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筆趙字連筆怎麼寫
一筆趙字的連筆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趙的釋義
周朝國名(前403—前222)。戰國七雄之 一。在今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和北部。後為秦所滅。
二、筆順
橫、豎、橫、豎、橫、撇、捺、撇、點。
三、組詞
趙母、璧趙、馬趙、趙從等。
組詞
一、趙母 [ zhào mǔ ]
指戰國時趙國大將趙括的母親。
二、璧趙 [ bì zhào ]
將物品完整無損地歸還原主。
三、馬趙 [ mǎ zhào ]
三國時蜀國大將馬超、趙雲的並稱。
四、趙從 [ zhào cóng ]
指毛遂以利害說服楚王與趙合縱抗秦。從,通「縱」。
Ⅱ 怎樣才能寫出好看的連筆字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准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Ⅲ 「趙」的連筆字怎麼寫
如圖所示;
Ⅳ 婷字該怎麼寫才好看
一、婷的筆順:撇點、撇、橫、點、橫、豎、橫折、橫、點、橫撇/橫鉤、橫、豎鉤。
二、拼音:tíng
三、部首:女
四、釋義:
1、〔~~〕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2、〔娉~〕見「娉」。
3、娉」。
(4)趙玉婷的連筆字怎麼寫好看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婷婷
[tíng tíng]
形容人或花木美好。也作亭亭。
2、婷娉
[tíng pīng]
體態美好。
3、裊裊婷婷
[niǎo niǎo tíng tíng]
形容女子走路體態輕盈柔美。
4、娉婷裊娜
[pīng tíng niǎo nuó]
形容女子姿態柔美。亦借指美人。
5、褭褭婷婷
[niǎo niǎo tíng tíng]
亦作「裊裊亭亭」。亦作「裊裊婷婷」。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
6、婷婷裊裊
[tíng tíng niǎo niǎo]
同「婷婷嫋嫋」。形容女子體態柔美輕盈。
7、婷婷玉立
[tíng tíng yù lì]
婷婷:高聳直立的樣子。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亦作亭亭玉立或玉立亭亭。
Ⅳ 求寫連筆字好看的
求寫連筆字好看的
請看下面李慧琳這三個字的連筆字寫法:
Ⅵ 如何把連筆字寫好看
題目說的《連筆字》,毛筆字還是硬筆字,都屬於《行楷字體》。
字是給他人看的,最主要的是讓他人容易認得。
一是美觀大方舒展,
二是速度不太慢。
三是字的間架結構合理(古代傳下來的規律)。
四是通篇看來可以體現出精氣神,彰顯自己的情緒和風格。
建議你:
1,持筆法正確。尤其是右手食指,絕不可彎成直角九十度,必須一路圓滑。
2,用力不可太大,絕不可入木三分。自己可以左手托著一片紙,右手用圓珠筆在紙上寫幾個字。如果感覺把紙張戳透了,那就是用力過大。
3,身體端坐,頭部微微往左歪一點點。眼睛與紙的距離基本30厘米左右。
4,平時多看看行書字體的圖片,或者媒體上的毛筆字寫法。體會體會它的氣勢。
5,不可操之過急。本周比上周寫的多多少少好一點點,就行。倒也不必天天寫。
隨手用鉛筆劃拉了幾個字,您可以琢磨琢磨?
又從電視劇截圖幾個,也參考參考?
Ⅶ 連筆字「是」怎麼寫好看
「是」字的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是的釋義
1、對;正確(跟「非」相對)。
2、認為正確。
3、表示答應的詞。
二、組詞
可是、就是、於是、若是、是否等。
組詞
一、可是 [ kě shì ]
1、表示轉折,前面常常有「雖然」之類表示讓步的連詞呼應。
2、真是;實在是。
二、就是 [ jiù shì ]
1、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
2、單用,表示同意。
3、表示假設的讓步,下半句常用「也」呼應。
三、於是 [ yú shì ]
連詞。表示後一事接著前一事,有時表示因果關系。
四、若是 [ ruò shì ]
如果;如果是。
五、是否 [ shì fǒu ]
是不是。
Ⅷ 趙字連筆字怎麼寫好看
1)【連筆字】即行書,草書的俗稱,凡筆畫首尾相連皆是連筆字。
2)【趙】草書的幾種寫法
【趙】字的方正字跡-邢體草書簡體寫法
行書的特點: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