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有哪些民族手工藝
刺綉,又稱絲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綉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的發展。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善於刺綉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刺綉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大量訂購刺綉品。
蘇州刺綉發源於蘇州,有2000多年的歷史。
蘇綉 工藝是以綉針引綵線,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綉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蘇綉是我國著名的手工藝品,素以綉工精細,針法活波,圖案秀麗,色彩雅潔弛名中外,多次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家級禮品送給外賓。
湘綉 起源於湖南民間刺綉,具有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湘綉是以硬緞、交織軟緞、透明玻璃紗、尼綸等為原料綉制的精細工藝品,綉品既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適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種有條屏、畫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墊、桌布、手帕及各種綉衣等。
蜀綉 也稱川綉即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品總稱,與蜀錦一起被稱為蜀中之寶。蜀綉具有悠久的歷史,當時的生產品種主要是官服、禮品、日用花衣、邊 花、嫁奩、彩帳和條屏等,其綉刺技法甚為獨特,至少有100種以上精巧的針法綉技,如五彩繽紛的衣錦紋滿綉 、綉畫合一的線條綉、精巧細膩的雙面綉和暈針、紗針、點針、復蓋針 等都是十分獨特而精湛的技法。當今綉品中,既有巨幅條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賞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費品。比如北京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的巨幅芙蓉鯉魚座屏和蜀綉名品蜀宮樂女演樂圖掛屏、 雙面異色的水草鯉魚座屏、大小熊貓座屏,就是蜀綉中的代表作。
粵綉 據傳創始於少數民族,明中後期形成特色,廣東地區主產。其特色有五:一是用線多樣,除絲線、絨線外,也用孔譽毛捻樓作線,或用馬尾纏絨作線。二是用色明快,對比強烈,講求 華麗效果。三是多用金線作刺綉花紋的輪廓線。四是裝飾花紋繁縟豐滿,熱鬧歡快。常用百鳥朝鳳、海產魚蝦、佛手瓜果一類有地方特色的題材。五是綉工多為男工所任。綉品品種豐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台帷、綉服、鞋帽、戲衣等,也有鏡屏,掛幛、條幅等
② 傳統手工藝有哪些
民間比較有名氣的有七大手工藝術
第一種:串珠手工藝,民間藝人心靈手巧,將不同顏色的珠子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甚是可愛,有小兔子,有小狗,還有一些小掛飾,甚是有趣。
第二種:竹編手工藝,竹條錯綜復雜,穿插有道,變成了精巧的小燈籠,遠看又像蜂窩,甚是可愛,活靈活現的竹編畫,都能讓人大飽眼福,不得不佩服匠人的求精精神與無限的創造力。
第三種:瓷器手工藝,每一個茶杯小碗都是手工打造的,不但讓冰冷的瓷器有了溫度,更增加了一份匠人感情在裡面。
第四種:木匠與造船結合的手工藝,原始的船多是木質結構的,船的初始也是從模型確認後才去建造的,此處體現了木匠精湛而又嚴謹的技藝。木匠人製作的小船,上面還增加了小燈珠,小船不但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夜晚還可以閃閃發光,小孩子們都很喜歡的!
第五種:木雕畫手工藝一塊朽木經過木匠之手,彷彿重生了,一幅畫與一塊木頭的結合竟然也可以如此的融洽,這樣的作品,甚是喜愛,真想要一塊放到家裡去,很有品味。
第六種:泥雕手工藝:多用於宗教人像,雕塑小品,還原性很強,較常見,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泥雕手工藝有人物、動物、植物等,每件作品都能體現泥雕手藝人精湛的技藝。
第七種:金銀彩綉手工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綉品精緻細膩,圖案無與倫比,令人嘆服不已,金銀彩綉《金氣滿堂》一條龍栩栩如生,每一個龍鱗片都清晰可見,金絲與銀絲編織在一起,輝煌燦爛。流傳民間的七大手工藝術品,你見過幾種?
傳統手工藝有很多,不完全統計有70多種。
手工藝是幾千來人類智慧的結晶,薪火相傳,造福 社會 ,提高生活質量。
傳統手工藝有:竹編、竹刻、小郁竹藝、木雕、泥塑、石雕、變臉、鍛銅、金繕、緙絲、糖畫、微雕、核雕、木偶、蠟染、油紙傘、竹扇、刺綉、織錦、剪紙、風箏、面具、磚雕、糖塑、麵塑、陶藝、瓷刻、草編、泥人製作、理發、纖維工藝、修鞋、縫補、皮雕、造房、玉雕、編織掃帚、首飾製作等等,都屬於傳統手工藝。
中國藝術博大情深,傳統工藝的形式多種多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
1、紙傘又稱油紙傘,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有近千年的 歷史 。紙傘工藝考究,造型美觀,輕巧耐用,地方色彩濃郁,與脫胎漆器、角梳並稱為福州「三寶」。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
2、中國結
「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
「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3、布藝
布藝: 即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中國古代的民間布藝主要用於服裝、鞋帽、床帳、掛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裝飾(如頭巾、香袋、扇帶、荷包、手帕等)、玩具等。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增強了布料的強度和耐磨能力。
4、刺綉
刺綉又稱絲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工藝品之一。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綉」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的發展。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
5、宮燈,又叫宮廷花燈,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 歷史 ,到現在,宮燈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必須有的符號。宮燈始於東漢,盛於隋唐,具體濃厚的傳統氣息,宮燈,顧名思義呢,就是宮廷中用的燈,主要是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並在外繪以各種圖案的彩繪燈,它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於世。
因為多數為皇宮宮廷所用,後期還得配上各種復雜精細的裝飾元素,從側面來展現帝王的奢華與寶貴。宮燈造型分為八角、六角、四角型,各個截圖的畫屏圖案均為龍鳳呈祥、福壽康年、吉祥如意等。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2018年5月,文化和 旅遊 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把傳統工藝分成了紡染織綉、服飾製作、編織扎制、雕刻塑造、傢具建築、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製作、印刷裝裱、食品製作、中葯炮製、器具製作共計14個大類,383個小項
中國的傳統手工藝 歷史 悠久,是廣大民眾所創造的,在不同的時期的手工藝品是以各種材質·形態·手法所呈現。 大多手工藝品精工細作·巧奪天工,以體現某種觀念亦或是寄託了某種 情感 ,是傳承著生活文化中的物質文化遺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遺存,在中國的 歷史 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麼我來說說我所知道的而且比較有傳承價值的「傳統手工藝」。
「髹漆」
中國是在世界上最早發現並使用天然漆的國家,並且把漆器製造發展成為一種專門工藝且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漆器」作為三大承載傳統文化的媒介之一,在宋朝時期漆器的各種製作工藝和藝術水平已經非常發達·完善並傳播到日本。
「刺綉」
「刺綉」又稱「針綉」是指針線在織物上綉出各種裝飾圖案。是一門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已有二三千年的 歷史 ,主要是分為「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在「刺綉」的工藝中又以「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最為出名!
「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或稱「花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工藝是一種細金工藝古代專門給「皇家」製作飾品的一種手工藝, 歷史 傳承久遠工藝精緻·細膩·華麗。是」燕京八絕「之一。
」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在中國傳統的絲綢文化裡面精華中的精華,是一種極具觀賞性和裝飾性的絲綢製品。自宋朝以來都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用於織造帝後的服飾·御容像和摹緙名人書畫。織造的過程極其細致,摹緙之作常常勝於原作,而存在世間的精品又是少之又少。故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盛名。
「塑作」
「塑作」工藝,主要是用捏·塑·堆等手法製作的存民間手工藝,主要分為:泥塑·麵塑·陶塑·糖塑等藝術造型。而塑作藝術通常是靠手藝人「以手施藝」,靠手工方法造型,採用了與雕刻不同的創作手法。往往塑作藝術還常結合彩繪裝飾的方法,在塑形後再施以彩繪,來增加藝術品的欣賞性和吉慶祥和的氣氛。
「剪紙」
「剪紙」是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手工藝,最早發現於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剪紙」雖然是民間的普及手工藝,但是深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具有非常濃厚的地域性·民族性的特色藝術。
在中國傳統手工藝 歷史 中,還有很多具有特色或是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它們都是記載著 歷史 更迭,時代變遷最有力的「見證者」。
你好,很高興我來回答「傳統手工藝有哪些」這個問題,像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有染織、編織、木工、刺綉、雕塑等等,利用不同材質的原料創造出各類手工藝品。我是非常喜歡毛線編織這種手工藝,跟大家來分享一下喜歡織毛衣的原因;
1、量體裁衣 首先根據自己的膚色挑選編織的顏色,然後選擇適合自己氣質的款式,最後採用搭配效果最好看的花樣,這樣精心編織而成的手工毛衣,就可以打造出自己獨有的穿衣風格,所以我很喜歡織毛衣這種手工藝;
2、專屬單品 織毛衣是通過手帶線的方式,把各種花樣一針一線精心編織而成,每一件手工毛衣都是自己的專屬單品,無論是內搭還是外搭都好看,穿搭自己織的毛衣就不用擔心會和別人撞衫,是非常百搭的街拍單品,所以我很喜歡織毛衣這種手工藝;
3、一物多用 手工織的毛衣可以翻織其他款式,這樣既盤活了舊毛衣,又可以增添新款式的毛衣,一物多用還能很好的詮釋勤儉持家,從初秋到寒冬編織不重樣的毛衣,解決衣櫃總缺一件衣服的煩惱,所以我很喜歡織毛衣這種手工藝;
學會了織毛衣這樣的手工藝,就可以花最少的錢裝扮最靚的自己,結合當今的 時尚 流行元素,想怎麼織就怎麼織,做自己的穿搭設計師,這就是我喜歡織毛衣這種手工藝的原因;
傳統手工藝磨鋸,鋸子在農村也可以說的上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工具之一,遁了就得找師傅打磨,用起來才順手,你們家鄉有磨鋸的師傅嗎?
Hi,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是農歷臘月29,明天就是春節了!我是手工領域創作者,我喜歡自己動手做出一些平凡的東西,我的創意來自的生活的靈感,以下是我的分享:
洋鐵打制爐筒子,銼子和水壺等家用物品。用黃油紙製造傘,這個手工藝在一些區域也行將失傳。咱們那一帶盛行用高粱桔水泡後,刮下來高粱桔皮,織造炕席,新近年,家家的炕上都鋪這種炕席;
打摺子,摺子用來圍糧食用,家家都有這種摺子。
這種傳統手工也行將失傳;還有一種手工藝,便是用柳條織造各種用具,有糧食囤子,簸箕,糞筐等;還有一種手工藝,用報紙糊各種紙盆,裝家用小玩意兒,比方針線什麼的。
我的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能抽出寶貴的時間看完我的問答!手工是一種傳承,手工是一種態度,手工是一種技巧!最後祝大家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謝謝大家!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民間比較有名氣的有七大手工藝術
第一種:串珠手工藝,民間藝人心靈手巧,將不同顏色的珠子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甚是可愛,有小兔子,有小狗,還有一些小掛飾,甚是有趣。
第二種:竹編手工藝,竹條錯綜復雜,穿插有道,變成了精巧的小燈籠,遠看又像蜂窩,甚是可愛,活靈活現的竹編畫,都能讓人大飽眼福,不得不佩服匠人的求精精神與無限的創造力。
第三種:瓷器手工藝,每一個茶杯小碗都是手工打造的,不但讓冰冷的瓷器有了溫度,更增加了一份匠人感情在裡面。
第四種:木匠與造船結合的手工藝,原始的船多是木質結構的,船的初始也是從模型確認後才去建造的,此處體現了木匠精湛而又嚴謹的技藝。木匠人製作的小船,上面還增加了小燈珠,小船不但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夜晚還可以閃閃發光,小孩子們都很喜歡的!
第五種:木雕畫手工藝一塊朽木經過木匠之手,彷彿重生了,一幅畫與一塊木頭的結合竟然也可以如此的融洽,這樣的作品,甚是喜愛,真想要一塊放到家裡去,很有品味。
第六種:泥雕手工藝:多用於宗教人像,雕塑小品,還原性很強,較常見,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泥雕手工藝有人物、動物、植物等,每件作品都能體現泥雕手藝人精湛的技藝。
第七種:金銀彩綉手工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綉品精緻細膩,圖案無與倫比,令人嘆服不已,金銀彩綉《金氣滿堂》一條龍栩栩如生,每一個龍鱗片都清晰可見,金絲與銀絲編織在一起,輝煌燦爛。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里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里,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河南 開封的汴綉 ,相傳於 北宋時期的手工藝文化 , 汴綉是中國刺綉文化的根生源 ,現於河南鄭州有一家手工藝汴綉創作上市公司, 一涵汴綉 ,創作各種風格的刺綉作品,專注於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傳承幾代人的刺綉里程碑。
③ 我國少數民族做的工藝品有哪些
1、赫哲族-魚骨雕:魚骨雕是赫哲人漁業生產的衍生物,是生產生活資源的附屬品。魚骨雕是赫哲人對廢棄物的再利用,赫哲工藝者發現了魚骨有著令人驚純的結構力量和形體的堅強的擴張感。
一種魚身各個部分的骨架有所不同,每種魚的骨架又各有不同,大魚和大魚的骨架又有所不同,赫哲工藝家將不同的骨場、骨刺巧妙組合,由一種「本形」過度到另一種「再生形」的變化,具有形體的極大的多樣性和不可重復性。
如:雄鷹等各種圖案,根據魚骨的天然形狀進行藝術構思,神行並貌,栩栩如生,這也絕非一時一日之功。可以獲得一件完美的骨魚雕,至少半個月才能完成,魚骨雕是赫哲人對自然一種新發展,可為「赫哲一絕」。
2、水族-馬尾綉:馬尾綉,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綉技藝。是民間傳統工藝,被譽為刺綉的「活化石」。
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分布在三都境內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鎮的水族村寨,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被稱為刺綉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
3、蠟染和扎染都是在雲南若干種民族中流行的傳統印染方式,兩者的原理相似,工藝上略有區別。用蠟染和扎染工藝製成的壁掛、其他少數民族工藝品,極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
4、用比較珍貴的木料雕製成的各種動物、人像其他工藝品,古樸而別致,也是深受遊客喜愛的東西。有興趣的話,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購一點帶回去,作為室內裝飾品,它們的特色應該是很足的。
5、維吾爾族-喀什土陶:少數民族工藝品—新疆喀什土陶歷史悠久,遠任新石器時代就有生產,漢晉時代發展到彩陶,具有古老獨特的民族風格。
在喀什的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為著名。它繼承了傳統工藝,又有開拓創新,兼有觀賞和實用價值。其品種主要有碗、盤、壺、罐等。一種供少數民族群眾洗手用的「阿撲土」(即水壺),可稱作喀什土陶的代表作。
(3)手工藝圖片及民族擴展閱讀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
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網路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④ 中國有哪些傳統的手工藝品
1、陶瓷
陶瓷,英語:china。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
古人稱陶瓷為甌。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2、木雕
中國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已有木雕品。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施彩木雕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
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3、刺綉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
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
刺綉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
刺綉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4、剪紙
剪紙是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雲南省、陝西省地區的傳統美術。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一種民間藝術。
在中國,剪紙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剪紙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中國結
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了盛傳於民間的藝術。
當代多用來裝飾室內、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中國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
中國結中,有:雙錢結、紐扣結、琵琶結、團錦結、十字結、吉祥結、萬字結、盤長結、藻井結、雙聯結、錦囊結等多種結式。中國結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特別是在民間。
⑤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⑥ 非遺文化有哪些手工藝
1、團扇
團扇也叫宮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精巧雅緻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團扇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最早出現在商代,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⑦ 中國有哪些傳統的手工藝品
1、紙傘又稱油紙傘,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有近千年的歷史。紙傘工藝考究,造型美觀,輕巧耐用,地方色彩濃郁,與脫胎漆器、角梳並稱為福州「三寶」。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
⑧ 貴州有哪些民間手工藝
貴州的民間手工藝品主要有:
1、貴州蠟染,亦被稱作「貴州蠟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它以素雅的色調、優美的紋樣、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貴州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中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類型。
⑨ 非遺文化都有哪些手工藝
1、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中國蠶桑絲織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生產習俗。中國勞動人民是首先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使用絲綢的民族,其製作的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公元前二世紀與公元前一世紀之間世界上的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3、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紫砂陶製作技藝以特產於宜興的一種具有特殊團粒結構和雙重氣孔結構的紫砂泥料為原料,採用百種以上的自製工具,經過打泥片、拍打身筒、鑲接身筒或鑲接與雕塑結合等步驟最終完成陶製品
4、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界首彩陶燒制技藝源於唐代,是淮北手工藝的精華。1999年,淮北柳孜運河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為當時全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5、燒藍
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之一。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銀藍工藝主要應用在銀飾件上,是金屬制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因其工藝的特殊性——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的「藍」,故而又得名「燒銀藍」。
⑩ 傳統手工藝有哪些
刺綉、彩陶、雕漆、玉器、花燈等等。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彩陶: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雕漆,又稱剔紅,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和精華,與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一起被譽為京城工藝「四大名旦」,再加上宮毯、京綉、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則合稱「燕京八絕」。
玉器(Jade Ware),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製成的器物。中國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並不間斷地延續到現在。玉器的出現是遠古石器的延續與創新。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