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養蠶如何抽絲
材料:一燒杯開水、一個浸泡在開水中已近10分鍾的蠶繭、小蘇打、一個硬紙板做成的紙筒、炊帚、石棉網、三角架、酒精燈、木筷。操作方法: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放入燒杯中。
點燃酒精燈,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添加少量小蘇打,用木筷攪拌一會兒;用炊帚攪動,把蠶絲的頭兒找到,再將絲頭纏繞在紙筒上,轉動紙筒即可抽絲。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
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家蠶的英文名為「silkworm」(意為「絲蟲」)是因為它用絲織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現如今我國繭絲綢產量與出口量均佔世界總量的70 % 以上, 已成為可以主導世界繭絲價格走勢的繭絲綢大國。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一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一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
經過一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一次皮就算增加一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❷ 怎麼抽取蠶絲
抽取蠶絲步驟如下:
1、處理繭。 蠶豆不吃桑葉後,會吐出來並粉碎。 這時出來的蟑螂是原材料。 打開了蠶繭上的一些石頭,輕輕地撕掉了。 這樣可以避免在以後檢查中遇到麻煩的時候。
❸ 如何手工把蠶繭抽絲
需要工具:蠶繭、大鐵鍋、熱水、紡車、紡錘、筷子
蠶繭的手工抽絲方法:
1、把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煮沸騰,先把蠶繭放進沸水裡煮。
(3)如何手工抽蠶絲圖片擴展閱讀:
蠶繭的經濟衡量指標:
1、繭層率
指繭層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是評定蠶繭等級的主要指標。繭層率愈高,絲量愈多。春繭的繭層率一般為22%~26%,夏秋繭為18%~23%。
2、繭絲長和繭絲重
指一粒繭能繅得的繭絲長度和重量。一般春繭繭絲長900~1500米,繭絲重0.35克~0.45克;夏秋繭繭絲長700~1200米,繭絲重0.22~0.37克。
3、解舒絲長和解舒率
均反映繅絲時繭絲從繭層離解的難易程度。解舒絲長是繅絲過程中繭絲每接頭1次可連續繅取的平均絲長(米)。解舒率是解舒絲長對繭絲長的百分比。解舒好則落緒少、出絲多、質量好;解舒差則落緒多、廢絲量增加、出絲率和生絲質量下降,繅絲時常因再次索緒而耗能大、成本高。
4、出絲率
指絲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或用繭層繅絲率表示,是繭質好壞的綜合指標。出絲率的高低主要決定於上繭率、繭層率和解舒率等因素。鮮繭出絲率一般為14%~16%,高的可達19%~21%。繭層繅絲率是絲重占繭層重的百分比,一般為75%~85%。
5、繭絲纖度
表示繭絲粗細的程度。單位為旦尼爾,簡寫作「旦」或「D」,俗稱「分」或「條分」,即900米長的繭線重0.1克時為1個旦尼爾。旦尼爾數字愈大,繭絲愈粗。雜交種的繭絲平均纖度,一般春繭為2.8~3.3旦,夏秋繭2.0~2.7旦。
6、繭絲颣節
繭絲局部呈現的畸形現象,大多因吐絲中斷或繅絲過程中繭絲∞字形膠著部未離解而造成。颣節多會增加繅絲和織造過程中的斷頭,降低質量。
7、繭層分離細纖度
又稱微茸。是絲膠中的細纖維,其染色性能差,影響織物品質,是繭絲病疵之一。
❹ 怎樣抽蠶絲做蠶絲被
家庭手工抽,是最原始的最古老的抽絲方法,就是用一個小鍋,放入蠶繭,加水煮一小會,把蠶繭外面的絲膠煮松軟,然後用一個小掃帚苗尖去掃,行話說叫「索緒」,就是找出絲頭。然後用手一邊拉、一邊挽,將絲一點一點抽出來,纏繞到一個東西上,最後晾乾就行了。
(4)如何手工抽蠶絲圖片擴展閱讀:
使用好處:
蠶絲是世界上公認最柔軟、最健康、最符合人體「睡眠工學」的天然纖維,以100%蠶絲為填充料製成的手工蠶絲被,具有貼體、舒適的特質,幫助您在最短的時間里甜美入夢。
蠶絲中含有18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能夠散發出叫「催眠因子」的細微分子,它可以使人的神經處於較安定的狀態,所以蓋上手工蠶絲被能夠安神鎮靜、促進睡眠。
❺ 蠶絲要怎麼抽絲剝繭
纏好的絲線,可以直接拿去紡織絲綢。
❻ 如何從蠶繭抽絲的蠶絲是怎麼抽出來的
1、手工抽絲把蠶繭倒到開水裡泡,用毛刷在裡面攪過一會就會有好多蠶絲頭,再把絲頭放在木輪上,這時就把木輪滾動,這樣絲就出來了。但成絲粗細不勻、斷頭多。
2、現在的加工廠專門有抽絲的機器,抽的水平很好而且不容易斷裂,效率也高。比傳統有些人拍扁了蠶繭抽絲快而方便多了。
自動繅絲機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為定粒感知繅絲和定纖感知繅絲兩種。定粒感知繅絲是在繅絲過程中使每根生絲保持一定的繭粒數,缺粒就添緒和接緒;定纖感知繅絲則採用纖度感知器,當生絲細到一定限度(稱為細限纖度)時即行添緒接緒。緒表示每粒繭的繭絲頭。
按生絲卷繞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小卷繅絲和筒子繅絲兩種。
小卷繅絲是將生絲卷繞在小卷上,然後返到周長為1.5米的大卷上,再做成絞裝形式。
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摘亂絲——制溶液——浸泡——挑絲頭——抽絲。
(6)如何手工抽蠶絲圖片擴展閱讀:
蠶繭是指桑蠶的繭。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內含蛹體。繭層可以繅絲,繭衣及繅制後的廢絲可作絲棉和絹紡原料。
呈長橢圓形、橢圓束腰形、球形或紡錘形等不同形狀,或中部稍縊縮,繭有白、黃、淡綠、肉紅等顏色,長約3~4厘米,直徑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規則皺紋,並有附著的蠶絲,呈絨毛狀。其內壁的絲紋很有規律。質輕而韌,不易撕破。未經羽化的蠶繭,內有黃棕色的蠶蛹1枚以及成蛹前脫下的淡棕色、皺縮的蠶皮。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蠶繭,方書多用,而諸家本草並不言及,誠缺文也。近世用治癰疽代針,用一枚即出一頭,二枚即出二頭。煮湯治消渴,古方甚稱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瀉膀胱中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故能止渴也。
【葯理作用】蠶蛾的繭有擬膽鹼作用。先用石油醚、乙醚、氯仿處理過的蠶繭的90%乙醇提取物對麻醉貓的血壓、離體豚鼠回腸及家兔十二指腸上均呈現膽鹼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標本上,對橫紋肌無作用。
【炮製】將蠶繭剪開,去盡內部雜質。或置罐內,煅存性用。
【生葯材鑒定】性狀鑒別,蠶繭長橢圓形或中間稍縊縮,長3-4cm,直徑1.7-2.1cm。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不規則皺紋,並有附著的蠶絲,整形絨毛狀。其內壁的絲很有規律。體輕而韌,不易撕裂。微有腥氣,味淡。
【功效分類】止血葯
【性味】《綱目》:甘,溫,無毒。
【功用主治】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瘡,癰腫。
《綱目》: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又療諸疳瘡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飲,止消渴,反胃,除蛔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①治腸風,大小便血,淋瀝疼痛:繭黃、蠶蛻紙(並燒存性)、晚蠶沙、白僵蠶(並炒)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用米飲送下,日三服。(《聖惠方》繭黃散)
②治消渴:煮蠶繭湯,每服一盞。(《朱氏集驗醫方》)
③治小兒因痘瘡餘毒,肢體節骱上有疳蝕瘡,膿水不絕:出蛾綿繭,不拘多少,用生白礬捶碎,實繭內,以炭火燒,礬汁干,取出為末。干貼疳瘡口內。如腫作痛,更服活命飲。(《小兒痘疹方論》綿繭散)
④治反胃吐食:蠶繭十個。煮汁,烹雞子三枚食之,以無灰酒下,日二服。(《普濟方》)
⑤治口糜:蠶繭燒灰,調蜂蜜,抹口內。(《泉州本草》)
參考資料:網路-桑蠶
❼ 怎樣抽蠶絲
1,首先要將蠶繭上面的一些亂石,用手輕輕的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