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製作欖角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製作欖角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05 09:05:30

⑴ 信宜黑欖的製作方法

欖樹壽命長,適應性強,宜丘陵山地,路旁河邊種植,粗生易管。每年春季開花,掛果為青綠色,到秋天果實成熟為黑色。一株樹一般可收欖果幾十公斤,多的達幾百公斤,收獲期可達百年。成熟的黑欖,富含澀味,生不能吃,要將黑欖泡在水裡,加火燒熱,一邊加熱一邊不停攪動,要掌握好火候,當手感到燙(約70度)而不能再伸入水中時,就停止加熱,讓黑欖在熱水中浸燜,待欖肉變軟,可取下欖肉時把欖果撈起,再用手工把欖肉與欖核分離。民間是在竹筐上系一條線,在黑欖中間繞一圈便用力一拉,把欖肉切斷一分為二後,兩手輕輕一捏便去掉欖核。欖肉的加工有五款:其一是「黑欖醬」,製法是將欖肉搗爛如泥狀,加鹽則成。其二是「黑欖角」,將欖肉放到太陽下曬干成品,也可灑上鹽花曬干。其三是「甜香芝麻欖角」,做法是把先製成的餡(炒香的芝麻拌糖)放進去核後的欖角內捏扁封口,曬干則成。其味香甜鮮美,適口不膩。其四是將干欖肉拌上甘草粉或甘草水腌制曬干即成為「甘草欖干」。如再加上辣椒粉、糖腌制曬干則成為「甜辣甘草欖干」。其四是「肉欖糠」,將含油量低的「糠欖」或榨油後的攬渣,加上適量的山姜一起搗,可製成具有強烈山姜清香風味的「山姜黃欖糠」,香辣解膩,用來吃粥佐餸爽口舒適。此外,還可加上不同佐料加工為五香欖角、鹹水欖角等。用作蒸魚、蒸排骨,清香四溢,開胃醒神。欖肉還可以榨油,油質金黃透亮,可作為食用及工業原料。用欖油煎制豆腐味道非常獨特,芳香美味,榨油後的欖肉還可以食用,如加入豆豉、醬油、生薑、生蔥頭等佐料,與豬腩、豬腳同煲,味道更佳。在信宜當地人最為得意的是兩款以黑欖製作的既是家常菜,又可上宴席的菜式。其一是「欖角蒸五花肉」,用豬腩肉切成小方塊拌上少許配料與黑欖角拌好用火隔水蒸制而成。另一款是「魚汁黃欖糠」則是選河溪小魚,用花生油煎後,加面水、糖、蒜米、豉油等加蓋燜煮,待魚汁濃縮飄香時候,把魚擺在盤子上,再用欖糠撒到上面,然後把汁澆在魚上,可謂味道清香獨特。欖核殼是工業活性炭原料,用於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脫色、過濾凈化液體、氣體等。欖核仁含油量達45%,可供榨油食用。也可用作點心、月餅的佳料。五仁月餅中仁其中就是欖仁。欖核還可以雕刻各種小型工藝品,如花籃、佛像、人像、動物等。如清代欖雕《蘇東坡夜遊赤壁花船》,上刻24個情形各異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只有拇指大的船底刻上蘇東坡著名散文《前赤壁賦》,全文670字,字字遒勁清晰,真是雕之精品,可謂無價之寶!

⑵ 黑覽角放姜蒜頭腌制好吃嗎

很高興在此跟大家探討美食里的小樂趣!

黑欖角,即欖角干,是將欖肉放到太陽下曬干或撒上鹽花曬製成的,是廣東信宜地方特產,其最典型的做法就是黑欖角蒸排骨,欖角蒸五花肉,當然還有蒜末炒欖角,欖角蒸草魚等等多種吃法。

那在這里小可要推薦的就是欖角蒸排骨,話不多說,我們一起動手吧:

--【知識概述 -- 黑欖角蒸排骨的做法】--
材料准備:排骨400g,黑欖角25g,食用油、老抽、生抽、雞粉、生粉、料酒、蒜頭,生薑各適量

製作方法:

1.排骨斬成2-3cm左右小段,用清水浸泡1小時去血水(期間換水2-3次);
2.浸泡好的排骨撈起瀝水後放入盤子里加入適量的生抽、老抽、雞粉、料酒、生粉拌勻,腌制半小時左右;
3.將欖角切碎鋪在盤子底部,再鋪上一層拍碎的生薑和蒜末,再鋪上腌制好的排骨,排骨上面再鋪上少量的欖角;
4.蒸鍋加水燒開,放入裝好的黑欖角排骨,蓋上鍋蓋中火蒸20分鍾左右即可。
技巧總結及營養價值:

1.欖角在曬制過程中已經加過鹽,所以在這里就不用再放鹽;
2.欖果富含維生素c和鈣,對兒童骨骼發育大有益處,還有助消化,生津止渴,消喉炎,治骨鯁等功效。

--【知識拓展 -- 黑欖角是怎麼做成的?】--
上面我們介紹了黑欖角蒸排骨,那朋友們知道黑欖角是怎麼製成的嗎?這里我簡單介紹一下:

黑欖角的製作方法:

1.將黑欖泡在水裡,加火燒熱,一邊加熱一邊不停攪動,要掌握好火候;
2.當手感到燙(約70度)而不能再伸入水中時,就停止加熱,讓黑欖在熱水中浸燜;
3.待欖肉變軟,可取下欖肉時把欖果撈起,再用手工把欖肉與欖核分離;
4.在竹筐上系一條線,在黑欖中間繞一圈便用力一拉,把欖肉切斷一分為二後,兩手輕輕一捏便去掉欖核;
5.然後將去核的欖角肉撒上鹽花放在太陽下曬干即。
--【結語】--
好了,以上便是我介紹的黑欖角蒸排骨的做法及黑欖角是怎麼做成的,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動手嘗試著做一下。

我是小可,我的信條是「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美食驅不散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奶茶!」,如果您跟小可一樣都是美食愛好者,希望能給小可點個贊或關注一下「小可話美食」以示鼓勵哦!我會每天分享更多的美食小技巧,如果您有其他的意見或建議,也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咱們共同探討美食中的小樂趣!

⑶ 欖角的做法

干欖角和濕欖角的做法其實大致一樣,關鍵在於水溫。 做干欖角要將黑欖泡在水裡,加火燒熱,一邊加熱一邊不停攪動,要掌握好火候,當手感到燙(約50度)而不能再伸入水中時,就停止加熱,讓黑欖在熱水中浸燜,待欖肉變軟,才把欖果撈起,再用線把它分成兩半,中塞幼鹽腌制,最後晾乾就可以做成美味可口的干欖角。 而做濕欖角則要將水加熱到沸騰,再將黑欖泡在水裡,停止加熱,待欖肉變脆,才把欖果撈起,然後用刀把它分成兩半,再將其至於瓶罐中加鹽和小許白酒腌制,最後只需等待數周後便可做成芳香美味的濕欖角。以上是欖角最基本的做法,詳細的還有以下幾種,還有更多的食用方法!

⑷ 欖角的欖肉加工製法:

其一是「黑欖醬」,製法是將欖肉搗爛如泥狀,加鹽則成。
其二是「黑欖角」,將欖肉放到太陽下曬干成品,也可灑上鹽花曬干。
其三是「甜香芝麻欖角」,做法是把先製成的餡(炒香的芝麻拌糖)放進去核後的欖角內捏扁封口,曬干則成。其味香甜鮮美,適口不膩。
其四是將干欖肉拌上甘草粉或甘草水腌制曬干即成為「甘草欖干」。如再加上辣椒粉、糖腌制曬干則成為「甜辣甘草欖干」。
其五是「肉欖糠」,將含油量低的「糠欖」或榨油後的攬渣,加上適量的山姜一起搗,可製成具有強烈山姜清香風味的「山姜黃欖糠」,香辣解膩,用來吃粥佐餸爽口舒適。此外,還可加上不同佐料加工為五香欖角、鹹水欖角等。用作蒸魚、蒸排骨,清香四溢,開胃醒神。
欖肉還可以榨油,油質金黃透亮,可作為食用及工業原料。用欖油煎制豆腐味道非常獨特,芳香美味,榨油後的欖肉還可以食用,如加入豆豉、醬油、生薑、生蔥頭等佐料,與豬腩、豬腳同煲,味道更佳。在信宜當地人最為得意的是兩款以黑欖製作的既是家常菜,又可上宴席的菜式。 其一是「欖角蒸五花肉」,用豬腩肉切成小方塊拌上少許配料與黑欖角拌好用火隔水蒸制而成。

另一款是「魚汁黃欖糠」則是選河溪小魚,用花生油煎後,加面水、糖、蒜米、豉油等加蓋燜煮,待魚汁濃縮飄香時候,把魚擺在盤子上,再用欖糠撒到上面,然後把汁澆在魚上,可謂味道清香獨特。 除此之外黑欖果富含維生素c和鈣,100克橄欖青果肉含鈣高達204mg,對兒童骨骼發育大有補益。還有助消化,生津止渴,消喉炎,治骨鯁等功效。其根可入葯,全年可采,切片曬干。性味淡平,有舒筋活絡,祛風祛濕功能。用於治療風濕腰腿痛,手足麻木。欖葉性味微苦、微澀、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感冒,上呼吸道炎,肺炎,多發性癤腫。用法用量一般根25~50兩。葉子15~30克。

⑸ 信宜合水黑欖為什麼有的價格高得離譜

黑欖產業漸入佳境
金秋10月,風清氣爽,合水境內,鄉間農田金燦燦的水稻,在微風輕拂下搖曳著撩人身姿;滿目蔥蘢的四野青山,偶爾可見一串串沉甸甸的金黃色柿子壓彎了枝椏,令人垂涎欲滴……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一座座土丘山嶺之上,種植了一棵棵上百年的黑欖樹,不但其樹身高大狀如巨傘,更因其入秋泛黃的萬千葉片間,綴滿了串串黑油油的比拇指略大的黑欖子。同行的合水鎮黨政辦楊主任告訴我們,農村中這些分散種植的黑欖樹,普遍都有幾十年甚至過百年的樹齡,屬於以前農村生產隊的「遺產」,後分田到戶時作為集體財產分給了農戶管理生產。目前全鎮有這樣的黑欖樹估計是1000株左右,彌顯珍貴。今年9月中旬以來,當地黑欖已開始進入了採摘期。據介紹,當地黑欖品種主要有油欖和糠欖兩種,油欖果實細而長,經製作後的欖肉(俗稱「欖角」)味道特別好;糠欖果實扁而大,欖肉味道遜於油欖。在「工藝欖」產業興起以前,一直是油欖價高於糠欖。但自「工藝欖」產業興起後,油欖與糠欖的身價倒轉,欖肉比欖核值錢的歷史也被改寫,扁而大的糠欖核成了「搶手貨」,賣價逐年上升,今年最低收購價也在每斤10元以上。
不管是驅車行駛在合水鎮的過境省道,還是信步行走於鄉下村莊,隨處都能聞到陣陣熟悉的欖香。省道兩旁的店鋪,隔不遠就是個黑欖收購加工點,店內工人忙碌不停,進行著脫肉、洗核等工序。據介紹,近年來,當地人已把黑欖產業做強做大,收購的足跡不但遍及縣內周邊鄉鎮,甚至涉足省內的從化、清遠、英德等黑欖產區。
「工藝欖」催生天價「欖王」
「工藝欖」,顧名思義,就是用欖核雕刻成各種工藝品。這一產業近年在國內浙江、江蘇等省份地區甚為興盛。約在2010年前後,有蘇杭一帶的老闆最先來到合水鎮收購黑欖核,雖然收購欖核的規格尺寸要求較高,但價格奇高,一時成了當地人茶餘飯後街談巷議的「新聞」。當年,該鎮廟灣村一棵往年只賣數百元錢的黑欖,被外來老闆以近7萬元的「天價」承包採摘。次年,該鎮石硤村一棵黑欖賣價14萬元,隨後兩年這棵黑欖賣價連續暴增,分別達到20萬、29萬!短短的三、四年間,全鎮16個村先後發現年產賣價超5萬元的黑欖樹就有40多棵。
一棵黑欖,正常的年產量是100到200斤。不過黑欖生產大多有大小年之分,個別樹形特別大的欖樹,逢上大年產量可達300到400斤。按量計價,所謂的「工藝欖」,高價者能賣到每斤約1500元的「天價」。黑欖樹已成了當地農民的「搖錢樹」。
據前來該鎮收購「工藝欖」的外省客商介紹,如果核身寬度達到2厘米以上,即可用於工藝製作,寬度越大則價值越高。今年,當地一顆寬度超過3厘米的欖核,以3000元的賣價創下了單顆最高價。而由於欖核是用於工藝製作,要求欖核一定要等到欖熟後才採摘,確保堅硬度,且不能日曬防止出現微裂縫。此外,確定欖核的價值還要看欖核的殼質,收購商一般會取同棵欖樹的產品擊碎察看,核內殼厚而仁小者為上品。
產業鏈不斷拉長
「工藝欖」給合水群眾帶來了新的滾滾財源。據該鎮領導介紹,近幾年,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每年前來當地收購「工藝欖」的省外客商不斷增多,主要來自浙江、江蘇、福建、湖南等地,只要產品達到規格要求,隨時可聯系客商收購。近幾年來,當地也涌現出一大批黑欖代購商,從業人員達3000人以上。他們一般在收獲期兩個月前便四齣奔走,提前與種植戶商談定購,或單獨收購「工藝欖」,或整棵欖樹承包採摘。
近幾年來,當地發現的幾十棵「欖王」,更被視為「珍稀物種」,增加了其附加值——采種育苗。不少當地群眾或遠地聞訊者,紛紛來人來電,要求「欖王」主人代育良苗。因為欖苗的嫁接培育時令性強、成活率較低,所以欖苗的價格也較為昂貴,每株售價在100元以上。
據粗略統計,近年當地采於「欖王」種芽新嫁接培育欖苗近4000株,其中約1500株用於當地群眾發展種植。

⑹ 生欖角煮太久了還能製作嗎

不能。欖角源自於黑欖的果實,黑欖又叫烏欖,屬橄欖科,常綠喬木。欖角成熟後為黑色,一般是製作成干品或濕品後食用。煮欖角是把澀味煮掉,並且不能把水煮開,煮到七八十度水溫的時候即可停止,因為水煮開後烏欖肉會熟過頭,腌出的欖角也會變得太軟太糜爛,質量不好。全市的黑欖有10多個品種,尤以油欖仔最為著名,其特點皮薄肉厚,肉紋幼嫩,含油量高,有「山蚝豉」之美譽。

⑺ 橄欖菜與欖角

經常會在一些餐館和超市看到有橄欖菜。橄欖菜是潮汕地區的小醬菜,平時會用來早餐的時候用來搭配白粥或饅頭。而且用橄欖葉和大蒜做出來的清炒橄欖菜也特別好吃。

橄欖菜炒肉就更妙了,既保留了橄欖的原有味道,結合肉類炒出來的菜餚,特別香,而且開胃適口,可是夏天佐飯佳品。

橄欖菜的名字一聽就讓人知道是用橄欖做的,但其實橄欖菜的主原料其實是芥菜和橄欖。傳統的潮汕橄欖菜是以芥菜、橄欖為主要原料,經鹽腌發酵、煮制而成。

按《粵志木語》注:「橄欖有青欖、烏欖兩種」。就是欖有兩種,一種皮色帶青,另一種皮色烏紫。福建人叫青欖為青果,廣東就叫做白欖。未成熟的青橄欖,果小色青肉嫩,吃起來還粘稠味澀。在廣東潮汕地區,會把青橄欖用來製成橄欖菜。

這種青橄欖的樹是原產於我國南方,一般有10~25米那麼高,最高能長到35米,現在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東南亞和日本。它成熟的果子是黃綠色。

明代《澄海縣志》中載:「物產,果類有橄欖,實小而尖者為佳」。「蔬菜有芥菜,其中可用鹽漬。」兩者結合,加花生油、麻油、鹽精工煮製成為烏橄欖菜,有開胃消食的作用。

製作橄欖菜的功序復雜,繁瑣。

先選用碧綠肉厚的鮮橄欖,壓破,浸水去其苦澀,瀝干後,再以香醇花生油和鹽反復翻炒。

加精選芥菜葉,用老菜葉較好,控制好火候,慢火熬煮,慢慢攪拌,欖汁、香油會漸滲入芥菜葉,使其逐漸烏黑亮澤。

經十個小時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即可成橄欖菜。

不過,雖然橄欖菜下飯,但新鮮的青橄欖滋味卻不太讓人喜歡。那新鮮的橄欖入口又苦又酸又澀,只有橄欖經歷腌制又或者九蒸九曬,在被消滅了苦澀後,帶著香氣和甜蜜歸來,才會為大多數世人所接受。

其實,雖然生橄欖入口苦澀,但放在嘴裡越嚼越有味,到最後還有清甜的回味,讓人有苦盡甘來的感覺。可是,只可惜這種喜歡,也只是因人而異了。

橄欖的另一種烏欖,卻不同。它生的熟的滋味都讓人歡喜。記得舊日在鶴山,有同學的家裡有一棵烏欖樹。烏欖收成的時候,阿姨只用水煮熟一大盆,我們幾個人圍住那大盆,直接把烏欖蘸白糖吃,那一大籃烏欖很快就被搶光。

烏欖當鹹菜跟橄欖菜一樣,也別有風味,製法也沒有橄欖菜復雜。

把生黑橄欖投進熱水中,焗浸數十分鍾,待它的肉變軟,隔去水,另浸入濃厚的鹽水裡,三天後即可以當鹹菜了。如果要做欖豉,則用線把它分成兩半,中間塞幼鹽腌制,所以又會叫欖豉做欖角。

江門很多人喜歡吃欖角。用欖角蒸排骨,欖鼓蒸鯪魚,都十分和味。最懶人的食法,把欖角加些油、加點白糖進去,蒸熟,直接拿來下飯,味道咸中帶甜,特別的吊人胃口。

無戒學堂日更第66天

⑻ 黑欖角蒸的還是煮的

黑欖角是煮的,煮好再放鹽腌,最後才成了黑欖角

⑼ 欖角怎麼做好吃

欖 角


偶爾在一個菜市場邊的糧油食品店的門前,看到那裡擺的一個竹匾上,堆著高高的一堆紫黑色的乾菜在出售。我感覺有些意外,因為我知道那是「欖角」,我都有十年沒有吃過了吧,如非這次遇見,我都快要忘記這種東西了。


橄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了,橄欖又主要分為青欖(也叫白欖)和烏欖,用糖蜜浸漬加工過的青欖是許多人鍾愛的零食,可熟悉烏欖的人就不多了,因為烏欖味道非常苦澀,不能像青欖那樣當水果吃,主要用來榨欖油,或者做成「欖角」菜。橄欖樹主要生長在廣東、廣西和福建地區,烏欖又不能像青欖那樣當水果賣到全國,所以用烏欖做成的「欖角」,大概也就只有這幾個省份的人才熟悉,它在南方可謂是與鹹菜、酸菜、蘿卜干、豆腐乳等用鹽腌制的乾菜一樣「有名氣」,是一種南方的常見鹹菜,也叫為「欖殼」。



於是,我趕忙買了一斤,並買了些腩肉,回想著以往父母做的欖角燜腩肉,自己動手做。等到做好吃飯時,我發覺更好吃、吃得更多的是欖角,而不是其中的肉,欖角那咸中帶著橄欖的清甘氣息,是難以形容的美。大概,欖角已成了一道帶有回味往昔的菜了吧,因為那肉食少的日子早已遠去,反而希望能夠多吃簡單的鹹菜少吃肥膩的肉,才成了現在生活的點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