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方的筆順是什麼
橫撇/橫鉤、撇、豎、橫撇/橫鉤、捺。
方字詳解:
一、詳細信息:
拼音:fāng
部首:方
筆畫:4
二、筆順圖:
三、基本釋義:
1、正四邊 形或六個面都是正四邊形的六面體。
2、正直:品行~正。
3、方向;方面:東~。雙~。
4、辦法:千~百計。領導有~。
5、地點;地區:前~。~言。
6、治病的葯單:葯~。處~。
(1)方筆怎麼寫好看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西方
[xī fāng]
方位詞。西
2、平方
[píng fāng]
也叫二次方。兩個相同的數相乘,叫做這個數的平方。如3×3叫做3的平方,記作32。
3、多方
[ō fāng]
表示從多方面:~設法。~勸慰。
4、後方
[hòu fāng]
方位詞。後面;後頭:在我艦的~,發現一艘潛艇。
5、雙方
[shuāng fāng]
在某一件事情上相對的兩個人或集體:男女~。締約國~。~互不相讓。
㈡ 怎樣寫好書法中的方筆
方筆的書寫在書法中大部分是在碑帖中常用,其主要技巧為:逆鋒入筆 下壓 轉筆向右。其中難點就在下壓時的輕重把握和轉筆的力道,技巧很簡單需要多加練習就好,我記得小時候學個走之底,就是那個一波三折的技巧整整練習了數萬次,你沒有看錯,是數萬次。方可在現在能輕松做到一揮而就。
㈢ 方字的筆順怎麼寫
一、方的筆順: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方,並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方,相並的兩只船。字形下部像兩個「舟」字省略合並成的樣子,字形上部像兩只船總纜在一起的樣子。
三、相關組詞:
1、挖方[wā fāng]
土木工程施工時開挖土石方。
2、方劑[fāng jì]
中醫指根據臨床需要,選擇適當葯物及其用量,指明製法和用法的規范化葯方。
3、偏方[piān fāng]
民間流傳的不見於古典醫學著作的中葯方。
4、方皇[fāng huáng]
翱翔;遨遊。
5、資方[zī fāng]
指私營工商業中佔有資本的一方。
㈣ 方筆魏碑應該怎樣寫
以方筆為主要形態的魏晉書法,正是靠嚴格的中鋒運筆,捻管欹斜轉折調鋒寫出來的。書寫時,露鋒起筆,落紙鋪毫,沿筆畫中線行筆,方棱筆畫和轉折處,靠筆管相應欹斜,配合捻轉調鋒,最後露鋒收筆至筆畫端頭。筆毫鋒尖自始至終都行走在每一點畫的中線,是一絲不苟的中鋒運筆。
方筆魏碑起筆收筆的瞬間都是露鋒,更不迴避筆偃。正是靠筆管欹斜配合捻管調鋒,確保自始至終嚴謹的中鋒,是方筆魏碑運筆的關鍵。
(二)魏碑方筆書寫示例紅色V形標記是提示起筆、收筆的位置和方向,帶有箭頭的圓形標記是提示轉折處筆管欹斜和捻轉的方向,相應欹斜捻管調整筆鋒,鋒尖始終走在點畫的中線。1、右三角點
筆尖著紙於點的左上端,向右下行筆的同時均勻下按,至右側轉折處筆管向右欹斜,筆腹外側著紙,隨即順時針捻管轉向下行,相應均勻提筆,最後筆的尖鋒收於點的下端(左圖)。2、左三角點
筆尖著紙於點的右上端,下按行筆至左側轉折處,筆管向左外側傾斜,筆腹左側著紙,隨即逆時針捻筆調整筆鋒向下行筆,逐漸提收到點的下端(左圖)。
書法
其他形狀的三角點運筆方法雷同,只要選定方便的起筆收筆位置,相應採取捻管及傾斜方向即可。3、正、倒等腰三角形
正等腰三角點從頂端起筆下按,偏右下行,在靠近底邊時筆管向右側欹斜,同時順時針捻管向左水平方向行筆,漸行漸提至左側底端收筆(左圖)。也可以從底邊左角起筆斜向右上,筆管稍向左上欹斜,順時針捻管調鋒向右沿底邊漸行漸提,收筆到右下角。倒等腰三角點從左上角起筆斜向右下按,筆管稍向左下欹斜,逆時針捻管調鋒沿上底向右漸行漸提,收筆到右上角(右圖)。
4、橫畫
把橫畫當成聯結兩端三角點的筆畫來處理,左上端起筆,筆管向左傾斜,逆時針捻管後沿橫畫中線調鋒向右鋪毫中鋒行筆到接近右端,筆管向上傾斜,順時針捻筆向下收至右下角。(左圖)或行筆到接近右端,筆管向下傾斜,逆時針捻管收至右上角(右圖)。5、豎畫
筆尖從豎畫左上角落紙,筆管稍向右上欹斜,隨即順時針捻管調鋒向下鋪毫中鋒行筆,接近豎畫下端時,筆管左傾逆時針捻管逐漸提筆收到右下角(左圖)。6、雙折
起筆同橫畫,鋪毫行筆至第一轉折處筆管向右上微傾並順時針捻管向右下斜行,至第二轉折處筆管再次向右外傾斜同時捻管調鋒左行,逐漸提筆收至尖端(右圖)。書7、方折
向下方折,按橫畫運筆至方折處,筆管稍向上欹斜,筆腹外側著紙,同時順時針捻管調鋒向下鋪毫行筆,折筆處外側方棱,內側圓弧,形成魏碑特有的外方內圓特徵,收筆同豎畫(左圖)。底邊向右方折,按豎畫行筆至方折處,筆管向左欹斜,隨即逆時針捻管調鋒右行(中圖)。右圖是連續方折的示例。8、左鉤
豎畫寫至折鉤處,筆管向右下欹斜,以筆腹右側著紙寫出豎鉤尖角,隨即順時針捻管調鋒向左上行筆,同時逐漸提筆收至豎鉤的末端(左圖)。9、右彎鉤、戈鉤、心鉤
豎筆寫至弧轉處,逆時針順勢捻管,筆鋒始終鋪毫行筆在筆畫中線,至折鉤處筆管向胸前欹斜,逆時針捻管隨捻隨提,調鋒向左上行筆,筆尖收至彎鉤的端部(左圖)。10、撇、撇鉤
起始方筆的撇,上端落筆後,筆管向右傾斜同時順時針捻管調鋒向左鋪毫行筆,漸行漸提至尖端(左圖)。尖端起筆的撇鉤,筆尖著紙後邊行邊捻管邊輕按,使筆鋒保持在中線行走,到撇的折轉處筆管向右下傾斜,同時順時針捻管調鋒向上行筆到撇尖收筆(右圖)。11、捺
起始方筆的捺,上端落筆後,筆管向左欹斜同時逆時針稍微捻管調鋒向右下鋪毫沿筆畫中線行筆,到撇腳折筆處筆管向左下欹斜,同時逆時針捻管向右調鋒漸行漸提,收筆至撇尖(左圖)。右邊的『點』和『捺』之間的『3』形筆畫,橫筆落紙之後,須就勢連續順、逆、順時針捻轉筆管,配合欹斜寫就(右圖)。12、口
四角方折口字,從左邊按豎畫捻筆寫起,第二筆按方折寫成,第三筆按橫畫與兩端接合,關鍵是注意所有接合處都要一絲不苟的按各自起筆行筆收筆方法書寫,最後一橫向上收筆,形成外方內圓(左圖)。13、銳角轉折
自上端著筆捻管向左下鋪毫行筆,在轉折處筆管向左欹斜同時逆時針捻管調鋒右行至轉折處,按右彎鉤寫法,筆管向胸前欹斜逆時針捻管向左上行筆到頂部停筆,筆管前後捻轉約180度一筆寫成(左圖)。右圖是按撇、橫、點三筆寫成。14、圓折
左上端著筆如寫豎畫或橫畫,隨即順勢邊行筆邊捻管調鋒,保持鋒尖總在筆畫中線,至筆畫盡頭提筆。15、撇(三)以方筆為主要書風的魏碑大發展時期,如《爨寶子碑》(405年、下圖)書法《爨龍顏碑》(458年),《始平公》(498年、下圖)
《尉遲造像》(495年)。《楊大眼》、魏靈藏》、《張猛龍》(522年、下圖),包括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的方筆書法刻石,被後世統稱為魏碑。
方筆魏碑就是在漢隸捻管中鋒運寫基礎上,依靠筆管欹斜轉折,突出方峻筆意,創造了方筆中鋒運寫的成熟筆法。
㈤ 請用通俗的語言說明一下書法中的方筆和圓筆是什麼
方筆指書法上的方形筆畫。起筆時利用折鋒過渡到中鋒行筆,形成了方筆,其特點是俊利挺拔,斬釘折鐵。如歐陽詢的書法就以方筆為主。
圓筆即筆畫起筆處和運筆中呈圓形。如篆書、漢隸的《石門頌》等可謂典範。鋒芒含蓄而能給人以圓滿多姿之感。其方法:藏鋒逆入回收,轉以成圓,行筆裹鋒,速度略慢。
(5)方筆怎麼寫好看圖片擴展閱讀:
唐楷中的方折筆多為頓折。比如寫一個橫折,先寫橫筆,寫到橫豎的交界處,把筆鋒提起來往右下頓筆,然後調鋒下行,就可以了。換句話說,就是到了要折筆的地方寫豎的起筆。
魏碑中除了頓折之外,還有一種倒筆折。先寫橫,到了橫與豎交界的地方,把筆桿往右邊倒下去,然後頓筆,轉鋒,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