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佛魔之道手工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佛魔之道手工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3 02:07:31

❶ 佛魔有什麼區別

1、嗔恨心

佛沒有嗔恨心,佛有慈悲心,魔卻有嗔恨心,不同之處就在於此。魔成佛是因為魔的幫助而成佛,因為佛在菩提樹下,將要證道時,天魔生嗔恨心,派魔兵魔女來威脅來誘惑,可是佛不動心,用定力克服魔力,所以證得佛位,因此,佛是不嗔恨魔的。

2、神通力

魔的神通力遠遠小於佛的神通力,佛的神通力是正派,魔的神通力是邪派。所謂『邪不勝正』,魔始終不能勝佛,故甘拜下風,五體投地,皈依於佛。

3、因果

佛就是講理。理就是講因果。魔就是不講理,不講因果,講因果是合理的,不講因果是不合理的。不講因果是其成魔的原因,因為魔有爭強論勝的心。所謂『諍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魔爭不到第一,因此便生嗔恨心、嫉妒心、障礙心,有這種思想和行為,就是魔,永遠不能成佛。

❷ 佛魔一體

請你看一看 緬甸和尚復活見證,韓國性徹大師遺言。

一生的罪如何赦免?在地獄是永遠的痛苦

❸ 佛魔本一體,是真的嗎

不可能的 魔界是天界欲界六天之一 佛界超出天界百億萬倍不止
沒事多看 佛說原文 佛說是可信的 凡說不可信

❹ 不妖不魔不成佛

首問:為何放下屠刀才能成佛

古人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拿起屠刀一念成魔,放下屠刀一念成佛。普通和善良的人多是忍讓,經歷清淡和平凡,生命中缺乏能量聚集,難以變得強大;也少有大災大難,很難大徹大悟。而成佛之路不易,往往需要幾層的蛻變甚至涅槃。

惡念消,善念起,每個佛的前身,多是一個骯臟醜陋的靈魂,經過挫折、困難、頓悟的打磨後,才變得光滑和透徹。

想當年孫悟空,也曾是一個具有貪欲和怒氣的石猴,經歷學藝、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待得唐僧解救、戴上金箍身披金甲、歷得八十一難,最終取得正果,也分成了三個階段:妖、魔、佛。也恰如人生:從無名角色開始學藝,經過歷練逐漸成長為大角色,再到功成名退,重回內心安寧。

這三個字中都有「O」,其實代表了我們自己(Ourself),冥冥中有著一絲關聯。


一、妖之路

妖(YAO),拆開是個「女」和「夭」,有著一種脆弱和無力的隱喻。 每個小妖都是無名角色,像極了一個年輕無奈的自己(Young Are Ourself)。

就像孫悟空取經路上的小妖怪,都成了他成名的背板。但可曾想過,在花果山時,孫悟空也只是個妖。

年輕時的我們,沒有資源、能力、團隊、平台,只能在自己的領域默默成長,成為一個專家能手。也許機緣巧合,貴人相助,能走上重要的崗位,掌握龐大的資源,呼風喚雨進化成魔。但是大多數人,都只是停留在妖的路上。


二、魔之途

魔(MO),Mature Ourself,映射的是一種成熟的自我。 魔字中有「麻」有「鬼」,隱喻著堅定、強大和恐怖。其實這個魔並非指代魔鬼,而是代表著掌握著強大資源的大咖,代表著強勢文化基因。

到了這階段,一個人並不僅代表自己,更多的是代表著組織和平台,可以以平台號令天下,呼風喚雨,唯我獨尊。

大聖取經的路上,金箍棒下喪命的小妖不少,看起來好像都是正義。但站在小妖怪的角度上,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和入侵,擁有著強大的實力、團隊和人脈、呼風喚雨的大聖,何嘗不是個魔。

成為魔,代表著集體利益,個人感情少了,善良變成偽裝,道統變成政統,利益替代公平。前進的路上需要一往無前,滾滾的車輪下冤魂無數,即使不是內心所願,但也必須去做。


三、佛之道

佛(FO),Find Ourself,去尋找本心。佛字拆開是「人」和「弗」,弗是不、否定的意思,隱喻著一個人不斷否定自己,重新打造新的自我,才能成佛。

就像斗戰勝佛一樣,魔途上的冤魂,把內心像木魚一樣敲打,最終放下屠刀、放下過去,涅槃重生。

當成佛之後,有了大愛和大徹大悟,也有了強大的力量和資源,才可以普渡和感化眾生,傳播大愛。


四、不妖不魔不成佛

人生路上,每一步都沒有白走,每一步都必須要走。 佛力易有,佛心難求 :沒有大破大立,很難大徹大悟;有過傷害,才能感同身受;有過癲嗔痴,才能知人心;有過悲歡離別,才能心若菩提。就像放下屠刀,其實更是舍棄和改變過去的自己,迎接新自我。

沒有做妖難以成魔,沒有成魔難以化佛,成妖、成魔,都是成佛的必經之路。

願每個人都默默奮斗、默默成長,成就一個強大的自我,然後不忘初心,心有大愛,再回饋 社會 !


肆修

❺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解釋一下什麼意思

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人活著就應該像孫大聖一樣,狂過,瘋過,愛過,恨過,輝煌過,落魄過,悔恨過,得意過,闖過, 拼過, 戰斗過, 努力過,但從沒怕過。出門在外,不論別人給你熱臉還是冷臉,都沒關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


要學會絕情,該走的就走,該留的就留。學會堅強,其實一個人也可以活得漂亮。學會忍耐,該閉嘴就閉嘴,該沉默就沉默 。學會滿足,所謂知足者常樂也。學會忘記,記憶已經逝去,繼續現在的生活。學會放棄,痛快放手,別拖泥帶水。

有時候看錯人,不是因為你瞎,而是因為你善良。有時候流淚,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因為委屈。有時候忍下,不是因為沒理,而是不願去爭了。有時候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你判斷錯了。人心真是無法看透。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行。你就是你,世上再沒有第二個。世上只有相似的人,沒有完全相同的人。不要祈求太多,更不要依賴,因為即使是你的影子,也會消失在黑暗中。除了你,沒人能走完你想走的路 。

❻ 第十一章 丨佛魔同修

「吱呀」,靜茹禪師關上了首座院會客廳的木門,將六人請入密室內,且施法設置了一道結界,隔絕外界。因為此次所說之事非同小可。

靜茹禪師請六人盤膝坐在密室的蒲團上,將此次請他們過來的原因和佛門的秘辛娓娓道出....

原來,兩千年前,天佛鄉的「天龍殊台」——釋天蒼(殊台,是佛門第二順位尊稱)是佛門內天賦最高的,有望超越天佛鄉創始人佛尊—「彌陀羅」的天之驕子,佛門秘法過眼即通,佛法論述禪機無邊,曾在與天下三佛尊論法三天三夜,敗盡眾佛僧,天下眾僧遇見天龍殊台都只能修煉閉口禪,一時風光無量。

天龍殊台釋天蒼只覺佛法透徹,已無進步空間,便私下專研魔功,欲入魔再成佛,意圖魔佛同修突破自身界限。他豈知,佛法佛功都已修煉至極深的佛者,怎會輕易入魔,就算研讀魔功也只是了解了魔功的運行而已,而沒有魔心,無魔心何來魔性,又怎能算是真正入魔?可是,自己的佛心堅定,就算是魔門至高禁術也影響不了的佛心,佛性依然。

釋天蒼只覺得,天下魔門功法自己依然瞭然於心,卻對自己的佛法和自身修為界限毫無增益。想來,入魔須行魔之事,手染萬千血腥才可。釋天蒼遂出關,前往與天佛鄉敵對的暗魔族進行了殺戮滅絕之事,以數十萬暗魔族人之骨練就自己的第一把魔兵——刑天攜那,以暗魔全族之血凝成第一件護體袈裟——萬魔血袈。將暗魔全族幼兒活生生抽出,練就自己的魔性之魂,吞噬暗魔族全少女之心練成魔心。

釋天蒼將暗魔全族滅絕,所行之事慘絕人寰,暗魔全族之怨氣直沖九霄,在釋天蒼練就魔兵魔心成就魔性之時,天劫降下,無邊業火焚燒釋天蒼其靈魂軀體。本是必死之局,釋天蒼卻是趁機將佛魔雙身徹底融合,自此成為世間第一位真正的佛魔體,也破開了自身界限,從元嬰期直接突破至大乘後期。

暗魔族的怨氣沖向九霄的時候,天下頂尖修士皆已感知,無論是正道還是妖魔陣營皆急速趕往事發點。當一部分頂尖修士趕來時,釋天蒼已經渡劫完畢,成就了佛魔之體,魔性依舊高漲,還不待眾人詢問,便持刑天邪那殺了過去,其中儒門天下的副宮主和道門流派景天閣大長老以及其門下數十弟子瞬間屠戮殆盡。其他反應過來的修士急速與之拉開距離。當釋天蒼拿下破限的第一殺後似乎平靜了下來,半響無語,就那麼靜靜地立身與殘肢斷臂的屍骨中眯眼體悟。

「釋天蒼!你瘋了?!你竟然將暗魔族全族屠戮殆盡!還殺了儒道兩教道友,他們何曾與你有過節不成?你!簡直天地難容!」之前避開的其中一名儒門名宿推算了解始末後,指著釋天蒼怒吼質問。

「哈哈哈哈,今日我成佛魔之體,我是佛也是魔,降妖除魔是佛該行之事,打殺正道人士也是魔可行之事,我有錯嗎?」聽到有人對自己喝問,釋天蒼邪笑一聲,竟是說出邪魅之語,讓人不寒而慄!

其後,越來越多的修士和妖魔趕了過來,釋天蒼所在的天佛鄉高層也已是趕到,推算了整個因果後,皆口念佛號,雙目含淚。佛尊彌陀羅就地自斬半軀化作度化之力來平息少部分暗魔全族的怨魂,想以此為天佛鄉贖些許罪孽,畢竟釋天蒼是他天佛鄉的天龍殊台。

釋天蒼看後卻不以為意,認為彌陀羅迂腐愚蠢,這才是他虛度九千載,以至於壽元將盡都不能成就佛果。自然佛魔之體和在場所有人士都不可能有一分可談的餘地。正道和妖魔皆劍指佛魔之體,那時佛魔體對戰四千修士,戰了個天昏地暗,屍骨成山,血流成湖。佛魔體不死不滅,縱然四千修士同上亦被佛魔體屠戮了三千有餘,最後佛魔體力竭才被眾修士合力封印。

只是佛魔體無法消滅,封印又必須是時常需要修復才行,倘若封印在無人看管之地,封印被破開,佛魔體復原,那又將是一番腥風血雨,釋天蒼原是天佛鄉的天龍殊台,天佛鄉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佛尊當場就將封印住的佛魔體帶回天佛鄉,隨後請儒道兩門的高人一起進行二次封印於天佛鄉深處,佛尊那時僅剩的半具佛軀也被他用於封印上了,其靈識作為封印大陣的陣靈,此做法也是佛尊的贖罪之行。

天佛鄉因首座佛尊和天龍殊台相繼「逝去」,高層僧者也因此戰全部戰死,就此走向了沒落之路。直到靜茹成長起來,天佛鄉才重新煥發出了朝氣。只是近期佛魔體的封印松動得厲害,困擾這靜茹很長時間了,自己無法單獨解決,其他儒道兩門的人在長時間過去後,已然不將佛魔體之事放在心上了,所以靜茹才想到了求助距玄宗協助,本意是請寶東真人或者幸東上人的,卻不想只派了六個真傳弟子隨他前來。若不是信得過寶東真人,他都會以為是在敷衍他。

寶東和幸東是跟靜茹說過六大真傳弟子的能力,配合他靜茹的能力,修復松動的封印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至於幸東上人跟他說六大弟子配合他能講佛魔體徹底根除的話,靜茹也就是當做是幸東的調笑罷了。

❼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有什麼寓意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么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是過來人,而人是未來佛,佛心不二,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看過西遊後傳的人都知道,其中就是一個人非常特殊,用他來解析什麼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再好不過了。無天非人非仙非佛非妖,反正是一股惡念。

話說三千三萬年前,佛界有一位大護法叫緊那羅菩薩,是世尊的得意的門生,為了傳教,他被派往南部傳教,弘揚佛法,功德無量,誰知,卻發生了變故,讓三界不安。

一個擁有佛力量的人,卻被一名女子給打敗了,因愛生恨,最後,一念成魔,幻化出魔羅,成為了一個終極魔王,統治魔界,自稱大聖。

❽ 佛魔不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佛經上說,佛魔不二,一念之差佛即成魔,一念之差魔即成佛。

登高望遠祛惆悵。

擇一靜處,好好看一看書,也靜靜地把自己好好洗刷干凈,洗去那些與己太不相時宜的臭毛病,也要堅決改改自己的壞脾氣,更要好好的學會如何更好的選擇人或事,做好定奪和制衡。

沒法去做一個好下屬,只有苦逼的去開創自己的小小天地。

情義至真至純,便是錯,便容不下一點瑕疵,來不得半絲污垢。

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情,沒有停歇,官司輸了,對方拿著尚方寶劍,咄咄逼人,步步為營。

孩子生病了,妻子也病了,家裡也亂成一鍋粥,每天都是往返醫院之間,在葯物與小孩的哭鬧聲中,看每天的夕陽西下,好在都已好轉。前兩天,老家傳來噩耗,奶奶過世了,在這個臨近的年關,大大小小的事情接踵而至,在內心深處激起萬千重浪。

寫盡了人性,探究了人性,確沒有更好的去把握人性,在成魔成佛的臨界點上,已經失去了所有的領悟。

現實與我,到底在又在背負著什麼?信守著什麼?是強加了包袱給自己,還是不經意間又出現了新的暇想而已。

責任遠遠大於承擔,責任遠遠要臣服於生活,在那妙筆如花的世界裡,也不及現實沖撞的分分秒秒。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本無差異。寄希望於自然,也未必成佛,濟仁慈於世間,也未必能觸碰了佛性;寄所有於自己,也未必會成魔。試問:世間誰無心魔,誰又未曾動了魔念。

何苦為難自己,在佛魔不二的世界裡掙扎,還是要回歸到本質,好好去琢磨和考量,在正常的,無常的世界裡,去找到適合的土壤環境,去成長自己。

馮唐在《搜神記》里寫到:普通的人,在突變的人生,經歷極端的事件,搜索肉身的極限。這樣的人,就是「神」。

沒有那麼偉大,也成就不了那麼偉大的人或事。

應該至少還不是如此脆弱,如此這般沉淪下去。內心的怒吼在狂嘯。

在人生曲折的道路上,在布滿荊棘叢生的路上,已然向前,又何須在意傷痛、苦難,只有把所有的事情細細的處理順當,人不免又會上一個台階。

要麼在苦難中沉淪,要麼在苦難中崛起。後退與前行都是一步之遙。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還是找尋不到生活的出路,過不上想要的生活。

還是需要聚焦人生,聚焦生活,學會梳理好自己的人脈關系,把想說的話說給真正能夠接受和懂的人聽。

太多的時間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捎尖了腦袋擠進了別人的圈子裡,對牛彈琴了幾百次,最終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你的光亮照亮不了穿梭在黑夜的人。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兒被鳥吃。鳥有鳥的壓力,蟲有蟲的歸宿。

鳥有鳥的自由,蟲有蟲的樂趣。

在成功的彼岸,看萬家燈火,你或多或少總有些惆悵,也會流下一些莫名其妙的淚來,為自己,為這個世界,為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也為這一生熟悉的人和歷經的事………

❾ 請問佛教法師,老父正月往生,想做佛亊,做什麼佛亊好

阿閦(chu)佛(即不動如來)是五方佛中的東方佛,表覺性,意譯為「不動佛」、「無動佛」、「無怒佛」、「無嗔恚佛」等。(又譯阿閦鞞佛、阿閦婆佛)的意譯是不動、無瞋恚。
據《阿閦佛國經》稱,阿閦佛是東方妙喜世界的教主,如果有人勤修「六度」(即六種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方法、途徑、布施、持戒、忍、精進、定、智慧),發願生到東方妙喜國的人,死後可以轉生於此。在書中還描述了東方妙喜國的美妙與歡樂,令人嚮往。這些描述其實表現了古人對旭日升起的東方的好感,旭日象徵著萬物欣欣向榮,因此認為東方是生之樂園。 阿閦佛的典型法像是趺坐,左手握拳,右手持梵函。
閦(chu)意為「動」、「嗔怒」,阿意為「無」。無嗔怒是佛門修行的基礎,是佛門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會生煩惱,而煩惱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礙。

阿閦佛名號之功德無盡藏,讓大眾有幸能一窺其功能特質與不可思議力量︰ (1)「能拔諸苦」:與觀世音菩薩名號一樣,能以名號救有情苦,因阿閦佛昔時有願——「若有眾生應被刑戮,願我捨命以救護之,若有志心稱念彼佛名號,眾苦即時皆悉除滅殆盡。 經雲——「舍利弗。若於國中雨雹為災。非時霹靂及余種種可怖之事。彼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專念不動如來及稱名號。是諸災害皆得消除。由彼如來往昔弘濟百千諸龍解脫眾苦。又由慈悲本願誠諦不虛。迴向善根要期圓滿故。稱彼名號憂患自消。唯除有情宿業成熟。」
〈2〉「魔不能嬈」:阿閦佛名號,因「不動」菩提行令眾魔不能損害而憂腦悲慟。 經雲——「佛告魔言。汝能毀壞誰之道心。魔言。其求大乘捉持阿閦如來名者。我心則生愁憂熱惱。如我今日復得熱惱。用聞阿閦如來名故。」 又雲——「舍利弗。除彼不退菩薩摩訶薩。所余菩薩於此世界。若不聞稱贊不動如來法門者。皆為惡魔之所攝受。眾生如能至心稱念名號,眾魔不得其便轉生熱惱,心中有如萬箭齊射之感。 經雲——」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 又雲——「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皆為離魔羅網。」
〈3〉「患不能侵」:稱念阿閦佛名號,一切災害悉皆不能侵害,經雲——「舍利弗應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亦無水火刀杖惡獸毒蟲之所損害。亦不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動如來常加護念。於彼佛剎當受生故。」
〈4〉「能地獄救」:假若墮入惡道,於地獄中受無量諸苦,如果在世或前世中,有曾經稱念過阿閦佛名號,以此少善根因緣縱使身處地獄,亦蒙阿閦佛救濟拔度。 經雲——「舍利弗。不動如來般涅槃日。化身分布一切世界。於地獄中說諸妙法。以法調伏無量有情。皆當證得阿羅漢果。」
〈5〉「女人泰產」:阿閦如來護佑女人的慈悲心是不遺餘力的,若女人有臨產痛苦或婦女疾病逼身時,多稱念阿閦佛號,必能得佛力加持而安泰適然。經雲——「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得授記時。彼世界中所有女人懷孕。皆得安和分釋無諸苦難。盲者得視。聾者能聞。如我成佛時等無有異。」 又雲——「彼國女人無女過失。不如此界諸女等心多嫉妒兩舌惡口。又彼懷孕之時至於誕育。母子安適亦無穢污。何以故。此皆不動如來本願力故。」
〈6〉「福德優渥」:佛告舍利弗:「佛告舍利弗。假使有人終以金寶滿閻浮提。持用布施冀聞此法終亦不聞。何以故。此功德法非薄福眾生當執持故。」,經雲——「賢者舍利弗白佛言。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薄德之人終不得聞受持諷誦。所以者何。天中天。不能得阿惟越致故」,又雲——「我於無上菩提。不應生於退轉之相。由我已聞不動如來法門名號。是人於我欲為利益令我聽聞。」,而使得天帝釋贊嘆言:「彼諸眾生聞此法門亦得善利。何況得生不動佛剎。」,舍利弗亦稱贊言:「世尊。如此法門能成就廣大功德。」
〈7〉「得大智慧」:阿閦如來及其功德法經是彰顯智慧法身的,如釋迦如來稱贊其言:「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於妙喜世界及他方剎土。在菩薩等乘中而為上首。」,又阿閦佛剎諸菩薩眾亦與智慧等身,如經雲:「舍利弗。彼諸菩薩所有言議。皆與般若波羅蜜相應。互相遵敬起導師想」,佛雲:「復次舍利弗。此不動如來所有功德稱贊法門。非愚淺者之所能受。其有智慧深廣方能受持。」,又雲:「舍利弗。若菩薩願速證無上菩提者。應當受持讀誦通利如是法門。為諸眾生開示演說。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演說此功德門大智慧業。當如是如是發起積集。彼諸人等由發起積集故。於其現身諸漏當盡。」
〈8〉「致不退轉」:稱念阿閦佛名號,能至阿惟越致(不退轉之意),經雲——「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受諷誦持。雖不願生阿閦佛剎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為比阿惟越致。」,又雲——「菩薩摩訶薩聞阿閦佛德號法經者。為成阿惟越致行。聞已受持諷誦。是故專得無上正真道行。」,不動如來會中經雲:「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贊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於法性中當不退轉。」
〈9〉「現證無學」:誦念阿閦佛名號,能證出世聖果,經雲——「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弟子道者。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便當受持當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解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法經。自以功德即自取阿羅漢證。」,又雲——「《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專持說是德號法經。是人如是便舍等正覺。自以功德取阿羅漢證。」
〈10〉「蒙佛護念」:誦念阿閦佛名號,能得如來加持護念,非現今法師與世人所說阿閦法門特重「自力」,而為「難行道」,這點殊不知阿閦如來亦有佛力加持的成分,而應予以駁斥導正的。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持諷誦願生阿閦佛剎者。臨壽終時。阿閦佛即念其人。」,又雲—「舍利弗。如是色類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姓名。不動如來皆悉了知。若有受持讀誦通利此功德法門者。此諸人等。皆為不動如來之所知見及已護念。」
〈11〉「得生佛剎」:誦念阿閦佛名號,能蒙佛威神力加持而往生其剎,經雲—「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又雲—「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聞他方世界諸菩薩摩訶薩語。及生其剎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阿閦佛知其名字及種姓。若有受是德號法經諷誦持者。舍利弗。是人為見阿閦佛。當知是人臨壽終時。阿閦佛即為其人。」,不僅如此,聞彼佛名號心生歡喜,即得往生彼國。此乃阿閦如來最勝方便善巧,為接引眾生不劬辛勞特立本願,如經上所雲:「又有眾生。所作業行應過數劫常受胎苦。我逮菩提時。聞我名號心生喜樂者。於彼命終即來我國。受胎眾生。其中一切所作業行盡彼除滅。乃至菩提際更不受胎生。」
〈12〉「速證菩提」:誦念阿閦佛名號,能累積福德善根至無上菩提,經雲—「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德號法經。當持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若干千若干百千人解說之。便念如所說事。即得大智慧。其罪即畢。以得是大智慧。其罪畢已。其人自以功德。便盡生死之道。」,又雲—「佛語舍利弗。阿閦佛德號法經。於是陂陀劫中所有諸佛天中天皆當說是經。如是令無缺減安諦。亦如我所說。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當持諷誦說之。當令廣普。」
南無阿閦如來
南無阿閦如來
南無阿閦如來
不動佛心咒:
那莫然那扎亞亞,嗡 貢噶呢,貢噶呢,若咱呢,若咱呢,卓扎呢,卓扎呢,扎灑呢,扎灑呢,扎帝哈那,扎帝哈那,薩瓦噶瑪吧容吧苒呢美薩瓦薩垛您扎耶薩哈.

❿ 何為佛,何為魔,何為道,又何為神

佛 放下一切,明了一切的人就是佛
魔 有慾望的人,那個慾望就是魔,其實你我都有魔性。如果完全沒有魔性,就是佛。
魔就是你慾望。
道 有幾個意思,道德的簡稱,宇宙運行之道的意思,道教修道就是修宇宙運行之道。
神 道教說 「精,氣,神」合起來就是活物,神指精神,道教理論宇宙為陰陽調和產生的,
為了維持這個宇宙的運行,所以宇宙里有一個個圓形的孔,從外邊會有陰陽之氣注入
我們的世界,比例剛好,就推動了我們宇宙的發展。道教認為如果沒有外來注入,宇宙
是無法永遠存在下去的,道教認為我們的宇宙就跟放電影差不多,
放完一偵,必須下一偵來補上,才能繼續,
所以道教認為 可以通過修煉出一個跟宇宙一樣的外來注入孔,就可以將注入到宇宙里
的能量直接注入到自己身上,以此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
而道教多代人認為 這個能直接吸收宇宙能量的東西 就是球體一樣的東西,
所以道教就開始了練丹的習俗,試圖引體外陰陽之氣於體內,進行陰陽偶合,
以人體為丹爐(當人打坐的時候,形狀就猶如丹爐),將陰陽之氣偶合成為一個球體一樣的
內丹,以這個內丹就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補給給自己,當修出內丹,這個人就不會死了。
而修出內丹的人 就叫做 神
而道教還有一個觀點,修內丹太過麻煩,所以出現了 以外丹引內丹的說法,
所以道教又出現了一派,以練仙丹來修行的人,
直接修內丹,必須修行人刻苦修行 氣功 等功法,
而古代的皇帝,他們是沒有那個心思去受苦修行的,
所以古代皇帝都採用服用外丹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