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暗挖法的施工方法
(一)全斷面開挖法
1.全斷面開挖法適用於土質穩定、斷面較小的隧道施工,適宜人工開挖或小型機械作業。
2.全斷面開挖法採取自上而下一次開挖成形,沿著輪廓開挖,按施工方案一次進尺並及時進行初期支護。
3.全斷面開挖法的優點是可以減少開挖對圍岩的擾動次數,有利於圍岩天然承載拱的形成,工序簡便;缺點是對地質條件要求嚴格,圍岩必須有足夠的自穩能力。
(二)台階開挖法
1.台階開挖法適用於土質較好的隧道施工,軟弱圍岩、第四紀沉積地層隧道。
2.台階開挖法將結構斷面分成兩個以上部分,即分成上下兩個工作面或幾個工作面,分步開挖。根據地層條件和機械配套情況,台階法又可分為正台階法和中隔壁台階法等。正台階法能較早使支護閉合,有利於控制其結構變形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
3.台階開挖法優點是具有足夠的作業空間和較快的施工速度,靈活多變,適用性強。
(三)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
1.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適用於一般土質或易坍塌的軟弱圍岩、斷面較大的隧道施工。
2.一般情況下,將斷面分成環形拱部、上部核心土、下部台階等三部分。根據斷面的大小,環形拱部又可分成幾塊交替開挖。環形開挖進尺為0.5~1,Om.不宜過長。台階長度一般以控制在1D內(D-般指隧道跨度)為宣。
3.施工作業流程:用人工或單臂掘進機開挖環形拱部一架立鋼支撐,噴混凝土。在拱部初次支護保護下,為加快進度,宜採用挖掘機或單臂掘進機開挖核心土和下台階,隨時接長鋼支撐和噴混凝土、封底。視初次支護的變形情況或施工步序,安排施工二次襯砌作業。
(四)單側壁導坑法
l_單側壁導坑法適用於斷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難於控制的軟弱鬆散圍岩中隧道施工。
2.單側壁導坑法是將斷面橫向分成3塊或4塊:側壁導坑(1)、上台階(2)、下台階(3),側壁導坑尺寸應本著充分利用台階的支撐作用,並考慮機械設備和施工條件而定。
3.一般情況下側壁導坑寬度不宜超過0.5倍洞寬,高度以到起拱線為宜,這樣導坑可分二次開挖和支護,不需要架設工作平台,人工架立鋼支撐也較方便。
(五)雙側壁導坑法
1.雙側壁導坑法又稱眼鏡工法。當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嚴格,圍岩條件特別差,單側壁導坑法難以控制圍岩變形時,可採用雙側壁導坑法。
2.雙側壁導坑法一般是將斷面分成四塊:左、右側壁導坑、上部核心土(2)、下台階(3)。導坑尺寸擬定的原則同前,但寬度不宜超過斷面最大跨度的l,3。左。、右側導坑錯開的距離,應根據開挖一側導坑所引起的圍岩應力重分布的影響不致波及另一側已成導坑的原則確定。
3.施工順序:開挖一側導坑,並及時地將其初次支護閉合。相隔適當距離後開挖另一側導坑,並建造初次支護。開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護,拱腳支承在兩側壁導坑的初次支護上。開挖下台階,建造底部的初次支護,使初次支護全斷面閉合。拆除導坑臨空部分的初次支護。施作內層襯砌。
(六)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
1.中隔壁法也稱CD工法,主要適用於地層較差和不穩定岩體、且地面沉降要求嚴格的地下工程施工。
2.當CD工法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在CD工法基礎上加設臨時仰拱,即所謂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3.CD工法和CRD工法在大跨度隧道中應用普遍,在施工中應嚴格遵守正台階法的施工要點,尤其要考慮時空效應,每一步開挖必須快速,必須及時步步成環,工作面留核心土或用噴混凝土封閉,消除由於工作面應力鬆弛而增大沉降值的現象。
(七)中洞法、側洞法、柱洞法、洞樁法
當地層條件差、斷面特大時,一般設計成多跨結構,跨與跨之間有梁、柱連接,一般採用中洞法、側洞法、柱洞法及洞樁法等施工,其核心思想是變大斷面為中小斷面,提高施工安全度。
1.中洞法施工就是先開挖中間部分(中洞),在中洞內施作梁、柱結構,然後再開挖兩側部分(側洞),並逐漸將側洞頂部荷載通過中洞初期支護轉移到梁、柱結構上。由於中洞的跨度較大,施工中一般採用CD、CRD或雙側壁導航法進行施工。中洞法施工工序復雜,但兩側洞對稱施工,比較容易解決側壓力從中洞初期支護轉移到樑柱上時的不平衡側壓力問題,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較易控制。中洞法的特點是初期支護自上而下,每一步封閉成環,環環相扣,二次襯砌自下而上施工,施工質量容易得到保證。
2.側洞法施工就是先開挖兩側部分(側洞),在側洞內做梁、柱結構,然後再開挖中間部分(中洞),並逐漸將中洞頂部荷載通過初期支護轉移到梁、柱上,這種施工方法在處理中洞頂部荷載轉移時,相對於中洞法要困難一些。兩側洞施工時,中洞上方土體經受多次擾動,形成危及中洞的上小下大的梯形、三角形或楔形土體,該土體直接壓在中洞上,中洞施工若不夠謹慎就可能發生坍塌。
❷ 隧道開挖方法有哪些,簡述隧道開挖方法
目前國內外隧道開挖方法有明挖法、蓋挖順作法、蓋挖逆作法、蓋挖半逆作法、暗挖法、盾構法沉管法。
1、明挖法:
明挖法是指挖開地面,由上向下開挖至設計標高後,自基底由下向上施工,完成隧道主體結構,最後回填基坑或恢復地面的施工方法。淺埋地鐵車站和區間隧道經常採用明挖法。由於地鐵工程一般位於建築物密集的城區,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術難點在於對基坑周圍原狀十的保護,防止地表沉降、減少對既有建築物的影響。
2、蓋挖順作法
蓋挖順作法是在地表作業完成擋土結構後,以定型的預制標准覆蕭結構,包括縱、橫梁和路面板置於擋土結構上維持交通,往下反復進行開挖和加設橫撐,直至設計標高。依序由下而上施工,回填土。最後視需要拆除擋上結構外露部分並恢復道路。
3、蓋挖逆作法
蓋挖逆作法是先在地表面向下做基坑的維護結構和中間樁柱,基坑維護結構多採用地下連續牆或帷幕樁,中間支撐多利用主體結構本身的中間立柱以降低工程造價。隨後即可開挖表層土體至地面標高,利用未開挖的土體作為土模澆築頂板。頂板可以作為一道強有力的橫撐,以防止維護結構向基坑內變形,待回填土後將道路復原、恢復交通。
4、蓋挖半逆作法
蓋挖半逆作法與逆作法的區別僅在於頂板完成及恢復路面後,向下挖土至設計標高後先澆築底板,再依次向上逐層澆築側牆、樓板。在半逆作法施工中,一般都必須設置橫撐並施加預應力。
5、暗挖法
暗挖法是在特定條件下,不挖開地面,全部在地下進行開挖和修築襯砌結構的隧道施工方法。暗挖法主要包括:鑽爆法、盾構法、掘進機法、淺埋暗挖法、頂管法、沉管法等。其中尤以淺埋暗挖法和盾構法應用較為廣泛。
6、盾構法
盾構是一個既可以支承地層壓力又可以在地層中推進的活動鋼筒結構。鋼筒前端設置有支撐和開挖土體的裝置,中段安裝有頂進所需的千斤頂,尾部可以拼裝預制或現澆隧道襯砌環。盾構每推進一環距離,就在盾尾支護下拼裝或現澆一環襯砌,並向襯砌環外圍的空隙中壓注水泥砂漿,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
7、沉管法
沉管法是將隧道管段分段預制,分段兩端設臨時止水頭部,然後浮運至隧道軸線處,沉放在預先挖好的地槽內,完成管段間的水下連接,移去臨時止水頭部,回填基槽保護沉管,鋪設隧道內部設施,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水下通道。
(2)暗挖法施工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隧道開挖相關技術:
1、預裂爆破
進行石方開挖時,在主爆區爆破之前沿設計輪廓線先爆出一條具有一定寬度的貫穿裂縫,以緩沖、反射開挖爆破的振動波,控制其對保留岩體的破壞影響,使之獲得較平整的開挖輪廓,此種爆破技術為預裂爆破。預裂爆破不僅在垂直、傾斜開挖壁面上得到廣泛應用;在規則的曲面、扭曲面、以及水平建基面等也採用預裂爆破。
2、進洞方式
洞口段覆蓋層薄、地質條件差,當開挖深度至起拱線時,先施作進洞導向牆及大管棚,待明洞襯砌完成後,接長管棚尾端,搭接於明洞上,使管棚尾端形成一個固定支撐,在大管棚的保護下開口進內側壁,兩內側壁導坑的進尺也要錯開前後(5~10m)。如果是小間距還必須設置預應力對拉錨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隧道施工技術
❸ 什麼叫噴錨暗挖法
噴錨暗挖法指的是用開挖地下坑道的作業方式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 它是一種傳統的施工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隧道開挖後受爆破影響,造成岩體破裂形成鬆弛狀態,隨時都有可能坍落。基於這種鬆弛荷載理論依據,其施工方法是按分部順序採取分割式一塊一塊的開挖,並要求邊挖邊撐以求安全,所以支撐復雜,木料耗用多。隨著噴錨支護的出現,使分部數目得以減少,並進而發展成新奧法。
噴錨暗挖法又稱為礦山法,對地層的適應性較廣,適用於結構埋置較淺,地面建築物密集,交通運輸繁忙、地下管線密布,及對地面沉降要求嚴格的城鎮地區地下構築物施工。噴錨暗挖法施工分為新奧法、淺埋暗挖法。
(3)暗挖法施工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噴錨暗挖法施工主要有新奧法和淺埋暗挖法等。
1、新奧法是應用岩體力學理論,以維護和利用圍岩的自承能力為基點,採用錨桿和噴射混凝土為主要支護手段,及時的進行支護,控制圍岩的變形和鬆弛,使圍岩成為支護體系的組成部分,並通過對圍岩和支護的量測、監控來指導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設計施工的方法和原則。
2、淺埋暗挖法沿用新奧法基本原理,初次支護按承擔全部基本荷載設計,二次模築襯砌作為安全儲備;初次支護和二次襯砌共同承擔特殊荷載。應用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時,同時採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岩,調動部分圍岩的自承能力;並採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岩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並形成多種綜合配套技術。
❹ 淺埋暗挖法,淺埋指的是什麼,暗挖指的又是什麼埋的什麼,挖的什麼請高手指點,謝謝。
一、淺埋
淺埋式結構,是指其覆蓋土層較薄,不滿足壓力拱成拱條件(H<(2-2.5)h,h為壓力拱高)或軟土地層中覆蓋層厚度小於結構尺寸的地下結構。
二、暗挖法
暗挖法是即不挖開地面,採用在地下挖洞的方式施工。礦山法和盾構法等均屬暗挖法。
三、淺埋暗挖法
在淺埋條件下修建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質條件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為重點,以格柵(或其他鋼結構)和噴錨作為初期支護手段,遵循「新奧法」大部分原理,按照十八字原則(即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進行隧道的設計和施工。
(4)暗挖法施工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淺埋暗挖法基本原理:
淺埋暗挖法沿用新奧法基本原理,初次支護按承擔全部基本荷載設計,二次模築襯砌作為安全儲備,初次支護和二次襯砌共同承擔特殊荷載。應用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時,同時採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岩,調動部分圍岩的自承能力,並採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岩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並形成多種綜合配套技術。
❺ 噴錨暗挖法與淺埋暗挖法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1、含義上的區別
噴錨暗挖法指的是用開挖地下坑道的作業方式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
淺埋暗挖法是在距離地表較近的地下進行各種類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種方法。
2、原理上的區別
噴錨暗挖法是一種施工工藝,是隧道開挖過程中,隧道已經開挖成型後,將一定數量、一定長度的錨桿,按一定的間距(數量、長度、間距都是通過計算得來的)垂直錨入岩(土)體,在錨桿外露端掛鋼筋網,再在隧道表面噴射混凝土,使混凝土、鋼筋網、錨桿組成一個防護體系。
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時,同時採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岩,調動部分圍岩的自承能力;並採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岩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
3、應用上的區別
噴錨暗挖法應用領域是隧道工程等,適用於結構埋置較淺,地面建築物密集,交通運輸繁忙、地下管線密布,及對地面沉降要求嚴格的城鎮地區地下構築物施工。
淺埋暗挖法在城市地下工程設計、施工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埋暗挖法在全國類似地層和各種地下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北京地鐵復西區間、西單車站、國家計委地下停車場、首鋼地下運輸廊道、城市地下熱力、電力管道、長安街地下過街通道及地鐵復—八線中推廣應用。
❻ 請問噴錨暗挖法與淺埋暗挖法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淺埋暗挖法因為埋深較淺一般會增加超前小導管或長管棚的設計,其他的錨桿和鋼筋混凝土施工加固和噴錨暗挖法基本相同,最大的區別就是淺埋暗挖不考慮岩石的自承能。
淺埋暗挖法是一種在離地表很近的地下進行各種類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方法。在明挖法、盾構法不適應的條件下,如北京長安街下的地鐵修建工程,淺埋暗挖法顯示了巨大的優越性。
淺埋暗挖法施工步驟是:先將鋼管打入地層,然後注入水泥或化學漿液,使地層加固。開挖面土體穩定是採用淺埋暗挖法的基本條件。地層加固後,進行短進尺開挖。一般每循環在0.5-1.0米左右。隨後即作初期支護。第三步,施作防水層。開挖面的穩定性時刻受到水的危脅,嚴重時可導致塌方。處理好地下水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最後,完成二次支護。一般情況下,可注入混凝土,特殊情況下要進行鋼筋設計。當然,淺埋暗挖法的施工需利用監控測量獲得的信息進行指導,這對施工的安全與質量都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