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炸豆腐果怎麼做
主料: 豆腐 75克 茄子 300克 青椒 200克
調料: 植物油 70克 醬油 15克 江米酒 15克 姜 5克 芥末 5克 白參菌 1克 各適量
油炸豆腐的做法:
1.把豆腐用紗布包好,放在斜板上,壓出水分,順切成兩等分,再橫切成2厘米厚的片,在厚的一面,對角切成一刀(不要切斷),塗芥末於刀口中,其他各面均勻地塗上薄薄的一層慈菇粉。
2.茄子去蒂,斜切成1厘米厚的片,浸在水中,撈出控凈水,辣椒順切成兩等分,去蒂去籽,再順切成四份。
3.油燒至七成熱,下塗好慈菇粉的豆腐、茄片、辣椒,分別炸好,撈出控凈油。
4.將炸好的豆腐、茄片、辣椒,分別擺在湯盤中。
5.把素湯30毫升、醬油、甜酒放勺中煮一下,澆在炸好的豆腐、茄片、辣椒上,再放上姜泥即成。
B. 用油鍋炸著一種像臭豆腐一樣的小吃,叫戀愛豆腐果,一片的豆腐乾,用竹簽一串,這是哪個地方的小吃
戀愛豆腐果
「戀愛豆腐果」是 貴陽 有名的風味小吃。它的主料是切成長方形小塊的白豆腐。製作時將鐵制烤床上抹油,下用糠殼作燃料,將豆腐塊放在鐵烤床上不停翻動,至皮色黃亮即可。吃時還另配內裝有醬油、味精、香醋、胡辣椒、香油、蔥花、薑末等佐料的小碟,趁熱蘸著吃。其特點是外脆內嫩、咸辣爽滑,滿口噴香,而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節省時間,是風靡 貴州 的大眾小吃。
「戀愛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號。它之所以有這樣一個雅號,是因為它的流行與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浪漫故事有關。
1939年,我國北部、東部、中部的大片國土已淪喪日本侵略軍鐵蹄之下,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日軍還對西南大後方進行空襲。當時,貴陽也是他們襲擊的重要目標。貴陽自被空襲後,警報頻繁,有時一天幾次。市郊東山、彭家橋一帶是人們躲避空襲的藏身之地。彭家橋附近有一對年近半百的張華豐夫婦,在菜地里搭了數間茅屋,作為製造「烤豆腐果」場地,在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別處設攤和沿街叫賣。空襲開始後,這幾間茅屋成了避空襲的場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張華豐夫婦因為空襲也不上街做買賣,他們發現躲警報的人往往腹中飢餓,又無法回家就餐,就將這幾間作坊辟成店鋪,向躲警報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於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來簡單,價格便宜,又能充飢,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饞或充飢,吃完了便走。唯有一些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卻買一盤豆腐果,蘸著辣椒水,細嚼慢咽,談天說地,一坐就是半天。還有一些青年,也經常在此相聚,逐漸談起戀愛來。他們似乎忘記了空中的威脅,把張家店鋪當成談情說愛的場所,顯得更加浪漫,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佳話。久而久之,人們常說吃烤豆腐果為吃戀愛豆腐果,張氏夫婦乾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為「戀愛豆腐果」。這一浪漫很快影響到全貴陽的青年人,他們紛紛前來品嘗。
抗戰結束後,吃戀愛豆腐果的人仍有增無減,他們雖然沒有過去那樣浪漫。但卻飽嘗了美味的小吃。以至於在今天的貴陽,戀愛豆腐果仍是當地名小吃,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而且還得到過往的外地人的青睞。
C. 油炸豆腐果子怎麼做
豆腐果子炸油主要以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為主。油溫要控制好,油溫過高,則不易起泡,引起 「放泡」,很不安全。豆腐坯子含水量過低,或炸制時攪動過大,或坯子表面不光滑,或在油溫中炸制時間過長,都容易產生豆腐泡喝油現象。下面具體學下:
1、油炸第一階段,第一階段採用較低的油溫炸之,溫油時入鍋,坯子內部的水分氣化膨脹,表面緩慢失水,使豆腐坯徐徐膨脹;
2、第二階段為高溫定型階段,其目的是在初膨脹的基礎上,使坯子充分膨脹,油溫一般控制在160度到180度之間,炸好後撈出豆腐坯下鍋油炸時,油溫要掌握在120度左右,才能使豆腐坯膨脹變形鼓起。
3、當油溫低於要求時要少下坯,豆腐坯炸至鼓起定型時撈出,再放到180度高溫中炸透,撈出控油、冷卻、不要大堆存放,避免擠壓變形,就能得到理想的發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