉一回?

我這兒是如痴如狂,一聲越劇,一股情愫,不僅僅是越劇的清音,更是人事變遷的頓咽。

我願做梨園日出時第一顆晶瑩的露珠,在第一時間奉獻我唯一的光彩,我做著梨園夢,夢著越鄉情……一輪明月高升,一角新蟾隱秀,霧中蓬萊,那是我夢中的仙境,剎那間,撥動心魂……

生活日記 篇3

今天我把作業做完,我和哥哥看博客。

哥哥給我看了好多的圖片。

可有三張圖片給我的印象最深,第一副,有一個小孩的媽媽在辛辛苦苦的給一個富有的小男孩兒擦皮鞋,汗水濕透了那個小孩媽媽的衣裳,而一旁富有小男孩的媽媽卻在嘲笑別人的母親。

第二幅,有一個乞丐在拉小提琴,其實旁邊有很多人,他們假裝沒有看見,袖手旁觀,而另一乞丐走上來,卻從自己的盆里,拿出了一元錢給了那個乞丐。

還有一幅圖,一位老爺爺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在撿垃圾,人們都以為他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其實不是,他是一位老教授,他把所有的錢都捐給了希望工程,自己靠撿垃圾為生。

看了一張張感人的圖片,我們應該把自己的零花錢存到那裡,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跟他們相比,我們真是幸福多了,能上那麼美的學校,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生活日記 篇4

老百姓過上了富裕生活,各種垃圾也特別多。過去北京人管垃圾叫「掃地土」或「臟土」。如今垃圾五花八門,其中掃地土的成分,已經佔得很少了。

過去的「臟土」可以作為肥料肥田,如今的垃圾五花八門,處理不好污染環境,處理好了還能繼續為人類造福呢。為此,我們全家決定垃圾分類處理。我買來四個筐:一筐裝廢紙,一筐裝塑料袋,一筐裝玻璃瓶和飲料瓶,一筐裝菜葉、果皮和雜物。四筐一字兒擺在衛生間內,兩紅兩綠,平添了一道風景,尚且有實用價值。

開始時,活兒一多,腦子一亂,常放錯了地方,只好扣過來重新分好。妻子一時煩了,愣說這樣做是沒事找事。女兒說話了:「萬事開頭難,咱要敢為天下先。」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家的垃圾分類終於堅持下來了。

如今,最支持、最熱心垃圾分類的就是妻子。垃圾一分類,轉眼就生錢,一周賣一次,足有幾十元。女兒每次提到我家旁邊的一條河就愁眉鎖眼。她說:「河裡魚沒了,水草也不水靈了,昔日的旖旎風光不見了。實行垃圾分類,不但能變廢為寶,還能為保護環境作貢獻呢,多好啊。」

實行垃圾分類,我也同樣樂不可支。首先是倒垃圾的活兒省去了四分之三;其次是打掃房間時女兒搶著收拾垃圾,培養了孩子的勤儉品質;再次妻子說我出的這個點子有功,給我增訂了一份報紙。

舉手之勞,何樂不為?細心一點,收益多多。按說,社會上根本沒有什麼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就以廢紙來說吧,如今全通州區一天產生多少廢紙?看看沿街收購廢品的就會知道一二。進了小聖廟北京造紙七廠院內,更會讓人有直觀的感覺,那裡的廢紙堆積如山,可幾天之內竟會變成「再生紙」。

生活日記 篇5

今年十一假期,我和媽媽坐火車來到了西安,我最難忘的就是那裡的羊肉泡饃,還有引人注目的大雁塔呢!

到了西安後,我們隨意找了一家賓館就住下了,畢竟我已經來到這里好多次了嘛,也和西安算得上是「熟人」吧。安頓好了後,我們一起去吃陝西有名的「羊肉泡」。在一家有名的「孫記羊肉泡」店裡,服務員先端來兩個碗,然後又拿來一個籃子,裡面裝著餅,我洗凈手後,隨手拿了一塊餅就開始掰了,不一會,我就掰了兩塊餅,再看看媽媽,媽媽一塊餅還沒掰完呢,我正准備催促媽媽快點,卻發現媽媽每次都掰的塊都很小,我又望瞭望周圍掰餅的顧客,人人都這樣,我就問媽媽:「為什麼你們每次掰都總是掰那麼小一塊呢?」媽媽笑著回答:「塊越小湯越容易入味,可以保持羊肉的鮮味和原氣,讓你充滿食慾。」

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立即把碗里的'餅重新掰了一遍,累得我滿身汗,當服務員把碗拿走然後再端來時,離我三、四米時就已經聞見那誘人的香味了,放到桌上一看,濃濃的湯水中堆積著如小山似的白玉碎塊,再配上綠色的蔥花,晶瑩剔透的粉條,真是讓人饞涎欲滴,最後,我不但吃完了饃塊,還把碗里的湯都喝乾了,真是美味啊!

十月三號的晚上,我和媽媽約好去大雁塔,聽說那邊還有音樂噴泉呢!坐了半個小時的車終於來到了大雁塔,大雁塔好似一把寶劍聳立在地上,它的瓦片連起來後,形狀好似一隻大雁,怪不得叫大雁塔,看完大雁塔,我們又去看音樂噴泉,音樂響起來啦!只見那噴泉伴著有節奏的音樂噴灑著水花,洋洋灑灑,好似一位仙女在向人間噴灑著甘霖……壯觀極了!隨著音樂的結束,噴泉也不再噴了,人們一鬨而散,但都在嘖嘖贊嘆這美妙的景象。

十月八號下午,我們懷著不舍的心情離開了西安,真是一個的快樂節日呀!

生活日記 篇6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看奶奶,我奶奶住在農村。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兩邊全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到了以後。我和我哥就去田裡玩了。到了那裡我們一起摘果子、抓蟲子,我哥一會就抓了好幾只,可我連一隻也沒抓到,到把自己身上能得很臟。我終於捉住了一隻,可還是被它在身上拉了一卷屎它就跑了。他們都笑我是笨蛋。我就去摘果子,可我夠不著,我一看我哥在樹上吃果子。我也想上去,可是我不敢,但是我不能讓他們笑話。所以我就去拿了個梯字,我順著梯子往上爬眼看快到了,一不小心手一滑就要摔下來了。我哥一下抓住了我。好險差一點我就摔了下來。我終於上去了,在樹上美滋滋的吃著果子。

吃完果子,我哥就帶我去林蕭家看電視。在路上突然有一條狗,向我們跑來。我嚇的撒腿就跑,還差一點摔倒狗屎上。我心想這狗怎麼光追我呀。這時狗的主人來了,把狗給帶走了。我才鬆了一口氣。我想今天我真慘。

時間過的真快,我就要回家了,真的不想走,在農村真有意思。

生活日記 篇7

20xx年4月17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的晚飯聽的是外面的蛐蛐叫,喝的是藍莓汁,吃的是嶺北特產—米粉干。

晚飯後又在葛帥的帶領下去了土質肥沃的菜地里抓蛤蟆,更准確地說是殺蛤蟆,一腳踩進草地上少說也有兩只蛤蟆蹦出來,只是都是小蛤蟆,葛帥一腳踩死了一隻,周靖茗也一腳踩死了一隻。周佳鍇在一邊抓蛤蟆,突然周靖茗一腳踩進了沼澤地,他出來後就一拐一拐地回家了。我們也回家了,回到家裡周佳鍇為我做了一條可愛的紙杯龍。又一天過去了,快樂的時光已經還剩下不足兩天的時間了。

生活日記 篇8

一個風日晴和,陽光尚好的日子,獨自在電腦前,讓班得瑞的輕音樂伴著我。大男孩去忙辦理家事,大兒子在樓下替我看著晾曬的背單,我收拾完一切家務,在窗明幾凈的屋子裡,聽聽音樂,寫寫閑散文字。

好久沒有喝茶了,只是配著一些決明子,菊花之類的輕淡飲品,而鐵觀音之類的正規茶葉卻少飲了,因為日前一陣子忙著工作事務,忘了沏茶。

電腦放於窗檯前,上午明媚的陽光射進來,將我映在屏幕上的影子,忽令心中生了驕傲,且又無意中點擊了電腦自拍的功能,於是,拍了一張頭像。呵呵,還不錯。咋一下,還真的以為,是那青春年少的大侄女,大外甥女,有些自戀,女人天生的自戀。

女性,一定要做女性才該做的也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夠年輕美麗。而拗悖了心願的事情,或強於男子的事情,則會加助於皺紋和滄桑,催你歷練成熟的同時,也讓你逐漸走向蒼老。

自從20xx年5月26日,在那個工廠工作兩年的時間里,覺得真是憔悴了很多,而自去年一年多來在此企業中的工作與休養,也算回歸了女性本來之使命。工作之餘,讀讀書,相夫教子,喝喝茶,逛逛街,或研究一些或有或無的夢想之事,日子與從前崢嶸歲月相比要閑散許多,輕松許多。

而且關鍵的,調動了夫家的工作賺錢之積極性,使其在家庭使命方面,逐漸地沖到了前線,開始替我擋些生活中的槍林彈雨。我不再受傷,便不再衰老,雖因前些年的奮斗坎坷而多增白發,但因改變了心境心態,並且兩個男人的日漸年復地成長,我也算得了回報。

G. 龍的做法手工

紙杯手工龍的製作方法:第一步 首先准備好所需材料,我們需要准備一個空紙杯和一些彩色卡紙,以及假眼睛,剪刀和雙面膠,並且將彩紙剪裁出龍的龍角,尾巴,胡須,鼻子嘴巴等部位,如圖

第二步 將剪好的龍角下端貼上雙面膠,兩只角都要粘貼雙面膠,然後將外層撕掉。

第三步 將龍角貼在杯子的內側部分,兩邊要保持對稱,並且將龍眉毛上方的頭發粘貼在龍角下杯沿邊

第四步 將假眼睛貼在剪好的紫色眼睛中,如圖

第五步 按照順序將部件逐一粘貼在對應的位置,逐一鼻子要最後粘貼,而鼻子上噴出來的氣要在鼻子粘貼完後再粘貼在鼻孔上
.
第六步 將剪好的龍尾折出一小塊摺痕,在窄的小方塊內貼上雙面膠

第七步 將雙面膠的外層撕掉,就可以把龍尾粘貼在杯子的後面啦!

第八步 稍微調整一下,一隻紙杯手工龍就完成了!

H. 怎麼用紙杯做龍

龍身:杯子口沿直徑剪1--2厘米的口子,杯底對應處也剪切開1厘米左右的口子,然後把後一個杯口卡進前一個杯子的底部切口,10--13、4個杯子按同樣方法連起來,完成龍身;
龍尾,把杯口剪出長鋸齒狀,去掉杯底,粘貼在龍身最後一個杯子的底部。
龍頭麻煩些,再拿一個杯子,把杯沿一圈剪開(留一處一厘米左右不剪),然後把它反向捲曲,做成龍須;再把杯子沿杯口直徑方向剪開至底部,開口處剪成鋸齒,做成牙齒,再把它和身體連起來,眼睛和龍角可以剪貼上去。

I. 紙杯燈籠做法

用剪刀把一次性紙杯均勻地剪成一條條把紙條的這一端都剪細點再用一個紙杯,把底部剪下來並剪開與剛才的紙條等份,象個杯蓋。
用紅線貫穿杯子和杯蓋. 在杯蓋的每一片上都貼上一塊雙面膠, 把杯子和杯蓋粘在一起.為了穩固並好看些,用卡通膠帶紙纏上一圈把顏料刷在燈籠上, 此時的燈籠因為濕而變軟,趁機把紅線收緊系好疙瘩,燈籠就成型了。
用剩的紙杯剪成條捆成一束做燈籠的穗兒
染成紅色後串好,用一根一次性筷子穿好,一個燈籠做好了。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燈籠,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西漢紙發明,東漢蔡倫改進紙之後。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著"彩龍兆祥,民富
國強",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庄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民間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他讓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這3天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3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來紀念這個日子。
還有一種說法:清代雍正年間河北省有一個老漢,此人心靈手巧,酷愛民間工藝,有一套做燈籠的手藝,每到年節,他都要做幾對鮮艷奪目的燈籠掛在自家的門前,為新春佳節增添了祥和、喜慶的氣氛,每年都吸引眾街坊鄰居圍觀欣賞。有一年老漢做了幾對燈籠到藁城集上來賣,恰巧被游集散心的縣太爺看見了,便把所有燈籠都買下,掛在府邸整日觀賞。燈籠做工別致,富麗堂皇,縣太爺視為珍品,愛不釋手。這年又到向皇上進貢日期,縣太爺正苦思冥想送什麼物品來取悅皇上,有人指點他送幾對燈籠試試。縣太爺雖有點捨不得,但為討好皇上只得忍痛割愛。果然,皇上一眼看中,龍顏大悅,重賞藁城知縣,並把燈籠定為貢品。後來皇宮內外到處掛上了這大紅的屯頭燈籠。河北燈籠被定為貢品取名貢燈,成為皇宮專用品,後來人們把"貢"字換作"宮"字,就成了"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