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跳驟停搶救以秒計,關於心臟復甦的方式你知道多少
一旦出現心臟驟停,其所能夠利用的搶救時間是非常有效的,通常一旦搶救時間超過4~6分鍾的話,那麼受害者的大腦將會遭到極其嚴重的損傷,而能夠搶救成功的概率也不到五成。時間超過10分鍾,那麼想要搶救成功的可能性就十分渺茫了,因此出現心臟驟停,採取心肺復甦的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心肺復甦的方式一般來說可以概括分為高級心肺復甦以及基礎心肺復甦,二者盡管只有兩字之差,但是其在操作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在按壓的時候,其深度以及按壓的次數都要達到心肺復甦的標准,一般按壓的深度要大於5厘米,次數則需要在一分鍾之內按壓超過100次。然後再按壓之後需要清除患者口腔中的異物和分泌物,開放氣道,保證患者出現誤食的症狀,避免呼吸不暢引起窒息,並等待專業人士的救援。總之,及時性的心肺復甦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是黃金搶救時間,一旦錯過這個時機,患者極大可能就會失去生命體征。因此在遇到這類患者的時候一定要盡快對患者做心肺復甦,為患者盡可能的爭取搶救時間。
② 溺水發生時,該怎樣正確的對溺水者搶救呢
「不好,有小孩溺水了!」泳池邊,人群中,傳來了一陣尖叫聲。
「直覺告訴我,出大事了,我扔下手裡的東西,立即飛奔過去,一個大約八歲的小女孩全身軟軟的癱在地上,臉及口唇已經青紫。我查看患兒胸部,無起伏;觸摸患兒頸動脈,無搏動;判斷患兒發生了心跳呼吸驟停,我對泳池工作人員說快打120,立即做胸外按壓加人工呼吸,不記得按了幾個來回,突然那孩子吐了幾口水,慢慢就醒過來了,然後就哭了,這我才鬆了一口氣……」說這話的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護士鍾丹純。回憶起6月29日的下午,在白雲區怡新花園游泳池施救一名溺水兒童的場景,鍾丹純還心有餘悸,她表示,「這孩子真的是萬幸,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正確的施救,如果時間耽擱了或者方法不對,後果不堪設想」。
的確,不是每個人都這么幸運,每年我們都能看到不少溺水死亡的案例,就因為不會正確急救而導致悲劇的發生。資料顯示,在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死於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據了95%以上,特別是1—4歲的小朋友是溺水的主要受害者。溺水是兒童和青少年意外傷害的主要死因。每年夏季,溺水事故頻頻發生,遇到兒童溺水該怎麼辦?如何避免悲劇發生?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王科科醫生教大家正確的應對方法。
找到兩乳頭連線的中間點
手指交叉扣緊,保持肘關節伸直,快速向下按壓
第三步 C,指的是Circulation,即循環,是通過胸外按壓的方式進行人工循環的支持。成人胸外按壓的方法是:找到兩乳頭連線的中間點,將一隻手的手掌心放在上面,另一隻手放在第一隻手的上,手指交叉扣緊,保持肘關節伸直,用身體的力量快速向下按壓。嬰兒可以使用雙手環抱胸廓,兩拇指按壓,或者一手的中指和環指兩指按壓;兒童可使用單掌按壓。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每次按壓時間約0.5到0.6秒,可通過發聲兩個音節計時,即「01、02……11、12……21、22」;按壓深度成人為5-6厘米,嬰兒和兒童按壓深度為胸廓的1/3,約4-5厘米
成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交替進行,先2次人工呼吸,再進行30次胸外按壓,如此反復,每給予10次通氣+按壓150次後,考慮到體力問題,需要更換人員繼續搶救,直到患者的生命跡象恢復或120專業急救人員來到。
如何預防溺水?除了掌握溺水急救的方法,家長們還要告訴孩子一些注意事項,預防溺水:
1、要有安全防範的意識,未成年人不要獨自一人外出遊泳,要有家長的陪同才能去游泳,溺水發生在一瞬間,如果沒有人看護去游泳會發生嚴重的後果。
2、游泳要看地方,選擇正規的游泳場所,也別隨便到野外的水塘水庫等容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游泳。
3、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待適應水溫才下水;游泳過程中,突然身體不適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③ 心肺復甦的操作流程為
心肺復甦的操作流程如下:
1、賞析檢查病人意識、脈搏和呼吸:拍肩膀並大聲呼叫病人,觀察是否有反應;快速檢查頸動脈是否有搏動;對於非專業急救人員,可將耳朵靠近病人鼻孔同時注視其胸部觀察是否有呼吸、胸部是否有起伏。
5、心肺復甦第三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前要注意清理口腔。一般採用托頜法/仰頭抬頦法。人工呼吸時注意捏閉鼻孔、口對全口、自然吸氣、適力吹入。
④ cpr操作步驟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急救操作流程:
1、環顧四周,環境安全
如果病人觸電、火災現場、墜物危險、毒氣中毒、地形險惡,則不能冒然行動。
⑤ 甘油菌種怎麼復甦,甘油菌種保藏具體步驟
2、將甘油菌放入-80℃(-70℃)冰箱保藏,注意“慢凍快化”,冷凍時降溫速率保持1℃/min,保藏時間一般為2-4年左右。有時為了減少菌體因冰晶形成造成的死亡,也會使用液氮速凍之後在放到-80℃冰箱保存。
⑥ 現場心肺復甦包括abc三個步驟,其中第一個步驟是
現場心肺復甦包括abc三個步驟,其中第一個步驟是開放氣道。
心肺復甦的三個步驟,臨床上如果是在沒有醫療器械的環境之下,首先就採取CABD的方式。C就是常說的胸外按壓,A就是開放氣道,B就是人工呼吸,D是電除顫,當然沒有醫療器械,只能採取CAB的方式。
人工呼吸的要點,首先就是把氣道開放捏住患者的鼻子,讓患者的下頜角耳垂地面呈垂直狀態,然後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時要看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時呼吸量要大於1秒,這樣做5個30:2,重新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要叫120進行上醫院之後進一步的救治。
⑦ 護士資格考試考點:心肺復甦護理
2017護士資格考試考點:心肺復甦護理
心臟驟停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突然停止跳動,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嚴重缺氧、缺血。臨床表現為捫不到大動脈搏動和心音消失;繼之意識喪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時搶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認為,心臟停搏5~10s可出現眩暈或暈厥,超過15s可出現暈厥和抽搐,超過20s可出現昏迷;若心搏停止超過5min常可造成大腦嚴重損傷或死亡,即使復跳也往往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因此,心臟驟停是臨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須爭分奪秒積極搶救。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心肺復甦護理的'知識,歡迎閱讀。
初期復甦的三個步驟:臨床常以A、B、C表示。
(1)氣道開放A:有的患者昏迷之後或溺水等,發生呼吸道堵塞,為保證人工呼吸有效,首先要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取凈呼吸道內的異物,吸凈呼吸道內的液體,患者仰卧,護士位於患者的左側,以左手托起患者的頸部,右手按壓患者的前額,使頭後仰。
(2)人工呼吸B:方法很多,口對口人工呼吸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當前應用最多。患者仰卧,護士一手托下頜使頭後仰,張開下唇,另一手捏鼻孔,護士吸氣後對患者口內用力吹氣,然後放開鼻孔,待胸廓回縮呼氣,首先連吹四次,之後每分鍾均勻吹氣16~20次理。口對口人工呼吸可使患者潮氣量達800ml,每次吹氣要見胸廓有明顯起伏才表示有效。電擊的患者張口困難,可對鼻吹氣。
(3)人工循環C:可有胸外心臟按壓和胸內心臟按壓,在初期復甦階段以胸外心臟按壓實用。方法是患者仰卧在硬板上,下肢可稍抬高以利迴流,護士立於患者一側,將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段,另一支手掌根部壓在前一手背,兩臂伸直,以上身的重力垂直下壓,使胸骨下陷4~5cm之後放鬆,胸骨復原,但手掌始終不離開患者的胸骨下端,如此反復按壓,每分鍾80~100次,按壓時要穩而有力,速度要均勻,按壓時能使大動脈搏動方才有效。胸外按壓無效或胸部嚴重創傷無法按壓的,要進行胸內按壓,但需要一定的條件。
注意事項:
(1)人工呼吸與人工循環必須同時進行,並且要配合默契,二者的比例為15:2,即心臟按壓15次,吹氣2次。
(2)操作時要用力,胸廓起伏,胸骨下端下移都有一定的要求,力量要均,並要穩,不可粗暴而引起損傷,如肋骨骨折。
(3)對小兒進行搶救時力量要小,心臟按壓用單手掌根按壓胸骨中段,每次下壓2~3cm;對新生兒,雙手環抱胸廓,兩拇指按壓胸骨中點,下壓1~2cm,按壓頻率每分鍾l00~120次。
(4)對口人工呼吸時,護士要深吸一口氣以保證吹出氣體的含氧量。
(5)搶救不可輕易間斷,要組織好人力,做好分工,並積極准備二期復甦。
針對練習 心肺復甦
1、2010心肺復甦指南中胸外按壓的頻率為: ( )
A 至少80-100次/分; B 至少100次/分; C 至少 120次/分; D 至少60-80次/分
2、2010心肺復甦指南中單或雙人復甦時胸外按壓與通氣的比率為: ( )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3、對成人進行口對口吹氣時,吹氣的頻率為( )
A、10-12次/分鍾 B、20-24次/分鍾 C、5-6次/分鍾 D 12-20分鍾
4、 心肺復甦指南中胸外按壓的部位為: ( )
A 雙乳頭之間胸骨正中部; B 心尖部 C 胸骨中段; D 胸骨左緣第五肋間
5、 成人心肺復甦時胸外按壓的深度為: ( )
A 至少胸廓前後徑的一半; B 至少3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6、在成人心肺復甦中,潮氣量大小為: ( )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8、 使用單向波除顫儀,電擊能量選擇為: (
參考答案:1,B 2.A 3.A 4.A 5.C 6A
;⑧ 用甘油凍存的細菌如何進行復甦
復甦:
1、無菌操作台滅菌30min後,75%酒精棉球消毒包括手在內的所有物品。
2、用滅菌接種環扣取試管中的冷凍菌塊放入3mlLB液體培養基中,37℃150rpm過夜培養。
3、將過夜菌液重新按照步驟2活化一次。
4、活化2次後的菌液即可用於實驗。
目的
微生物在使用和傳代過程中容易發生污染、變異甚至死亡,因而常常造成菌種的衰退,並有可能使優良菌種丟失。菌種保藏的重要意義就在於盡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狀和活力的穩定,確保菌種不死亡、不變異、不被污染,保持菌株優良性狀不退化,保持優良菌株存活,以達到便於研究、交換和使用等諸方面的需要。