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芒編手工製作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芒編手工製作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8 21:16:33

① 芒編是什麼

芒編採用野生植物純手工編織而成,芒編工藝品經過造模、編織、抽黃、消毒、防蟲防霉、上油等工藝流程編制而成。

芒編產品花樣繁多,款式新穎別致,不必擔心芒編工藝品無處安放,因為它既可作為溫馨家室的點綴之物。

作用:

芒編編織成各種生活用具,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芒箕涼席,是一種受歡迎的產品。夏天,人們睡到這種席,頓覺異常涼爽。

芒編產品最大的特點是經久耐用,久用如新,具有良好的通風性和防潮性,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卻又蘊涵現代的時尚感,是居家裝飾、盛物的最佳選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芒編

② 桂林有什麼特產

桂林特產: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桂林辣椒醬、永福羅漢果、桂林米粉

③ 桂林有哪些人文特色

桂林的吃在全國可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風味獨具特色,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粵菜風味於一體,桂林人的家常小炒受湘菜影響比較大,幾乎餐餐離不開酸辣,餐館自然也以適應桂林人的口味為首選。當然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餐飲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淮揚菜、閩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廣西少數民族風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氣候。時尚餐飲也在桂林悄然興起,正宗的西餐、中式簡餐,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灕江的「清水石」

灕江的「清水石」產於桂林境內的灕江中,石形以小、巧、奇、美為主要特徵;自古奇石「生於山」,而「成於水」;桂林兼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勝;所以桂林的灕江清水石不僅「奇」,而且「美」,「美」是灕江清水白石的天然標簽;最具代表的石種是在灕江中發現的「清水石」,其石體上均勻以點狀形式遍布閃閃發光的微晶體,石體上的微晶體在光線的照射下能發出「金色」光芒,觀賞時如鑽石般閃耀。因民間流傳的關於玉帝天象和普賢白象的傳說,故,被稱此石為灕江「清水石」。

桂林有很多名產:桂林柚果大形美;夏橙品質優良,色鮮味美,且成熟早,很暢銷;羅漢果乃「醫療保健之良葯,清涼飲料之佳品」,被譽為「東方神果」;白果產量大,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質量居全國之首;月柿色澤金黃,肉甜味香,暢銷澳、港和東南亞地區;荔浦芋個大味香,享譽京城;三花酒、辣椒醬、豆腐乳被譽為「桂林三寶」;葡萄,味美甘甜水分足;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鮮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馬肉米粉最受稱贊;此外還有馬蹄、禾花魚、腐竹、靈川狗肉、恭城月柿、全州湘山酒等名優土特產。桂林辣椒醬、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西瓜霜、桂林腐竹、荔浦芋、陽朔金橘、永福羅漢果、全州湘山酒、恭城月柿、恭城椪柑、平樂沙田柚、灌陽紅薯粉、灌陽紅薯酒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美術陶瓷

各類作品,構思新穎獨特,形象生動,製作技術精湛,色彩古樸典雅,又富現代生活情趣。山羊壺、大琵琶瓶、象山壺、山水畫瓶系列等數十個品種先後獲自治區、輕工部獎勵,並在法國、西班牙、西德和日本等國展覽。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和歐、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發的新產品——仿古兵馬俑,專銷美國。

玉石、竹木雕刻、瓷刻

桂林玉石雕刻歷史悠久,以陸川石、東興石、雖臘石、岫岩玉石、龍勝滑石等為材料,雕工精美,造型新穎頗具魅力,產品銷往國內各地,出口東南亞、西歐地區。竹木以天然青竹和黃楊木為材料,運用線雕、浮雕、鏤空雕並借鑒中國畫技法,表現各種題材,主要有茶葉盒、花瓶、筆筒、煙具、竹筷、方竹手杖、屏風、鑲嵌壁掛等。瓷刻是在瓷器上雕刻各種花紋和圖案的工藝品,始於明代,有白坯和彩釉兩種,作品構圖請新,線條流暢,刻畫的人物神態生動,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

金銀首飾

生產頭飾、項飾、手飾、服飾、掛件等5大類約500個品種,年產50萬件。工藝先進,做工精巧,具鮮明的民族特色。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還出品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寶石工藝畫

廣西寶石研究所開發生產。是寶石與繪畫結合的藝術器。以絢麗多彩的各類寶石為原料,切割拋光,顯現其原有色澤,運用中國畫、西洋畫技巧,根據寶石的形態,表現山川景觀、花鳥人物、民俗風情。

大理石製品

由桂林大理石廠等近10家企業生產。以本地出產的大理石為原料,生產各種規格的板材和台板,用來製作各種傢具、工藝品。其產品花紋美觀,色調雅緻,光潔度高,質量穩定。

芒編工藝品

採用本地野生植物,手工精心編織而成,有近千個花色品種,集廣西各地芒編製品風格之大成,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是現代家庭及賓館飯店的實用佳品。

陽朔畫扇

以當地楠竹為骨,以宣紙或絹帛為面。陽朔畫扇選料考究,工藝精緻,畫面內容多樣,全部由本鄉本土的農民畫家創作並手工繪制,畫扇以此而名。

壯錦

壯錦是桂林壯族婦女用各種顏色的絲絨和細紗精心織造的著名的手工藝品。壯錦多以壯族地區的動物圖形為圖案,線條簡練而明快,且色彩絢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桂林的旅遊紀念品,除上述代表性精品外,還有桂綉、梳篦、紙傘、手繪式屏風,針織裝飾物等。

④ 桂林特產有哪些啊進來說下

桂林著名的土特產很多,主要分為桂林特產水果、桂林特產零食、桂林茶葉、桂林民族飾品、桂林工藝品這些類型,當然還有「桂林三寶」,這是桂林有名的特產。

桂林三寶

桂花酒:釀造歷史悠久,現有桂林牌和吳剛牌兩種。常飲可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氣。因在搖動酒瓶時,只有桂林三花酒會在酒液面上泛起晶瑩如珠的酒花,入壇堆花,入瓶要堆花,入杯也要堆花,故又名為「三花酒」。

桂林豆腐乳:做工藝細膩嚴謹,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干、霉化都有一套,選材也講究。制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松軟,表面橙黃透明,乳味道鮮美奇香,營養豐富。

桂林辣椒醬:因配料有別而品種有異。桂林辣椒醬油潤鮮辣,香醇可口,既可食用佐餐,還可作調味用。桂林辣椒醬油潤鮮辣,香醇可口,既可食用提味,還可作調味用。

桂林水果

沙田柚:俗稱金錢兜,有「天然罐頭」的美稱。桂林鄉產的一種地方特產柚子,與一般柚子不同,它果肉水分足、果皮可制蜜餞,可加工乘菜餚成。

馬蹄:又稱荸薺。市區衛家渡、王家村、東山和窯頭出產的最著名。桂林馬蹄皮薄、肉厚、色鮮、味甜、清脆、渣少。

羅漢果:其塊根形似佛肚。瓜果橢圓形或球形,表面生有淡黃色柔毛,桂林永福和臨桂兩縣所產最為著名。

夏橙:夏橙是陽朔縣種植面積最大的春夏熟水果之一,抗逆性、掛果能力強,果實均勻,橙黃色,果肉香甜,酸甜適中,化渣,具有較好的醫療保健作用。

碰柑:陽朔縣碰柑果實高扁園形或園錐形,單果重120-150g,可溶性固形物12-15%,果皮橙黃色或橙紅色,果面有光澤,果皮鬆,易剝離,中心柱大而空,汁胞肥大,質地脆嫩,汁多化渣,酸甜適度,且耐貯藏,品質上乘,有「桔中之王」美譽。

金橘:金桔是興坪乃至陽朔縣傳統名優水果,已有二百多年栽培歷史,素以「皮薄、色黃、味美」著稱。因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陽朔金橘果大、色澤金黃、質脆味濃、清香甘甜,富含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痰化氣,止咳潤肺之功效,果實可鮮食,也可加工成蜜餞、果脯。農歷的霜降後採收。分鮮果與保鮮果兩種,可用竹筐、紙箱、塑料框包裝。主要產於陽朔興坪鎮大坪村委境內。

桂林糖果

南糖:它是桂林酥糖、桂花寸金糖、桂花芝麻片、花生酥、花生糖的總稱。是桂林人春節必備的傳統年貨和待客佳品。

桂林茶葉

桂花茶:生產歷史悠久,加工工藝精細,技術要求嚴格。是桂花茶一大特色。

毛尖茶:採用所載培的優良茶樹品種、清明前後採摘的細嫩芽葉精製而成。

桂林飾品

桂林飾品以民族特色為主,主要有桂綉、梳篦、紙傘、手繪式屏風等。

桂林鎮紙

是風靡全國的裝飾藝術品。是用陽朔當地產理石製成,上面寫有各種各種名言、警句。造型美觀高雅。

桂林畫扇:桂林陽朔的工藝畫扇在西街隨處可見,多以桂林山水為主題,頗有紀念意義。扇面圖案為本土的農民畫家創作繪制,內容多為桂林山水、花鳥蟲魚、田園風光、古典仕女、奔馬猛獸和詩書篆刻等題材,且大小均有,小者盈尺,大者1-2米不等。

桂林陽朔文化衫:在純棉的文化衫畫上陽朔風景或用中文、英文寫上人們喜歡的詞句,是陽朔工藝品市場始終暢銷不衰的特色產品,是陽朔傳統工藝品。

桂林工藝品

玉石雕刻:桂林玉石雕刻藝術品製作歷史悠久,因材施藝、雕工精美,造型新穎頗具魅力。

竹木雕刻藝術品:以天然青竹和黃楊木為材料。主要有茶葉盒、花瓶、筆筒、煙具、竹筷、方竹手杖、屏風等。

瓷刻:用硬質工具在瓷器上雕刻各種花紋和圖案的工藝品,有白坯和彩釉兩種,雕刻內容有人物、花鳥、山水等。

芒編工藝品:採用本地野生植物,手工精心編織而成。集廣西各地芒編製品風格之大成,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⑤ 頓谷鎮的概況

頓谷鎮位於博白縣西南部,距博白縣城27公里,全鎮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2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萬人。 頓谷鎮自然景色秀麗,鎮域內南流江兩岸,秀峰群山,山奇水碧,著名的宴石寺、亞洲第一長石橋的宴石仙人橋等多處勝景均在其間。1986年,博白縣人民政府確定宴石寺一帶共20平方公里范圍為「宴石山風景區」,該風景區古跡勝景較多, 有「博白小陽朔」之稱。宴石寺景點已進入新一輪規劃開發。
頓谷鎮鄉鎮企業有較好的基礎,以芒竹編工藝品為支柱產業,芒料、竹料、藤料、柳條、鐵線、渡金、鄉花、繪畫等100多個品種4000多個花色的手工藝精品深受外商青睞,產品源源不斷銷往世界各地,使芒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投資2000萬元建成的「芒編城」,1999年開始投入使用,商品貿易十分活躍,推動了該鎮經濟的快速發展。2002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38000萬元,財政總收入5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8元。農業方面,主要有優質谷、八角、黃欖、黑欖等特色產品。
頓谷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在職教師106人,在校學生2100人;小學31所,在職教師430人,在校小學生5900人。

⑥ 玉林那裡有手工活拿回家做的告訴我下謝謝!

玉林那裡有手工活拿回家做的告訴我下謝謝!
應該博白縣多一些,芒編之類的。在陸川縣溫泉鎮中屯村我看到也有手工串珠的。

應該博白縣多一些,芒編之類的。在陸川縣溫泉鎮中屯村我看到也有手工串珠的。

應該博白縣多一些,芒編之類的。在陸川縣溫泉鎮中屯村我看到也有手工串珠的。

應該博白縣多一些,芒編之類的。在陸川縣溫泉鎮中屯村我看到也有手工串珠的。

⑦ 你還知道哪些民族他們有什麼風俗習慣選擇其中兩個民族說說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餘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前。

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系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並表示謝意。

當西藏人見面打招呼時,他們點點頭,表示親切的問候。接受者應該微笑和點頭。一個客人來拜訪,西藏人在賬戶外等著歡迎客人。

當西藏人看到老人或受人尊敬的客人時,他們必須脫下帽子,45度脫帽。帽子放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看到平代,頭略低。帽子放在胸前以示禮貌。男人和女人坐在一起,習慣了男人坐在左邊,女人坐在右邊。

藏族人有禮貌地向客人提供奶茶、黃油茶和大麥酒。客人到了藏族人家的客人,主人要喝三杯大麥酒,客人若不喝,就要用無名指蘸。

如果客人不喝酒或不玩耍,主持人會立即拿起酒,唱歌、跳去勸酒。如果客人的酒量小,你可以喝一小口,然後把酒加進去。喝了兩杯後,主人把杯子裝滿,客人們喝了起來。

這樣,客人們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滿意。根據西藏的習俗,主人提供的是酥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有三碗是醉的。你喝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受歡迎。

黃油茶的禮儀是:客人坐在西藏桌旁,女主人在客人面前放一個有銀邊的小木碗,然後帶一壺或熱水瓶給客人倒一碗黃油茶。主人和客人開始聊天;

當女主人再次舉起壺時,客人可以拿起碗,輕輕吹一圈,再喝一口,然後說些贊美茶的好話;當女主人第三次舉起壺時,客人又喝了一口酒;客人們准備走了,可以再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的底部必須留下一些酥脆的底部。

藏人最忌諱的是人們用手觸摸佛像、經、珠、護身符等聖物。他們認為自己違反了禁令,對人類和動物都不利。

2、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奉伊斯蘭教。維吾爾人非常重視禮貌,接待見面,習慣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體前傾30度或握手,並連聲說:「您好」。

客人席地而坐,不要雙腿直伸,腳底朝人;院落的大門禁忌朝西開,忌諱睡覺時頭朝東腳朝西,所以在給他們分配房間、安放卧具和枕頭時,特別要注意。忌隨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注意衛生,經常在水龍頭下洗手和洗臉。對於維吾爾族家庭的客人,進門前和飯前,女主人必須用水壺洗手,一般要洗手3次。習慣為一人專用茶杯,住宿期間不更換。當第一次到茶杯時,在我面前,用之前給茶杯消毒。

當你坐在房子里,你必須坐在你的膝蓋上,避免伸展你的腿和面對別人。當老人吃完後被引導做「杜瓦」時,避免環顧四周或站起來。

在飲食方面,喜歡喝奶茶和吃饢。我喜歡吃拉麵和饅頭,還有「燉羊」、「羊肉」、「羊肉串」、「牛羊鍋貼」。燒烤是全國最有名的小吃。禁忌吃豬肉、狗肉和桑肉。

衣服短,上衣一般在膝蓋以上,褲子到腳,多數避免戶外穿短褲。肉節、海鷗節是一個傳統的盛大節日,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四石小花。他們最喜歡的運動技巧是在高空走長繩。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信仰喇嘛教,牧民愛穿滾邊長袍,頭上戴帽或纏布,腰帶上掛著鼻煙壺,腳穿皮靴,多住蒙古包。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煙壺、裝煙和請安等,當然還有鞠躬禮和握手禮。

獻哈達的禮節和藏族一樣。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後,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奶茶和美酒,並把哈達托著獻給客人。

當接過主人的奶酒,最得體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一滴酒彈向頭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彈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彈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隨後把酒一飲而盡。如果客人不會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來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貴客,主人會設全羊席來款待你,表示主人對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諱吃狗肉,不吃魚蝦等海味以及雞鴨的內臟和肥肉。送客的時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邊界。

路過蒙古包的時候,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群。進蒙古包前,要把馬鞭子放在門外,否則,會被視為對主人的不敬。進門要從左邊進,入包後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邊;離包的時候要走原來的路線。

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馬上車,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後,再上馬上車。如果蒙古包前左側縛著一條繩子,繩子的一頭埋在地下,說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辦,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眾性的盛大集會。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較重要的節日(大年就是春節,小年在臘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回族約有1/3人口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 。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回族人尊敬長者,禁止居室裡面放豬皮、豬鬃等製品。回族非常注意並尊重別人的自尊感,顧全別人面子,不喊外號。

「阿訇」是清真寺教務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們在祈禱,不能被打擾。忌用左手遞送物品。

禁止一切供人飲用的井、泉、牲畜用水,不準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洗衣服。喝水前先洗手。容器里的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人的日常飲食很衛生。在有條件的地方,他們必須在飯前和飯後用流水洗手。

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子、馬、貓,以及所有被非穆斯林屠殺的猛獸、死畜、牲畜,禁止吸煙和飲酒,並禁止用食物開玩笑。你不能用禁忌作為比喻(例如,你不能說某物像血一樣紅),等等。即使在談話中,你也不能使用「豬」或諧音;

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在背後誹謗他人、議論他人的缺點、放高利貸、賭博等。異族通婚一般在家庭內實行,但與兄弟姐妹的婚姻有限。茶和紅糖是回族的節日產品。

5、壯族

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雲南、廣東,貴州三省。壯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土地。祖先崇拜佔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著「天地親師」的神位。有的還信奉佛教。

壯歌久負盛名,定期舉辦對歌賽歌的「歌圩」盛會;壯族刺綉、竹芒編以及「干欄」建築藝術等名揚遠近。

如果有客人來訪,他們都會熱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讓座遞煙,雙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聲講話,進出要從客人身後繞行。和客人共餐,要兩腿落地,和肩同寬,不能蹺二郎腿。

飲食以大米、玉米、薯類等為主食。認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餚、珍品。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

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普遍喜歡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顯得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龍州等地的婦女還有嚼檳榔的習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不愛吃胡蘿卜、西紅柿、芹菜等。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

壯族人禁止帶著水桶和鋤頭或其他農具進入自己的家。火塘和爐塘是壯族最神聖的地方。禁止踩在火塘上的三腳架和爐台上。壯青年結婚,禁忌孕婦參加,孕婦尤其不能見新娘。孕婦不能進入產院。

如果你有母親,在門上掛上袖子或插刀以示禁忌。不小心進入母體的人,必須給嬰兒起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教父和教母。

壯族是水稻農業民族,非常喜愛青蛙。在一些地方,壯族有一種特殊的「青蛙樂器」。因此,在壯族地區,禁止殺蛙和不吃蛙肉。

6、滿族

滿族人大部分聚居在東北三省,以遼寧省最多。

滿族非常重禮節。平時見面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要請安後才能說話,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一般親友相見,不分男女都行這個禮,表示親昵。

家裡一般都有「萬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貴,用來供奉祖宗,不能隨意去坐。掛旗也是滿族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春節時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貼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節日氣氛。

它們以米粉為主食。肉以豬肉為主,常以白色烹調,如滿清名菜「白肉血腸」。在寒冷的冬天,沒有新鮮蔬菜,酸菜(即酸菜)往往是主要的蔬菜。用酸菜煮白肉,粉是滿族人冬天後常吃的一道菜。

在節日期間,吃「艾吉哥貝」(餃子),而在農歷新年前夕,則吃手工採摘的肉。他們還保留著少數民族的食物,如麵包、湯和薩奇馬。

滿族人接待客人,不迴避內部事務。家庭中的女性成員可以參加為客人准備的祝酒詞和其他活動。成對地招待客人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客人一旦接受了女人的祝酒詞,就必須把它喝乾。曼氏人最顯著的禁忌是不允許殺狗,禁止吃狗肉,禁止戴有狗皮的帽子。

滿族信仰薩滿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時,以豬和豬頭為祭品。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殺了,俗稱「領牲」。

7、朝鮮族

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多聚居於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他們在服飾妝扮、生活起居、文體活動等方面都獨具特色。

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節假日和喜慶日,朝鮮族群眾就會載歌載舞,歡騰雀躍。不論男女老少,不僅都能唱會跳,而且還都十分酷愛傳統體育活動。

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中處處受到尊重。孫輩和孫輩都以照顧祖父母為榮。年青一代不能在長者面前飲酒或吸煙;吸煙時,年青人不得向長者借火,也不能接火,否則被視為不敬行為;和老人一起旅行時,年輕人必須跟在老人後面。

如果有緊急情況必須提前,他們必須恭敬地向老人解釋原因;在路上,當老人們面對面時,年輕人應該恭敬地站在路邊要求和讓步;年輕一代要對長輩講敬語,第一次見面時也要用敬語。

喜歡吃米飯,擅長做米飯,水、火都很講究。以米面製作的各種糕點、散餅、發餅、蛋糕、涼面等也是朝鮮人民的日常主食。香菜是不可或缺的日常菜餚。朝鮮泡菜做工精細,享有很高的聲譽。一種自釀的米酒,叫做「麥格力」,常用來招待客人。

在桌子上,湯匙和米湯有固定的位置。例如,湯匙應放在食客的右側,米飯在餐桌左側,湯碗在右側,湯菜在左側,菜餚在第二位,香料在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